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香港青年戏剧协会”讲

目前戏剧界有一个共通感到的问题,就是“剧本荒”,这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呢?让我们谈谈剧本创作的问题吧。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有的剧作家写得太少了。虽则也有了很多青年的剧作家,但是上演的节目依旧是非常的贫困,这是亟须补救的现实问题。

我觉得我们过去似乎太把剧运的责任着重在剧作家身上了,以为只要有著名的剧作家写出来的剧本,一定可以吸引观众,一定可以讨好观众;一定要“好”的剧本才去上演;一切导演、演技等等都是第二义,第三义,乃至不足轻重。

然而这一来,我以为可以永远阻碍了新的导演和好的演员的产生,同时也阻碍了新的剧作者的成长。

单以新的剧作者而言,他辛勤地创作一个剧本,即使本来有上演的价值,可是因为不够名气,或者不够“紧张热烈”,情节不好,便永失却了上演的机会,于是他很灰心了。

同时,更因为很多人为了要把剧本的“情节”描写得紧张,讨好观众,于是极力奖励年轻的剧作者凭空去幻想紧张热闹的故事,空空洞洞构造非现实的传奇,于是虽则很紧张,很有趣,但也很公式!

真正严肃地去写真实的剧本的青年,则永无上演的机会。而“市场”上只有闹剧才能够存在,导演和演员等都成为不重要的了。

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地让新的青年剧作者去创作,只要他的意识是对的,故事是真实的,那么,剧本技巧上的不够,应当由演出者和演员去补充。

本来,戏剧艺术有一半的责任,是在导演、演员、舞台装置等身上的;可是在中国的现在,对于剧本的要求是百分之八十,乃至九十。于是,演员和导演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没有用心去研究和学习的机会。

结果,每次的上演都模仿别人一样地搬上舞台去就算,这条路是不应走的!

那么,我们应当怎样去创作剧本呢?

首先,每个准备写作的人的态度一定要诚恳,用功,不要空想,从许多复杂错综的现象中去创作一种人物的典型,在广泛而琐碎的题材中去寻求良好的主题。比方,在抗战中我们怎样去歌颂光明,怎样去暴露黑暗,怎样去观察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怎样去批判某一事物发生的影响……这样诚恳挚切地去写,一定有良好的成就,纵使起初不很成功,但也一定不会十分失败。

实在,我们要使新的剧作者的剧本有着更多的上演机会。

每个青年剧作者一定要写自己所知的事,写自己所十分了解的题材,因为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不陷于观念化,才不陷于公式主义。

过着很富有的生活的人,我以为很难描写穷苦的人的生活吧;没有到过战地的人,没有接触过战争的人,要他去描写游击队,描写义勇军,我想是一定陷于幻想,陷于不真确和概念化了。

但是,难道生活经验缺少的人就不能写作了吗?那也不一定,我们可以从书籍上、报纸上、谈话上用功夫去参考,去研究,去寻求,从有关系方面去参加极深刻的观察,去理解,把全部自己所需要的题材完全彻底明白之后,再去动笔。那总比凭空乱写好一点的。

在剧作手法上的运用,不一定要模仿别人,尽量地去创造新的形式,不一定要用很紧张的场面去吸引观众,也不一定用发笑的效果去讨好观众。

青年剧作者要拿出自信心来,写更真实的,更动人的剧本,不要模仿前人,下一辈的人应该超过上一辈的人才对的!将来是属于年轻人的。

总括一句地说,解决剧本荒不一定专希望著名的剧作家去写作,应该尽量发掘新的青年剧作者。同时,我们年轻的导演、年轻的演员及一切工作者都要勇敢地去演出难演的剧本。

——只有难演的好剧本演得好才是演出者和演员等的名誉,演了一个著名的闹剧,有什么了不起呢?

戏剧运动已经到了应该更深入一步的阶段了!我们要进一步地去用功,进一步地磨炼!因此,新的时代的新的戏剧,是要年轻的朋友来创作的。

1939年4月

注 释

〔1〕  原载《救亡日报》(桂林版)1939年5月4日“文化岗位”,题为《论剧本荒的救济》,后以《论剧本荒》为题收入《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