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禅定的错误见解
不知入了什么定
在修行的过程中,修定是为了得到清净的正念。不同的定有不同的微细心和集中力,越深的定,心力就越集中,而且心念越清净、越微细。初禅心念比较粗,四禅比较细,修禅定是为了要争取到微细的清净心。所以,在修禅定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练习去分别什么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我还没有认识这些禅定以前,因为没有得到老师的教导,曾经盲修瞎练。后来我认为应该一天坐上十二小时,一座坐上四小时。天天这样坐,坐来坐去坐到入了定也不知道是什么定。这就是对禅定无知地盲修瞎练。我到处问人,没有人能讲清楚。直到有一天我碰到一位禅师,我问他:你在教导人修禅定吗?
他说:是。
我又问:你教修禅,是否知道你的学生入了什么定?他说:当然知道啦。不知道的话,不能教啊。
我听了就非常欢喜地向他学了。因为我到过好多修行道场,问了很多人,他们就只教你打坐,但是,分不清学员入了什么定。有的法师说:哎呀!不要修禅定了,会着魔的,还是念佛吧!当我跟那位禅师学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初禅到四禅是如此这般。我才知道以前一天坐上十二小时只是盲修瞎炼、浪费时间。为什么?原来一座坐四小时,可能只在初禅,也可能在二、三、四禅,看你在那期间定力多深,当时你就每次回到一样的定。只知道入回原来的定,却不知道自己定到什么程度,也不懂如何前进。这种情形
犹如进入深山老林,迷失方向再也没有作为了。
根据那位禅师的说法,如果能够入定,入初禅一分钟或四小时都是初禅,不在于入定时间长短。我曾经被不懂禅定的老师所误导了,以为入定是要坐很久才算数。为了说服大家,我举一些例子。
经典里的入定例子
《佛本行集经》里的优波离因缘品记载:尔时优波离童子之母告优波离作如是言:汝优波离!汝为如来剃除须发,身莫太低令尊心乱,时优波离即入初禅。
第一个例子就是优波离尊者的故事,他在给佛剃发时入了定。其母告言“汝优波离!汝为如来剃除须发,身莫太低令尊心乱。”于是他调高身体,于是因为是佛的头,他非常细心地为佛剃发,剃着剃着就不知不觉地入初禅。乃至到三禅时,其母告言“汝与如来剃除须发,勿令出息如是太多令尊心乱。”优波离听了调整出息即入第四禅。优波离尊者当时站着拿着剃刀,入初禅前心里细心地盘算(觉观)着如何剃好佛的头发,入三禅时耳朵还能听到佛与其母的言语,就这样入了不同的定。在这个例子里,我要大家注意:优波离尊者当时并没有盘腿,还听佛的开示,他是从专注佛的头发转到调整呼吸,这就是他入初禅的关键所在,还有,就是他入这四个定的时间都很短。所以,不要道听途说入定就什么心念都没有、听不到声音、入定必须时间长,这不是佛说的出入息观。
第二个例子是目连尊者的故事,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快到怎么样呢?有一次,目连尊者去降伏一条龙,他用神通将自己变得很小,钻进龙的鼻孔里。这条龙想把尊者赶出来,就呼气,当那条龙一开始呼的时候,目连尊者刹那间就入了四禅。然后,龙呼也呼不动他,因为尊者在里面入四禅,它怎么呼也呼不动。也就是说,尊者在龙呼气的那一刹那就入定了。所以出入禅定是可以非常快的。
这位禅师说:吸一口气之间就能入四禅。多数人认为要慢慢地,好久好久才能入四禅,这些人自误也误他。就是说,你懂得修的话,入禅定的速度会非常快,也能非常快地出来。你可以几秒钟内出入四禅,这也算入四禅。但是不懂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四禅?入几秒钟就算四禅了吗?他们说禅定不可能是这样啊!其实,当时入了什么定,就是什么定,不在于入定的时间长短。另外,很多人会以为入了禅定,不能想东西,这是错误的。另外有人以为入了禅定后,外面的声音也听不到了,这也是极大的错误。其实,优波离尊者是一面听佛的指导,一面集中心力而入定的。
