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文
【题解】
本文选自《后汉书·耿弇传》。《后汉书》一百二十卷,记载了东汉光武帝刘秀到献帝刘协近二百年的历史。书中纪传的作者是南朝刘宋范晔,志的作者是晋司马彪。
刘秀(光武帝)在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新莽王朝之后,建立了东汉政权。他为了巩固政权,即位后进行了频繁的战争。公元29年冬,刘秀命令建威将军耿弇讨伐割据青州的大军阀张步,战事指挥得很成功,迅速地取得了大胜。刘秀亲自赶到临淄劳军,表彰耿弇的功劳,同时提到对待在逃敌将的政策,用以瓦解敌军。
本文长不过百余字,但能恰当地运用史实阐明观点,使文章生动有力。最后,“有志者事竟成”已经成了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原文】
车驾至临淄,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用来代指皇帝。这里指光武帝刘秀。临淄:县名,在今山东淄博市西北。
帝:指刘秀,公元25年至57年在位。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新莽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刘秀弟兄乘机起兵,加入绿林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后,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政权。
弇(yǎn):即耿弇,字伯昭。曾随刘秀起兵,后拜为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在扫灭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韩信(?—前196年):汉初名将,先后被封为齐王、楚王、淮阴侯。历下:县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韩信破赵后,引兵向齐,趁齐国撤除守备的机会袭破了历下,占领了齐国首都临淄。
祝阿(ē):县名,在今山东历城西南。耿弇扫灭齐王张步的战役是从攻取祝阿开始,然后逐步扩大战果,夺取全胜的,因而说他“发迹”于此。
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yìjī)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知道了这件事,仍然向齐进军,攻灭齐国。
勍(qíng)敌:劲敌。
田横烹郦生:在韩信攻克历下后,齐相田横认为受了郦食其(即郦生)的骗,就把他烹死。田横,齐贵族,曾领兵击项羽,收复齐地,立田广为齐王,自为相国。
卫尉:官名。西汉时掌管宫门警卫,统领宫廷屯卫兵。这里指郦商。齐国被袭破之后,田广被俘,田横率部下逃亡到海岛上。刘邦叫他回来,他说:“我烹死了陛下的使者郦食其,现在听说郦食其的弟弟郦商身居卫尉之职,我不敢回去。”刘邦就告诉郦商说:“田横如果回来,敢伤害他的人就要治以灭族的罪。”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张步:西汉末在剧(今山东寿光南)练兵,是齐地较大的军阀。公元27年,刘秀派伏隆使齐,拜步为东海太守。梁王刘永闻讯后赶紧立步为齐王。张步接受了刘永的任命,杀了伏隆。后来,耿弇破齐,张步降。
大司徒:官名,地位相当于汉初的丞相。这里指伏隆的父亲伏湛。
南阳:郡名,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
大策:指公元27年耿弇在舂陵(属南阳郡)向刘秀提出的一套军事计划:向北征集上谷的部队,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回过头来收伏富平、获索两支农民起义队伍,然后向东消灭张步,平定齐地。
【译文】
光武帝到了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都在这里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攻破历下,因而开创了汉家的根基,现在将军你攻取了祝阿,因而开始了显赫的功业。这两处都是齐国的西界,而功绩又足以相比。但是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你却是独自战胜了实力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建立确实比韩信要难。另外,田横烹杀了郦生,到田横投降的时候,汉高帝诏告卫尉郦商不能听任他去报仇。张步以前也曾杀死伏隆,如果张步来归顺,我也要诏告大司徒伏湛,解除他们的冤仇,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将军你从前在南阳提出的这项宏伟的计划,我原来常常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起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