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译注 | 佚名 | 亦称《无量寿观经》、《观无量寿经》,简称《观经》。佛教经典。中国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三部经典之一。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畺良耶舍译。一卷。本经谓阿阇世王欲弑父夺位,把其父亲频毗娑罗王幽闭起来。阿阇世王母韦提希夫人恐丈夫饿死,偷偷送饭被发现亦被幽闭。韦提希夫人苦恼忧伤,发愿不复生于浊恶世中,愿生西方净土。于是释迦牟尼为之说阿弥陀净土之无限美妙,教其十六观法,称专心念佛可灭罪消灾,并述九品往生法门。东晋慧远、隋智顗、吉藏各有注疏,但影响较大的是唐善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敦煌遗书亦有收藏。 |
于瑟抳沙毗左野陀啰尼 | 指空 | 于瑟抳沙毘左野陀啰尼,一卷,梵音,高丽指空译,九七九。 |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 | 不空 | 一字顶轮王瑜伽观行仪轨,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说瑜伽三密观行法。见载于日本《大正藏》。
|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 | 施护 | 一切如来说佛顶轮王一百八名赞,一卷,宋 施护译。淳化二年(九九一)出〔祥〕。 |
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 | 天息灾 | 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五卷,宋 天息灾译。大乘经藏秘密部收。 |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 | 佚名 | 一髻文殊师利童子陀罗尼念诵仪轨,一卷,失译,附真言,日本贤觉题记,尾题一髻文殊童子速成就无尽宝藏经,一一八三。 |
佛说阿弥陀经译注 | 佚名 | 亦称《小无量寿经》。与《无量寿经》相对,简称《小经》。原典编纂于公元1世纪北印度, *贵霜王朝时期盛于*犍陀罗地区。本经宣扬净土思想,颂赞*阿弥陀佛与西方净土的无上庄严。认为西方极乐世界七宝严饰,有八功德水、妙色莲花、妙声众鸟;众生于此但受诸乐,无有众苦。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死时即可得到接引,往生该处。此经汉译仅约2000字,简明易诵,加上修行方法简单,故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极大,是净土宗信徒每天必读的课本,宋明之后更成为寺院必修的日课。此经先后曾有3种汉译本,最早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1卷。异译本有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小无量寿经》1卷,已佚;唐*玄奘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1卷。另有藏译本。梵文本尚存。现已译为日、英等多种文字。 |
因缘心论释 | 龙树 |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 |
因缘心论颂 | 龙树 | 佛教论典。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本颂由七首偈颂组成,每颂五字四句,共计一百四十字。内容系论述十二因缘与烦恼、业、苦的关系。认为除了因果理法之外,既无“人我”,也无“法我”,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跳出轮回,得到解脱。本颂在历代经录中均无著录,中国历代大藏经亦未收载,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 |
药师仪轨一具 | 佚名 | 药师仪轨一具,一卷。失译。 |
药师七师供养仪轨如意王经 | 工布查布 | 药师七师供养仪轨如意王经,一卷,清达赖造,工布查布译,九二七。 |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 | 沙啰巴 | 药师瑠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供养法,一卷,元善护尊者造,沙啰巴译。 |
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 | 沙啰巴 | 药师瑠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二卷,元善护尊者造,沙啰巴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译注 | 佚名 |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佛经名。一卷。“心”喻为核心、纲要、精华。该经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有七种汉译本,其中以译者不详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现题“后秦鸠摩罗什译”)和唐玄奘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有名。此经说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自性本空的道理,而证悟无所得的境界。该思想被认为是全部般若学说的核心, 故称《心经》。仅二百余字,便于持诵, 在佛教中极其流行。 |
药师瑠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 | 一行 | 药师瑠璃光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一卷,日本无等题记,略云药师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极略药师消灾仪轨。 |
玄奘三藏师资传丛书 | 佐伯定胤 | 玄奘三藏法师资传丛书,二卷,日本.佐伯定胤、中野达慧共编 |
修药师仪轨布坛法 | 佚名 | 修药师仪轨布坛法,一卷,清阿旺札什补译并序,有图,九二八。 |
新集浴像仪轨 | 慧琳 | 新集浴像仪轨,一卷,唐 慧琳述。 |
心性罪福因缘集 | 永明延寿 | 心性罪福因缘集,三卷,宋智觉注。 |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 | 昙鸾 | 亦称《无量寿经论注》、《往生净土论注》,简称《往生论注》或《净土论注》。佛典注疏。北魏昙鸾注。二卷。是古印度世亲造《无量寿经论》(即《往生论》)的注释书。书首初述依《十住毗婆沙论》判此论为易行道。次释论文,总分为二,前部之五言偈为“总说分”,后部之长行释文为“解义分”。总说分又分为五门,解义分又分为十层义,随文依次注解。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 | 道[厄+殳] |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全书分上下二卷,内分四门:显教心要、密教心要、显密双辨、庆遇述怀。卷末附“供佛利生仪”。书中集中体现了辽代佛学的圆融精神。在《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开篇便指出佛法有显与密不同,本无分歧,但在中土流布中却彼此攻击,他做此文的目的就是要圆通显密。 |
贤劫十六尊 | 佚名 | 贤劫十六尊,一卷,失译,日本快道题记,尾题十六尊。 |
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吒利法 | 佚名 | 西方陀罗尼藏中金刚族阿蜜哩多军吒利法,一卷,失译,唐海云题记,日本大村西崖序并题记,首题阿蜜哩多军荼利法,一二一二。 |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 | 佚名 | 文殊师利耶曼德迦咒法,一卷,失译,尾题无咒字,一二一八。 |
文殊菩萨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 | 佚名 | 文殊献佛陀罗尼名乌苏吒,一卷,“此云灭淫欲却我慢”,失译,尾题文殊灭淫欲我慢陀罗尼,出陀罗尼集经而有大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