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代不同了
现在教书的老师和以前的不同,以前汉朝的老师是敬礼义廉耻,现在的老师都做不好,佛学也比以前差。
以前人讲忠孝礼义廉耻,所以有圣人。而现在呢?不讲这些,故社会就比较乱。对经书要恭敬。
以前会图画的人,画出的太阳能晒谷子,能把鸟画成活的,真的会飞,这是以前的人是修出来的,现在的人,不可能把鸟画活了,现在的人,都是依赖科学、化学。
现在佛教在全世界,大体上都有在弘法宣传,佛教虽然很普遍,但是要真正修行,很为难,较早的人,善根较好,但少人出家。
以前在大陆丛林,出家不是那么容易,刚出家先在外做苦工,到某一个阶段才领执事。
台湾出家很普遍,大都以文学来出家;大陆出家是为了生死,是以苦行,学佛菩萨的苦行来出家,大陆出家要三年苦行,吃苦才能解脱。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大不相同,以前的人道心十分,现在的人道心才一分。
现在的人不管在家、出家生活都很好,生活过得好则灾难多,著香、味、触、法则病痛也较多。
粗衣淡饭,修行当从此下手,而现在皆在考究,吃的、穿的,整天在忙这些,本是要消业障,反倒把福慧吃下去,业障也随著而到了。
以前饭菜都很简单,煮罗汉菜,而今讲究吃,出家众比世俗人吃得好。
以前大陆丛林穿的是麻布衣染色(在家人带孝穿的麻布),吃的是很稀的饭(所以不用洗碗),配的是简单的菜,没有像现在吃的是干饭,又有这么多的菜。
以前在大陆丛林,到外参学,东西乱放,才不管是谁的,一律没收,若想找回来,须找知客师说。
以前大陆丛林,只要有人犯错,知客师也不用多说,把你姓名写于布告栏上,你自己看到了,就得走路,现在知客师说你,你还会和他吵架,真是差得远。
二、开示——悟入
自己有烦恼要自己解,把师父的开示的话拿来应用。
师父开示了这么多,再来就看我们的受持了。
会听的,开示才有用;如不会听的,开示也没用。
听开示不是听多不多,而是有无听进去,听得进也要会应用。
听师父开示,觉得很好。好是好,好是师父的,还是要自己去行。
你们拜我为师,我给你们的是法,若我以后不在,你们仍依著这些去行,道心才能坚固,出家路才圆满。
学佛,则是师父开示一句,自己有所觉悟、领会,不是说多。说多了,那还在转。
问:以后师父圆寂,我们会想师父怎么办?
传闻师兄:向我们开示的是师父的佛性,而不是这假体,想师父我们才会有勇猛心,精进办道。
师父开示是针对大众,不要以为是在说某人错,而生烦恼。如有错,私自承认忏悔,要自省改过来。常执著起烦恼,自己烦恼不说,还染及别人,乱大众。否则怎说统理大众?要先能治家再治国。
直直的人说话有时虽不很合适,不很好听,但不应该视为坏话;有的人说得很好听,但心并不是那样,那才要注意……这种心理法,自己要会。
有时心直者说话无别意,但听者会歪曲,甚至又给他想得很复杂。
不要乱听别人说,东听西听不知那个对,自己心无主,反而易成散乱心,而成妄想,烦恼起。
听话要会听,要听闻佛法,不要听俗气话。前者是解脱的不要还有相,有个“我相”;后者是有是非,计较你我相,这是坏种子,以后也难洗。
听话要对的才听,无理的如听,会影响别人,也会有因果的。
会听的人,听一、二条就知道,不是每一样都讲,以前法师讲经都留些让你们自己去悟,不是每样都讲,又不是在讲故事。
有根基的人,讲会听得进去,没根基的人,还跟你“吵”(噜哧个不停)。
自己本来的面目,要自己悟出来的,听仍属於六尘外面的境界。
三、法语点滴
问:每天持咒、拜佛、又增法华三昧,心如像打闲岔?
答:自己没有主不行,专心念佛,持戒律,拜佛就好……事情愈多,愈执著,心愈不安,不要把人家的(善)拿来修(苦:执著)。如有根基的,把人家不好的拿来修更好,更进步;如不会的则会起烦恼。心要安很难,故要找心(里面)那个不生不灭的,不要找外面那些有生灭的,要找本来自性什么都有,听的看到都是外面的与自己无涉。
拜万佛很好,假若这世无法超出三界,下辈子还知道要修行,且礼佛者,消业障,又能度往生者(被超度者)。
问:朝山应如何才能如法?
答:要慢慢拜,要放下万缘,不要挂碍,一心於此。
问:有时侯好像有魔?
师:不要说他是魔,要说自己是魔。
智慧胜过神通,智慧能辨别是非,了生死。
比丘相即是佛相,有比丘法师来即问侯,不要再去分别那个人有修?那个人没修?
法器、唱赞,会这些都是自然的,不是刻意去学,智慧开自然而然就会了。
现说儒、道、释三教,佛教修定慧,儒教是修礼义忠孝,道教虽然也有道,但没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脱,最后仍要归净土才能了生死。
佛教的“道”与“道教”。
道教修道人与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为了生死;道教则修长生不老,即使百千岁仍不究竟,不能了生死。道教中有些很精进,他们也有一个罗汉体,但罗汉体仍不究竟,我们佛教罗汉要断见、思二惑,道教的罗汉体仍有一些没有死,已经活了好几百岁在山中。我们现在主要是修生死的解脱,故要能舍身,不顾这个身体怕苦,我们佛教是修身口意三业、六根清净,解脱生老死苦。
四、传闻师说
不要执著好坏,不落二边。若执著坏的,永远停留住,不能进步。例如自己做错事,心里感到很难过,心情不能畅开,一直执著这事,就无法安心办道。一切皆是幻化不实的,过了就算,若执著即生烦恼。
愿是在心中,不是说出来的,心中有毅力,照愿去行。
对境的好坏,不要形于外,我们心中知道就好。
师父说他像一块桥板,他先走了这条路,铺了这块桥板让我们走,他不敢说他教我们,只是以他的出家过程经验告诉我们互相研究而已。(可佩的师父,修到这么有成就,还这么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