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讲记是徐老于 1996 年拜访美国洛杉矶法印寺时讲解的《金刚经》内容,由宋叶静听写录音文字,耿宏升录音整理,张书英、郝志强、郑振峰、常宣居士文字校对,许洪亮编录成文。此次整理的讲记共十二盘录音带,文字版尽量保持徐老的乡音原貌,同时为方便读者参考,还与徐老的手稿《金刚经》要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眉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述等合为一册。 在讲记中,徐恒志老人首先介绍了《金刚经》的重要性,指出该经是为发大乘者和发最上乘者说,是成佛和修菩萨行的经典。他提到佛教禅宗五祖以后,就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心,六祖慧能就是因为听到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而开悟。 徐老还讲解了《金刚经》的一些基本概念,如 “般若” 意为智慧,且强调智慧两个字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其含义,在中国文字里没有更恰当的词来翻译,所以保留梵音 “般若”。他还提到学习《金刚经》要领会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三个法。 此外,徐恒志老人对《金刚经》的每一品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如 “法会因由分第一” 中,对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的场景进行分析,指出其显实相理体和观照妙用,穿衣吃饭即文字相(三般若)。在 “善现启请分第二” 中,对须菩提向佛提问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进行解读,认为这是问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教下手如何使真心安住,二是解义趣之后如何住心无住、降心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