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佛语御禅师语录 | 佛语彻御 | 《佛语御禅师语录》是佛语彻御禅师的言论汇编,由其嗣法门人法乘、秀等编纂。佛语彻御禅师是嘉阳范氏子,得法于慧觉法兄和尚,因其存日不喜人记录其语,故语录内容为嗣法门人于暇日窃记而成。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解 | 梦参 | 梦参老和尚一生致力于宣讲华严经、地藏三经等经典,其对《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讲解深入透彻,深受信众欢迎。 梦参老和尚在讲解《地藏菩萨本愿经》时,讲述了地藏菩萨的大愿。例如,地藏菩萨曾为大长者子,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相好庄严,便发愿尽未来际度罪苦六道众生,这是其第一大愿。地藏菩萨还曾为婆罗门女,为救堕入地狱的母亲,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前发愿,尽未来劫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此为第二大愿。此外,梦参老和尚提到,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为小国王时,与邻国王为友,邻国王发愿成佛后度众生,地藏菩萨则发愿先度尽众生再成佛,这是第三大愿。还有,地藏菩萨曾为光目女,设食供养阿罗汉,希望母亲永远离开三涂,并发愿度尽地狱三恶道罪苦众生,此为第四大愿。 在讲解过程中,梦参老和尚还会结合经文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释。如对《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婆罗门女救母的故事,他详细解读了婆罗门女如何通过念佛力到达地狱,以及与无毒鬼王的对话等情节,让信众更好地理解经文含义和地藏菩萨的慈悲愿力。 |
占察善恶业报经新讲 | 梦参 | 梦参法师,1989 年纽约开示,系统阐述轮相法理与止观次第。其晚年在各地讲授《占察善恶业报经》的系列开示,强调 “以占察轮相为方便,先忏障、后入观” 的修行路径,助力末法众生增长净信、消除业障、趣入大乘。根聚法门 / 心地法门,先以轮相检点身口意,再修 “二种观道”,上卷为下卷奠基,非为算命。 |
信愿念佛百问 | 印光 | 印光大师是近代佛教净土宗的重要高僧,其著作以平实恳切、导人信愿念佛著称。大师相关开示中 “信愿念佛” 问答内容的汇集。印光大师关于 “信愿念佛” 的核心思想,集中体现在《印光法师文钞》中,其中反复强调 “信、愿、行” 是净土宗的核心,信:信自(自己本具佛性,能往生)、信他(信阿弥陀佛愿力、《阿弥陀经》等经典真实不虚)。 愿: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脱离轮回,广度众生。 行:以念佛为正行,一心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辅以行善积德等助行。 |
印光大师永思集 | 陈海量 | 印光大师圆寂后,由四众弟子追思之作汇编而成的书籍,由陈海量编辑。书中包含大师遗教、大师传记、书简、诗偈、輓联、赞词等内容。其中大师遗教收录了印光大师的自述、与居士的书信等,如《复金振卿居士书》《与蔡契诚居士书》等,阐述了大师的修行理念、对净土法门的倡导以及对世人的劝诫等;大师传记则有《印光大师生平略记》《印光大师行业记》等,介绍了大师的生平经历、修行历程等。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 | 黄念祖 |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是黄念祖居士 1987 年于美国华府佛教会的讲记,1991 年整理成文,系统阐释了 “大光明” 与 “大安乐” 的体用、内涵及修行要义,其核心思想与佛教 “智慧”“解脱”“涅槃” 等核心教义紧密相连,同时融入了净宗等宗派的阐释视角。“大光明” 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光亮,而是象征超越烦恼、无明(愚痴)的觉悟智慧,是如来本具的智德彰显。“大安乐” 并非世俗的感官快乐(如享乐、欲望满足),而是超越痛苦与烦恼的究竟解脱境界,即涅槃 “常乐我净”“寂灭为乐” 的究竟状态。二者本质一体:大光明是 “体”(本体),大安乐是 “用”(妙用)。由光明本体(破除无明的智慧)自然流出安乐妙用(断除烦恼的解脱),普令众生离苦得乐。修行中,需通过离妄想执着,显发本具的智慧德相;以戒定慧三学与净土念佛等方法,回归大光明的本体,自然证得大安乐的妙用。 |
