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题解】

《游侠列传》是《史记》中具有强烈人民性的一篇。游侠是出身于下层的除暴安良的英雄。他们讲信义,救危难,不畏强暴,往往干犯当时政府的法令,而为受凌辱受压迫的人们所称颂。

这里选的是《游侠列传》的序。儒、墨、法三家都轻视游侠,当政者更反对游侠,唯独作者力排众议,立传加以歌颂,态度十分鲜明,显示了不同寻常的见解和胆识。

作者以文王、武王和王者亲属以及独善其身的儒者季次、原宪作为陪衬,极力阐明游侠高尚和可贵的品行,使人不能不为之心服。

【原文】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读书怀独行君子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且缓急,人之所时有也。太史公曰:昔者虞舜窘于井廪,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夷吾桎梏,百里饭牛,仲尼畏匡,菜色陈、蔡,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鄙人有言曰:“何知仁义,已嚮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蹻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侯之门,仁义存”,非虚言也。

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世,岂若卑论侪俗,与世浮沉而取荣名哉!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此亦有所长,非苟而已也。故士穷窘而得委命,此岂非人之所谓贤豪间者邪?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古布衣之侠,靡得而闻已。近世延陵、孟尝、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亲属,藉于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贤者,显名诸侯,不可谓不贤者矣。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势激也。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以余所闻,汉兴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之徒,虽时扞当世之文罔,然其私义,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立,士不虚附。至如朋党宗强,比周设财役贫,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余悲世俗不察其意,而猥以朱家、郭解等令与豪暴之徒同类而共笑之也。

韩子:韩非,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这里的引文见《韩非子·五蠹》。

春秋:这里泛指史书,不是专指鲁史《春秋》。

季次:孔子弟子公皙哀,字季次。

原宪:孔子弟子,字子思。两人都终身没有做官。

闾(lǘ)巷:里巷,指民间。

怀:怀抱。

独行(xìng):独善其身。

苟:随便。

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扇。

褐衣:粗布上衣。

疏食:粮食少,以蔬菜为主的食物。疏,通“蔬”。厌:通“餍”,满足。

志:怀念。

轨:合。

正义: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这里指国法。

厄:灾难。

矜:炫耀。

伐:自夸。

多:称道。

缓急:偏义复词,急难。

虞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古代传说,舜未称帝时,他的父亲瞽叟宠爱后妻的儿子象。瞽叟和象设计谋害舜,叫舜去修理粮仓,却放火烧粮仓;叫他去淘井,他们又想乘机活埋他。舜几次都脱了险,没有被害。

廪:粮仓。

伊尹:商汤的贤相。传说先前伊尹曾做过厨师。

负:背着。

鼎:烹煮用的炊具。

俎(zǔ):切肉的砧板。

傅说(yuè):殷王武丁的贤相。传说他在见武丁之前曾在傅险居住,做泥瓦工。

匿:隐藏。

傅险:即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

吕尚:又称姜子牙,太公望。据记载,吕尚先前曾在棘津当过卖食物的小贩,后辅佐周武王灭殷建立周朝。

棘津:在今河南延津东北,现已湮没。

夷吾:春秋时齐桓公的相管仲,字夷吾。管仲起初曾辅佐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齐国政权。公子纠失败后,管仲被囚。

桎:脚镣。

梏(gù):手铐。

百里:秦穆公的贤相百里奚。他在见秦穆公之前,曾卖身为奴,替人喂牛。

饭(fǎn):喂养。

仲尼:孔丘的字。孔子路过匡,匡人误认他是仇人阳货,几乎被害。畏:指受到威胁。

匡:春秋时卫国地名,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菜色陈、蔡:指孔子路过陈、蔡时被困挨饿。菜色,因饥饿而面有菜色。陈,国名,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蔡,国名,原建都上蔡(今河南上蔡),后迁都州来(今安徽寿县西北)。

涉:经历。

末流:末世,即衰败时期。

胜(shēng):尽。

鄙人有言:即俗谚说。鄙人,乡野的人。

已:通“以”。

嚮:通“享”。

伯夷:殷末孤竹君的长子。

丑:耻。

跖(zhí):古史中称为“盗跖”,春秋时反对贵族统治的人民领袖。

蹻(jué):庄蹻,战国时楚国反对贵族统治的人民领袖。这两人在历史上都被诬称为大盗。

戾:(lì):横行无忌。

钩:衣带上的钩。引号中文字从《庄子·胠箧》篇脱化而来。

拘学:拘谨固执的书生。咫(zhǐ)尺:形容微小。

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为一咫。

卑论:放低论调。

侪(chái)俗:混同于流俗。

设:建立。这里是重视的意思。

苟:随便。

委命:把性命委托给他人。

间者:杰出的人才。

予:通“与”。

要(yāo):总之。

见:通“现”,显著。

曷(hé):何。

少:轻。

靡(mǐ):无。

延陵: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因封于延陵,故称延陵季子。

孟尝:孟尝君,齐国贵族田文。

春申:春申君,楚考烈王的相黄歇。

平原:平原君,赵惠文王之弟赵胜。

信陵:信陵君,魏安釐王异母弟无忌。这四个人被称为战国四公子。

施(yì):及,这里是传遍的意思。

湮(yān)灭:埋没。

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这五人都是汉初著名的游侠,救人急难,不自夸,不图报,威望很高。

