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
本品记载惠能大师对何为“坐禅”所作的解释:“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阐述了惠能南宗禅对“禅定”的定义:“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其中特别地指出真正的坐禅并不是守心看净,一味枯坐,而是要对外不执着,对内止散乱,禅定与般若智慧是内外一体的。最后还强调了要明心见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的道理。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 [1] ,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 [2] 。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 [3] ,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4] 。
“善知识!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5] 。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 [6] ,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 [7]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善知识!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8] 。”
【注释 】
[1] 坐禅:结跏趺坐,不起思虑分别,系心于某一对象,称为“坐禅”。
[2] “元不著心”三句:“著心”、“著净”,即执着于“心”或“净”,其在惠能南宗成立之前的比较重要的体现即是“看心”、“看净”,故法海系《坛经》中紧接着的下文中均使用“看心”、“看净”之语。另外,在《神会语录》中,亦有类似说法,其中有云:“问:‘何不看心?’答:‘看即是妄,无妄即无看。’问:‘何不看净?’答:‘无垢即无净,净亦是相,是以不看。’”值得一提的是,“亦不是不动”在法海系《坛经》中作“亦不言动”,使得二者语义截然相反。从下文的语义来讲,无论执着动或不动都是不当的。另外,《坛经》中还有“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之“真不动”的说法,这比较能体现出禅宗任运自在、不住一边的禅法风貌。元,通“原”。
[3] 言是工夫:工夫,亦作“功夫”。工谓功程,夫谓役夫。言是工夫即迷人自以为是在做工夫。这里特别强调修行者将经过努力所得之内心明净之相误认作见性的做法是不对的,应当超越这种有所得心,真正体认自性清净的本来面目。
[4] 净缚:指被所要观想的“净相”所束缚。
[5] 自性不动:指自体之本性。诸法各自有不变不改之性,是名“自性”。这里指不从主观上分辨和计较是非曲直。
[6] 外离相:指自心对外在事物和现象都不执着。
[7] 只为见境思境即乱:此句在法海系《坛经》中多作“只缘境触,触即乱”,后来有作“只缘境解,解即乱”,惠昕系《坛经》以后才均作“只为见境思境即乱”。希迁禅师《参同契》中有“触目不会道,运足焉知路”的说法,这一“触目会道”的思想与《坛经》中的“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懊”的思想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也许正是这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使得法海系《坛经》中的“只缘境触,触即乱”被改写成了“只缘境解,解即乱”,并最终被改写成了“只为见境思境即乱”,从而越来越倾向于在承认物我一如的框架下,勇于直面诸种境界,并据此而发挥主体在解脱实践中的能动性。
[8] 自修、自行,自成佛道:法海系《坛经》中作“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相形之下,更加重视“修行在个人”。
【译文 】
惠能大师开示众人说:“我这个法门所讲的坐禅,原本不是执着于固守本心,也不是执着于一味看净,更不是枯坐不动。如果说执着心念,心念原本也是虚妄,了解了心念的虚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执迷固守的。如果说执着于追求本性清净,那么人的本性原本就是清净的;由于虚妄心念的缘故,掩盖遮蔽了自我真如本性,一旦没有了虚妄邪见,本性就又自我清净了。生起执心追求所谓的清净,却又生起对清净本身执着的妄念,这种妄念本来是无处着落和无所适从的,一旦清净产生执着之心时,它便有了生起的处所。清净本来是没有形相的,却给清净设定一个形相,硬说符合这一形相的才是修行的功夫,持这样见解的人,障碍迷惑了自我的本性,其实是被所谓的清净执迷束缚了。
“善知识!如果修‘不动’行,心不生起,那么看任何人的时候,都对他的是非善恶能视而不见,心念不随之扰动,这就是自我本性真正寂然不动。
“善知识!愚迷的人身体虽然在那里纹丝不动,但一开口就是议论别人的是非长短和好坏,这与修道是正好相违背的。这与执着于守心看净一样,也是障碍修道的。”
惠能大师开示众人说:“善知识!什么叫坐禅?我这个法门中,没有阻碍,遍达自在,对于一切外在的善恶境界,不起心动念,这叫作坐;能识见内在自我本性寂然不动,这叫作禅。善知识!什么叫禅定?超离外境外相就是禅,内心不散乱叫作定。如果执着于外境外相,内心必定散乱。如果超离外境外相,内心就不散乱。人的本性原是本自清净,本自安定的,只是因为遇见外境因而思虑执着于外境,所以内心就散乱了。如果能见到一切外境而内心不散乱的,这才是真正的定。
“善知识!超离外境外相就是禅,内心不散乱就是定。外禅内定就是禅定。《菩萨戒经》说:自我本性原本清净。善知识!时时刻刻识见自我本性清净,自我修持,自我心行,自然成就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