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心
事如何能办好?大家要去做,不是用话来耍使人,那一种要办的。要好好讲,讲清楚,不知道的做一次给他看。以种花为喻。否则事情做不顺,又带烦恼。
师兄弟间做事吩咐他人做时,要依佛法,互相客气,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这是俗法(化),不好。
不要怕得罪人,自己职事要领好,该说的就正说,不要做人情,免得落因果(失人不失因果)。
知事人不好做,所以知事人交下来的事,不管好的、坏的。都要欢喜承受,不起瞋,这样头脑会较清楚,好的检起来学,坏的放一旁,自己心里明白就好,顺此修忍辱波罗蜜。修行不问是非,不问有理无理,出家与在家不同,你们努力修行,有问题趁师父在时提出,师父为你们解答。
若知事人教我们做事做错,我们也不能反驳,顺着意去做,自然就会悟出真理。
有什么不知道的,就应该问师父或师兄,不要怕丢面子,自己擅做主张。
做事不是为别人做,而是为自己的业障做,若大夥同在做事,若有人不会做,我们来教他做;若他做不好,我们帮忙做。不要分得太清楚,他不做,你就起烦恼,他不做,你自己来做,要有慈悲心。
做事不要计较,看到没做好的,就起来做,不要讲别人,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讲别人,那就是又造口业了。做事情不是替谁做,是在为自己的业障做。
做事要心甘情愿,才会长智慧。
做常住的工作是没条件的,不要做得哀怨。
自己的执事自己做,若叫人帮忙,让人起烦恼,则我们没有功德,除非人家特别吩咐,发心帮忙。
不要执著,一切随缘,若有师长帮你做事,你觉得承担不起,且损福,这就是执著,怕福让人家得去,要人家得到福,自己本身也要有福,才可能让别人得到福。
知事人关心我们,才骂我们,纠正我们的不是,这是我们的善知识、指导者,不要人家一骂,烦恼就来了。
乐意接受别人的指导、劝导,不可违抗不服、分派、勾心斗角。
例如:在擦椅子时,师父说再擦干净点,我们会想,已经擦得很好了,怎么还这样说?这种想法是社会人的见识。修行要直心,要说:好!好!我再擦好。这也是在考验我们的心,在修心,所以,修行贵在直心,这是出家开化的组织。
执事都会的话,到那儿都自在。
尽守自己的执事,若好吃懒做不尽职,福报用完,业障一到,自然而然的待不住。
二、耐心
做事情是在磨炼我们,看做事情就知道,做事专心用心,则学佛念佛也就专心用心,自己有感觉到,则工作中,那里不干净也会知道,就是地上一粒沙也知道(会感觉到),即一件事人家说了就知道该怎么去做,才不会不知如何是好。
做事要有耐心,擦洗环境得干净,也同样要把自己的心洗涤得清净。边做事边念佛,不要放逸,不让它(意识)跑走了,才能达到身、口、意清净。
每一件事细心地做,才会做得适当,而不是每一样都做,结果都没做好。
凡事要耐心做,念佛,这样慢慢修心无烦恼。到后来也和阿弥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凡事不要执著,有时碰到某些事,总想要使它比较完美,比较理想,一直把人放在那里,这是执著,追求,一直……。
每天做事,把事情做得明白,心都在佛道上,如扫地也会悟道——扫尘埃。
寺务处写那些广结善缘,与外面办公上班的抄写是不一样的,和晚课的功德是一样的,勿起烦恼。
不要著色相,讲究穿著,这样做也不是,那样也不是,舍不得弄脏,这就不能为常住工作,反而被衣服度走了。
我们要舍身,为常住做任何一件事,若太保护身体,即无法修福,反而被臭皮囊骗走了。
照师父话去修行,边做边念佛。去我执和法执,智慧才会开,智慧是无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开时,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动就知道如何去处理,这才是智慧。
念佛要与自己工作配合,要念到能静下来,是自性在念。就是一心了,工作中也在念,别人也不知我们在念。专心工作,别无妄想,也是一心。这也是佛心,与佛道合。因有正念,所做的、所表示出来的,就是慈悲。所见的,自然也是正知正见,此也是佛心。
三、巧心
问:师父教我们不执著,但如不执著,事情如何能办好?
师父:办事情不执著并不是说就随随便便做,也是要尽心做好它,但做过了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著。办事情不执著才能办好,如执著反而办不好,执著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做事情要用头脑去思考,不要人家说这样做,就一定不变的,要有判断能力。就同一只傻狗,人家丢了一个石头,他不知丢的是什么,就跟着去检。
做事要有计划,不能随随便便,草率了事,要把常住的东西做最适当、圆满的处理,例如一棵树未能给予适当的种植,把它糟蹋了,则我们有过失。
做事情是训练我们头脑,有事做才不会打妄想。
少用头脑——不是说不用头脑做事,而是说遇事做过了就是,不再去分别,你我是非,对人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