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宝威神加被,亲身体验被杀痛苦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编》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妻绝无信心。适值五十生辰,买许多生命,欲杀而宴客。赵谓:“汝欲祝寿,令此诸物皆死,于心安乎?”妻云:“汝之话均没用的。依佛教,男女也不同宿,这些畜生也不杀,再过几十年,满世间通是畜生了。”赵无法可设,遂任他去。至晚妻梦至厨房,见其杀猪,自己已变成猪。厨子捉其四腿,置砧上杀。用 (1) 人从旁边看,急叫彼救,皆不一应。杀了破肚抽肠,尚知其痛。猪杀已毕,又杀别物,己又变作别物,痛不可言。稍歇一刻,见一用人持一鲤鱼。丫头言:“将此鲤鱼交厨子,为太太作鱼羹。候太太起来,好作点心。”遂斩其头尾,刮其鳞甲,斩作小丁。一丁一丁,都知其痛。痛极而醒,心惊胆颤 (2) 。丫头持鱼羹来请吃点心,不忍吃矣。令将所买之生,通通放生。以亲尝其味,故依夫吃素念佛,求生西方矣。汝妻或承三宝威神加被 (3) ,亦亲尝其味,而始回心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复净善居士书二》)

【注释】

(1) 用:通“佣”。

(2) 心惊胆颤:形容十分害怕。同“心惊胆战”。

(3) 威神加被:威势勇猛、不可测度的力量保佑。

【按】

这个《劝戒类编》记载的故事在前面引用过一次,这里大师讲得更加具体。其中县令夫人的邪见是相当一些人不信因果轮回的错误观点。人受道德教化而有各自的因缘。《劝戒类编》记载的这个事例很奇特,亲身体验各种动物被杀的痛苦,自然觉悟,不再杀生吃肉。这显然是因为县令夫人宿有善根,得到三宝威神加被的结果。不然,一般人刚强难化,固执己见,很难改变。

2.代亲至诚忏悔,母亲即能吃素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 (1) 。又少实胜多虚,大巧不如拙。黄涵之作宁绍台道时,发心吃长素,劝其母亦吃,为备素菜,则但吃白饭。涵之函询 (2) 作何法方可。光示代亲至诚忏悔,业消则能吃矣。未一月而长素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九《复章道生居士书三》)

【注释】

(1)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 函询:以书信方式查询﹑询问。

【按】

人的至诚心能感动天地。诚实的心念虽少,功用胜过大量的虚情假意;最善巧的方法不如老实行事。黄涵之做官时发心永久吃素,劝他的母亲也吃素,但是母亲只吃白饭,不肯吃素菜。他寄信给印光大师询问方法,大师令他在佛前替母亲至诚忏悔,业障消除就能吃了。他照着信中的话去做,没到一个月他的母亲果然吃素了。

3.孝子不吃肉,修成不坏身

汝父因病思食肉,以不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任意杀食。若知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则此贪味之心直下 (1) 消灭乌有矣!

吾秦 (2) 当洪杨未乱 (3) 之先,兴安某县一乡民与其母,居家贫,佣工养母。后其母死,止己一人,便不认真佣工。一日昼寝,梦其母痛哭而来,言:“我死变做猪,今在某处,某人杀我,汝快去救我。”其人惊醒,即往其处。见其杀猪之人与梦合,而猪已杀矣。因痛不能支 (4) ,倒地而滚,大哭失声。人有问者,以无钱赎此死猪,言:“我心痛,不便直说。”从此发心吃素。乡愚不知修行法门,遂募化灯油,满一担则挑送武当山金殿供灯。募人一灯头油,三个铜钱,钱作买香烛供果用,已送过几次。后有一外道头子欲造反,事泄而逃,官府画图到处捉拿。其人与化油者同名姓相貌,因将化油者捉住。彼以母变猪化油对,不信。又得其账簿人名数千,系出油钱的名,遂以为造反之名。在湖北边界竹溪县署,苦刑拷打,因诬服 (5) 定死罪。又解郧阳府重审,彼到府称冤,因说娘变猪化油事。知府甚有高见,以其人面甚慈善,决非造反之人。闻彼说娘变猪之话,谓:“汝说之话,本府不相信。本府今日要教汝开斋,端碗肉来令吃。”其人一手端碗,一手捉筷,知府拍省木逼着吃。其人拈一块肉,未至口,即吐一口血。知府方知是诬,遂行文竹溪县释其罪,令在竹溪边界莲花寺出家。以莲花寺,系兴安镇台、郧阳镇台,每年十月两省在此寺会哨,故有名。其人出家后,一心念佛,颇有感应。后回陕西故乡,地方人称为周老禅师,建二小庙。洪杨乱,徒弟徒孙均逃去。将示寂 (6) ,与乡人说:“我死以缸装之,修一塔,过三年启塔看,若坏则烧之,不坏则供于大殿一边。”后启塔未坏,供大殿内。现身为邻县县少爷看病,病愈不受谢,云:“汝若念我,当往某处某寺来访。”后来访,言系大殿所供之僧名,阅之即是。因此香火成年不断。

