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与汝等说微妙法,义味清净,梵行具足,谓三聚法。汝等谛听,思维念之,当为汝说。”时,诸比丘受教而听。
佛告比丘:“三法聚者,一法趣恶趣,一法趣善趣,一法趣涅槃。云何一法趣于恶趣?谓无仁慈,怀毒害心,是谓一法将向恶趣。云何一法趣于善趣?谓不以恶心加于众生,是为一法将向善趣。云何一法趣于涅槃?谓能精勤修身念处①,是为一法将向涅槃。
“复有二法趣向恶趣,复有二法趣向善趣,复有二法趣向涅槃。云何二法趣向恶趣?一谓毁戒,二谓破见。云何二法趣向善趣?一谓戒具,二谓见具。云何二法趣向涅槃?一谓为止,二谓为观。
“复有三法趣向恶趣,三法向善趣,三法向涅槃。云何三法向恶趣?谓三不善根:贪不善根、恚不善根、痴不善根。云何三法向善趣?谓三善根:无贪善根、无恚善根、无痴善根。云何三法趣向涅槃?谓三三昧:空三昧②、无相三昧③、无作三昧④。
“又有四法趣向恶趣,四法向善趣,四法向涅槃。云何四法向恶趣?谓爱语、恚语、怖语、痴语。云何四法向善趣?谓不爱语、不恚语、不怖语、不痴语。云何四法向涅槃?谓四念处: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复有五法向恶趣,五法向善趣,五法向涅槃。云何五法向恶趣?谓破五戒:杀、盗、淫逸、妄语、饮酒。云何五法向善趣?谓持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欺、不饮酒。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向恶趣,六法向善趣,六法向涅槃。云何六法向恶趣?谓六不敬: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不敬父母。云何六法向善趣?谓六敬法: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敬父母。云何六法向涅槃?谓六思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又有七法向恶趣,七法向善趣,七法向涅槃。云何七法向恶趣?谓杀生、不与取、淫逸、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云何七法向善趣?谓不杀生、不盗、不淫、不欺、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云何七法向涅槃?谓七觉意:念觉意、择法觉意、精进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
“又有八法向恶趣,八法向善趣,八法向涅槃。云何八法向恶趣?谓八邪行:邪见、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云何八法向善趣?谓世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云何八法向涅槃?谓八贤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又有九法向恶趣,九法向善趣,九法向涅槃。云何九法向恶趣?谓九恼: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云何九法向善趣?谓九无恼:彼已侵我,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爱者,彼已侵恼,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憎者,彼已爱敬,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云何九法向涅槃?谓九善法:一喜,二爱,三悦,四乐,五定,六实知,七除舍,八无欲,九解脱。
“又有十法向恶趣,十法向善趣,十法向涅槃。云何十法向恶趣?谓十不善:身杀、盗、淫;口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贪取、嫉妒、邪见。云何十法向善趣?谓十善行:身不杀、盗、淫;口不两舌、恶骂、妄言、绮语;意不贪取、嫉妒、邪见。云何十法向涅槃?谓十直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正解脱、正智⑤。
“诸比丘!如是十法,得至涅槃,是名三聚微妙正法。我为如来,为众弟子所应作者,无不周备。忧念汝等,故演经道。汝等亦宜自忧其身,当处闲居,树下思维,勿为懈怠。今不勉力,后悔无益。”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释
①身念处:佛教名词。为四念处之一,亦称身念住。身念处的主要内容是观身不净。
②空三昧:佛教名词。三三昧之一。空即观五蕴无我,亦无我所;一切诸法实相毕竟空。空三昧亦是三解脱门之一。就因而言,为三三昧;就果而言,则为三解脱门。
③无相三昧:佛教名词。三三昧之一。无相三昧与灭谛的灭、静、妙、离四行相相应。涅槃解脱远离色、声、香、味、触五法,男、女二相及生、异、灭三有为相。无此十相之三昧境界,称为无相三昧。
④无作三昧:佛教名词。三三昧之一。亦称无愿三昧、无起三昧。无愿三昧与苦谛之苦、无常二行相相应;于一切诸法无所愿乐,亦无所造作。
⑤正智:佛教名词。亦作圣智,指正确知解诸法实相的佛法智慧。
译文
我是听佛这样说的:
那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同在一起。
当时,世尊对比丘们说:“我给你们讲说精微而玄奥的佛法,义味清净,梵行具足,叫作三聚法。你们要仔细聆听,经常思维并善加念持。现在就给你们讲说三聚法。”
当时,比丘们受教后,都聚精会神地倾听。
