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文

【题解】

文选自《汉书·路温舒传》。

路温舒,字长君,西汉巨鹿(今河北平乡)人。狱吏出身,昭帝时任署奏曹掾、守廷尉史,宣帝时官至临淮太守。作者企图乘汉宣帝刚刚即位的时机,把过去一直存在着的酷吏制造大量冤案,使得社会不得安宁的严重状况加以改变。奏章中较为深刻地指出了秦汉以来狱吏的罪恶,也指出了秦朝压制正直的言论,只爱听阿谀赞美的话是亡国的一个原因。因此,他建议废除诽谤之罪,崇尚道德教化,放宽刑罚,直到废除刑狱。路温舒在当时的情况下,敢于向皇帝提出这些问题,是难能可贵的,但他的意见从根本上说是行不通的,因为这些问题并不是个人的罪恶所造成的,而是和整个封建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的。

文章总结历史教训,用以针砭时弊,是很有力量的,非一般空言尚德缓刑之作所能比拟。

【原文】

昭帝崩,昌邑王贺废,宣帝初即位。路温舒上书,言宜尚德缓刑。其辞曰:

“臣闻齐有无知之祸,而桓公以兴;晋有骊姬之难,而文公用伯。近世赵王不终,诸吕作乱,而孝文为太宗。由是观之,祸乱之作,将以开圣人也。故桓文扶微兴坏,尊文武之业,泽加百姓,功润诸侯,虽不及三王,天下归仁焉。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夫继变化之后,必有异旧之恩,此贤圣所以昭天命也。往者,昭帝即世而无嗣,大臣忧戚,焦心合谋,皆以昌邑尊亲,援而立之。然天不授命,淫乱其心,遂以自亡。深察祸变之故,乃皇天之所以开至圣也。故大将军受命武帝,股肱汉国,披肝胆,决大计,黜亡义,立有德,辅天而行,然后宗庙以安,天下咸宁。

“臣闻《春秋》正即位,大一统而慎始也。陛下初登至尊,与天合符,宜改前世之失,正始受命之统,涤烦文,除民疾,存亡继绝,以应天意。

“臣闻秦有十失,其一尚存,治狱之吏是也。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遏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皆郁于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方今天下赖陛下恩厚,亡金革之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勠力安家。然太平未洽者,狱乱之也。夫狱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复生,绝者不可复属。《书》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今治狱吏则不然,上下相驱,以刻为明,深者获公名,平者多后患。故治狱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离于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计岁以万数,此仁圣之所以伤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胜痛,则饰辞以视之;吏治者利其然,则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却,则锻练而周内之。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何则?成练者众,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狱吏专为深刻,残贼而亡极,愉为一切,不顾国患,此世之大贼也。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故天下之患,莫深于狱;败法乱正,离亲塞道,莫甚乎治狱之吏。此所谓一尚存者也。

“臣闻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皇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故古人有言:山薮藏疾,川泽纳污,瑾瑜匿恶,国君含诟。’唯陛下除诽谤以招切言,开天下之口,广箴谏之路,扫亡秦之失,尊文武之德,省法制,宽刑罚,以废治狱。则太平之风可兴于世,永履和乐,与天亡极,天下幸甚!”

上善其言。

昭帝:西汉昭帝刘弗陵,前86年至前74年在位。

昌邑王:刘贺,汉武帝孙子。昭帝死后无嗣,由昌邑王刘贺即位。不久,因行为淫乱被废。

宣帝:指西汉宣帝刘询,前73年至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的曾孙,昭帝时为庶人。刘贺废黜后,刘询即帝位。

无知:即公孙无知,春秋齐人。公孙无知杀死齐襄公自立,不久即为国人所杀。

桓公:指齐桓公姜小白,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是春秋时期五霸之一。他是齐襄公之弟,因襄公无道,被迫流亡国外。公孙无知杀襄公,姜小白回国即位,是为齐桓公。