扞(hàn):触犯。

文罔:指法网。

朋党:结党营私的人。

宗强:豪强。

比周:彼此勾结。

设:利用。

猥(wěi):混杂。

【译文】

韩非子说:“儒者用文献扰乱国家的法度,而游侠用暴力来违犯国家的禁令。”儒者与游侠都受到韩非的讥议,而儒者却大多受到世人的称道。至于像那些靠法术取得宰相、卿、大夫等高官的人,辅佐当世的君主,功名都载于史册,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至于像季次、原宪,都是里巷平民,一心读书,谨守着独善其身的人所具有的品德,坚持道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当时的人们也常讥笑他们。所以,季次、原宪终生住在用蓬草编成门扇的空屋子里,连粗布衣服、野生蔬菜都得不到满足,死了四百多年,他们的信奉者对他们的怀念依然不变。如今的游侠,行为虽不合于道德准则,但是他们说话必定讲信用,办事一定要取得成功,已经应允的事情一定真心实意地去做,为了解救别人的急难,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已经做到使陷于危难者得以生存,却不夸耀自己的本事,以称道自己对别人的恩德为耻,这样的游侠,似乎也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吧!

况且急难的事是人们所常常遇到的。太史公说:当初,舜在淘井和修粮仓的时候受到过迫害,伊尹曾背着鼎俎当过人家的厨子,傅说曾隐藏在傅岩,吕尚曾困居在棘津,管仲带过手铐脚镣,百里奚替人喂过牛,孔子曾在匡地受到威胁,在陈、蔡两地断炊挨饿,面有饥色。这些人都是儒者们所说的有道德的仁人,尚且遭到这样的灾难,何况一个只有中等才能的人而又处于乱世的最黑暗的时期呢?他们所遭受的祸害怎么能说得完呢!

俗话说:“谁知道什么仁义不仁义,自身享受到谁的好处,谁就是有德的人。”所以,伯夷认为周武王伐纣的行为是可耻的,因而不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但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威望并没有因此受到损害;盗跖、庄蹻残暴无忌,而他们的党徒却永远称颂他们的义气。由此看来,“偷衣带钩的小偷要杀头,而窃国大盗却成为王侯;王侯的门庭就存在仁义了”,这话一点也不假。

如今那些拘谨的儒者,有的死守着他们所认定的狭隘的道义,把自己长久地孤立于世俗之外,这哪如降低论调、附和流俗、与世俗共浮沉、去猎取功名呢!而那些平民出身的游侠,却重视收受或给予的准则以及其他应允办理的事情,义气传诵千里,为此而死,全不管世俗的议论,这也是他们的长处,不是随便乱来的。所以士人到了穷困窘迫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命运委托给游侠了,这些游侠难道不是人们所说的贤人、豪杰等特出人物吗?如果让这些民间游侠与季次、原宪等儒者比较地位、衡量能力、看他们对当代的贡献,那么儒者就不能和游侠相提并论。总之,办事见成效、说话讲信用,游侠的义气又怎么可以轻视呢!

古时候民间的游侠,已经不得而知。近世的延陵季子、孟尝君、春申君、平原君、信陵君之类的人,都是国君的亲属,凭借着卿相的地位和封地的大量财产,招揽天下贤能的人,使自己名扬于诸侯,不能说他们是不贤的人。但这就像顺风呼喊,声音本身并没有加大,是风势促使它传播得很远。至于像民间的游侠,修养自己的品德,成就自己的名望,天下传扬,没有不说他们贤能的,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儒家、墨家都排斥游侠,不记载他们的事迹。秦以前民间的游侠都被埋没而不见于史籍,对此我深以为憾。就我所知,汉朝建立以来,有朱家、田仲、王公、剧孟、郭解一类人物,虽然他们时常触犯当世的法网,但他们个人的道德信义,他们的廉洁与谦让的行为,很有值得称颂的地方。他们的名声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一般士人也不是无缘无故就依附他们的。至于像那种结党营私的人和强宗豪族,彼此勾结,利用钱财役使贫困的人,依仗势力侵害、欺侮那些势孤力弱的人,放纵私欲,只图自身逸乐,对这种行径,游侠也是很憎恶的。我感到痛心的是,世俗之人不体察游侠的心意,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朱家、郭解等人同那些豪强横暴之徒视为同类,而一起加以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