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大僧大经 | 佚名 | 刘宋居士沮渠京声译,王舍国有富者,名为厉,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其弟妇,弟妇不从。佛大遣贼往杀僧大,僧大临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地狱。 |
分别缘生经 | 佚名 |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佛初成道,思念世间苦乐诸法,无有能了知者,梵王便来证成,佛更为梵王说十二缘生之法。 |
分别善恶所起经 | 佚名 |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十善十恶之果报,兼说饮酒有三十六失,后有偈,颂善恶二报。 |
分别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受戒得福或反之而堕者,事佛有三辈不同,及支那国非法者多事等。 |
放钵经 | 佚名 | 一卷,失译,即普超三昧经奉钵品之别译也。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化作一人持百味饭食使献佛,佛即置钵于地下入地中,至赖毗罗耶佛刹悬空中,使诸弟子索之,不得,最后,文殊师得索之,还献佛所,赖毗罗耶佛因为诸弟子说诸菩萨在娑婆世界行苦道,二百天子闻之,遂发大心。 |
梵女首意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 |
梵摩难国王经 | 佚名 | 全一卷。又作梵摩难王经。译于西晋之时,译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内容述说梵摩难国王不知其子均邻儒出家已证得阿罗汉,惟见其精勤粗食,遂对其供养异于僧众,佛陀乃令均邻儒现神通为国王解说苦、空等四谛要旨。梵摩难王闻其所说,心意领解,证得须陀洹。佛陀并对阿难阐述比丘受人布施饮食、衣服之时,为使施者得福,不得分别好坏;又令阿难于进食时解说‘僧跋’之重要,即谓众僧饭食皆平等之意。 |
法受尘经 | 佚名 |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诫男勿染女,女勿染男。以法性受尘染故也。 |
法身经 | 佚名 | 一卷,赵宋法贤译。明化身及法身之二种功德,法中具说增一之法数。又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之略名。 |
法律三昧经 | 佚名 | 一卷,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佛于摩竭提国,先说十二自烧,次为阿难说虽发大意,有四事堕落。次因舍利弗自责昔非,为说大乘法要。次为勇声菩萨,分别声闻禅,缘觉禅,如来禅,五通仙人禅之不同。 |
法集名数经 | 佚名 | 一卷,赵宋施护译,集佛所说出世间及世间法之名数。 |
法集经 | 佚名 | 六卷,元魏菩提留支译。佛在虚空界法界差别住处最上楼阁妙宝台上,诸菩萨诸声闻各说胜妙之法集佛悉赞印。 |
法乘义决定经 | 佚名 | 宋西夏沙门金总持等译。佛在祇园,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请问鹿野苑中所说法乘决定之义。佛为广说五蕴,五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四圣谛,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种好。 |
法常住经 | 佚名 | 附西晋录。佛在祇园,为比丘说有佛无佛,法性如故,如来出世,为众生故。分别演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等法。若行者与合,无彼无此,犹如众流合海。 |
发菩提心破诸魔经 | 佚名 | 二卷,赵宋施护译。出生菩提心经之新译。 |
頞多和多耆经 | 佚名 | 失译人名附西晋录。栴檀调弗天启请于佛,佛为诸弟子说布施八事,及说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缘。 |
伅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 | 佚名 | 三卷,后汉支娄迦谶译。与罗什译之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同本先出。 |
犊子经 | 佚名 |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即《佛说乳光佛经》乞乳事。而无维摩说法。 |
德护长者经 | 佚名 | 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佛住耆阇崛山,外道嫉妒。劝德护长者于七种门各作火坑,复以毒药置饮食中,请佛应供。月光童子向母月云叹佛功德,母亦为子叹佛功德。一千彩女,闻皆欢叹。长者敕语家人营办火坑毒食,月光广说佛不受害。佛将受请,放光普召十方无数菩萨,同来应供。月光童子,月上童女,及德生女,智坚童子,又来向父说偈赞佛。佛至其家,长者见大神力,惭愧忏悔。佛以实语灭诸毒药,授月光及长者等大菩提记。(内云。月光于末法时,脂那国内作大国王,名曰大行,令诸众生信于佛法。又以大信心威德力,供养我钵。受持一切佛法,造无量法塔。)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 | 佚名 | 四卷,西晋安法钦译。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之异译。经中说如来现十方之身而施化,故名道神足无极变化。 |
大自在天子因地经 | 佚名 |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对目连等说大自在天子之往因。目犍连于大自在天宫乞食,大自在天先为天后赞佛功德,次以食施,兼语目连过去无数劫事。目连食竟,入定思惟,不能得知。舍利弗,大迦叶,亦不能知。共往问佛,佛乃说其往因。 |
大净法门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大庄严法门经同本。 |
大迦叶本经 | 佚名 |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大迦叶说制心之法。 |
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 | 佚名 |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大意菩萨问修菩萨行者,于五欲境,作何方便取而不着,虽复常行,无所障碍?佛答以于诸佛所深种善根,名为善巧方便,即得诸佛共所建立。所谓行少分施,起增上心,回向一切。一香一华,一灯一衣,乃至园林饮食,皆为众生普发大愿。又于所见一切境界,皆为众生普发大愿。略与华严净行品同。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 佚名 | 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大乘流转所有经同本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