此人,印光之戒和尚之师公也。经五十八九年,其人名、庙名均忘之矣。此人若非娘变猪,亦不过一守分良民而已。若非郧阳府逼令吃肉,肉未入口,血即吐出,则其案决无翻理。以彼视此肉,即同娘肉。以官威强逼,不敢不吃。未吃而心肝痛裂,故吐血。故官知其诬,而为设法行文释罪,令其出家也。

汝父若知此义,必不至长思肉味。若再起此念,即作吃自己父母之肉想,则其念即消灭矣。人死变畜生尚是好的,若堕饿鬼、地狱中,比畜生不知更苦几多万万倍。祈以此字与汝父看。不但不肯想吃肉,且不肯想长在此间做人。当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免得又复堕落三途恶道也。可晓得不了生死,纵有修行,亦难保来生后世不造恶业。以七十岁之老人,长斋多年,尚欲吃肉,何况来生后世能不造业而仍如今生修持乎?以故佛祖皆劝人求生西方也。以一生西方,即入佛境界。凡心已无,佛慧日开。较比参禅研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胜过无量无边倍矣(民廿九二月初二)。(《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复郁连昌昆季书》)

【注释】

(1) 直下:立刻,马上。

(2) 秦:中国陕西省的别称。

(3) 洪杨未乱:“洪杨”指洪秀全、洪秀清。洪杨未乱指洪秀全、洪秀清发动太平天国起义之前。

(4) 痛不能支:悲痛得难以支撑。

(5) 诬服:谓无辜而服罪。

(6) 示寂:佛教指佛、菩萨或高僧死去。

【按】

这篇文章选自印光大师给郁连昌兄弟的回信。大师讲道理注重用实例来说话。第一段指出郁居士父亲想吃肉是因为不明白人类与动物在三世轮回中的关系。第二段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周老禅师因母亲转世为猪,自己戒杀吃素出家修行,成就肉身不坏的传奇经历。第三段交代故事的来历。故事的主角周老禅师是印光大师戒和尚印海律师的师公(师爷爷)。并评论,周老禅师本来在母亲去世后变懒了,经过母亲转世变猪及知府逼迫两番刺激和考验,才走上修行佛道。第四段嘱咐郁居士将信给他父亲看,希望启发他的觉悟,不仅不愿吃肉,而且不愿在人间受苦,并进一步念佛求生净土。

戒杀诗

[明]陶望龄

物我同来本一真,幻形分处不分神。

如何共嚼娘生肉,大地哀号惨煞人。

4.读《疏》 (1) 明理不吃肉,不惜精神作慈善

接手书,不胜欣慰。自省如此,于当今之世实不多得。果能直进不退,则令严之薪传 (2) 、孔孟之薪传、佛祖之薪传,俱可亲得而实证矣。然于甘脆肥浓 (3) 不能放下,若约儒理论,尚无大紧要;若约佛理论,则便是行恶,非止意恶也。