佛告诉比丘们说:“所谓三聚法,一是归向恶道的法,一是归向善道的法,一是归向涅槃的法。什么是归向恶道的法呢?毫无仁慈之心,常怀邪恶之念,这就是归向恶道的法。什么是归向善道的法呢?不以恶心加害众生,这就是归向善道的法。什么是归向涅槃的法呢?能够精勤修习身念处,这就是归向涅槃的法。
“又有二法归向恶道,又有二法归向善道,又有二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二法呢?一是败坏佛教戒律,二是接受种种异端学说。什么是归向善道的二法呢?一是恪守佛教戒律,二是接受佛教学说。什么是归向涅槃的二法呢?一是止,二是观。
“又有三法归向恶道,三法归向善道,三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三法呢?指三种不善行为的根源:贪欲、嗔恚和愚痴。什么是归向善道的三法呢?指三种善良行为的根源:没有贪欲、没有嗔恚、没有愚痴。什么是归向涅槃的三法呢?指三种三昧境界,一是万法皆空的三昧境界,二是诸法无相的三昧境界,三是诸行无我无作的三昧境界。
“又有四法归向恶道,四法归向善道,四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四法呢?这四法指贪欲的言语、嗔恚的言语、恐怖的言语、愚痴的言语。什么是归向善道的四法呢?一是不作贪欲的言语,二是不作嗔恚的言语,三是不作恐怖的言语,四是不作愚痴的言语。什么是归向涅槃的四法呢?指四念处的修法:身念处、受念处、意念处、法念处。
“又有五法归向恶道,五法归向善道,五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五法呢?指违反佛教五戒:杀生、偷盗、淫逸、妄语、饮酒。什么是归向善道的五法呢?指持守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不欺妄、不饮酒。什么是归向涅槃的五法呢?指五种修习佛法的根本: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又有六法归向恶道,六法归向善道,六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六法归向恶道呢?指六种不恭敬的行为:不敬佛、不敬佛法、不敬佛僧、不敬持戒律、不敬持禅定、不礼敬父母。什么是六法归向善道呢?指六种礼敬的行为:敬佛、敬佛法、敬佛僧、敬持戒律、敬持禅定、礼敬父母。什么是六法归向涅槃呢?指六种思念不忘的行为:念佛、念佛法、念佛僧、念持戒律、念持布施、念死后生天。
“又有七法归向恶道,七法归向善道,七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七法呢?指杀生、盗取、淫逸、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七种恶行。什么是归向善道的七法呢?指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不欺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等七种良善行为。什么是归向涅槃的七法呢?指七觉意的佛法修行:念觉意、法觉意、精进觉意、猗觉意、定觉意、喜觉意、舍觉意。
“又有八法归向恶道,八法归向善道,八法归向涅槃境界。什么是归向恶道的八法呢?指八种邪恶的行为:邪恶的见解、邪恶的思考、邪恶的言语、邪恶的职业、邪恶的生活、邪恶的努力、邪恶的意念、邪恶的禅定。什么是归向善道的八法呢?指世俗所认可接纳的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什么是归向涅槃的八法呢?指佛教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又有九法归向恶道,九法归向善道,九法归向涅槃。什么是九法归向恶道呢?指九种苦恼:有人已经侵恼了我,现在正侵恼着我,以后将要侵恼我;我所爱者已经遭到侵恼,现在正受到侵恼,以后将受到侵恼;我所不满意者已经受到敬重,现在正受到敬重,以后将受到敬重。什么是归向善道的九法呢?指九种没有烦恼的行为:他已经侵恼了我,我为此苦恼,又有何益?过去不生烦恼,现在不生烦恼,将来不生烦恼;我所爱者已经受到侵恼,我为此而感到烦恼,又有什么益处呢?过去不生烦恼,现在不生烦恼,将来不生烦恼;我所憎恨者已经受到敬爱,我为此而感到烦恼,又有什么益处呢?过去不生烦恼,现在不生烦恼,将来不生烦恼。什么是归向涅槃的九法呢?指九种修善的行为:一是欣喜修善,二是爱护善行,三是愉悦生命,四是助人为乐,五是精勤禅定,六是真实知解诸法,七是舍弃一切染习,八是断除欲望,九是证达涅槃解脱。
“又有十法归向恶道,十法归向善道,十法归向涅槃。什么是归向恶道的十法呢?指十种不善的行为:杀生、盗窃、淫逸三种身体行为;两舌、恶骂、妄言、绮语四种言语行为;贪取、嫉妒、邪见三种思想行为。什么是归向善道的十法呢?指十种善良的行为: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三种身体行为;不两舌、不恶骂、不妄言、不绮语四种言语行为;不贪取、不嫉妒、不邪见三种思想行为。什么是归向涅槃的十法呢?指十种正直修善的行为: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禅定、正解脱、正智慧。
“比丘们!上述十法,精勤分别,善加修善,终至涅槃,所以称之为三聚法。我是如来,给佛门弟子所应提供的教法,无不周到完备。由于唯恐你们没有领会如来教法,所以演示为经说。你们亦都应该常忧患生命轮回的无常之苦,静处勤修,思维佛法,从不懈怠。现在不奋勉勤修,他日后悔,亦无用处。”
诸比丘们听闻佛所说,都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