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

【题解】

作者在这篇辨伪文章中借题发挥,指出君主应当按照实际效果反复修正自伪的言行,而辅臣则不能用花言巧语逢迎君主,应当用“道”引导君主,使君主的言行合乎道。

本文上半篇是驳论,下半篇是立论,破立结合,结构严谨。结尾处,看似闲笔而实是一个论据,构思新颖,别开生面。

【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传(zhuàn):书传。这里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二文中均载有周公促成桐叶封弟故事。

成王:生卒年不详,姓姬,名诵,西周武王之子。即位时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小弱弟:指成王的弟弟叔虞。

封:帝王赐给臣下爵位或土地。

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著名政治家。

唐:古国名,故地在今山西翼城西。

意:料想。

不中(zhòng):不恰当,不合适。

苟:苟且,轻率。

妇寺:妇人和宦官。

举:推举。

病:弊病。

遂:成。

道: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思想体系。这里指中道,即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恰如其分的道理、原则。下文“大中”即此意。

从(cōng)容:指举止行动。

优乐:开玩笑,娱乐。

辞:陈说。

驰骤:奔驰。

直:只,只是。

缺缺:耍小聪明的样子。

唐叔:即叔虞。

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尹佚。史,官名,即太史,掌管祭祀和记事等。《史记·晋世家》载有史佚促成桐叶封弟之戏的故事。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桐树叶子与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解释说:“这是开玩笑呀。”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就把唐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我想这件事不会是这样的。如果成王的弟弟应当受封,那么周公就应当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应该等到成王开玩笑的时候,才趁机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如果成王的弟弟不应当受封,而周公竟然促成他那不合情理的玩笑,使成王把土地和人民封给了年幼的弟弟,让年幼的弟弟作为这里的土地和人民的主人,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的言谈不可轻率罢了,难道是一定要顺从和促成君王的言谈吗?假设不幸,成王拿桐树叶子与亲近的妇人、宦官开玩笑,周公难道也将按照成王的言谈去推举他们吗?凡是帝王的恩德,在于推行得怎么样。假如推行得不恰当,那么即使反复地改变也没有关系;关键在于恰当,恰当,就不能让它改变,而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如果开玩笑时说的话也一定要执行,这样做就是周公教唆成王铸成过错啊。

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按照中道去诱导他,使他举止行动以至嬉戏、娱乐,总要合乎中道就行了,周公一定不会去逢迎成王的过失,为他巧言辩饰。又不应当对成王管束太严,使他终日忙碌,像牛马那样,管束太严就坏事了。而且同为一家人的父子,尚且不能用这种方法来约束,更何况名分上有君臣之别的人啊!急急忙忙促成桐叶封地,这只能是耍小聪明的小丈夫干的事情,绝不会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又有的古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情,是太史尹佚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