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文化部正在拟订一个文件草案,打算对全国重点剧院的工作,作出一些必要的规定。我们在讨论这个文件草案时,曾着重研究了这样一句话,这就是:“剧院领导应该引导剧作者关心和积极参加当前政治斗争,表现人民新生活和革命斗争历史,或提供某些可以编写剧本的题材线索,但不要勉强作者写他们所不熟悉的、或者力不胜任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提?因为这是长期存在的一个矛盾。领导可不可以引导、提示和提供线索?需不需要鼓励作家去参加斗争?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该的。因为领导不仅要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要作好剧院剧目的全面规划,而且为了提高剧目的思想艺术水平,也必须引导作家去接触实际,参加斗争,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这里说引导和提供线索,除了引导他们注意当前斗争中的重大题材之外,也还有其他方面的必要,例如从全院全年规划来看,某一种题材、风格的戏太少了,领导也可以提醒一下,引导一下,唤起剧作者的写作兴趣。我们认为这样做并不是强迫命令。成问题的是过去也确曾有过某些领导人凭主观出题目,勉强作者写他们不熟悉的、或者力不胜任的东西的情况。如果领导提出题材线索,不管作者有无兴趣,熟悉不熟悉,能否胜任,就一定要作家去写,这显然就不妥当了。领导有号召的自由,作家也有选择的自由。任何片面,都有流弊。如果只有作家选择的自由,没有领导号召的自由,这看来也是不妥当的。譬如庆祝建国十周年的时候,从全国规划来看,反映兄弟民族的题材少了,轻松愉快的电影也少了,于是领导上希望电影厂能生产一些这一类的影片。能说这种号召和引导不对吗?看来,这样提醒一下,号召一下是有必要的。当时我们经过考虑,觉得云南民族地区有这样的题材,我们也知道作家季康和公浦同志对这类题材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写作水平,于是我们就和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同志商量,看他们能不能协助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很积极,作家也愿意,这样就写出了《五朵金花》。这是比较顺利的例子。因为一方面希望有,另一方面愿意写,“情投意合”,一拍即合,大家心情愉快。反之,假如我们希望有这个剧本,而把这个任务“硬”交给对此既无兴趣,又无生活的作者,而一定要他“限期交稿”,这看来很少有完成任务之可能——即使勉强做了,恐怕也不会有好结果。文艺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种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区别,不像组织热水瓶或者茶杯生产那样简单。勉强、强迫或者凭主观做决定,在文艺创作上常常是行不通的。我们不同意剧团领导人凭主观出题目,用“定题、定人、定时”的办法来组织创作,同时,我们也不同意把领导人提供题材线索、引导作者去关心和描写某些观众所需要的剧本一律都认为是“强迫命令”的说法。
提供题材线索,不等于规定主题。因为,同样的题材可以写成各种不同的作品,也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主题。这也是常常被混淆不清的问题之一。譬如说,剧院在作选题规划的时候,觉得要有一些描写兄弟民族团结的作品,作者从这一线索,就可以根据他自己的条件(生活经验、知识、兴趣等等),用各种不同的题材来反映这个思想。事实上,同一题材,可以写成表现各种不同主题的作品,相同主题,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题材来表现。
作家写作品,对他所写的题材,人物,事件,必须有自己的感受。举例来说,同样写“庚子事变”,不同的作家就必然会有不同的写法,不同的主题。老舍同志写《义和团》,是正面写,给义和团翻了案,因为他不仅有国恨,而且有家仇,有感受,又有材料。而我也写过庚子事件,这就是剧本《赛金花》,那是从侧面写的,主题不是为义和团翻案,而只是利用这个事件,来讽刺国民党的屈辱外交而已。那时,是1935年,目的是让群众痛恨那些媚外投降分子,所以我用的是讽喻手法,主角赛金花,只不过是我用来讽刺国民党的一砖一石,并无美化她的意思。说穿了,这是一个古今中外用滥了的老主题,莫泊桑的《羊脂球》是这个主题,我看元曲《汉宫秋》也是这个主题,要说的只是一句话:那些大官大府,比一个卑微下贱的女人还不如而已。
艺术创作是一件很复杂、很艰苦的劳动,一方面,作家一定要深入生活,博学详问,经过观察、分析,而孕育出一种他自己的体会、感受和看法,再根据自己特有的风格来写出有新意,有个性的作品;另一方面,剧团领导人也必须认识艺术创作的规律,尊重作家的个性、风格和写作习惯,因人制宜,因时、因事制宜地予以引导、鼓励和帮助。艺术创作是一件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所以领导创作就切忌简单化。加上,艺术是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而群众对艺术的要求,又是很复杂、很多样的,每个人爱好不同,欣赏水平不同,欣赏习惯不同,欣赏艺术当时的环境、气氛、心境不同,所以,同一作品,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评价,不同的接受程度——不知是否可以说,在艺术欣赏这个问题上,人们的主观性是很强的,甚至有“排它性”的。为此,艺术创作的领导工作者就必须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力求防止用自己的个人爱好和一时好恶来代替党的百花齐放的政策。
艺术欣赏,是不能强迫的。你不能强迫爱吃甜的苏州人喜欢吃辣的四川菜。对广大的观众,我们一定要尊重他们的个人爱好和欣赏习惯,通过各种题材、风格、样式来为他们服务,但是,作为一个剧团领导人,恰恰相反,首先就必须放弃他自己的个人爱好和欣赏习惯,力求满足广大观众的多种多样的要求。这是一个矛盾。但是,作为剧团领导人,我看首先还得克己为人,民主一点的好。
注 释
〔1〕 原载《剧本》1961年第5、6期,《文艺报》196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