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题解】
本文记述了鲁共公在梁王宴会上的即兴发言,只在开头和结尾处描写了当时的情景。文字不长,但写得生动,内容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原文】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齐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熬、燔、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曰:‘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今主君之尊,仪狄之酒也;主君之味,易牙之调也;左白台而右闾须,南威之美也;前夹林而后兰台,强台之乐也。有一于此,足以亡其国,今主君兼此四者,可无戒与?”梁王称善相属。
梁王魏婴:即梁惠王,前369年至前319年在位。婴,一作“罃”。因魏国国都在惠王时由安邑迁到大梁,所以魏又称梁。
诸侯:指公元前359年来朝见惠王的鲁共公、宋剔成、卫成侯和韩釐侯。
范台:梁国台观名。
帝女:传说是夏禹的女儿。一说尧、舜女。
仪狄:传说夏禹时的酿酒人。
甘:甜美。
齐桓公: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五霸”之一。不嗛(qiè):不满足。这里指吃得不饱。
易牙:名雍巫,齐桓公的厨师。
燔(fán):烧。
炙(zhì):烤。
五味:酸、甜、苦、咸、辣。这里泛指各种调味品。
晋文公:前637年至前628年在位。春秋时“五霸”之一。
南之威:美女名,也称南威。“之”,语助词。
楚王:即楚庄王,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强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潜江西南。
崩山:荆山。在今湖北武当山东南,汉水南岸。
主君:指梁惠王。
尊:通“樽”。
白台、闾须:皆美女名。
夹林:楚国地名。
兰台:楚国的宫苑,旧址在今湖北钟祥东。
属(zhǔ):连续。
【译文】
梁王在范台请诸侯饮酒,正在酒兴酣畅的时候,他请鲁共公举杯。鲁共公起身,离开座席,选择善言说:“从前夏禹王的女儿叫仪狄酿酒,酒味甜美,献给夏禹;禹喝了,认为味道好,因此就疏远仪狄,戒绝美酒。说:‘后代君主一定会有因嗜酒而断送他的国家的。’齐桓公在一天的半夜里感到肚子饿,想吃东西,易牙便拣他爱吃的东西,或煎或熬,或烧或烤,五味调和,献给桓公;桓公吃得很饱,到了天明还没有睡醒。他说:‘后代君主一定会有因贪图美味而断送他的国家的。’晋文公得到美人南之威,连续三天不上朝;于是离开南之威,不再接近她,说:‘后代君主一定会有因好女色而断送他的国家的。’楚王登上强台,眺望崩山,左边有长江,右边有大湖,登山临水,流连忘返,那种快乐足以使人忘却死亡的来临;于是他发誓永不再登强台,说:‘后代君主一定会有因流连高台、陂池而断送他的国家的。’现在主君的酒杯里,是仪狄酿造的美酒;主君吃的,是易牙烹调的美味;左边有白台,右边有闾须,都是南之威那样的美女;前边有夹林,后边有兰台,使人有登强台那样的快乐。这种情况中有一项,便足以断送他的国家,现在主君却兼有这四项,能不引起警惕吗?”梁王听了,连声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