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题解】

这是韩愈写给于襄阳请求引荐的信。于襄阳,河南人,名頔(dí),字允元。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贞元十四年由工部尚书徙任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做官扬名往往需要有地位的人引荐,而有地位的人也需要收录有前途的门生使自己声名显赫。他们荣辱相连,利害相关。韩愈正是看出了这一点,为了自己出仕显名,才写了这封信,向于頔毛遂自荐。在韩愈看来,有地位的达官与有前途的门生应该彼此了解,结合在一起,才能建功立业。所以,本来是一件俯身人下、求人引荐的事,在他笔下却成了一件堂堂正正的事情。

文章前半部分是一般议论,析理透彻,笔势刚健;后半部分转入正文,语气委婉,感情凄怆。通篇措辞立意,不卑不亢,文情绝妙。

【原文】

七月三日,将士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愈恐惧再拜。

七月三日:当指贞元十八年(802年)七月三日。这年春韩愈做了国子监四门学博士。

将士郎:官名,文散官。

守:唐代品级较低的人担任较高的官叫守。国子:即国子监,当时中央教育机构。

四门:即四门学,国子监统辖的六个部门之一,掌教七品以上官吏和一般地主子弟。这个部门设博士官若干人。

尚书:原为官名,这里用于对于襄阳的称呼。于頔做过工部尚书,故称。

阁下:对人的尊称。

莫:没有谁。

先达:有地位,有名望的先辈。

为之前:为他做前导。

垂:流传。

休:美。

后:继承功业。

未始:未尝。

须:等待。

援:攀附。

推:引荐。

殷:殷切,恳切。

负:倚恃,自恃。

谄:巴结,奉承,在这里有请求的意思。

戚戚:忧愁的样子。

穷:困窘,不得志。

干:求。

诵:在这里含有思考、琢磨、念叨等义。

敢:表示谦敬,这里有“冒昧地”的意思。

侧闻:从旁边听说,“曾有所闻”的谦敬说法。

特立:不随波逐流。

卷舒:弯曲和伸直。这里指行动、地位的变化、进退。

时:时俗,这里指当时的潮流。

抑:然而。

左右:指于頔。旧时书信称对方,不称其本人,而称其左右执事人,以示尊敬。

请自隗始: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后,为了拯救战败的燕国,去向郭隗请教,郭隗说:“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燕昭王依郭隗的话去做,果然各国的贤士源源而来。“请自隗始”,意思是请拿自己做一个榜样,来吸引其他贤者。

刍:喂牲口的草。

赁(lìn):租用。

一朝(zhāo)之享:请一顿早晨的饭食,比喻要求很低。享,同“飨”,用酒食款待人。

龊龊(chuò):器量狭小,拘谨于小节。

语(yù):告诉。

信:确实,真是。

首:篇。

【译文】

七月三日,将士郎兼国子监四门博士韩愈谨将书信呈给尚书阁下。

读书人能够享有盛名,显达于当世,没有谁不是靠有地位的先辈,有声望的人物,为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流传功业,照耀后世,也没有谁不靠后起之秀和有声望的晚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替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能显扬;没有人做他的后继,即使功业很大,也不能流传。这两种人,未尝不互相等待,然而千百年才能相遇一次。难道是上面没有可以攀附的人,下面没有可以推举的人吗?为什么互相等待是那样迫切而相遇的机会却那样稀少呢?其原因就在于:在下的人自恃才高而不肯向上求荐,在上的人自恃位尊而不肯对下关照。因此有才学的人往往因为没有出路而忧伤,而地位显要的人也不能留传显赫的名声。这两种人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向上请求,就不能说上边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没有向下寻求,也不能说下边没有可以推举的人。我琢磨这句话已经很久了,但未曾冒昧地对别人说起过。

听说阁下具有非凡的才干,超群而自立,不随时俗;行道有规矩,处事踏实,进退有度而不随波逐流,对文武官员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未听说过有为您所赏识的,蒙您以礼相待的后进之士。是您寻求而没有得到呢,还是由于您有志于建立功业,把精力倾注于报答君主,因而虽然遇到了后进之士,却无暇以礼相待呢?为什么本应听到您任用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

我虽然才能低下,但对自己的要求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您要是想寻求人才却尚未得到的话,那么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正为每天的柴草、粮食、仆役的费用着急,这些只不过耗费您一顿早饭的费用就够了。如果您说:“我的志向在于建立功业,精力全用于报答君主,即使遇到了后进之士,也无暇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了解的了。世间那些器量狭小的人是不值得告诉他这些话的,而那些光明磊落、心胸宽广的人,又无法使他们听到我的这些话,那么我的命运的确是很不幸啊!谨献上我以前所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过目,也足以知道我的志向所在。

我诚惶诚恐,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