骊姬: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妃。献公年老,骊姬想让她自己生的儿子继位,就说三个公子的坏话,结果逼死了太子申生,逼走了另外两个公子重耳和夷吾。

文公:指晋文公重耳,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年轻时受到他父亲献公和骊姬的迫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国掌握了政权,使晋国强大起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伯:通“霸”。

赵王:刘如意,汉高祖的儿子。其母为戚夫人。刘邦死,刘如意被吕后毒死。

诸吕:吕氏家族。汉惠帝刘盈死,太后吕雉专政,封他的侄子吕台、吕产、吕禄和吕台的儿子为王,吕氏家族中很多人封为列侯。吕雉死,诸吕害怕遭到大臣和诸侯王的诛伐,图谋作乱,为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所消灭。

孝文:汉文帝刘恒,前179年至前157年在位。原为代王,在诸吕势力消灭后,陈平、周勃等大臣迎立刘恒为皇帝。

太宗:是刘恒的庙号。

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大将军:指霍光。汉武帝临死时任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幼主。一切军政大事均取决于光。昭帝死后,昌邑王刘贺的立废,都是霍光主持的。

春秋:春秋时期记载鲁国历史的书。

大一统:重视统一。古代帝王改朝换代之始,都要改正朔。正,就是一年开始的那个月,即正月;朔,就是每月开始的那一天。改正朔,表示帝王受天命,使全国各地一律遵守新的规定,境内是统一的。

盛服先生:指尽忠于国事的大臣。“生”原作“王”,据《汉书·路温舒传》改。“盛服”见于《左传·宣公二年》。晋灵公昏庸,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刺客到赵盾家行刺。刺客清早到赵家时,见赵盾“盛服将朝”,因为时间还早,正在坐着假寐,刺客心想这是忠于国事的大臣,是“民之主也”。于是不忍下手而自杀。

书:即《尚书》,又称《书经》,是春秋战国以前的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引文见《大禹谟》篇。

视:通“示”。这里是招供的意思。

锻练:冶炼金属。这里是诬陷的意思。练,通“炼”。

周内(nà):罗织罪状,故意陷人于罪。内,通“纳”,使陷入。

当:判罪。

咎繇(gāoyáo):人名,即皋陶。相传为舜时掌管刑法的官,曾制定法律,建造牢狱。

文致:玩弄法律条文,致人于罪。

愉:通“偷”,苟且。

一切:一时权宜。如用刀切东西,不顾纵横长短。

古人:指春秋时晋国大夫伯宗,引文见《左传·宣公十五年》。意思是自然界的高山大川也免不了藏毒纳污,名贵的玉石也会有斑点,事情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所以国君也要能忍受辱骂。

【译文】

汉昭帝逝世,昌邑王刘贺被废黜,汉宣帝刚刚开始登上皇位。路温舒呈上奏章,主张应当崇尚德治,放宽刑罚。他的奏章说:

“我听说齐国有公孙无知的祸患,桓公才得以兴起;晋国遭受骊姬的灾难,文公才成了霸主。近世的赵王不得善终,诸吕起来作乱,却使孝文帝成为太宗。由此看来,祸乱的发生,就将引出圣明的君主。所以齐桓、晋文扶起弱国,振兴亡国,尊崇周文王、武王的功业,恩德加于百姓,功劳惠及诸侯,虽然赶不上三王的功勋,但天下的人都归附他们了。文帝有深远的思虑和极高的道德,用来承受上天的意旨,崇尚仁义,减轻刑罚,关口和桥梁畅通无阻,统一远近的地方,尊敬贤人如同尊敬贵宾,爱护百姓如同爱护自家的婴儿,自己感觉心安的事就推行于四海之内,所以牢狱里面空虚无人,天下太平。紧接政局变动之后,一定要有比过去不同的恩德加于百姓,这就是圣贤用来显示上天授予使命的表现。先前,昭帝去世后没有子嗣,大臣们发愁,焦急地在一起谋划,都认为昌邑王尊贵亲近,于是引进宫内,立为皇帝。但是上天不授予他帝王的使命,使他内心淫乱,于是自取灭亡。我仔细地考查发生祸乱的原因,知道这是上天借此引出最圣明的君主。所以大将军受武帝的嘱托,辅佐汉朝,披肝沥胆,决定大计,废除无义的人,拥立有德的圣君,辅助上天行事,然后朝廷才安定,天下全境太平。