入关斋戒十讲 | 演培 | 即《八关斋戒十讲》,为释能度记,佛历二五一四年(1970)于新加坡灵峰般若讲堂会讲记录,后收入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附录等流通,常以 “入关斋戒十讲” 流通,实指 “八关斋戒十讲”,会讲于星洲灵峰般若讲堂,记录者释能度,收录于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1989),常见目录结构为十讲,包括绪说、八关斋戒的出家训练、名义略释、制立缘起、功益殊胜、受者拣别、忏悔必要、作法略说、支数辨别、问题料简、六念修法,其核心要点包括八关斋戒为在家众设立的 “暂时出家法”,助其体验与训练出家生活节律,与五戒 / 菩萨戒的差异重在出家行持训练(如过午不食、著坏色衣、离饰好等),属短期出家训练,大小乘最高果位(阿罗汉、佛果)多由出家而成,在家证前三果有先例,但至阿罗汉果前多需现出家相,受持重视身心安和(“身安则道隆”),如法受持一日一夜,含忏悔、正受戒体、过午不食、离歌舞香饰、不坐高广大床等,并以六念(念佛、法、僧、戒、施、天)辅助修持,已出版版本为天华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讲记 附八关斋戒十讲》,网络流通多以 “八关斋戒十讲” 或 “入关斋戒十讲” 标题见于佛弟子网站与资料站,常见为会讲节录或转载,若用于个人修学,建议以天华版为底本,对照会讲录音 / 节录互补阅读,涉及受戒羯磨、持戒开遮与行持细节,应以戒律师承与常住规范为准,讲记可作理解与启发参考,不代行持规范。 |
部派时代的佛教诸观 | 演培 | 演培法师著,深入剖析部派佛教时期丰富多元的思想观念。本书围绕解脱、修道、无为、时间、圣果、菩萨、轮回、假实、佛陀及部派分裂动因十大核心观念展开。在解脱观上,揭示各宗教对解脱的共同追求,阐释佛教尤其是小乘佛教通过否定迷妄以达涅槃解脱的独特路径;修道观方面,阐述从生死到涅槃、从系缚到解脱需修圣道的关键要点;无为观对无为法的特征及与有为法的区别进行探讨,如虚空无为与虚空界的差异;时间观呈现实有与如幻两种观点的激烈诤论,以说一切有部为代表的三世实有论与大众分别说系等的二世无思想交锋;圣果观展现学派对于声闻圣果的不同见解;菩萨观、轮回观、假实观和佛陀观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部派佛教的独特认知;部派分裂动因观则深入探寻部派分裂背后的思想根源与历史因素。这部著作是深入研究部派佛教思想的珍贵典籍,为学界和佛教爱好者提供了全面且深刻的见解,助力读者系统了解部派时代佛教思想的精髓与发展脉络 。 |
金刚经概要 | 演培 | 演培法师是近代著名的佛教高僧,对《金刚经》有深入研究和阐释。他所讲述的《金刚经》概要,核心围绕经文中 “空性”“般若智慧” 以及 “应无所住” 等核心思想,结合佛教义理进行通俗化解读,演培法师对《金刚经》的概要阐释,始终围绕 “离相无住”“体悟空性” 的核心,强调以般若智慧破除执着,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无所住而生其心”,既超越对现象的实有执,也不落入空无的断灭见,最终导向对诸法实相的体证和慈悲利他的实践。其解读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旨在引导众生脱离烦恼,成就智慧与解脱。 |
半世红尘半世僧 | 李叔同 | 本书分为修心之趣、修佛之缘、人间烟火、喜乐平安四个部分,共精选收录了李叔同20篇短篇文学作品代表作。半世红尘又半世为僧,繁华无限又暮鼓晨钟,李叔同这一生的精彩斑斓程度,足以别人去活数个人生方能拥有。可是李叔同作品的字里行间却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活在当下,珍惜当下,热爱当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悲时,取悦自己。喜时,取悦众人。有时候,择一生渡一人,与一世度众人,其实是一样的! |
觉悟的生活 | 星云 | 佛学大师星云的佛学阐释类著作,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系统阐述“般若”内涵,解析“摩诃”“波罗蜜多”等术语;下卷通过生活故事阐释破除执念、超越身心桎梏的方法,探讨“无我”“因缘”等思想如何以空性智慧实现心灵自由。书中附《心经》全文及关键词解析,将深奥佛理转化为通俗语言,提倡以出世精神践行入世生活。内容涵盖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三重维度,并贯穿六波罗蜜、四圣谛等佛学体系,通过“色空不二”“五蕴皆空”等命题揭示“有相皆为假相”的哲理。 |