我再讲一个戒律里的故事。有一次,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的定。根据佛法说,无色定是没有物质的知觉,你就不可能看到东西,不能听到声音。但是目连尊者向一些比丘说,我入了无色界的定,当时听见很远的河里的大象用耳朵拍水的声音。那些比丘就说他打妄语。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比丘精通佛法,知道入无色定不可能听到声音。目连尊者坚持说,我进了无色界的定时听到了大象拍恒河水的声音。然后,比丘们就拉他去见佛,说他打妄语。佛就问目连尊者说:你真的入了无色界的定了吗?目连尊者回答:是。佛又问他:你真的听到大象用耳朵拍水的声音了吗?他又说:是!结果,佛还是同意目连尊者入了无色界定。佛解释说:目连尊者是入了无色界的定,但是他能很快地出来又立刻进去,出来的时候,他就能听到大象拍水的声音。目连尊者是刹那出定闻声后就入定,但他没有弄清楚他曾经出定一会儿。这个例子说明在入定时,有时会出定一下立刻又进去。那么,就在出四禅那一瞬间,你可能会感到脚疼、听到声音,然后立刻回到四禅又听不到声音、脚不疼了,这是可能发生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一听到声音就不曾入无色界定,然后盲目地引经据典否定自己。我们要确信任何定都可以暂时出来打妄想,然后又迅速进去。
不可按图索骥、盲目相信权威
由于对禅定的种种误解,造成很多人没有办法分辨到底有没有入定。为什么呢?比方南传佛教有人说初禅声灭,不过,依《解脱道论》的说法是:入定时逐渐听不到声音,到四禅的根本定才完全听不到。有人认为《俱舍论》说到了二禅嗅不到香味了,于是认为嗅到香味未入禅定。其实《俱舍论》是说初禅天以上的天人没有吃东西,没有鼻舌的知觉,但是,他们可以出初禅来嗅香味。甚至身在四禅天的天人想要看东西,还可以看整个大千世界呢!乃至四禅天人也可以要听就听,那是怎么回事呢?在《俱舍论释》里有这样的解释:四禅天天人的天眼、天耳比三禅殊胜,但是其定心必须降到初禅,以初禅的耳识、眼识,来听、来看大千世界。换句话说,四禅天人使用四禅天眼时,其心念可以在初禅到四禅之间来回(即诸根在四禅而诸识离开四禅又回到四禅)。如果你不明白每个禅天天人可以有不同的定心,请参考《俱舍论》说四禅天人是可以身在四禅天里看、听下界的境界的。既然四禅天人在定中可以动念刹那出入不同的定。你也可能不知不觉地从初禅出来一刹那觉得腿疼、嗅香味、闻声,然后又立刻入回初禅,于是立刻觉得腿又不疼了。有这样经验过吗?所以不要因一刹那的腿疼、嗅香味,而怀疑自己从头到尾不曾入定,要明白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也分辨不清自己暂时出定闻声,何况初入定者。
还有,在中国佛教有一个很糟糕的传说:初禅念住、二禅息住、三禅脉住、四禅灭尽。三禅连脉都停下来,四禅已经是灭尽定了,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实,息住是四禅,脉停即心跳停至少是灭尽定,灭尽定是已经超过四禅八定的第九个定。因此,好多出家人因此被误导,入了定还以为未入定。
那么,经典对禅定的说法是如何呢?
10.禅定的正确见解
关于禅定,请参考附录A1到A7里南传与北传小乘经典所说的初禅到四禅。其中有所谓离所执境以及得禅支:
初禅离五盖得五支。五盖即昏沉、掉举、嗔心、淫欲心、疑心,初禅五支即有觉、有观、有喜、有乐、一心在定。
二禅离觉观得四支,所离是初禅的觉、观,无觉无观的二禅有四支:内净、喜、乐、定。
三禅离喜得五支。所离是二禅的喜,离喜的二禅有五支:行舍、正念、正慧、乐、定。
四禅离乐得四支,所离是三禅的乐,出入息断。所得四支:舍、念清净、不苦不乐、定。
根据经典的说法,在入定过程中,一步一步暂时降伏一些烦恼。当一个人进入初禅的时候,在定里不会有昏沉、散乱、嗔心,若有嗔心就入不了禅定,当时也不会生起淫欲心。所以说初禅离五盖。其中的疑盖是疑些什么?疑就是对自己怀疑,对老师怀疑,对修法怀疑。那样,你也进不了初禅。一般修禅定的人不懂什么是初禅,因为没有经验过初禅的觉受,所以便无从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认识初禅呢?可以如此观察,就是任何修禅定的人,坐到一定程度后,会觉得心定下来了、没有杂念了、全身很舒服快乐。其实,这就是入了定,但是不知道入什么定,要如何分别呢?根据佛法说,初禅有定、有喜乐的感受,当时身体不可能会有痛苦的感受。所以,如果修定时一直觉得身体疼痛,这证明当时你没有在定里。如果你静坐时,觉得心定了好长时间,身体觉得非常舒服,突然觉得身体疼痛。这时从舒服立刻转为疼痛表示你刚刚出某个定了,即这之前是入定的。为什么呢?原来是静坐者气脉未完全打通,入定久了身体就会疲劳,于是腰酸、腿痛,但是在入定时不知道。因为在定中只有喜乐的感受,从定中出来后,才觉得腿很痛。经验过吧,先恭喜你啦!
