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弊宿①经
婆罗门言:“今我论者,无有他世,亦无更生,无罪福报。汝论云何?”
迦叶②答曰:“我今问汝,随汝意答。今上日月,为此世耶?为他世耶?为人为天耶?”
婆罗门答曰:“日月是他世,非此世也;是天,非人也。”
迦叶答曰:“以此可知,必有他世,亦有更生,有善恶报。”
婆罗门言:“汝虽云有他世,有更生及善恶报,如我意者,皆悉无有。”
迦叶问曰:“颇有因缘可知,无有他世,无有更生,无善恶报耶?”
婆罗门答曰:“有缘。”
迦叶问曰:“以何因缘,言无他世?”
婆罗门言:“迦叶!我有亲族知识,遇患困病。我往问言:‘诸沙门、婆罗门各怀异见,言诸有杀生、盗窃、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邪见者,身坏命终,皆入地狱。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见死已来还说所堕处。若有人来说所堕处,我必信受。汝今是我所亲,十恶亦备。若如沙门语者,汝死必入大地狱中。今我相信,从汝取定。若审有地狱者,汝当还来,语我使知,然后当信。’迦叶!彼命终已,至今不来。彼是我亲,不应欺我。许而不来,必无后世。”
迦叶报曰:“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今当为汝引喻解之。譬如盗贼,常怀奸诈,犯王禁法。伺察所得,将诣王所,白言:‘此人为贼,愿王治之。’王即敕左右收系其人,遍令街巷,然后载之出城,付刑人者。时,左右人即将彼贼付刑人者,彼贼以柔软言,语守卫者:‘汝可放我,见诸亲里,言语辞别,然后当还。’云何?婆罗门!彼守卫者宁肯放不?”
婆罗门答曰:“不可。”
迦叶又言:“彼同人类俱存现世而犹不放,况汝所亲十恶备足!身死命终,必入地狱。狱鬼无慈,又非其类。死生异世,彼若以软言求于狱鬼:‘汝暂放我还到世间见亲族,言语辞别,然后当还。’宁得放不?”
婆罗门答曰:“不可。”
迦叶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知。何为守迷,自生邪见耶?”
注释
①弊宿:人名。为拘萨罗国之婆罗门。童女迦叶已证罗汉,以种种说法,破其断灭之见,使之改邪归正,死后升天。
②迦叶:人名。指童女迦叶,或作童子迦叶。据《僧祇律》卷十九说:“童子迦叶,年至八岁,出家修道,成阿罗汉。”童女迦叶亦称尊者鸠摩罗迦叶。
译文
婆罗门说:“我主张,不存在其他世界,亦不存在来生,不存在罪恶或福德的报应。你的主张是什么?”
迦叶回答说:“我现在问你,你要确切地回答。你头顶上的日月,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呢,还是属于其他世界呢?是人间呢,还是天上呢?”
婆罗门回答说:“日月是属于其他世界的,并不是属于这个世界;是天上的,而不是人间的。”
迦叶接着说:“由此可知,必定存在着其他世界,亦存在着来生,存在善报和恶报。”
婆罗门说:“你虽然认为存在其他世界,存在来生,存在着善报及恶报,但我却仍然主张,另外的世界、来生、善报、恶报,这一切都并不存在。”
迦叶问:“你很有理由主张,没有另外的世界,没有来生,没有善恶报应吗?”
婆罗门回答说:“很有理由。”
迦叶问道:“你因为什么理由认为不存在另外的世界呢?”
婆罗门说:“迦叶!我有一位亲戚朋友,身患绝症。我前往问候时,说:‘沙门诸师各怀异见,认为那些杀生、偷盗、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取、嫉妒及持异端邪说者,身坏命终,都将入地狱。我开始并不相信。因为我并不曾看到死后回到世间来说自己所入的地方。如果有人回到世间来说自己死后所到的地方,我就必定相信并接受。你是我的亲友,犯有十恶之罪。如果像沙门所说,你死后必入大地狱之中。现在我是否相信恶报,就取决于你是否入地狱并回来告诉我。如果确实有地狱,你应当回到世间,告诉我情况,然后我就该相信另外存在的世界。’迦叶!他早已死了,但到现在仍没回到世间来。他是我的亲友,不应该欺蒙我。答应了却不回来,这表明必定不存在另外的世界。”
迦叶回答说:“许多智者用譬喻来说明问题,我现在亦为你引用譬喻来理解。譬如有一盗贼,常怀奸诈之心违犯王法。后来,盗贼被官府逮住,带到王宫,官府的伺察告诉国王说:‘这人是个盗贼,希望国王加以惩治。’于是,国王就命令侍卫收押盗贼,游街示众,然后押送出城,交给执刑者处决。那时,侍卫就把盗贼交给执刑者,那个盗贼用花言巧语对守卫说:‘你可以放我走,回去看看亲戚朋友,对他们告个别,然后我一定回到这里。’怎么样?婆罗门!你认为守卫可能放走他吗?”
婆罗门回答说:“不可能。”
迦叶又说:“那个盗贼与我们这些人同存在于现世,却得不到守卫的放行,更何况你的亲友犯有十恶不赦之罪呢!身死命终,必入地狱。地狱里没有任何仁慈,又并非同类,难以沟通。死与生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的亲友如果以花言巧语请求狱鬼说:‘你可以暂时放我回到世间去看看我的亲族,向他们告个别,然后我必定回来。’狱鬼难道肯放他回世间吗?”
婆罗门回答说:“不可能的。”
迦叶又说:“以此类推,自然足可表明有另外的世界存在。你为何还固执己见,自生邪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