舍得 | 星云 | 佛学大师星云所著的哲学著作,全书围绕职场、日常、修身、养心四大主题,通过128篇小故事阐释舍与得的辩证关系,提出“舍于人是慈悲,于己是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等核心观点。书中《成功者的愿景》《男人心事》《有永远休息的时候》等章节结合佛教智慧与生活案例,探讨人际关系处理、社会责任担当及人生意义实现等议题。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 倓虚 | 湛山倓虚大师撰述,是1942年(壬午)农历二月十三日在青岛湛山寺观音息灾法会首日的讲经记录。此书围绕“普门示现、寻声救苦、一心称名即得解脱”的核心主旨,通过题解、科判及征引历代灵验事迹,深入阐释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方便与威神之力,契合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的要旨。在题解部分,大师指出“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观世音菩萨”为人名,“普门品”为法名。“普门”意为普遍通达、有感即应,而观音菩萨因耳根反闻入道,圆具空假中三观与三谛,故能应众生之求,遍现其身。核心内容中,“称名救难”是重中之重。经文明示“一心称名,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具体分述了火难、水难、风难、刑难、鬼难、囚难、贼难等诸多困境,强调众生在苦难中若能专注称名,观世音菩萨必随其音声施以援手,令其脱离厄难,体现了菩萨以无畏施摄受众生的慈悲本怀。为印证法门的殊胜,大师还列举了历代灵验事例:如宋慈云忏主以咒护持棺木免受灾火,晋代竺长舒因持经而使风向反转、扑灭大火,唐代岑景仁持诵此品得以脱离险境等,以此说明称名与持诵《普门品》的效验真实不虚。在义理会通方面,大师将观音法门与天台三观、净土“一心不乱”及“六即佛”义理相融合,阐明此法门简易直捷,摄机广大。无论是上根利器还是下根凡夫,皆可通过修持获益,逐步从“名字即佛”进阶至观行、相似、分证乃至究竟即佛,圆摄止观与念佛之道。 |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 | 倓虚 | 《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是唐代永嘉玄觉禅师悟道后所作的七言歌偈,全文百余句,以通俗明快的语言直抒证悟心境,浓缩了禅宗 “明心见性” 的核心义理。倓虚法师的《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略解》则是对这部经典的解读,该书以佛教经论为依据,结合禅宗的修行理念,对《证道歌》中的每一句偈语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帮助读者理解其中的禅理和修行方法,引导修行者领悟禅宗的真谛,回归本心,获得解脱。 |
广钦老和尚语录 | 广钦 | 《广钦老和尚语录》以 “老实念佛、忍辱无诤、自净其意” 为核心,强调念佛求生西方与自性净土不二,倡导粗衣淡饭、少欲知足的头陀行持,认为临终正念分明即可带业往生。其核心要点包括:念佛需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妄念不理自息,行住坐卧乃至梦中皆不离佛号,以愿导行;净土观上主张西方即在自心,心净即净土,极乐胜境为对机方便,离相清净方为究竟;行持上提倡粗衣淡饭、知足少欲以降伏贪嗔痴,忍辱不说是非,将逆境视为增上缘;自净其意则要做到六根对境不生分别、只观己过,以正念化妄、由定生慧;生死与往生方面,强调临终一句佛号分明即可承佛慈力横超,“带业往生” 重在临终正念与愿力。该书适合净宗行人与大众日常修行,以 “老实念、少是非、淡生活” 为入手处,可按主题分类阅读(如 “念佛、忍辱、少欲”),并在生活中定课践行,更易相应。 |
竹窗随笔白话文 | 祩宏 |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所作,内中收录了大师随感所笔之短文四百余篇,详辨禅、教、净之正知见,乃至对佛儒间的诤论也有一番精辟论述。而其中谈到修行人生活行止的部分,更可以看到一代大师的风骨,真堪作我等佛子最佳典范。它的主要特点:一、见地圆融,深入浅出,言近而旨远。深入固不易,而又能浅出,非于教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者莫能办。二、补偏救弊,苦口婆心。每则皆有感而发,富有针对性。而且这些时弊,于今尤烈,更具有现实意义。读之能令人辨邪正,明是非,正知见。循此而修,自能找到入佛的康庄大道。尝见许多善男信女因入门不慎,罔别邪正,终身成为门外汉,乃至沦为外道而不自知,埋没慧命,多么可痛。因知此书实入道的津梁,学佛的明灯。其实,书中每一段话,就是一次开示。愿此书之专题,能够广益诸佛子! |
