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演剧杂感
一个演员,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课题,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说过,戏剧是语言艺术,这不仅是对于剧作家而言,尤其是对于演员——这语言的艺术的意义,更是百分之百地重要,演员表演一个戏,借助于自身的动作与语言,那么一个演员他能和千百万观众接近的桥梁,亦是语言。所以演员的语言,等于音乐家的琴弦,他要操纵得体,才能发出感人的音乐来。
演员对于语言的了解,有两方面和两个过程:第一个方面和过程,是在研究一个剧作的时候;第二个方面和过程,是在演出一个剧作的时候,然而这两方面的过程是紧接着分不开的。它们共同构成演员艺术创作的一个统一的过程。
当一个演员,他拿到一个剧本的时候,在语言方面,第一步的研究工作应当从何处开始呢?我觉得,应从三方面来了解。任何一个剧本,表现的生活、事件,和人物的行动和语言,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代的背景、民族生活环境的特征。那么我们要研究这个戏中人物的语言,就要从历史性、民族性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现实性这几方面来理解。这种研究尤其是在上演外国的古典剧作更显得重要。倘使我们要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或是罗曼·罗兰那表现法国大革命时代的《爱与死的角逐》时,不从历史的、民族的,以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现实诸方面来深刻地研究,那么我们能不能够再现那时代的生活呢?当然是不能够的。
若是把一个剧本,作了如上一个总的研究之后,更进一步向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剧中人物的语言上,深切地研究。首先要从这角色所说的话中,来了解它所表现的这人物的性格,因为戏剧人物典型性格的表现,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这里面包含着,每个人的语言表现出他所属的社会身份,什么阶层的人物,说什么话。所谓向大众生活当中去学习他们的语言,不仅是学他们的语气语势,而要从这学习中看出他们的人物性格社会身份来。同时要注意戏剧人物的每句语言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和他在说这话时的动作,是幽默的态度,还是慷慨激昂的态度,深深地去体味出来。有时在一个戏里,某一个人物的登场,在全剧中,他有最中心的只是几句话,倘使能把握这最中心的几句话,就可以把握住整个人物的活的生命。一个懂得语言艺术的演员,就常常从剧中人的几句中心的剧词启示,而创造了生动的舞台角色,同时要注意到在整个剧中,每个人物所说的话的发展,是和整个戏的进展有着密切联系的。这里,在个别的剧中人物的演出上,语言的进展是构成一个活的典型人物的统一性格。在整个戏的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语言的对话的进展,是构成整个戏剧的节奏、风格的统一的完整的艺术形式的枢纽。所以在排练时,需要刻苦地深入于个别人物的语言中,和相互间的对话的配合、连接、扣紧,把握情调,以完成整个戏的语言对话所造成的戏剧生命,忽略了这点,就会使个别人物的语言,和人物与人物相互之间的对话,迟滞、呆板,甚至冻结起来,以至失掉了角色活跃的生动形象。
这里,是需要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在他从剧作中,得到一个剧中人物的语言的对话印象时,要给以咀嚼,吟味出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动作、心理和生理的准备之后,再把这句对话发出来,那么这些对话,就绝不是背台词,而是把这些语言变成了艺术的语言,赋予了活的人物,由内心里发出的热烈的呼吸了。这是每个演员在上演剧作之前应有一个严密的准备的必要。
注 释
〔1〕 原载香港《华商报》1941年10月25日“舞台与银幕”,署名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