四、如何修到四禅
1.初禅
初禅是很粗的定,粗到什么样呢?佛曾经形容——声音是初禅的刺。一个人在初禅里如果听到外界的声音,心会被惊动到好像受不了被针刺而出定。既然初禅经不起声音的嘈杂,可见是很浅的定,初禅被声音干扰就退出来了。好多人相信南传佛教所传的初禅声灭,不信入初禅还会被声音干扰,而我的南传老师说初禅是能听声音的;因此,此次修正版必须先解释《清净道论》所传说的入定不闻声错在哪里。原来此论说入定听不见声音者,是因为此人心离前五识,转到集中意识的禅相,但是,不可依集中在意识的不闻声经验,否定集中在身识(触觉)的闻声经验。其实,不少人曾经验听音乐(集中在曲相)而听不到别人叫他呢!还有,被催眠者可以被催眠成(集中在权威相)只听到催眠师的引导声音,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呢!
佛说可以依前五识的某个识来修定,入定时是意识的法尘与前五识之一的境同步,比如出入息观,是意识观身识所知风触而产生心一境性。至于那些观出入息入初禅不闻声者,是因为他不继续观鼻端的风触,转向观法尘的意境的(光明)禅相而不闻声,可是光明不是出入息相啊!请参考附录的C1南传相应部之《转法轮品》:梵天人之间能互相言语。C2南传梵天相应之《他见》:罗汉到梵天入火定说话。C3南传梵天相应之《阿卢那越提》:在梵天讲佛法。C4南传《增支部》:佛弟子居于梵世发音声。C5杂阿含诸经:身在梵天还可闻声、见色、动念。在此就以南传经典提到“罗汉到梵天入火定说话”,就足以证明《清净道论》的入初禅不闻声违背自家经典。至于佛说声音是初禅的刺,意思是初学者定力不足,入初禅闻声则心乱而出定;不过,俱解脱阿罗汉入初禅,不但闻声无碍还能言语,因为初禅的有觉有观就是语言的思维。
未修好初禅的人,无法在嘈杂处坐禅,所以修初禅的场所不可以有声刺。但是,修到二禅的人听到任何声音,却不知其内容,因为他更专注于意识的法尘境界。
初学者有什么方法认识初禅?首要条件是必须觉得全身舒服、心无杂念,如果不知道是不是初禅,你就先暂时假设这是初禅嘛!为什么我这样说呢?总之,当时心有定、有喜、有乐嘛!既然如此,就是一种定了,就假设它是最低的初禅。入定之后怎么办呢?前一讲,我说过了,初入定的人千万不要入定太久。凡是不懂修禅定的人,他初入了定就不想出定,这是不懂得修禅定。初入定的人,一旦进去,要快点出来,要在出来的那一刻注意一切变化,很多修禅定的人,没有注意如何入定出定,以后就不记得如何入原来的定。所以,初入定时要快点出来,要注意出定的变化:心念变粗,呼吸变粗,乐受退掉了,你一定要观察这三件事。当你再度集中心力入定,你可以动个念头,心想我现在要进入初禅,然后再专注在原来的修法——观呼吸。并注意入定的变化:呼吸变细,心念变细,乐受出来了,于是又入定了。如果不懂入什么定,就把呼吸细、心念细无杂念,有乐受,当成初禅来修,先不理会别人说那不是初禅,理会多了总生疑心,一旦有疑心就无法入初禅。
一定要先训练如何出入定
这样重复进出初禅,越练习越熟悉,以后,你可以心想入初禅就入了,修过的同学都有如此经验。总而言之,懂得修禅定的人,不要急于入定长久以求加强定力,一定要先训练怎么进和出。当你出定入定分辨很清楚以后,才在定里留久一点以加强定力。当你加强到定力稳定了,就有信心说:我的确进入了定,而且知道只要心念如此集中就能入那个定,只要放弃集中就出了那个定,到时你别乱请教人,他会否定你的经验,更要骂我骗你,转成相信入定时无思维、入定时不闻声、入定须长时,有了疑盖就入不了定,于是心更乱。如果你还是分辨得不清楚,可以依靠经验过的人在你入定当时告诉你。
