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王①白佛言:“我曾诣沙门、婆罗门所,问如是义。我念一时至不兰迦叶②所,问言:‘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现有果报。今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果报不?’彼不兰迦叶报我言:‘王若自作,若教人作,斫伐残害,煮炙切割,恼乱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淫逸、妄语,逾墙劫夺,放火焚烧,断道为恶。大王!行如此事,非为恶也。大王!若以利剑脔割③一切众生,以为肉聚,弥满世间,此非为恶,亦无罪报。于恒水南岸脔割众生,亦无有恶报;于恒水北岸为大施会,施一切众,利人等利,亦无福报。’”

王白佛言:“犹如有人问瓜报李,问李报瓜,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彼无罪福报。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于一时至末伽梨拘舍梨④所,问言:“如今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大王!无施,无与,无祭祀法;亦无善恶无善恶报;无有今世,亦无后世;无父,无母;无天无地,无众生;世无沙门、婆罗门平等行者;亦无今世后世自身作证,布现他人。诸言有者,皆是虚妄。’世尊!犹如有人问瓜报李,问李报瓜,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彼乃以无义答。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于一时至阿夷陀翅舍钦婆罗⑤所,问言:‘大德⑥!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受四大人取命终者,地大还归地,水还归水,火还归火,风还归风。皆悉败坏,诸根归空。若人死时,床舆举身置于冢间,火烧其骨如鸽色,或变为灰土。若愚若智,取命终者,皆悉败坏,为断灭法。’世尊!犹如有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我以断灭。我即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注释

①王:指阿阇世王,为释迦牟尼佛时代摩揭陀国王舍城的统治者。据《观无量寿经》载,阿阇世王曾勾结恶友提婆达多,幽囚父母。阿阇世王即位后,并吞周围小国,奠立统建印度大业的基础。后因害父之罪,阿阇世王遍体生疮,他向佛忏悔后即痊愈。因此,阿阇世王皈依佛门。佛灭后,五百罗汉结集佛说,阿阇世王为之护法,促使印度佛教的兴盛。

②不兰迦叶:人名。亦作富兰那迦叶,其梵语为Purana Kassapa,古代印度沙门思潮中的六师之一。其学说在汉译佛经中被称为“无因无缘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

③脔割:脔,切成小块的肉。脔割,意为分割、切碎。

④末伽梨拘舍梨:人名。印度古代六师外道之一。亦作末伽黎拘舍罗,其梵语作Makkhali Gosala。其思想曾深受耆那教始祖大雄的影响。汉译佛经称之为“邪命外道”。因此,末伽梨被认为是“邪命外道”的创始人。

⑤阿夷陀翅舍钦婆罗:人名。印度古代六师外道之一。亦作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其梵语为Ajita Kesakambala。他被认为是古代印度“顺世论”学派的先驱者。其思想反对善恶果报与轮回理论,拒斥婆罗门教的祭祀法与苦行,认为人身由四大构成,并无灵魂存在。

⑥大德:佛教名词。梵语为Bhadanta,原为佛陀的称颂之名;在佛教律法中,则为比丘之名。唐代有“临坛大德”之称。现已衍化为对修道高僧、居士的尊称。

译文

阿阇世王告诉佛说:“我曾经到过沙门、婆罗门的住处,询问一些义理问题。我记得,有一次来到不兰迦叶的住处,问他:‘要是人乘象车、马车,练习兵法,乃至从事其他种种工作,都能够现在就有果报。然而,如今这些出家者,现在修道,现在就能获得果报吗?’不兰迦叶回答我说:‘大王如果亲自去做,或者如果大王教别人去做,或讨伐邻国,或残害众生,杀戮众生,恼乱众生,使众生愁忧啼哭;杀生、偷盗、淫逸、妄语,乃至打家劫舍、杀人放火、拦路掠财。大王!即使做这些事情,亦不是什么罪恶。大王!如果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作为肉聚,弥满整个世界,即使这样,亦不是什么罪恶,亦没有什么罪报。在恒河南岸脔割、切碎众生的肉,亦没有恶报;即使在恒河北岸举行大布施的法会,布施一切众生,平等利益,这亦没有什么福报。’”

阿阇世王告诉佛说:“就好像是有人问瓜是什么,却回答他说李是什么;有人问李是什么,却回答他说瓜是什么;不兰迦叶亦是如此。我问他现在就得果报吗,然而他却回答说:他们并没有罪报和福报。我于是而自思:我是刹帝利种姓的国王,为水浇头种,无缘解除出家之人的烦恼系缚。那时,我怀着忿结之心,产生上述思想,然后就离开不兰迦叶的住处。”

