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歪曲了的《珍妮之一生》

看完了《妒花风雨》Jennie Gerhardt 〔2〕 之后,我相信每个注意外国文学的观众都会怀疑,为什么美国最前哨的作家德兰赛(Theodore Dreiser)会在1933年的时代再作恋爱至上主义的小说?

回答是很简单,和前年在上海映过的《美国的悲剧》一样,这部作品已经过严重的改作,而不再是德兰赛的作品!

不幸得很,浅学的笔者不曾读过Jennie Gerhardt的原著,但,你只要一看这位“美国哈代”的著作目录,就可以看穿美国制片商人的巧妙的把戏,德兰赛第一部单行本Sister Carrie 〔3〕 ,在1910年出版,这本《珍妮》就是继《加丽》之成功而发表的作品。出版年代是1911年。所以关心德兰赛的观众可以放心,德兰赛不是预言家,他决不会在1911年就预测到1933年罗斯福会做总统,事实上,代表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因为那件有名的Pennsylvania矿区的罢工事件,现在正用他的法律在对这位高龄六十的伟大的作家起诉,他预备写的《美国的真正悲剧》 〔4〕 还不曾完成,他老人家是决不会再有闲情逸绪来做恋爱小说的了!

德兰赛生于1871年,本年六十三岁,二十一岁时入Chicago Globe报当外勤记者,是他文学生活的起点,1910年发表《加丽》,1911年发表《珍妮》,直至1925年发表震动世界文坛的《美国的悲剧》为止,他出版过15本以上的集子。他的作风不像U. 辛克莱那样的华奢,他的为人也没有辛克莱那样的高才,他只是默默地工作,他只是忠实地描写,但是他的天才终于使一切讨厌他的人们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描写美国生活的最伟大的作家,一点也不夸张,知道一点美国文学的人们都得承认,现代美国作家在真实的意义上能够和英国的伯纳·萧、法国的巴比塞并肩的,决不是“大富豪”U. 辛克莱,或者得过诺贝尔奖金的L. 辛克莱,而只是这位不很为少数人及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所注意的德兰赛!

《美国的悲剧》发表之后,我们的作家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当他看到了黄金美国的其他一面的时候,他在Pennsylvania矿区对新闻记者说,“我观察了美国几十年,我自己以为很知道美国,可是,我错了——我并不知道美国……”这部《珍妮的一生》就是他“自以为知道美国”而实在“并不知道美国”的时候所写的作品。

他对于在苦难中挣扎着的中国民众有很大的关心,他曾经和世界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家共同发表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宣言,他和Dos Passos 〔5〕 同为巴比塞调查团的美国代表,但是,他终于被阻止而不能来成。

假定这部《珍妮》除出结尾的年代之外没有更大的歪曲,那么我们可以说,和哈代(Thomas Hardy)的《苔丝姑娘》(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同样,这是一部透过一个女性而描写一个时代的作品。作者虽则只是客观地将事件再现出来而不加任何的论断,但是只要稍稍深入地观察,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这部作品解释作一个感伤的恋爱的悲剧。珍妮一家为什么那样地贫穷?她为什么要将贞操献给对她小施恩惠的参议员?怀妊的珍妮为什么要离开家庭?当了女侍之后为什么又要含泪地去过Back Street 〔6〕 的生活?……凡此一切,决不是注定了的运命,也不是大自然的不可抗的力量,贫穷、无知、因袭、偏见,这都是人为的社会组织的缺陷!

我们的作家和一切初期的有社会倾向的作家一样,只对现存的事实表示不平而不能深入地理解所谓“恋爱”和社会组织之关系,他们将恋爱升华做超越一切的东西,而不曾知道女性是现行秩序里面的两重的奴隶(经济的奴隶与性的奴隶),这一切,我们相信在《美国真正的悲剧》里面作者一定能够清算了的。

改作的是《金发女神》的编剧S. K. Lawrens和F. Partos,导演和主演是《蝴蝶夫人》和Pick Up 〔7〕 的M. Gering和Sylvia Sidney。

他们好像都不曾抓住这故事的中心,他们沿着故事的进行,充满了哀愁地描写了一个佳人的薄命。他们也许是意识地避开了珍妮这个女性的对社会的关联,而将她的不幸转化到妒忌她的美观而招来的不可抗的“风雨”!没有正义感,没有清新味,和Gering的前期作品比拟起来,这作品是失败的。

在这儿,导演好像急于追逐着急速地进行的事件而失却了充分地描写的余裕。珍妮第一次失足时的心境,对第二个爱人告白以前经过的场面,以及为着爱人的前途而断然和他分别的最后的高潮,这一切都不该那样简单地放过的。

在手法上,除出后半用剪报及新闻片来表现时间经过及珍妮对莱司它之爱情这几场尚觉聪明可喜之外,前半section 〔8〕 过半,颇有支离琐碎之感,最刺目的,是划过和淡出淡入的滥用,这一点,导演和编剧Josephine Lovett(《蝴蝶夫人》的编剧者)都该有责任的。

注 释

〔1〕  原载上海《晨报》1934年1月6日“每日电影”副刊,署名沈宁。《妒花风雨》,美国派拉蒙影片公司1933年出品,约瑟芬·洛夫特等根据西奥多·德兰赛(今译德莱塞)原作《珍妮姑娘》改编,马里恩·格林导演。

〔2〕  Jennie Gerhardt,即本文中的《珍妮的一生》、《珍妮》,今译《珍妮姑娘》。

〔3〕  Sister Carrie,即下文的《加丽》,今译《嘉丽妹妹》。

〔4〕  《美国的真正悲剧》,德莱塞的小说,瞿秋白曾以此为标题写过评论德莱塞的文章。

〔5〕  Dos Passos,多斯·帕索斯(1896—1970),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著作有《美国》三部曲、《哥伦比亚特区》三部曲。

〔6〕  Back Street,《后街》,美国影片,1932年出品,斯塔尔导演。

〔7〕  Pick Up,《逮捕》,美国影片,1933年出品。

〔8〕  section,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