初学的人多数只能入初禅,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个方法上的奥妙,就是任何初入禅定的人,五分钟内绝对上不了二禅,只能到初禅。所以,初学者首先是长时间坐禅,在第一次发现自己入了定时,此时反而不可入定太久,五分钟就出来,就在此刻赶紧每五分钟内进进出出,那样他就不可能进入二禅,不必问他入什么定,最多只能是初禅。就是说,如果我们把时间限制在五分钟,入定五分钟后一定要下来,保证初学者不会超过初禅,这样,即使当时老师不在场指导,他自己也能认识初禅的定心的深浅了。
不过,如果此人宿世带来的善根,可能很快就能入初禅以上的定,这就另当别论了。就要问他每次坐多久才觉得定下来?如果他觉得五分钟就能入深定,那时就要告诉他练习初禅时,入定一两分钟就退出来,明白吗?不让他有时间进入更高的定,于是他就入定不深,最多到初禅。当他在这一分钟内重复进出入初禅,到认识清楚初禅之后,才叫他加长时间留在初禅。当加强初禅的定力时,要小心避免心念太细而入更深的定,把更高的定当成初禅。就是说,通过时间的限制,令心无法入定太深而超过初禅。当在初禅五分钟进出熟练了,就叫他修十五分钟的初禅,这十五分钟是加强初禅的定力。初禅心粗,心不想久留,所以多数人的心就会想快点入二禅。
初学者不可以一上座就想入初禅
初学的人不可以一入坐就想我要入初禅,入不了的。为什么?因为初学者平时的心是散乱的,每次入坐需要花一段长时间让心念平静下来以及调好呼吸。所以初学的人练习初禅时,必须先调心调息,不可能一坐下来就入初禅。如果他急着要入定就错了,上不了的。他必须坐下来让心平静,慢慢地进入定,然后退出禅定,此时才可以想我要入初禅,而且一定可以入初禅,因为,刚从初禅出来一定有本事再上回去。由于能再度进入,于是他就确实要进就进、要出就出。初学的人,今天坐到了初禅,别以为明天一坐下来立刻就能入初禅,是进不了的!于是他就会怀疑所修的一切了。所以,如果你很久没有静坐而定力退了,也不可以一坐下来就想要进初禅,进不了的。你必须坐到心念平静了,觉得入定了,退出去再上去,你才能做得到。这是因为你必须让你的心从散乱状态平静下来,因定力不足而需要一段时间加强定力。
如何加强定力
如果能在一小时里出入初禅四次,每次十五分钟,那就是说这个人的初禅很稳了。因为这四次加起来是一个小时。如果他以后要坐更长时间,他可以加长时间入初禅一小时,两小时都可以。但是,初禅熟练者入定时间一长,多数会自动地到二禅去,初学者若从初禅自动入二禅,会分不清初禅和二禅。所以,在开始训练的时候,我不鼓励你们花一个小时或两小时去体验初禅。为什么?因为很多初学者入初禅太久后,往往不知不觉慢慢地进入二禅。不少人慢慢地进入所以感觉不到变化,还以为是在初禅,由于每次入定时是初禅,而一个小时后出定之前已经是二禅,以后总搞不清初禅和二禅。
2.如何修二禅、三禅
1.先要有足够的火候
如果你上了初禅,什么时候才可以入二禅呢?如果有老师指导,他知道你的定力够了,就叫你继续修二禅。如果没有老师指导你,怎么办?根据佛法说,如果一个人的初禅定力不够,然后又想入二禅。那么,他不但进不了二禅,连初禅也会失去。就是说你初禅定力不够,你想入二禅是入不了的。
所以,你必须初禅坐得很稳了才能修二禅,必须能在初禅一小时;但是,尽量不要持续在初禅里超过一小时以上。为什么?因为那样你的定力会加强而不知不觉地到了二禅,于是你就分不清初禅二禅了。所以,初学者每小时就出定一次,出来了再进去,这样持续十座以上,以稳固初禅。
2.心必须离开所入禅定的觉受
如果你初禅很稳了,想要入二禅,就要离开初禅的根本定的觉受,从原有的修法进入更细的心。禅定越高,呼吸越细,心念越细、更加快乐。所以,你要入二禅就必须远离初禅的觉受,心再度专注于修法上:很集中地去看呼吸,重点在于观察呼吸比初禅定还要细,心念更细更乐,然后想再入二禅。然而,当初禅的心念更细更乐,是否就是进入二禅了呢?怎样分别乐受?若要区别佛如何形容定中的乐受,参考附录A9经描述比较清楚。
