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雪峰和尚[1]嗣德山[2],在福州,师讳义存,泉州南安人也,俗姓曾。

师神情坦荡而厉,容止怡怿而威,行则远近奔随,坐则森然拥绕。有时上堂云:“汝诸人来者里觅什么?莫要相钝致[3]么?”便起去。

有时上堂,众立久,师云:“便与么承当[4]却最好省要[5],莫教更到这老师口里来,三世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载不起。如今嚼涕唾汉[6],争得会我。寻常向师僧道:‘是什么?’便近前来觅答话处,驴年识得么事。不得已,向汝与么道,已是平欺汝了也。[7]向汝道未门[8]以前早共汝商量了,还会么?亦是老婆心[9]也。

“省力处不肯当荷[10],但知踏步向前觅言语,向汝道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总不肯入,但知在里许乱走,逢着人便问阿那个是我,还着么只是自受屈。所以道:临河渴水,死人无数,饭箩里受饥,人如恒河沙,莫将等闲。

“和尚子,若实未得悟入,直须悟入,始得不虚度时光,莫只是傍家相徼掠虚嫌说[11],悟入且是阿谁分上事?亦须着精神好。菩提达磨来道: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且作么生?是汝诸人心,不可只是乱统了便休去,自己事若不明,且从何处出得如许多妄想?

“向这里见凡见圣,见有男女僧俗,高低胜劣[12],大地面上,渺渺地铺砂相似,未尝一念暂返[13],神光流浪[14],生死劫尽,不息惭愧,大须努力好。”

注释

[1]雪峰和尚:即雪峰义存禅师,生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八二二年),卒于后梁太祖开平二年(公元九〇八年),德山宣鉴弟子。十二岁拜莆田玉润寺庆玄律师为童侍,十七岁落发,参拜芙蓉山恒照大师,唐宣宗时(公元八四七—八六〇年)北游,在幽州宝刹寺受戒,后到武陵(今湖南常德)德山门下,承其禅法。

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八六五年)又回芙蓉山。后住雪峰山广福院,广收门人,一时极盛,《宋高僧传》卷十二称“天下之释子,不计华夏,趋之若召”,禅宗五家之一的云门宗即创自他的弟子云门文偃,法眼宗则创自他的三传弟子清凉文益,他的著名弟子有玄沙师备、长庆慧棱、镜清道怤等多人。

[2]德山:即德山宣鉴禅师(公元七八二—八六五年),龙潭崇信弟子,属青原下四世。

[3]钝致:疑即“钝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引《三身押座文》“准拟千年余万年”、《无常经讲经文》“可惜心,错钝拟”等解为“打算”“希望”之意。这里雪峰义存是为打破参禅者的迷执,所以呵斥他们:不去参悟本心,却到堂上来乱寻觅,难道另有什么打算与奢望么?

[4]承当:本指担当、担认,在这里指自行领会。

[5]省要:指领悟法要。

[6]嚼涕唾汉:指专在他人言语文字中寻觅禅旨心要的参禅者。《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文偃也说这些人是“食人涎唾”。雪峰义存恪守“不立文字”之说,尤其痛恨沉溺于文字言语的愚笨人。《景德传灯录》卷十六记他曾说:“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汝向什么处扪摸?”

[7]这句是说我用言语示悟众人,已是第二义,已是欺瞒了你,只是无可奈何才权宜方便说法。

[8]:书中原注:“跨步也,口化反。”相当于“跨”。这句是说,所谓“禅旨心要”,本来就在你心中,并非你跨门而入之后才有人告诉你。

禅宗语录中这类暗示颇多,如“古镜未磨时”“未上树时”等,《五灯会元》卷六,覆船洪荐禅师章下即有一条极其明确:“问:‘如何是玄妙?’师曰:‘未闻以前。’”“未闻以前”心灵清净纯明,已闻之后反有可能被尘缘知见所蔽。

[9]老婆心:是禅宗常用的一个贬词,指反复啰唆的传法之心,拖泥带水的说禅之法,又叫“老婆禅”。《景德传灯录》卷十:“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

[10]当荷:与“承当”意相近,即指领受禅意。

[11]傍家相徼掠虚嫌说,到家门才邀人为客者是虚情假意,腹内空空只会空口白牙说空话者是胡说乱道。雪峰义存这句话是希望学禅者单刀直入,直截痛快地悟道,莫要在一旁七嘴八舌拾人牙慧虚言空语。

[12]从清净心看去,万相皆空幻假相,无有差别,从不净心看去,万象森罗列于众人面前,千差万别,所以《楞伽经》卷二说:“名句与句身,及形身差别,凡夫愚计着,如象溺深泥。”

[13]一念暂返:指返身向内求自证自悟。

[14]神光流浪:指自心灵光被人忘却以致无处安身。

译文

雪峰和尚是德山宣鉴禅师的弟子,在福州,法名义存,是泉州南安人,本姓曾。

义存禅师神情坦荡而严肃,举止从容而威严,在他出行时,远近的不少人都愿意跟随他,在他端坐时,周围总是环绕了很多人。有时他走进僧堂,就说一句话:“你们大家到这里来找寻什么?难道有什么打算和奢望?”便起身回去。

有时登上座位,看大众一直肃立不动,就说:“就这样静静体验最有助于领悟禅意,不要总是在老师的嘴里寻寻觅觅,那真正的禅意,就是三世诸佛也不能说,十二分教也载不了。像现在这样拾人牙慧、嚼人口水的蠢人,怎能真的和我对话参禅!我平常问你们:‘是什么?’你们就凑向前来想要寻找答案。到头来什么也捞不着!师父不得已,给你这么说那么说,其实只是哄哄你甚至是欺骗你。如果跟你说,你还没跨进这门槛时就已经和你对话参禅过了,你能懂吗?即使如此,也已经太迂阔太啰唆了。

“你们不在真正省力的地方用心参究,却只晓得凑到老师面前来讨答案问谜底,告诉你整个乾坤内都是解脱之门,可是你们偏不肯进去,只知道在外面乱窜乱跑,碰上人就东问西问哪个是我,搞来搞去只是自讨苦吃。所以说:在河边挖井找水,却渴死人无数,在饭箩里却受饥挨饿,这等人也不少,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和尚们!如果你真的还没悟透,那你就单刀直入地参悟,这样才不会浪费大好时光,不要在那里虚情假意狐疑不决,也不要空口白牙只说废话,悟透生死究竟是为谁的事情?要打起精神下定决心才好。菩提达磨从西天来这里说的‘我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该如何理解?这心是你们各自自家的心,不能只是胡乱搅一阵就甩手不管了,自己的事情如果都理不清,又怎能抛开心中各种杂念得到心灵解脱?

“你们不要老是将心思外求,比较这是凡,那是圣,总是看到一些外界的男男女女僧人俗人,有聪明有愚笨,黑压压的不计其数,可没有人曾将心性收束到清净无垢的灵明之中,总是流浪生死无家可归,生生死死流转不尽,永远愧对祖师。希望大家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