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舍利弗白佛言:“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道①也。所谓道者,诸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入定、慧、意三昧。随三昧心修念觉意,依欲,依离,依灭尽,依出要法;精进、喜、猗、定、舍觉意,依欲,依离,依灭尽,依出要。此法最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所谓为灭②。灭者,谓苦灭迟得,二俱卑陋;苦灭速得,唯苦卑陋;乐灭迟得,唯迟卑陋;乐灭速得,然不广普,以不广普,故名卑陋。如今如来乐灭速得,而复广普,乃至天、人见神变化。”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说微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尽有漏成无漏,心解脱③,慧解脱④,于现法中自身作证,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为如来说无上灭。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能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言清净。言清净者,世尊于诸沙门、婆罗门,不说无益虚妄之言;言不求胜,亦不朋党;所言柔和,不失时节,言不虚发,是为言清净。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有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如来说法复有上者,谓见定。彼见定者,谓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观头至足,观足至头,皮肤内外,但有不净发、毛、爪、甲,肝、肺、肠、胃、脾、肾五脏,汗、肪、髓、脑、屎、尿、涕、泪,臭处不净,无一可贪,是初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唯观白骨及与牙齿,是为二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白骨,唯观心识在何处住,为在今世?为在后世?今世不断,后世不断;今世不解脱,后世不解脱,是为三见定。诸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复重观识:识在后世,不在今世;今世断,后世不断;今世解脱,后世不解脱,是为四见定。诸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随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诸不净及除白骨,复重观识:不在今世,不在后世,二俱断,二俱解脱,是为五见定。此法无上,智慧无余,神通无余,诸世间沙门、婆罗门无与如来等者,况欲出其上!”

注释

①道:佛教名词。能通达涅槃境界的道路、途径、修行方法。此指道谛,即灭除苦难,证达涅槃的解脱正道。主要包括八正道。

②灭:佛教名词。指人生现实苦难的灭寂和解脱。此即灭谛,灭尽贪欲,舍除生死苦果,证达涅槃。

③心解脱:佛教名词。二解脱之一,亦作俱解脱。心解脱指心离贪爱,证达灭尽禅定的阿罗汉解脱境界。

④慧解脱:佛教名词。指智慧能舍离一切烦恼障,而证达涅槃解脱,为阿罗汉未得灭尽禅定解脱的境界。

译文

舍利弗告诉佛说:“如来教法中还有超越其他学说的思想,那就是道的思想。所谓道,就是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修习法门,证入禅定、智慧、意念的三昧境界。然后随三昧心修习念觉意,依止对善法欲的信心,依止对世俗安乐的离弃,依止灭尽烦恼,依止解脱生死的出要之道;并随三昧心修习精进觉意,随三昧心修习喜觉意,随三昧心修习猗觉意,随三昧心修习定觉意,随三昧心修习舍觉意,都依止对善法欲的信心,依止对世俗安乐的离弃,依止灭尽烦恼,依止解脱生死的出要之道。这才是最根本的无上教法,能够获致无穷智慧,能够实现无数神通,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的种种说教都不可与如来教法相比,更何况说超越如来教法呢!

“如来教法中还有超越其他学说的思想,那就是灭的思想。对于修习灭的人来说,如果苦灭迟迟实现,那么苦灭与苦灭的迟迟实现,都是卑陋的;如果苦灭很快实现,那么只有苦才是卑陋的;如果乐于苦灭而迟迟实现,那么只有迟才是卑陋的;如果乐于苦灭而速得,但没有广泛推广,则由于不广泛推广而称之为卑陋。现在如来乐灭而速得,而且广泛推广,乃至天、人能看见神通变化。”

舍利佛对佛说:“世尊教法微妙无比,世间第一。即使是女人,亦能够受持如来教法。女人亦能修尽有漏烦恼,亦能够成就无漏解脱,实现心灵的解脱,达到生死的智慧解脱,在现法中亲身做证,生死烦恼已修尽,解脱梵行已确立,所应该做的事都已成就,从此不再有轮回。这就是如来教法中至高无上的灭的思想。这才是世间无上的教法,能获致无穷智慧,能实现广大无边的神通,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都没有比得上如来教法的学说,更何况超越如来教法呢!

“如来说法中还有根本的思想,那就是言语清净无秽。所谓言语清净无秽,指世尊面对世间的沙门、婆罗门,从不说毫无益处的虚妄言论;如来所说,既不求胜于他人,亦不拉帮结伙;如来所说,总是言语柔和,娓娓动人,晓人以理,因时利导,不发空洞无物的言论,这就是如来所说,言语清净无争。这才是世间无上的教法,能够获致无穷的生命智慧,能够实现广大无边的神通,世间所有沙门、婆罗门都比不上如来,更何况超越世尊呢!

“如来说法中还有更根本的思想,那就是体认禅定的思想。那些体认禅定的修习者,以沙门、婆罗门的种种方便法门,修入定意三昧境界,随三昧心,观头及至足,然后观足及至头,直到皮肤及身内、身外,只有不净的发、毛、爪、甲,肝、肺、肠、胃、脾、肾五脏,汗、肪、髓、脑、屎、尿、涕、泪,都异臭不净,没有值得贪求的,这是最初体认禅定的境界。世间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法门,修入禅定三昧境界,并随禅定三昧心,修除皮肉外表的不净,唯观想体内白骨以及牙齿,这是第二禅定境界。世间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法门,修入禅定心的三昧境界,并随三昧心的禅定境界,修除人身皮肉外表的不净及白骨,唯独观想心识住于何处,心识存在于今世?心识存在于后世?心识今世不断,后世亦不断;心识在今世不得解脱,在后世亦不得解脱,这就是体认禅定的第三境界。世间的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法门,修入禅定心的三昧境界,并随三昧心的禅定境界,修除皮肉外的所有不净以及白骨观,再次观想心识:心识存在于后世,而不在今世;心识在今世是间断的,而在后世却是不间断的;心识在今世得解脱,而在后世则不解脱,这就是体认禅定的第四境界。世间的沙门、婆罗门以种种方便法门,修入禅定心的三昧境界,并随三昧心,修除皮肉外表的所有不净观,修除皮肉内部的白骨观,再次观想心识:心识既不存在于今世,亦不存在于后世;心识在今世是间断的,在后世亦是间断的;心识既在今世得解脱,亦在后世得解脱,这就是修习禅定的第五境界。这是无上的修行方法,能够获致无穷的生命智慧,能够实现广大无边的神通,世间所有的沙门、婆罗门没有比得上如来的,更何况超越如来世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