3.再度专注于修法上
为什么必须再度地专注于修法上呢?就是说我们入定之后,在定里有喜乐的感受、身体感觉很舒服。如果你一直坚持在那种舒服的感受里面,你就跳不出那个定。每当你要升更高的定时,就必须放弃原来的觉受。就是说,你不要执著初禅的境界和乐受,一定要放弃,唯有放弃之后再度集中到原来的修法才能入二禅。如果你不放弃那些觉受,即你不愿意放弃初禅,就无法入二禅。正如你不愿意离开一楼,怎么能上到二楼呢?因此,当你要上更高的定时,千万不要留恋原来的任何觉受,而要把心念更加专注地观察你原来的修法,观呼吸者就更专注地看呼吸,慢慢地就能上到二禅,二禅的变化和初禅一样,心念变更细、呼吸变更细,也更加快乐。这些步骤要一步一步地进行,上三禅也是一样的。
3.如何修四禅
在禅定的乐受方面,是更高的定就越来越舒服快乐;但到了四禅,乐受突然消失。此时,呼吸断了,舍念清净的心生起来了。有些人的呼吸不正常或者执著呼吸,在四禅的近行定时他会觉得要断气,那种气要断不断的感觉很辛苦,有时会断一会儿气,又呼吸几下。这些人主要是三禅火候不足急着修四禅,所以呼吸就不稳定了。
前天,我说过,当心有力量上到某近行定,不等于进入那个禅定。近行定好像上下楼,心念可以上上下下地变粗变细。入安止定好像进入房间,心念不上也不下。所以,当呼吸重复断了又呼吸,就是上下四禅的近行定。当你的四禅稳固的时候,呼吸就绝对断了。当修四禅到达呼吸断的时候,应当加长在定的时间,那样定力会继续加深,慢慢地连声音也听不见了。一定要到声音听不见,才算深入四禅。如果你在四禅里面还能听到声音,犹如你爬上四楼,也走到房门口,却没有进入房间,这样只是在四禅的近行定。
依据论典说初禅已离五盖,便可以修观了。而我要求大家至少修到四禅近行定,才允许他修观;原因是修观的各种心中,舍心比正念还要殊胜,只要修到四禅进行定就有能力获得舍念清净心了。但是,将来还是要把四禅彻底修好。凡是修完四禅的人,他就会明白,不同的定力,心念的粗细不同。弄清楚这些心念以后,就可以修观或修第五个定了。
4.无色界定与超越禅
第五个定叫空无边处。如果一个人修到四禅后,可以接着修第五个定,他必须先入到连声音都听不见的四禅安止定。如果他还能听见声音,那么他还在四禅近行定中。这时想要修第五个定,那是在打妄想。为什么呢?因为空无边处定是属于无色界的定,是绝对听不到声音的。空无边处定和四禅有何差异?这两个定都一样呼吸停止,听不见声音。然而,在四禅里,慧心所比空无边处定活跃,容易修观,还有处所的知觉,很清楚我在此处静坐。入空无边处定的人当时失去处所的知觉,不知道自己在哪里,只知道我在定中。
当你把四个定都分辨得很清楚后,就可以学习直接把心转向某个定心而入定,想入哪个定就能即刻进入。你可以心想我要入三禅,就专注于三禅的定心而入三禅,不必慢慢看呼吸地入定,而是心念直接转到三禅的定心而入三禅。一旦你有能力一想我要上三禅,就转进三禅的定心,你就有机会观察一个现象,那就是一共经过几个心念就入了定。在《清净道论》里特别有讨论此事,从近行定入根本定一共应该经过几个心念的转变。如果你的心能直接转到某个禅定心念,你就可以进一步训练超越禅,就是不按照次第入定,你可以直接进入三禅,再从三禅跳到初禅,从初禅跳到四禅那样地跳来跳去。
5.如何修灭尽定
当你把四禅八定都修完了,可以进一步修第九个定——灭尽定。然而,不是每一个修完四禅的人都能够进入灭尽定的。如果一个人能入灭尽定,并且能从灭尽定出来时自由地跳到任何的定,如此定力称为狮子奋迅三昧。如果你只是在四禅里面跳来跳去,那只是超越禅。
灭尽定是一个很特别的定,进入灭尽定的人,如同死人一样,什么知觉都灭掉,什么心念也没有。由于无心,所以无法动念从灭尽定跳出来,必须定力退了才能够出来,在退出灭尽定时就能跳到另一个定。灭尽定也叫灭受想定,没有想的定称为无心定。在无心定里不可能动念头想我要跳到三禅、跳到四禅。你只能在灭尽定刚一退出来的时候,一跳跳到三禅、跳到四禅。这是很艰难的事情,因为很少人能够入灭尽定。