地藏菩萨的观呼吸法门 | 梦参 | 《地藏菩萨的观呼吸法门》是梦参老法师有关《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第二册〈十轮品〉的开示内容,并採用唯识瑜伽行的名相分析,以相应《十轮经》译者玄奘大师的思路。梦参老法师在本书中详细解说地藏菩萨的禅定法门与具体的入手处,并以自身的修证经验,说明如何修持定业轮的观呼吸法门(修入出息观、修习持来去念)。他也对照了天台宗智者大师的(六妙门)来彰显「数、随、止、观、转、淨」六个修行阶段,让大众在修持地藏菩萨禅定法门的过程,可以建立适当的规范,生起不退转的信心,逐步断除烦恼。 |
大乘大方等日藏经 | 佚名 | 十卷,隋乌苌国沙门那连提黎耶舍译,即《大方等大集经》日密分。而详明。护持正法品第一,佛敕耶舍持日眼莲华陀罗尼。憍陈如持无尽根陀罗尼。舍利弗持智能依止陀罗尼。目犍连持恶心者生欢喜心。诸不信者悉皆惛睡。陀罗尼品第二。菩萨使品第三,(即《日密分》分别说欲品。而此详悉)。定品第四,恶业集品第五,(此二品即《日密分》日密分别品。)护持品第六,(此品《日密分》所无)佛现神通品第七,(即《日密分》不思议大通品)魔王波旬星宿品第八,(《日密分》缺略。此详)。送使品第九,光味仙为龙见佛。念佛三昧品第十,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一,三归济龙品第十二,(即《大方等大集经》救龙品)世尊从须弥顶下,至佉罗低山,说十种业。来生龙中,及为龙说种种夙因。护塔品第十三,佛以二十八大支提付嘱诸龙,及夜叉竟。又说大授记咒,波旬闻己。生欢喜心,与诸眷属忏悔。受三归依。伽罗支魔子问眼色因缘等义。佛为解释诸法性空,众获大益。 |
大佛顶首楞严经注解 | 佚名 | 又名《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首楞严经》、《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唐般剌蜜帝译。十卷。经文谓阿难因摩登伽女的咒力而堕入魔道,又因佛陀之神力而得救拔,后因专注禅定而获如来真实知见,解脱生死轮回。主旨是依摄心而证得菩提心,体认真净之妙心。注重禅定,主张由此体认真净妙心。这本是禅家的观点,但又加入密教的因素,故在密教部中被称为“杂密”。传入中国后,颇受禅宗的重视。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讲记 | 梦参 | 梦参老和尚主讲的《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玄奘译本),核心为 “佛的十轮对治众生十恶轮”,阐释业果与止观,指引末法众生日常修持、转凡成圣。经分八品十卷,〈无依 / 有依行品〉篇幅最广、详论修法,〈十轮品〉点明核心要义。 修学以忏悔起步,借 “数随止观转净” 观照身口意,增定慧、净心地。其不同于《地藏经》侧重称名拜忏,更重止观与定慧平衡,可与《占察善恶业报经》互补。玄奘译本名相(如 “薄伽梵”)稍涩,需结合义理与实践领会。 本经适合欲掌握 “业果 — 止观 — 心地转变” 次第者,及已修《地藏经》、求深入定慧者。学习建议先通八品大纲,再重点研〈忏悔品〉〈十轮品〉〈无依 / 有依行品〉,配合日课反省三业。 |
梦参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梦参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经的题目。这个经字不多,二百六十个字,义很广。般若经一共有八部:《大品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小品般若》、《天王问般若》、《文殊问般若》、《金刚般若》,这八部经有六百多卷。 |
印光法师答念佛600问 | 印光 | 作者印光法师。 该书在《文钞》原文的基础上,梳理、拣别印祖对于净土念佛种种问题的开示,细心分类编次为十二章,荟萃问答600余问,并在每问前后面加了要点提示和详尽的注释。 |
大乘止观述记 | 谛闲 | 近代天台宗高僧谛闲法师1921年主讲于上海功德林,其讲经内容经江味农居士整理修订八年,全书以如来藏缘起思想为核心,分“总释名题”“别解文义”两部分,涵盖佛学理论架构(如释名、显体、明宗)与实修方法(如礼佛、饮食规范)。附录《科判》梳理全书结构,兼具义理阐发与修持指引。谛闲法师阐释深入浅出,江味农在笔录中辅以譬喻说明,形成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备的讲记文本。 |
例时作法 | 佚名 | 例时作法 (1卷),佚名,续诸宗部,《大正藏》第77卷No.2418。 |
法华忏法 | 佚名 | 佚名,续诸宗部,《大正藏》第77卷No.2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