民国十年,光至南京,魏梅荪 (4) (系翰林,时年六十)谓光曰:“佛法某也相信,佛也肯念,师之《文钞》也看过,就是吃不来素。”光谓:“富贵人习气难忘,君欲吃素,祈熟读光《文钞》中《南浔放生池疏》,当数数读,自不能吃肉食矣。”此系八月十二日话。至十月,彼六十生辰,恐人情有碍,往金山过生日,回家即长素矣。次年遂提倡开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今六十六矣,而于慈善事业,不惜精神,极力提倡。若立慈幼院,若每年施粥。若近二年来,战事发生,收养老弱妇女于法云寺,打数十间席棚令住,为之煮粥;战事毕,量其远近,发给路费令归。一次有千多人,一次二千多人。每日吃了粥,令彼各念佛及观音。三四次打仗,绝无一人受伤,且无一人生病,亦可谓难得矣。

阁下正当壮年,而且有大志,能自省察,自讼其过。果能自强不息,则生入圣贤之域,没登如来封疆 (5) ,断可必矣。勿以小得为足,勿以小过为无碍;勿以自性弥陀 (6) 为究竟,而不念西方弥陀;勿唯祈佛之默佑,而不于自己所感于佛之心中认真以行;则光所说三种薪传之得,即可预为阁下贺。

又今之时世,坏至其极,其原由于不知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欲为挽回,宜注重此二法。而家庭教育,尤须注重因果报应,以因果报应能制人心。除此之外,任凭何法皆无救药,以心不改良,则一法才立,百弊丛生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九《复卓人居士书》)

【注释】

(1) 《疏》:指《印光法师文钞》中的《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一文。

(2) 薪传:全称火尽薪传。意思是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3) 甘脆肥浓:指肉食。

(4) 魏梅荪:1862~1932,名家骅,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1903年进士,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民国十年八月,其见印光大师,诉说信佛但吃不了素,大师令熟读《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不到三个月就吃长素。民国十一年与其师冯梦华等居士提倡开南京法云寺念佛放生道场,由印光大师拟订章程。其对慈善事业不惜精神,极力提倡,如立慈幼院、每年施粥等。

(5) 如来封疆:封疆,即分封土地的疆界。如来封疆指佛的境界,特指西方极乐净土。

(6) 自性弥陀:指众生自性理体与阿弥陀佛所证得的法性理体一致。

【按】

此文是印光大师给卓人居士的回信。第一段表扬卓人居士能够自省,鼓励他获得孔孟薪传、佛法薪传,批评他未能戒杀吃素。按照佛法的标准,吃肉就是作恶。

第二段讲南京魏梅荪居士的例子作为仿效的榜样。魏居士也是信仰佛法而舍不掉肉食,但在印光大师当面开示的机缘下,读大师撰写的《南浔极乐寺放生池疏》而彻底觉悟,彻底吃素,对于各种慈善事业不惜精神,极力提倡。

第三段再次肯定卓居士的优点,并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一是注意避免小过,二是注重实修念佛。

第四段顺便谈乱世的原因,以及对治的方法在于提倡因果报应和家庭教育。

5.荤馆子改素馆子,生意更发达

华荪职业,颇难修持。然有诚心,自有感应 (1) 。今以一事为证,北京阜城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达。一夕经理梦无数人来,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杀诸物。与彼等说:“我一个人,偿你们许多人命,哪里偿得完!我从今不做这个生意了,再请若干和尚念经念佛,超度 (2) 你们,好吧?”多数人应许曰:“好。”少数人不答应,曰:“你为几圆或几角钱杀我们多苦,就这样太便宜你了,不行。”多数人劝少数人曰:“他若肯这样做,彼此都好,应允许他。”少数人曰:“他可要实行才好。”经理曰:“决定实行,否则再来找我。”因而一班人便去。适到五更要杀的时候,店中伙计起来要杀,鸡鸭等皆跑出笼四散了。赶紧请经理起来说之。经理云:“我们今天不开门,不杀跑出的。在店内的收起来,跑出去的随他去。”天明请东家来,说夜梦,辞生意,决定不干了。东家云:“你既不愿杀生,我们不妨改章程,作素馆子。”遂改做素食,仍名九如春。因此吃素的人颇多,更发达。汝果能发利人利物之心,至诚念佛及观音圣号求加被,东家及经理之人则可取消杀猪一事。以京货是正事,卖肉乃带搭耳。

汝谓床上坐到念怕亵渎,不知睡到也好念。但默念,勿出声。汝母爱汝,谓吃素身体瘦弱,不知吃肉有毒不卫生且背命债。当婉劝汝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妻子亦令吃素。如不能净素,总以家中不杀生为事。即买现成的也不可多吃。多吃多还,少吃少还,不吃则不还。汝果能将店中东家、经理感动,此后相继提倡者必多。其功德由汝而始,利益大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复琳圃居士书》)