在这里时间有限,我教导修到四禅,不鼓励修无色界的定。为什么不主张修无色界的定呢?因为无色界的定力太强,太强的定力会妨碍你修观。在很强的定力时一修观就入了定,一入定你就不想动念修观了,没有观就不能发慧。所以外道修到无色界的定,整天定在里头不出来,根本无法修智慧观。因此,佛法说,一般人修到四禅的定力,是最好修观的时候。
6.入定的各种问题与偏差
境界的处理
修禅定会出现一些偏差,入定者必须知道如何处理。
修禅定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境界。不管用什么样的修法,在禅定里产生任何境界,看到任何东西,要认定只是禅定的副产品,它不能帮你加强禅定,也不能帮你增加智慧。就是说,在禅定里看到任何境界,不论如何高超也不过是一种神通,是禅定的副产品。你有兴趣就多看一点,可以增长见闻,但是看了就丢掉,千万不要将那些境界当作证悟,当作很了不起的道行。很多人在禅定里面遇到境界生起(修道有成就)圣解,以为自己的境界比别人高。那是在比境界的高低,而不是比禅定的高低。他说我能看到佛,你能看到什么?他比这些没有用的东西。某寺的一位法师曾经向我修学禅定,入定后看到很多佛菩萨围绕着,高兴得不得了;不要执著这些境界,这不过是禅定的副产品。千万要记住这句话。看到佛很了不起?就算真佛在你的面前,也不能替你觉悟,不如看自己的心最重要。你可以把境界当作游戏看看、听听,千万不要将它当作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觉得了不起,肯定要着魔。为什么?魔最容易耍这种把戏给你看。所以,整个修定的过程里面最重要的是看心有多清净,有多定,这才是正确的修定目的。
再谈气的处理
在修禅定时气在身上运转,如果你去注意它的话,气会因为你的注意而加强。有些人静坐时,任督脉的气会自动运转。如果你注意它,便会越来越强,最后变成在转周天。你可以运转周天,但是要懂得转。转周天转得好,会对身体非常好的,甚至很多病都消除了;但是,要小心气留在身上。因为转周天的气很强,如果你没有中医及气功的基础知识,若转到某处转不了,那个部位就要出毛病。就是说在转周天的过程中,气跑到某个地方停下来,你不理它就会致使很强的气留在该部位,久而久之这个部位就要出毛病。如果你不去理会气也不转周天,有些人的气依然会自动运转,但是不会很强,就算它停在某个部位,也会很容易地自己化解掉。
另外,任何人天天静坐一段时期,身上、头上都会出现气感,身体充满精力能量。每次入座时的气会因意念与定力而有不同的变化,心越清净时,清净的气升得越高。起淫欲心时浊气往下沉,一直沉到男女根。当心念很定很清净时,气就一直升到头上去。所以,静坐完了,下座前要检查留在头上的气,若有的话要把它处理掉。如果天天累积气在头上,渐渐地会造成毛病,甚至头疼。
有些人,定力加强后,睡觉时也会入定,心定在一片光明里面,然后就睡着了。如果是这样,醒来时头上有很多气,醒时必须去处理,不然以后也会造成毛病。
有些人的定力太强,心一集中、看东西,就会入定。这些人专心看书或诵经的时候,因为心非常集中,外界不能打扰他,很快就入定了。这些人有时头会重起来,那时就要小心注意是否气积在头上,是的话,要把气拉下来。
内气与静坐息息相关,不要盲信那些不知道的人,他们否定静坐时有气在运转,这些人听到气就以为是气功或外道,当我告诉各位注意不要被气干扰,他也会认为我也是外道呢。其实,好多出家人静坐时,不知不觉地带了一身的病气,还否定气功而自误误他,不明白被气干扰却以为是着魔,最后便劝人最好别静坐,认为修净土比较安全,但是,没一点定力能出世间吗?呜乎哀哉!
