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 作者 | 简介 |
---|---|---|
两汉官俸简表 | 朝代 品秩 实俸 附注 印绶 西汉 万石 每月350斛谷 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号“万石”。 金紫印绶 | |
王彦泓《疑雨集》《疑云集》风靡明末清初民国几个世纪 | 清朝乾隆年间,袁枚和沈德潜之间曾发生过一次较为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沈德潜在编选《国朝诗别裁集》的时候,竟然摒弃不选王彦泓的《疑雨集》、《疑云集》,袁枚闻知,专门去信诘责。袁枚和沈德潜两位都是清朝的大诗人、著名学者。袁枚对沈德潜的行为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他认为,王彦泓无论在早前还是在当时,都是一个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诗人。事实上,王彦泓的诗在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国时曾数度流行。至今还有不少人研读他的诗。现存文献中,较早提到王次回诗的是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钱谦益《列朝诗集》,《诗集》中有王次回小传:彦泓,字次回,金 | |
《心经》全文注音及解释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教经典,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唐玄奘译,知仁笔受,共一卷,是般若经类的精要之作。由于经文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此经在西藏甚流行。近代又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心经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 | |
清诗话 | 诗话丛书。近人丁福保编。 丁福保(1874—1952), 字仲祐,江苏无锡人。曾任京师大学堂及译学馆教习。除《清诗话》外,还编有《说文解字诂林》、《文选类诂》、《佛学大辞典》、《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续编》等。《清诗话》汇辑清代诗话共43种,包括《姜斋诗话》、《答万季埜诗问》、《钝吟杂录》、《江西诗社宗派图录》,《梅村诗话》、《寒厅诗话》、《茗香诗论》、《律诗定体》、《然镫记闻》、《师友诗传录》、《师友诗传续录》、《渔洋诗话》、《王文简古诗平仄论》、《赵秋谷所传声调谱》、《五言诗平仄 | |
历代诗话续编 | 诗话丛书。近人丁福保辑。丁福保,字仲祜,江苏无锡人。曾就读于南菁书院,以医名世;又留意于诗话资料的整理与刊行,先后翻印何文焕《历代诗话》和新辑《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等三种大型专门丛书,颇有功于诗话研究。诚如其友李详所谓:医学与诗学,丁氏“可传者不出于彼,必在于此”(《历代诗话续编序》)。《历代诗话续编》系续何文焕《历代诗话》之缺漏者,计收唐孟棨《本事诗》以下之论诗专著凡二十九种,多为历代诗话中之代表作。合何文焕《历代诗话》所收的二十八种,我国现存明以前重要的论诗之著,大抵均已 |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任用常识 | 一、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有哪几种主要方式?中国古代的人才制度主要有两大类:世袭制和选拔制。秦以前主要是世袭制度。西周时,天子以及诸侯分封天下。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按伦常,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等制度以外的人材为各国的国君服务。选拔制主要有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察举制实行于汉代;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存在的时间最长,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清末。从明代起,科举制的考 | |
中国历代兵制简表(汉—清) | 朝代 军制概要 西汉 中央兵: | |
中国古代兵制常识 | 师:商、西周军队组织单位。军中五人为一伍,伍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商代有三师,西周有六师。历代沿用其制,人数多少不一。三师:商代军队组织,分左、中、右三师。西六师:西周时周王的禁卫军。驻屯于西土,共六师。成周八师:西周时驻屯于成周(今洛阳市)的宿卫军,共八师。用于守卫中原和征伐南方各族。殷八师:西周时驻屯于卫国的宿卫军,共八师。用于守卫东土和征伐东方各族。军:春秋以后的军队组织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有上、中、下三军,公约有战车千乘,士兵三万人。后来晋、吴等国曾扩至五军、六军。历代沿用其制, | |
中国古代官制常识 | 史:商代设置,原为驻外武官,后成为王左右的史官,掌管祭祀和记事。马:商代设置,负责征讨和射猎。戍:商代设置,督率“族”、“众”,从事守边和征伐。小史:周代掌管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小臣:商和西周时朝廷官员,亦称少臣,常奉王命从事占卜、祭祀、田猎和征伐。卿士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设置,其长官称为卿士,执掌国家政务。太史寮:官署名,商末、西周时始置,其长官称为太史,掌国王的册命及祭典等。西周以后的太史掌管起草文书、册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掌国家典籍、天文历 | |
古代服饰代称知多少 | 古代的服饰以其鲜明的特性,显示了穿着者的贵贱尊卑或性别职业,因而不同特点的服饰就成了不同社会地位人的代称,有的甚至沿用至今。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战国时期,黔首之称已经广泛使用,《吕氏春秋》中《执一》、《振乱》、《怀宠》和《战国策·魏策》、《韩非子·忠孝》、李斯《谏逐客书》、《礼记·祭义》等均曾出现。它的含义与当时常见的“民”、& | |
中国各一级行政区名称及简称的来历 | 一、四个直辖市1、北京(京)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2、天津(津)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 | |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 一、姓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 | |
中华流传十大吉祥图解 | 一、图案:狮子滚绣球 解题:狮,哺乳纲猫科动物。雄狮壮硕雄健,颈有鬣。我国古代工艺中的狮纹样,是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提炼并加以图案化的结果,较真狮英武而活泼。绣球是用丝织品仿绣球花制作的圆球。古代视绣球为吉祥喜庆之品。据《汉书·礼乐志》,汉代民间流行「狮舞」,两人合扮一狮,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腾跳跃,活泼有趣。「狮子滚绣球」图案,来源于此。舞狮子为民俗喜庆活动,且寓意祛灾祈福。由绣球组成的图案又叫「绣球锦」、「绣球纹」等。 二、图案:象驮宝瓶 解题: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 |
●章太炎年谱简编 | 一八六八年 一岁农历十一月三十日即公历一八六九年元月十二日,章太炎生于浙江杭州府余杭县东乡仓前镇。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父章濬,曾任县学训导,并在诂经精舍担任监院多年,好经术。有子女四人,太炎排行第三。一八七三年 六岁入私塾就读。一八七六年 九岁外祖父朱有虔自海盐来,对章太炎进行系统的文字音韵学教育。一八八〇年 十三岁朱有虔归。在父章濬、表兄章篯指导下研读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顾炎武《音学五书》、郝懿行《尔雅义疏》、王引之《经义述闻》等,打下初步汉学基础。一八八三 | |
