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者,如摩尼珠,普雨一切诸三昧宝。如转轮王,普统一切诸三昧王。盖是至圆至顿之法门也,始自《华严》,终至《法华》,一代时教,无不赞扬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祖,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而世之昧者,犹以为自性弥陀,非即乐邦教主。唯心净土,不在十万亿西。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全不知十方法界,一一无非即心自性也。可不哀哉?元末明初,鄞江有大善知识,厥名妙叶。深悯邪见,述为《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世久失传,故云栖老人每欲见之而不可得。神庙年间,古吴万融禅伯,偶于乱书中得此遗帙,与唐飞锡法师所撰《宝王论》,同为一编。皆云栖老人所未见也。韩朝集居士,先刻《宝王论》板,置于云栖。予续刻此《直指》板,留于佛日。客岁幻寓长干,有车蔤蕃居士,秉受归戒,听讲《唯识心要》及南岳《大乘止观》,遂专心修净土行。今夏禁足九旬,执持名号。因念今时狂妄之徒,薄视念佛法门,以大悲心,手辑古今净土法语一册,名曰《念佛须知》。分为信解、发愿、修行、证验四门。盖信愿行三,乃生西之要筏。而证验,则举果以劝因也。节录甫成,适予应祖堂请,重到长干,遂虚心乞予雠校可否。予曰:“居士之志则善矣。但净土法语,从古迄今,充楹积栋。曷择其简切精到者而流通之,不尤易取信乎?以予观居士命名立科之旨,则叶师《直指》最为相似。何以言之?彼第一极乐依正,第二斥妄显真,第三诃谬解,乃至第八示折摄,皆居士所谓信解门也。第九劝修,即居士所谓发愿门也。第十劝戒杀,乃至第十八罗显众义,皆居士所谓修行门也。第十九一愿四义,谓戒解行向,是重申以愿摄信行也。戒亦是行,解即是信,向仍是愿。一愿便具四义,四义乃满一愿。明信愿行,本非条别。愿居于中而统前后,厥义彰矣。第二十示灭罪义,第二十一示列祖行,皆居士所谓证验门也。第二十二正示回向,普劝往生,例同经论有流通分。从始至终,雅合居士之旨若此。居士何不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乎?”于是居士踊跃欢喜,再拜稽首而谢曰:“某乃知妙叶大师,先得我心之所同然,又能发我之所未发也。今得奉此遗编,誓当刊布流通。用荐先人,早生净土。又愿普与法界有情,决定信入此门,永不退转。请更序厥缘,以为同志者告。”噫!如车居士,亦可谓勇于自利利他者矣。读是书者,慎勿负此苦心也哉。庚寅冬十有一月之吉,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识于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坛右。
【译文】
念佛三昧,所以名为宝王的原因,如同摩尼珠,能普雨一切诸三昧宝;也如同转轮王,能普遍统领一切诸三昧王。这正因为念佛三昧是至圆至顿的法门,始自《华严经》,终至《法华经》,释迦如来一代时教,无不称扬赞叹此宝王三昧。始自文殊、普贤,乃至永明、楚石,一切菩萨圣贤祖师,无不修证弘通此宝王三昧。然而世间一些愚昧的人,还是顽固地以为自性弥陀,并非即是乐邦教主阿弥陀佛;唯心净土,决不会是远在十万亿土之外的西方。这是妄认六尘缘影的意识为自心之相,全然不知十方法界,一一无非即是本心的自性,岂不可怜?
元朝末年至明朝之初,鄞江(今浙江宁波)有一位大善知识,其名为妙叶。这位妙叶法师深悯许多众生被邪见所误,因而著述《念佛直指》二十二篇。但由于世久失传,是故云栖老人(莲池大师)每思欲见此书而不可得。明朝神宗万历年间,住在古吴(今苏州)的万融禅伯,偶然于乱书摊中得此遗帙,与唐朝飞锡法师所撰的《念佛三昧宝王论》,合为一编。此二书都是云栖老人所未曾亲见的。韩朝集居士先刻《念佛三昧宝王论》板,置于云栖寺。我续刻此《念佛直指》板,留存于佛日寺。
去年我寄居在南京长干寺,有车蔤蕃居士前来禀受三归五戒,并听我讲解《唯识心要》,以及南岳慧思禅师所作的《大乘止观法门》,此后这位居士便专心修行净土。今年夏季九十天不出门,执持阿弥陀佛名号。因念今时佛门中,有许多狂妄之徒轻视念佛法门,就发大悲心,亲手辑录古今净土法语一册,名为《念佛须知》。全书内容分为信解、发愿、修行、证验四门。因为信愿行这三门,是往生西方净土的重要宝筏。而证验一门,则是举果报以劝修因。他刚刚节录完成,正好我应祖堂之请,重新来到长干寺,他就虚心向我请教是否可以校勘,以便刻板付印流通。我对他说:“居士所存的志愿固然很好,但有关净土的法语,从古迄今多得充楹积栋。何不选择其中简切精到的著作加以流通,岂不是更容易让人取信呢?以我观察居士对此书命名、立科的宗旨,则与妙叶法师所作的《念佛直指》最为相似。我何以这么说呢?《念佛直指》中第一极乐依正,第二斥妄显真,第三诃谬解,乃至第八示折摄,这八章相当于居士所谓的信解门。第九劝修章,相当居士所谓的发愿门。第十劝戒杀,乃至第十八章罗显众义,这九章皆相当于居士所谓的修行门。第十九章一愿四义,指从一愿生起戒、解、行、向四义,这是重申以愿含摄信行。因为戒也是属行,解即是信,向就是愿。一愿之中便具四义,四义具足乃满一愿。说明信愿行本来并非可以区分的,愿居于中而统括前后的信行,其义显明。第二十章示灭罪义和第二十一章示列祖行,这两章相当于居士所谓的证验门。第二十二章正示回向,普劝往生,例同经论中有流通分。一部《念佛直指》从始至终,正好与居士辑录净土法语的意旨如此相合。居士何不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呢?”
于是居士听我这个建议,踊跃欢喜,再拜稽首而谢说:“我这才知道,原来妙叶大师早就编述好我心中所要编辑的内容,又能发挥我所未发挥的道理。今得奉此《念佛直指》遗编,誓当刊布流通,用以超荐先人早生净土。又愿普与法界有情,决定信入此门,永不退转。恳请师父更为此书写一篇序文,说明其缘起,以告同修净土的道友。”
噫!这位车居士,也可称得上是一位勇于自利利他的有心人。希望读到这部《念佛直指》的人,请不要辜负了此居士一片苦心啊。
庚寅(公元1650年)冬十一月吉日,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识于祖堂幽栖寺之大悲坛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