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由茅盾同志的名作——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林家铺子》,已快摄制完成了。《电影创作》编者打算把原作和改编的电影剧本同时发表,并一再要我写一点“改编者言”。写这个改编本已经是快一年以前的事了,我只能凭回忆写一点个人的看法和想法。
从我学习写作的时候开始,我就是茅盾同志作品的爱读者,其中,我特别喜欢他的短篇小说。1933年我曾经把他的《春蚕》改编为电影剧本,接着就打算改编《林家铺子》,后来因为听说已经有一家电影公司把它列入摄制计划,就搁置了。这篇小说的故事性很强,结构很严谨,人物性格很鲜明突出,是一个适合于改编电影的题材,所以二十年后,当北京电影制片厂又把这个改编任务交给我的时候,我就很高兴地接受了。
我看过北影的1958年影片“选题计划”,这部影片是列在“五四名著介绍”这一项目下的。把五四以来的优秀作品重新出版或者改编成别的艺术形式,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文艺园地更加丰富多彩,百花竞放,另一方面更可以使我们年青一代的人通过文艺形式,体会到一些已经过去了的那个苦难时代的中国人民的生活、斗争和历史。我接受这个改编任务的时候正值整风时期,我曾在民主党派和工商业者的鸣放中听到和看到过许多工商界人士的思想动态,我想,针对着这种思想斗争,把《林家铺子》作为一面镜子,让今天正在改造中的工商业者回忆一下过去的那种“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代,也许是有益处的。为此,我最初的改编方案,是打算用“倒叙”的方法来开始的,这就是影片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工商业者鸣放辩论会的场景。这时候,《林家铺子》里的学徒寿生,已经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公私合营商店的私方经理,林明秀也许已经是一个中年的机关工作干部了。我打算让寿生在辩论会上讲话,让他用今昔对比的方法来追叙三十年前的工商业家的苦难时代,从此再转到原著小说中所描写的最初一章的情景。这样做可以使主题明确一些,可以从今天的角度来分析昨天,但是,这样做也有它的困难和值得研究的地方。这不仅戴上一顶帽子和拖上一个尾巴,结构上、情调上都显得不很和谐,而且寿生、明秀出走以后究竟走哪一条路,我们也不能凭主观臆测来给他们做出结论。终于我想,好的作品自有它不受时代影响的教育意义,加上今天观众的思想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完全可以相信不必改编者出来讲话,观众也一定能从原作得出应有的结论。这样,我只在开头的时候加上了一段“旁白”,其他情节、人物、情节冲突,等等,都力求忠实于原著来编写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今天的观众不一定都能够清楚地了解过去的生活这一事实,加上,我们也不能不考虑到原作者发表这篇小说当时的历史环境。其一,1932年前后文网周密,任何一个作者要在公开的杂志上发表作品都不能像今天一样的畅所欲言;其次,在当时,为了要组织起“抗日救国”的全民统一战线,对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受到压迫较重的中小工商业者,主要的还是要引导他们走上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而不能把锋芒集中到民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我们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我们都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环境,可是,当这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在今天放映的时候,观众就完全有理由要求我们对《林家铺子》里的人物做出应有的阶级分析了。对此,我在征得了茅盾同志的同意之后,对林老板这个人物的性格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我把林老板这一类人物处理为:一方面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还可以压迫人的剥削者。压迫他的是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大商人、大小军阀、国民党官僚、土豪劣绅,但是他还有可以压迫和剥削的更弱小的对象,这就是农民、小商小贩,以及孤寡无依的朱三太、张寡妇,等等。他对豺狼是绵羊,但是他对绵羊则是野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我想,不把林老板写成一个十足的老好人,不让今天的观众对林老板有太多的同情,应该说是完全有必要的。对林老板这个人物的处理,我曾给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的谢添同志写过一封信,意见就是上述的这一点,这里不重复了。
除出林老板之外,我对林明秀这个人物也做了一点补充,这就是让她还有一点点的爱国主义。在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林明秀是一个年轻学生,因此,她被卷进这个时代风暴,跟着同学们喊喊口号,写写标语,也还是有可能的。
此外,我还割爱了一个原作中的细节描写,这就是林太太有长期胃病,所以她常常有“打嗝”这一个“习惯动作”。理由,也许是我的过虑,我觉得这一习惯动作在小说里可以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但在电影里,这可能会对观众引起喜剧效果,而抵消了某些规定情景的悲剧气氛。
这个本子是在匆忙中改编的,一定会有许多缺点。我很感谢导演水华同志和全体摄制组同志的努力,这才能填补和改正了许多电影剧本中的弱点和缺点。
1959年2月15日
注 释
〔1〕 原载《电影创作》1959年3月号,标题为《改编者言》,收入《电影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年出版)、《夏衍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出版)、《夏衍七十年文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出版)时均为现标题。
《林家铺子》,北京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茅盾原作,夏衍改编,水华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