阿阇世王又告诉佛说:“我又曾经到过末伽梨拘舍梨的住处,问道:‘如果现在人乘象车、马车,操习兵法,乃至从事种种营生活动,都能够现在就获得果报。如今这些出家者现在修道,现在就能够获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既没有布施,亦没有舍与,亦没有祭祀之法;既不存在善或者恶,亦不存在善报或者恶报;既不存在今世,亦不存在后世;既没有父亲,亦没有母亲;既不存在天,亦不存在地,不存在众生;世间并不存在与沙门、婆罗门的平等无二的修行者;亦不存在今世、后世亲自做证,布化他人的圣人。任何认为存在着存在者的思想,都是虚妄不实的。’世尊!犹如有人问瓜是什么而答之以李是什么,问李是什么而答之以瓜是什么,末伽梨拘舍梨的回答亦是如此。我问他现在修道者现在得果报吗,他却以不存在存在者的虚无来回答我。我当时就自想:我出身刹帝利种姓,是水浇头种姓,无缘清除出家人的系缚烦恼。于是我怀着忿结之心,心想此念后,即便离开末伽梨的住处。”

阿阇世王又告诉佛说:“我曾在某时来到阿夷陀翅舍钦婆罗的住处,问道:‘大德!如果有人乘象车、马车,操习兵法,乃至从事其他行业活动,都能够现得果报。如今这些修道者现世就能获果报吗?’他回答我说:‘人都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当人命终之时,地大则还归于地,水大则还归于水,火大则还归于火,风大则还归于风。地、水、火、风四大皆悉败坏,人身的眼、耳、鼻、舌、身、意诸根都最终还归空无,一无所有。当人死之时,床车载死尸来到墓冢之间,火焚身体,骨呈灰白色,有的变成为灰土。不论是愚痴者,还是智者,他们身坏命终之时,生命消殒,一切都成为非存在,这就是断灭之法。’世尊!犹如有人问李是什么却答之以瓜,有人问瓜是什么却答之以李,阿夷陀翅舍钦婆罗的回答亦是如此。我问他修道者是否现得果报,他却回答说一切都将成为非存在,一切都是断灭之法。我听后就心想:我是刹帝利种姓的国王,属水浇头种姓,无缘清除出家人的系缚烦恼。于是我就怀忿结之心,心想此念后,随即离开阿夷陀翅舍钦婆罗的住处。”

原典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波浮陀伽旃延①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答我言:‘大王!无力无精进,人无力无方便。无因无缘众生染着,无因无缘众生清净。一切众生有命之类,皆悉无力,不得自在;无有冤仇,定在数中;于此六道中受诸苦乐。’犹如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彼以无力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散若毗罗梨子②所,问言:‘大德!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答我言:‘大王!现有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有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大王!现非有非无沙门果报,问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实,此事异,此事非异非不异。’世尊!犹如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异论答我。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是念已,即便舍去。”

又白佛言:“我昔一时至尼乾子③所,问言:‘大德!犹如人乘象、马车,乃至种种营生,现有果报。今者此众现在修道,现得报不?’彼报我言:‘大王!我是一切智,一切见,人尽知无余。若行,若住、坐、卧,觉悟无余,智常现在前。’世尊!犹如人问李瓜报,问瓜李报,彼亦如是。我问现得报不,而彼答我以一切智。我即自念言:我是刹利王,水浇头种,无缘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时,我怀忿结心,作此念已,即便舍去。是故,世尊!今我来此问如是义,如人乘象、马车,习于兵法,乃至种种营生,皆现有果报。今者沙门现在修道,现得报不?”

佛告阿阇世王曰:“复次,大王!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入我法者,乃至三明④,灭诸暗冥,生大智明,所谓漏尽智证。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专念不忘,乐独闲静不放逸故。云何,大王!此非沙门得现在果报耶?”

王报言:“如是,世尊!实是沙门现在果报。”

注释

①波浮陀伽旃延:人名。古代印度六师外道之一。亦作婆浮陀伽旃那,其梵文写作Pakudha Kaccāyana。其思想强烈否认因果报应,众生苦乐皆由命运所决定,不可改变。其世界构成论认为,世界和生命有七种要素:地、水、火、风及乐、苦、命,其七要素说对印度胜论学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②散若毗罗梨子:人名。古代印度六师外道之一。亦作删阇耶毗罗尼子,其梵文作Sanjaya Vairatiputrah。他是毗罗梨部族的思想家,宣传一种怀疑论和不可知论的思想,认为世上一切存在及其真理都不可断言。

