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是过意的恭维,像《十字街头》这样的影片,应该是最近期的一张好影片了。这戏与过去的《桃李劫》等片相仿,是可以拿给人家看看的。中国电影,近年来,一方面固有人在尽量制造低级趣味的麻醉性的影片,但一方面,其进步的迅速也很可观。《十字街头》的编剧、导演以及演技,一点也不夸张,是足以与外片相对抗了。特别是吕班和赵丹的演技,导演制作态度的认真,都是非常成功的。中国电影唯一的遗憾是物质条件太不够,因此摄制时得受不少限制。《十字街头》最大的缺点,便正是吃这种亏。这里的摄影和收音,都没有很好成绩,例如赵丹唱歌时,歌声是那样高低不匀,屋外叫卖五香茶蛋的声浪是那样烦躁,这些对整个戏都是很大损失。今后对这方面,中国电影企业家实应有急加改良的必要。《十字街头》这剧本,如果它的摄制地是好莱坞,我敢相信它的成绩是一定可惊人的。以上是概括地说,至于细的部分,自然《十字街头》不是没有缺点的。单说编剧,第一,开头时关于弄堂内的那些杂形的描写,作者是十分留心的,但戏越发展到后面,这些描写,作者就完全疏忽了;第二,人物的配置,也很不匀称,例如尤光照这人物,一去就永不回来了,其实,作者在后面是很可再让他出场的,譬如赵丹和房东太太谈话时,可让他在旁边打鼾声,那样可收得的效果一定会更大。再如依结尾说,这戏无疑它是有四个主角。但这里,英茵在前半部的戏是太少了,就是吕班,也应该再让他多出场几次。所以严格说,由于人物配置的不适当,戏的后半部是太单调的;第三,关于人物性格的描写,因为作者所熟悉的生活是像吕班和赵丹的,所以吕班和赵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被刻画得十分深刻。但对沙蒙那个人物的性格,虽然大体上是清楚了,可是看上去,总还欠有一种可亲爱的感觉。照现在的沙蒙的性格,落后些的观众是会讨厌他的。所以作者在处理这样的人物性格时,应该尽可能增加他可以讨好观众的戏,才能获得观众对他的同情。总之,我认为这戏的最大成功,是在导演。西苓先生导演《醉生梦死》的最大缺点,是太集中在家庭了,而现在《十字街头》却已补救了这缺憾。《十字街头》中已生动地反映了时代,所以很易使人作黯然之感。其次,演员的演技,是可夸耀的。《十字街头》的出现,将在老旧的影坛鼓成一种新的气息。吕班等都是从舞台转到银幕的,一方面固然说明了他们的演技成熟,同时,至少这对旧的影人是一个警惕。在目前,演员要是不速谋自身的修养,显然,前途是很危险的。《十字街头》换了没有修养的演员,其成绩,我相信就不会像现在那样令人满意。这里,我敢重复地说,演员的演技很好。

我还有一点意见,五分之四的戏,差不多都是以喜剧形式出现的,但起头却用了悲剧,在调子上似乎欠统一。

白杨的出身以及她所做的工作,画面上亦欠交待得清楚。白杨第一次上银幕,能演出这样的戏,是很可以了。只是那一双手,还像有点无法措置的样子。

〔郑伯奇:《十字街头》的成功,是导演能紧凑地把握剧中人的个性。〕

这是没有疑义的,一个导演如果不能理解全局的发展和剧中人的生活,他是没有方法处理得圆熟的。《十字街头》之所以成功,就因为沈西苓先生有一个时期的生活,正像剧中的赵丹和吕班一样,他对于这种人物的生活以及属于他们的环境曾经有过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里,我不是说笑话,在《十字街头》中,赵丹这人物是很像西苓先生本人的。西苓先生常是不知不觉地在借着赵丹的口,发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如赵丹在校对室中勤恳地工作时,钱千里因为嫉妒他说他是在讨老板的欢喜,但赵丹的回答很妙:“我并非在吃老板豆腐,我是在锻炼我自己”(大意),这些都明白地说明着作者本身的人生观。其他诸如此类的,真是举不胜举。因此,在西苓先生的笔下,这些人物就都显得十分生动可爱了,反之,《十字街头》又怎样能得到这样的成就呢?所以,所谓“生意眼”的问题,是并不和片子的内容对立的,一切还得看导演者的能力为定。

〔唐纳:一面是由于老刘的性格尚欠明确,以及环境的限制,使作者不能深入……〕

这点,我以为要是客观环境许可,是还可以好一点的。

〔崔万秋:我以为《十字街头》是一篇散文,把它当长篇巨著看是不对的。〕

对于这一点,我不苛求,因为这戏是个以喜剧形式演出的戏,再发展下去,是反会感到沉赘的。不过,话应该说,这戏有些部分确是还嫌发展得不够,如白杨出走时,那时,依理悲剧成分应该再让它往下沉的,但这里,作者却阻止了它。他要赵丹喊来了房东太太,而且房东太太看了被打破的板壁后,又说:“你干的好事,怪不得她要走了。”这结果,不仅削弱了观众对赵丹的同情,同时因为沉得不足,悲剧的氛围就完全被打破了。因此,像这一段,我认为是可以删去的。

〔姚莘农:吕班替人家装饰橱窗,在上海,观众是可以懂得的,但在外埠,这职业似乎还很陌生……〕

一群女人推走叫花子的一场戏,亦是多余的。我在金城看戏时,旁边有一位老太太就在这么说:“没有这样事的,不给钱就算了,谁会出手去打叫花子呢?”

〔唐纳:像现在这样的结束,一定会有观众疑问……〕

这原因,是完全的受环境限制。

明星从前拍摄的《脂粉市场》,据说原作者是亦打算让胡蝶脱离公司后,就以一个人走入人潮的画面做结束的。但这剧本拿上明星当局的手中后,却认为这结束太不合生意眼了,以后就自行加上了一段胡蝶自开商店的故事,弄得令人啼笑皆非。实在,在目前的环境中是太难彻底了。而且,我以为,一个电影所能叙述的原只是一个片段,唐纳先生的说法是应该作另一个故事开始的。以《十字街头》来说,现在是止于此,说笑话,如果《十字街头》可以拍续集,那么在续集中才应是叙述唐纳先生提出的问题。

〔柯灵:……至于人物性格描写,沙蒙这一人物,作者就根本没有写了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疏忽。〕

沙蒙与伊明的出走,叙述方法上,我以为最好是应该对换过来,让赵丹、吕班为沙蒙饯行,那样,沙蒙的出走就可明显多了。

注 释

〔1〕  原载上海《大晚报》1936年4月16日、18日“火炬·星期电影”副刊,署名韦彧。

《十字街头》座谈会由《大晚报》“火炬·星期电影”副刊主办,参加座谈会的有陈子展、姚莘农、唐纳、郑伯奇、夏衍(署名韦彧)、柯灵、阿英、尤兢、夏征农、崔万秋、徐怀沙等,由徐怀沙记录。夏衍在这次座谈会上多次发言。本文是他的三次发言。《十字街头》,明星影片公司二厂1937年出品,沈西苓编导,王玉如摄影,赵丹、白杨、英茵、吕班、吴茵、沙蒙、伊明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