“我听《春秋》上讲,帝王刚即位要更改正朔,这是为了统一全境和谨慎地对待事业的开始。现在,陛下刚刚登上皇位,正与上天的意旨相符,应该纠正前代的失误,整饬才开始受命的纲纪,除掉烦琐的法令,解除人民的疾苦,使灭亡的得以生存,断绝的继续下去,用来顺应天意。

“我听说秦朝有十条过失,其中一条现在仍然存在,就是关于司法官吏的过失。秦时轻视儒术,崇尚武勇,看不起仁义之士,尊重司法的官吏,认为直言是诽谤,防止过失是散布妖言。因此,尽忠国事的人不为当时所重用,忠良切实的言论只能郁积在胸中,赞美奉承的声音整天充塞了君主的耳朵,虚假的称誉熏陶着君主的心,实际的灾祸却掩盖起来。这就是秦朝所以亡国的原因!现在天下依靠陛下的大恩,没有战争的危险、饥寒的忧患,父子夫妻合力齐心,安居家园。但太平之治所以不完满,则是刑狱乱加于人民的结果。刑狱是天下的大事,死了的不能再活过来,断头的不能再接上。《尚书》说:‘与其杀死没罪的人,宁肯犯不按成法办案的过错。’现在的司法官吏却不是这样,上上下下互相勾结,把苛刻作为明察,十分苛刻的得到了公正的名声,公平的人反而多有后患。所以司法官吏都想置人于死地。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憎恨谁,而是保全自己的办法就在于致别人于死罪。因此,死人的血淋漓于市场,受刑罚的人肩膀挨着肩膀站着,处死刑的计簿上每年数以万计。这就是仁人圣人悲伤的原因。太平盛世所以不完满,都是由于这个缘故。按人的常情,平安就喜欢活着,痛苦就想寻死。在棍棒打击之下,要什么口供不能得到呢?因此,被拘禁的人受不了痛苦,就说假话去招供;而官吏办案就利用他们的假口供,指出法令的根据,说明他们罪行;上报的时候又害怕驳回,于是玩弄文字,罗织罪状,使人陷入法网。由于上奏的判罪理由完备,即使皋陶听了也要认为死有余辜。为什么呢?因为玩弄文字所构成的罪行很多,玩弄法令条文所构成的罪名也很明确。所以司法官吏专做残酷苛刻的事,残害人民而没有止境,苟且地只顾一时而不管国家的祸患,这就是世上的大害。所以俗话说:‘就是画地做牢狱,也不打算进去;就是木头刻的狱吏,也一定不要同他对质。’这都是憎恶司法官吏的民谣,是悲痛的语辞。所以国家的祸害,没有比刑狱更厉害的了;败坏法纪,混淆是非,离散亲属,堵塞道义,没有比司法官吏更严重的了。这就是前面说的仍然存在的一条过失。

“我听说乌鸦鹞鹰的蛋不被毁掉,然后凤凰才敢飞来;犯有诽谤的罪而不处死,然后忠良的话才能进谏。所以古人有句话:‘大山洼地藏着有毒害之物,河流湖沼容纳污泥浊水,美玉包含着斑点,国君要能忍受辱骂。’希望陛下废除诽谤的罪,以吸取切实的言论,让天下的人都敢讲话,开拓规劝批评的道路,消除已亡的秦朝的过失,尊崇周文王、周武王的美德,减省法制,放宽刑罚,以至于废止刑狱,那么,太平风气就可以在社会上兴盛起来,人们永远生活于安乐之中,同苍天一样长久无限,天下的人都会感到非常幸福!”

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