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囫圇吞棗”比喻學習時生吞活剥,不加理解。“囫圇”當“整個”講,是北方方言詞。

“囫圇”二字,《説文》寫作“報”,訓釋爲“梡木未析也”。梡木是整根木頭,没劈成柴時叫“報”。“報”音“胡昆切”,今讀“昏”,“梡”音“胡本切”,二字是同音不同調的同源字,“囫圇”就是“報”或“梡”的緩讀,即一音分兩讀而寫兩字。“囫”取其聲母加主元音。“圇”取其韻母加邊音作聲母。

漢語緩讀之例很多。如:“孔”字緩讀作“窟窿”,“繭”讀作“鷄眼”等。前例也在後一音節加邊音充當聲母,與“囫圇”緩讀的規律正相同。

所謂“渾然一體”,“渾”作不可分割講;“渾身是膽”,“渾”當“全部”、“整個”講,其正字皆應作“報”。陝西方言稱完整爲“渾”,孩子穿的整襠褲叫“渾襠褲”,正保留了“報”或“梡”這一古詞的音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