【注释】

(1) 感应:众生有善根感动之机缘,佛应之而来,谓之感应。

(2) 超度:为救度亡灵,使其超脱苦难,请僧尼为亡者诵经拜忏。

【按】

第一段讲了北京有九如春荤菜馆改为素食饭馆的实例,告诉琳圃居士,虽然在饭馆工作很难修行,但是如果诚心感动了佛菩萨,也有转变的机遇。第二段大师首先回答在床上可以默念佛号修行。接着劝王林圃居士委婉劝其母亲、妻子戒杀吃素,即使不能净素,也要家中不杀生,尽量少吃。“多吃多还,少吃少还,不吃则不还”,通俗地说明了吃肉的因果报应。

6.放生是感发人戒杀吃素之慈心

鱼子 (1) 放生,载于编内,虽有佛言二字,亦未见出于何经,岂以此故,致人谤法。世有多少人放鱼子乎?须知南方近海之处,与普通江海不同。海鱼一见淡水即死,江河中鱼一见咸水即死,未能知其所出。纵能生,亦不能生矣!放生是感发人戒杀吃素之慈心耳,岂专欲以多为事,而作此不急之讲求乎?

须知世间事,多有不能以理事论者。一友言:一年江北一处生蝗,地方人祈官去验。有数里长,二三里宽。蝗子尚未生翅,蠕蠕动,有一尺多厚。人履其上,则陷下数寸。不禁惊煌之极,急令挖坑掩埋。而午后一场大雨,完全消灭矣。此蝗子究是何蝗所下之子?盖其化生 (2) ,现此灾象耳!今年江北亦有数寸厚蝗子者,火车轨道都没,先须驱去,方敢开。凡修行人当在大关紧要处着力。若泛泛然讲求,恐无此精力以克办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八《复王砚生居士书二》)

【注释】

(1) 鱼子:鱼卵。

(2) 化生:佛经所说众生出生的四种方式之一:胎生、湿生、卵生、化生。

【按】

大师在这封书信中给王居士答疑。关于鱼子放生,江慎修居士著的《放生杀生现报录》记载说是佛言,大师说未见出于何经。大师主张放生是为了感发人们戒杀吃素的慈心,不要讲究专门以多为事,如放生鱼子。

第二段举例讲世间许多事不能以普通的道理去理解,如江北某年的蝗灾。最后嘱咐居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环节处着力。

7.求天灭蝗的一大感应

龙梓修在江北某县作知县,民以蝗虫为灾请验。至一处,其地踏着颇松陷脚。问蝗虫何在,云脚下即是。有数寸厚,数里宽,十多里长。尚未长翅,翅成一飞,则将蔽天日。吓极不敢出一言,遂拜天地,求赐民命。未经二三小时,忽大雷雨,蝗虫随雨而灭。此以不能设法,而求天灭蝗之一大感应也。若出令令烧埋杀,试问有此大力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复章以铨居士书三》)

【按】

这一段是印光大师给章居士讲的龙梓修在江北某个县遇到蝗灾,求天灭蝗的感应事例。遇到灾变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对抗,更加增长恶业;一种是真诚求佛菩萨灵感,修善积德,感动天地鬼神或佛菩萨加被,转化灾难。按因果规律来说,应该采取第二种方式。

8.念佛求蝇去

一幼女买一拍蝇器,遂见蝇即拍。未几时,全屋均被蝇扒满。其祖母遂大开门窗,念佛求蝇去,而蝇遂尽去。以此女尚有善根,遂以此相止彼杀业。否则日日杀生,己亦随之夭寿 (1) 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四《复章以铨居士书三》)

【注释】

(1) 夭寿:短命﹐早死。

【按】

这一段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养成拍打苍蝇的不好习惯,结果招来更多的苍蝇。幸好她祖母信佛,念佛求佛,苍蝇离开。三宝门中福好求,只要按照因果报应规律去做就能如愿。

