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

【题解】

文选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武帝欣赏他作的辞赋,召为郎,升孝文园令。所著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作。其赋多为描绘天子、诸侯的田猎盛况,宫苑的豪华壮丽,颂扬帝王的权势。渲染铺张,词藻华丽,富于文采,是典型的宫廷文学。但在文学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运用方面,是有贡献的。

《上书谏猎》是作者规劝汉武帝不要亲自打猎的一篇奏章。“上书”是说理陈情一类的文体。由于作者把抽象的说理同生动的叙事结合起来,所以在当时起了“于悚然可畏之中,复委婉易听”的效果。

相如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野兽。相如因上疏谏曰:

“臣闻物有同类而殊能者,故力称乌获,捷言庆忌,勇期贲育。臣之愚,窃以为人诚有之,兽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险,射猛兽,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乌获、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是胡越起于毂下,而羌夷接轸也,岂不殆哉?虽万全而无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墟,前有利兽之乐,而内无存变之意,其为害也不难矣!夫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涂以为娱,臣窃为陛下不取。盖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

长杨:秦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周至。

乌获:战国时大力士。传说能力举千钧。

庆忌:春秋时吴王僚的儿子。传说他跑起来,连马都追不上。

贲育:战国时武士孟贲和夏育。

卒(cù)然:突然。

逸材:才能超群。这里指野兽凶猛异常。

属车之清尘:实指皇帝,是委婉的说法。属车,随从车辆。清,洁净。尘,走过以后带起的尘土。

逢蒙:古代善射箭的人。

胡越:古代对北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毂(gǔ)下:皇帝车驾之下。

羌(qiāng)夷:古代对西方、东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轸(zhěn):车厢的底框。这里指车。

清道:旧时帝王或大官外出,事先要清除道路,驱逐行人,以确保安全。

衔:铁制马具。放在马口内,用以勒马。

橛:车钩心,固定车厢底部和车轴之间的木橛。

涂:通“途”。

垂堂:靠近屋檐处。屋檐处容易掉下瓦片伤人,所以把它比喻为危险的地方。

【译文】

司马相如随从皇帝到长杨宫去打猎,这时候天子正喜欢亲自射击狗熊和野猪,驾着车追击野兽。相如因而上奏章规劝说:

“我听说同样的物而功能却不相同,所以论力气要数乌获,论敏捷要算庆忌,论勇敢必定是孟贲和夏育。就我的愚昧见解,私自以为人类诚然有这种情况,野兽也该是这样。现在陛下喜欢登上险要的地方,射击猛兽,要是突然碰到凶猛异常的野兽,它在不能存身的地方惊慌起来,扑到陛下随从车辆所扬起的飞尘中,车子来不及调转车辕,人来不及施展武艺,这时即便有乌获、逢蒙的技艺也用不上,连枯木朽株都成了障碍物了。这就像胡越起兵于皇帝的车驾之下,而羌夷逼近车厢一样,难道不危险吗?即使万分安全而不发生灾祸,但那本来就不是天子所应走近的地方!再说,在清道之后出行,在大路中间奔驰,还时常发生脱衔断橛的变故;何况越过茂密的草地,驰骋在丘陵野地上面,眼前有贪求野兽的乐趣,心里却没有防止变故的准备,那么,造成灾祸就不是稀罕事了!忽视天子的尊贵地位,都不能认为安全,而喜欢奔驰在万分有一分危险的道路上却认为快乐,我私自以为陛下不该这样做。因为有远见的人能预见事故于未发生之前,有智慧的人能在危害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避开它,灾祸本来多半藏匿在隐微的地方,而发生在人们疏忽大意的时候。所以俗话说:‘家有千金财,不坐屋檐下。’这话虽然讲的是小事,却可以说明大道理。我希望陛下留意明察,我就感到庆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