“不速之客”是今天常用的成語,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出處,更不知“速”義爲何、“不速”何以與“客”相連。

查《周易·需卦》,有“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之語,這是“不速之客”的原始出處。

“速”義爲何?王弼注:“難終則至,不待召也。”以“召”釋“速”。“速”的本義是“疾速”,不可能發展出“召”的意思來,“不速之客”的“速”本字應是“誎”。

《説文·三上·言部》:“誎,餔旋促也。”段注云:“未聞。”案:“餔”是“日加申時食”(也見《説文》),也就是晚餐,有客不按時來,便需催請。“旋促”者,催其快來入席。《左傳·成公十二年》:

晋郤至如楚聘且莅盟,楚子享之。子反相,爲地室而縣焉。郤至將登,金奏作於下。驚而走出。子反曰:“日云莫矣,寡君須矣,吾子其入也。”………

其情景正合“餔旋促”之意。所以,“誎”的本義是催客人快來吃飯,引申而有“請”、“召”之義。《詩經·小雅·伐木》“既有肥羜,以速諸父”,“既有肥牡,以速諸舅”,都以“速”借爲“誎”,表明以飲食致殷勤之義。所以,“不速之客”的“速”也應是“誎”,不誎之客就是未請未催而自己來的客人。孔穎達解釋“有不速之客三人來”,説是“不須召唤之客有三人自來”,這個解釋至爲確切。

附:引文譯文

晋國的郤至作爲使節到楚國訪問,並締結盟約,楚國國君宴請他,子反擔任贊禮者,造了地下室來安置鐘鼓等樂器。郤至將要登堂時,樂隊擊鐘奏樂於地下。郤至大驚而奔出去。子反説:“天已經晚了,寡君在等候了,您請進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