9.不忍食肉,不敢食肉

其次须认真茹素。人与动物原是同等,何忍杀其性命以充自己口腹?己身微受刀伤即感痛苦。言念及此,心胆惨裂,何忍杀生而食?况杀生食肉之人易起杀机 (1) ,今世之刀兵灾劫皆由此而来。古语云:“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世有许多人,虽明佛法道理,而视戒杀茹素为难行。民国十年,余往南京访一友,其人请魏梅荪见余,以“信佛念佛,而不能吃素”告。余令其熟读《文钞》中《南浔极乐寺修放生池疏》数十遍,即能吃素矣。以其文先说生佛心性不二,次说历劫互为父母、兄弟、妻子、眷属,互生;互为怨家对头,互杀。次引《梵网》、《楞严》、《楞伽》经文为证。熟读深思,不徒不忍食,且不敢食矣。魏居士未过二月即绝不食肉矣。又上海黄涵之居士之母不能食素,且不信食素为学佛要事。黄涵之函询其法,余令其于佛前朝夕代母忏悔业障 (2) 。以母子天性相关,果能志诚,必有感应。涵之依之而行,月余,其母便吃长素矣。时年八十一,日课佛号二万声,至九十三岁去世。

余望一切大众从今日起注意戒杀茹素,并劝自己之父母子女及亲友共同茹素。要知此亦护国息灾之根本方法也。今日余所讲者为护国息灾之意义,而实行方法乃在念佛茹素。诸君幸勿以为浅近而不介意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注释】

(1) 杀机:杀人的念头。

(2) 忏悔业障:自念无量劫中,由贪、嗔、痴作诸恶业,障蔽真性;今当清净三业,于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不敢覆藏。故云忏悔业障(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按】

这是大师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上讲的一段开示。第一段要求大家认真吃素;并说明吃素的理由是设身处地不忍杀,杀生导致战争灾难。第二段讲很多人虽然明白佛法道理,但对于吃素感到困难。大师举了两个实例来说明解决办法。魏梅荪的例子是认真阅读戒杀放生的文献,真正从心底觉悟杀生吃肉的不对,从而发起坚决的吃素之心。第二个例子是家中父母不能吃素,子女可以替父母诚心忏悔,在佛菩萨加被下能够转变父母的心念和行为,由吃肉改为吃素。最后大师对与会大众提出大家都能够念佛吃素的希望。

10.略缓西湖赎鱼,急救被杀野狗

光于闰月初五下山,初七至申。所言西湖赎鱼款,此不须拨。此时所最急须之款,即养狗费。以杭州市政府令人捕街上野狗,杀而丢之钱塘江中,已摔死百数十条。佛教会祈彼送之佛教会,已有近二千只。每日一狗须一分五厘食费,二千则日需三十元。尚有派人料理、死则焚烧等费。光亦捐一百元,又拨友人助款四五百元。贵会欲助此款,当汇杭州新市场龙翔桥功德林,交钟康侯居士。彼收到,当寄收据以报。(《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复周伯遒居士书十一》)

【按】

这一段大约讲的是1928年的事。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杭州后,新的市政府拍卖西湖的放生鱼,江浙佛教联合会急想对策,募集善款向市政府申请赎买。印光大师为此撰写了一篇《赎迁西湖放生鱼募缘疏》。周伯遒居士捐款赎鱼的时候,大师发现更紧急的事是养狗,如文所说。大师介绍佛教会救狗的情况,叫周居士将捐款用于养狗。

11.众生皆有佛性,放生双鹅往生

又其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 (1) ,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彼来观佛,维那 (2) 开示,令求往生,不可恋世。彼遂为念佛数十声,鹅绕三匝,两翅一拍,即死。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噫,异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五《复周伯遒居士书二》)

【注释】

(1) 奠雁礼:古代婚礼上新郎到女家迎亲﹐献雁为贽礼,称奠雁。

(2) 维那:为寺中带领僧众修持之职僧。

【按】

这一段大师向周伯遒居士讲述双鹅往生的事迹。《净土圣贤录》记载自古以来有不少动物往生的事例,而这一事例发生在现代,更容易感发当代人的信心。这些事例证明佛经所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也证明《佛说无量寿经》所说净土法门普度一切,包括蜎飞蠕动一类的动物。因此,大师感叹:“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鹅尚如是,可以人而不如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