《礼记要义》简介 | 《礼记要义》,三十一卷。宋魏了翁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前有拜五经斋主人锡寿《识》语,称“己已秋得宋雕本《礼记要义》”,当即姚本所从出。又称“凡此本与俗本异者,必与山井鼎所据足利本同”,已不尽核。又 | |
解密小说红楼梦曾受到哪些古代著作的影响 | 作为一部经典名著,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空前的,不过,任何一部伟大作品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吸收了前人精华的基础上一点点壮大起来的。那么红楼梦,它受到哪些作品的影响呢?其一,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表面上看来,而这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曹公对于王熙凤的描述似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王熙凤的出场辣看到她的泼辣性格;从王熙凤的衣着辣中看到她的贪婪、俗气;从王熙凤的外貌辣中看到她的奸诈、冷酷、工于心计、善于逢迎;从她的语言辣中看到她的圆滑、世故、精明能干、锋芒暗蕴。难怪有人把王熙凤称作“治世之能臣,乱世 | |
中国古代的三类刻书业 | 古代的刻书系统将书籍刻印分为官刻、私刻、坊刻。这一理论始自叶德辉的《书林清话》。官刻包括中央与地方官府刻书,私刻一般指官员、士人、乡绅等个人刻书以及寺院、道观、家族祠堂等刻书(也有将寺院刻书另分一类的),坊刻指书铺商人刻书。三者之中,除坊刻以赢利为目的以外,其他两者都不以赢利为目的,或者只求保本微利。(一)官刻 由国家机构出资或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官刻开始于五代冯道刻印《九经》,此举使雕版印刷从民间行为上升为中央政府倡导之事。历经后唐、后晋、后汉至后周广顺年间总计22年时间,完成刻印。《九经》的校刻,是在 | |
居延汉简——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四 |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前三大发现宣传较多,影响很大,相对说来,对居延汉简的宣传较少,鲜为人知。本人在台湾讲学期间,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目睹了大量保存完好的居延汉简原件,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又亲往居延地区实地考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写成此文。一、居延要塞“居延汉简”乃因这批汉简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和甘肃省嘉峪关以东的金 | |
敦煌遗书——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三 | 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发现和被劫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纸捻插入靠近窟门内部北壁的墙缝,不料纸捻陷入缝中。王、杨二人怀疑壁中可能另有一洞,于是乘夜凿壁,果然发现内有一洞(即第十七窟),里面堆满了成捆的古代文物和遗书。从此密封近千年的古代遗书重新面世。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第122窟窟前遗址中又有少量发现。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 | |
甲骨文献——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二 | 在我国浩瀚而珍贵的历史档案中,如以年代久远而论,甲骨档案可说是首屈一指的了。甲骨档案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确切地说是殷商和西周早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字记录,是现在能见到的我国最古老的档案实物,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一事实,雄辩地说明了我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悠久和我国档案事业的源远流长。本文拟就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内容梗概、保管、出土情况及其意义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介绍。一任何档案都是时代的、历史的产物,甲骨档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兴盛发展的商、周时期,虽说社会生产有了相当的发展, | |
明清档案——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一 | 明清档案和甲骨文、敦煌藏经洞遗书、居延汉简被称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明清档案分为内阁大库档案、军机处档案、内务府档案、宗人府档案、国史馆档案、清宫中各处档案和清各部院衙门档案等。其中,除大部分为汉文外,还有满文老档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档案。民国年间,这批有着重大历史价值的档案,历尽了各种磨难。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将部分明清档案约40万件运到了台湾。在那儿,档案受到了良好保护,并有专人整理研究。解放后,新中国政府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改为档案馆,直接归属档案局管理。五十年代,档案馆将遗存各地的明清档案全 | |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时、刻、更、点 | 我国古代有自己独特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由此遂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计时单位——时、刻、更、点。一、 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 | |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或是文学、或是历史、或是古代汉语,共十个知识点。虽然不深奥难懂,但必须知道这十点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蕴。下面试简略述之。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 | |
四大名注——三国世说,水经文选 | “注”是注释体例之一。其中有四部,不论从文学史还是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分别是: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唐李善注《文选》这个说法出自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流传最广。(一说是段注说文、郦注水经、刘注世说新语、李注文选)还有把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说新语》、郦道元注《水经》放在一起叫做“三大名注”的说法。另一说“三大名注”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南朝裴松之的《三国志 | |
近代四大高僧 ——弘一虚云,太虚印光 | 弘一大师(1880~1942)弘一,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07年,他与曾孝谷等创“春柳社”于东京,主演“茶花女”,又主编《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初任上海《太平洋报画报》编辑,加入柳亚子发起的南社。继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图画和音乐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