其它修法
有些人原本入过定,我接受他用本来的修法。但是,要懂得以原来的修法,如果不懂如何一步步修上去,最好放弃原来的修法。出入息观者入定后可以看到光明,有些人在四禅之后才看到光明,有些人在初禅就看到光明。看到光明时要小心,不要理会那光明,要回到应修的修法上。有人教出入息观要转向观光明,可是看那光明就意味着你离开了出入息观。可以用光明来入定吗?修定后见到光明可以放弃原来的修法吗?可以,只是你要懂得以光明来入更深的定。如果你放弃原来的修法,又不懂在光明里如何修,你就很难前进了。
入定通病:贪著乐受
另一个会发生的事情,就是喜乐的感受。如果整天去观察喜乐的感受,比如喜欢全身舒服的气感而沉醉到该境界里头,就没法升更高的定。你要升到更高的定,就要放弃原来的境界与乐受。继续在修法上用功,你才可以前进。
别执著预感
一个经常进出四禅的人,他的念力会特别强,也比较敏感,会出现一些禅定的副产品——敏感与念力。比方说,当他想到某件事情,过后那件事情就发生。你们可以去观察,但是,不要着迷在里面,会敏感到什么程度?比如在做事时忽然想到某人,并且知道是他在想你。这些忽然出现的念头,一般人不去注意就过去了,修四禅者就敏感地觉察到。所以,一个经常入四禅的修道者,他就有能力知道徒弟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说过吗?徒弟不管在哪里,发生什么事情,某些师父都知道,这就是这位师父感应力特别强。这说明此人已成就四禅的功德,但是,别以为这是修佛法有成就,好多外道、教内的修道者都能。
小心你的念力
四禅有很强的念力,修完四禅的人会发现经常发生这类事,比如,你心中想要某个东西,不久就有人拿这样东西给你。或者,你想要找某某人,那个人就会来找你。再度声明:这些现象只是禅定的副产品。修禅定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正念与清净心,并不是为了得到神通。如果你有了这些能力,你可以帮助人家。但是千万不要整天搞这些玩意。为什么呢?因为你如果去注意这些事,你身边就有太多的事让你感应了,你会因此忙得不得了。比如说,你现在在这里静坐,忽然感应某人在想什么,为何要感应他呢?太麻烦了,还有更敏感(个人隐私)的情况,就是平时对方想到和自己有关的事情,你都能感应到,其实那不是一件好事,人家会怕你。
遥控治病不利修道
另外,你修完四禅之后,可以学会知道别人是否入定。修完了四禅就有能力看某个人现在入什么定,这不是用眼睛看的,而是因心念微细,所以能感知他人是否入定。有了四禅的念力,不用练气功也会气功了,自然能够发气收气。不只是如此,修完四禅后还可以用念力帮助别人治病,但得小心会因此把病气惹上身。心念是没有时空限制的,所以,四禅的念力不但可以给人治病,还可以遥控治病。那些气功师能做到的,此时你也可以做到。这些只是念力的结果罢了。不信的话,你可以在这里用念力给人发气,试试看给某处某人治病,这没有什么奥妙在里面。可是,我要警告你,如果你经常用念力去帮助人,会越做越忙,因为很多人崇拜你,而且会惹来病气及招感冤家及邪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