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题解】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是唐代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他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很有抱负。曾参加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推行过一些革新措施。改革失败后,长期被贬,直到晚年才回到洛阳。

刘禹锡长于诗文。他的诗在学习、吸收巴蜀民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朴素、自然、清新、开朗的风格。居洛阳时与白居易唱和很多,世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本文借描述简陋居室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使一个坦荡乐观、孤芳自赏、不屑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文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虽短,意趣洋溢。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斯:此,这。

馨(xīn):能散布到远处去的芳香。这里指德行的美好。

鸿儒:指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

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未出山前,曾隐居在南阳郡邓县之隆中(今湖北襄阳西)茅庐中。

子云:扬雄字子云,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篇:“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里只引用“何陋之有”,即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

【译文】

山不在高,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有蛟龙就显示神灵。这小屋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却远近传闻。碧绿的苔痕布满台阶,青青的草色映进门帘。博学之士在这里谈笑风生,往来的朋友都是有知识的人。既可以弹奏朴素无华的琴,又可以阅读金字的经。没有管弦乐曲扰乱心境,也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如同南阳的诸葛庐,又像西蜀的子云亭。孔子说过:“这有什么简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