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

【题解】

文选自《汉书·高帝纪》。《汉书》一百卷,东汉班固(32年—92年)撰,记载了西汉二百多年的历史,内容丰富,是一部有价值的断代史著作。

高帝即汉高祖刘邦(前206年—前195年在位),字季,沛(今江苏沛县)人,汉朝第一个皇帝。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用人的问题上主张论功行赏,量才录用,反对任人唯亲。本文就是刘邦征集人才的文告。他以王霸自许,从长远统治出发,把选才任人作为帝王事业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文章很有气魄,显示出高瞻远瞩、今人不让古人的进取精神。

【原文】

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癃病,勿遣。

周文:周文王,姓姬,名昌。原是商朝末年的一个诸侯,后在姜尚的帮助下吞并了许多小国,扩大统治范围,为其子武王推翻商朝,建立周王朝奠定了基础。

伯:通“霸”,诸侯联盟的首领。

桓(huán):齐桓公,姓姜名小白。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特:只。

士:指知识分子。下文“士大夫”指官僚阶层。

奚由:从何,通过什么途径。

亡:通“无”。

御史大夫:汉朝中枢机构的最高长官之一。协助相国,掌管机要文书和监察事务。

昌:人名,姓周。

下:下达。

相国:即丞相,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国家政事的最高行政长官。

酂(zàn)侯:指萧何。

御史中执法:又称御史中丞。地位仅次于御史大夫。

郡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意:美好的名声。

称(chèn):相副。

明德:美德。

署:题写。

行:事迹。

义:通“仪”,像貌。

年:年龄。

癃(lóng):腰部弯曲、背部隆起。这里泛指残疾。

【译文】

听说古代帝王没有超过周文王的,霸主没有超过齐桓公的,他们都是得到贤人的帮助才建立起功名的。现在天下就有贤人和有智慧、有才能的人,难道只有古代才有吗?可忧虑的是人主不去交接他们,贤士通过什么途径进身呢!现在我已经依靠上天的神灵和贤士大夫的力量平定了天下,把天下作为一家。希望长久保持下去,奉祀宗庙,世代不绝。贤人已经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如果不同我一起使它安定兴盛,那怎么行呢?贤士大夫肯跟我一起共事的,我能使他得到显贵的地位。把我的旨意布告天下,使大家都明白知道。御史大夫周昌下达给相国,相国萧何下达给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达给郡守。如有美名和美德相称的人,一定亲自劝他出来,替他准备车马,请到相国府,记录下他的事迹、相貌和年龄。如果有贤人而不报告,一经发觉,就免除当事者的官职。衰老残废和有病的人,不要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