③尼乾子:人名。古代印度六师外道之一。亦称尼乾陀若提子,其梵文作Nigantha Nātaputta,本名筏驮摩那(Vardhamana),印度耆那教的创始人,被称为“大雄”。尼乾陀生活时代大致与释迦牟尼佛相同。其宗教思想主要是宿命论和业报轮回说。

④三明:佛教名词。指通过修持所能达到的三种智慧境界。三明包括:(一)宿命明,通晓自身、他身宿世的生死本相之智慧;(二)天眼明,通晓自身、他身未来世的生死本相之智慧;(三)漏尽明,通晓现在世的一切烦恼本相,能修断一切烦恼的佛教智慧。三明,亦称为宿住智证明、死生智证明、漏尽智证明;亦即佛教六神通中的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三通。

译文

阿阇世王又告诉佛说:“我在以前曾有一次来到波浮陀伽旃延的住所,问他说:‘大德!如果有人乘坐象车、马车,操习兵法,乃至从事其他种种营生活动,都能够获得现在果报。如今这些修道者,亦同样能够现世就可获果报吗?’波浮陀伽旃延回答我说:‘大王!人的一切努力、一切精进行为,最终都是清梦一场;人的一切努力、一切活动,最终都不过是落归虚无的命运。众生的一切染污杂着,都既没有内因亦没有外缘;众生的一切清净活动,亦都既无内因亦无外缘。众生的任何行为,并不存在人为的冤仇,而是具有宿命的定数。众生沉溺在眼、耳、鼻、舌、身、意中感受一切苦与乐。’犹如人问李是什么却答之以瓜,问瓜是什么却答之以李,波浮陀伽旃延亦是如此回答我。我问他修道者现世就能够获得果报吗,他却以人的一切努力终归虚无来回答我。我当时心想:我是刹帝利国王,水浇头种姓,无缘清除出家人的系缚烦恼。于是我怀着忿结之心,心想此念后,随即离开波浮陀伽旃延的住处。”

阿阇世王又告诉佛说:“我曾在过去时来到散若毗罗梨子的住所,问他说:‘大德!如果人乘坐象车、马车,如果人操习兵法,乃至从事种种营生活动,都是现世就能够获得果报。如今这些出家修道者,现在亦同样能够获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现在有这些沙门的修行果报,如此提问,我的回答是:现在沙门修行的现世果报,此事真确无虚,此事异,此事非异亦非不异。大王!现在并无沙门的修行果报,如此提问,我对此的答复是:此事真确无虚,此事异,此事非异亦非不异。大王!现在有无沙门果报,如此提问,我对此的答复是:此事真确无虚,此事异,此事非异亦非不异。大王!现在非有非无沙门果报,如此提问,我的答复是:此事确实无虚,此事异,此事非异亦非不异。’世尊!犹如有人问李是什么却答之以瓜,有人问瓜是什么却答之以李,散若毗罗梨子对我的回答亦是如此。我问他沙门修行现在能得果报吗,而他却回答我的是相反的论调。我当时心想:我是刹帝利国王,属水浇头种姓,无缘清除出家沙门的系缚烦恼。于是我怀着忿结之心,心想此念后,即便离开散若毗罗梨子的住处。”

阿阇世王又对佛说:“我曾在过去时来到尼乾子的住所,问他说:‘大德!犹如有乘坐象车、马车,乃至从事种种营生活动,都是现世就能获得果报。如今这些沙门出家修道,亦同样在现世就获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我具有一切智慧,我具有一切知见,了解我的人,就能够把握世间的一切智慧与知见。若行若住,若坐若卧,在一切行、住、坐、卧的日常行为之中,达到充分而圆满的生命觉悟;在一切行、住、坐、卧的日常行为之中,生命智慧常现在日常事件里。’世尊!犹如有人问李是什么却答之以瓜,问瓜是什么却答之以李,尼乾子的回答亦是如此。我问他沙门修行现世能得果报吗,他却回答我说一切智慧无不具足。我当时即自想:我是刹帝利国王,属水浇头种姓,无缘清除出家修行者的系缚烦恼。于是我怀着忿结之心,心想此念后,随即离开尼乾子的住所。因此,世尊!今天我来到你这里,问这些义理:如果人乘坐象车、马车,如果有人操习兵法,乃至从事种种营生,都现世就有果报。如今沙门出家修道,现世就能获得果报吗?”

佛告诉阿阇世王说:“大王!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证入佛法者,直至证入三明境界,实现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灭除一切冥暗愚痴,生广大智慧,获致漏尽智慧。为什么呢?这都是由沙门精勤不懈,持守佛法,从不忘怀,乐独闲静,决不放逸。大王!这难道不是沙门出家清修所获得的现世果报吗?”

阿阇世王回答说:“确实如此,世尊!这确实是出家沙门所获得的现世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