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他对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形势十分忧虑,以直言敢谏著称。在太宗、真宗二朝曾几次向朝廷建议减裁冗兵冗员,巩固边防。但屡次遭到贬谪,最后竟由于直笔写史,为宰相不满,遭到打击排斥,出知黄州,后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是北宋最早起来要求改革弊政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北宋文坛最早起来扫除浮艳靡丽文风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文都比较平易简明,生动活泼,自然清新,而且能托讽寄怀,表述理想,针砭现实。对于北宋一代文风的转变,有很大的影响。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四十三卷。
待漏院,是宰相上早朝时,等候召见的休息场所。王禹偁写这篇文章,希望能把它抄在待漏院的墙壁上,目的是为了告诫当权的宰相要勤谨于政事,一心为国为民,而不要为谋私利而误国误民,也不要为保全自身官职、俸禄而无所事事,碌碌无为。
本文描绘了三种宰相的形象:贤相一心为国,磊落光明;奸相一心为私,龌龊卑鄙;庸相占据高位,随俗浮沉。运用对比的手法,褒贬深刻,越发激起了人们对贤者的敬爱,对奸者的憎恶。
【原文】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风门之右,示勤政也。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鸾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玩器,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品:众。
亨:通达顺利。
岁功成:这里指使一年的农事都得到满意的结果。
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古代迷信的说法,认为天上有掌管四时变化、五行代兴的官员。四时,春夏秋冬。五行,金木水火土。
宣其气:这里是说天上的官员使气候风雨等通畅顺达。宣,疏通。
圣人:指皇帝。
三公:王禹偁在这里是用《周礼》的说法。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旧说三公“坐而论道”,即讨论制定国家大计。
六卿:《周礼》中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三公六卿等官职北宋已无,作者借以泛指朝廷大臣。分职:分掌自己的职责。
张:扩大,广泛散布,推行。
法:效法。
相:这里用如动词,意为作宰相。
咎(gāo):即皋陶(yáo),传说中舜的大臣。
夔(kuí):传说中尧舜时的大臣。
魏:即魏徵,唐太宗时的名臣。
夙兴夜寐:指早起晚睡。夙(sù),早。兴,起。寐,和衣而眠。
旧制:据《唐国史补》记载,待漏院始设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所以这里说“因旧制”。
丹凤门:宋汴京城内南面皇城门名。
北阙向曙:指将破晓时分。北阙,指皇宫。古代大臣办公处一般都在皇宫之南,故称皇宫为北阙。向曙,迎着曙光。
煌煌:明亮。
火城:百官朝会时聚在宫门前的灯火仪仗。
哕哕(huì):有节奏的铃声。
鸾(luán):通“銮”,古代的一种车铃,一般置于轭的顶端。
金门:指皇宫的门。
辟:开。
漏:古代以滴水计时的一种器具,即古代的时钟。
泰:平安,安定。
附:归服。
来:使动用法。使……来归顺、服从。
弭(mǐ):停止,消除。
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
灾眚(shěng):灾异。
荐:通“洊”,屡次,接连。
禳(ráng):祭祷消灾。
厘:治理。
九门:指皇宫众门。
四聪甚迩:指四方的消息顺畅地传入天子耳中。聪,耳明。迩,近。
皇风:指社会风尚。冠以“皇”字,是说由皇帝的功德所造成的风尚。清夷:清平。
子女玉帛:泛指金银财宝、声色狗马之类。
陟(zhì):升迁,提拔。
抗言:指正直不阿地议论、进谏。
慆慆(tāo):纷乱不息的样子。
重瞳:眼中有两个瞳子。据说舜、项羽都是重瞳,这里指天子的眼睛。屡回:顾盼失措,迷惑不解的样子。
隳(huī):毁坏。
投远方:指发配充军到边远地区。
旅:众。
备员:充数。
棘寺:大理寺的别称,是宋朝中央政府掌刑狱的最高机关。
小吏:王禹偁的自称。
志:记,写。
【译文】
天道并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成长,庄稼却能丰收,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掌握四时和统辖五行的天官门,使四时风雨顺畅通达的结果。圣人并不说话,而百姓却能和睦,四方万国却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由于三公商讨了大计,六卿分掌自己的职责,推广了圣人教化的结果。这就可以明白,君主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辛勤劳苦,是取法于天道的缘故。古代善于做宰相治理天下的,从臯陶、夔到房玄龄、魏徵,历历可数,他们不光是有德行,也都是十分辛勤的。而且,早起晚睡,为天子效劳,连卿大夫都是这样,更何况做宰相的呢?
朝廷自建国之初,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的右边,设置了宰相待漏院,那是表示要勤于政务。当北面的宫阙映着一线曙光,东方尚未明亮的时候,宰相动身上朝,那仪仗烛火辉煌灿烂如同火城。当宰相到了宫外,停止了车马,那阵阵有节奏的銮铃声还在回响。那时,宫门尚未打开,玉漏还在滴水。于是便撤除车上的帷盖,下车到待漏院去稍事休息。在等待朝见的时候,宰相大概有许多考虑吧?
也许想的是百姓尚未安定,想着怎样使他们得到平安。四方民族尚未归顺,想着怎样使他们前来归服。战争尚未停息,想着怎样使它平息。田地还有许多荒芜的,想着怎样将它们开辟出来。贤能的人才还未得任用,我将把他们推荐上来。奸邪的小人还待在朝廷里,我将把他们贬斥出去。天气不协调,灾害不断到来,那我愿意辞掉相位,向上天祷告来消除灾难。各种刑法并没有废置,社会上欺诈行为日有发生,那我将请修养德行,加强治理。怀着这样深深的忧虑,等候到天亮入宫。当皇宫的大门打开,四方的消息顺畅地送到了天子耳中,宰相向天子诉说了他这些想法,君主采纳了这些奏议,国家风气因此而清平,人民生活因此而富裕。如果这样,那么宰相总领百官,享受很高的俸禄,便不是侥幸受宠,而是十分应该的啊!
而有人也许想的却是私仇尚未报复,想着怎样驱逐自己的政敌,旧恩还没报答,想着怎样使自己的恩人荣华富贵。金钱美女,怎样才能搜罗到手,车马玩物,怎样才能取得。奸邪小人依附自己的权势,我将怎样提升他,正直的人直言谏争,我将怎样贬黜他。春、夏、秋各处来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又怎样编造花言巧语使皇上高兴。众官吏玩弄法令,皇上听到怨恨的言论,我又怎样以谄媚求得皇上的欢心。私心纷乱不息,强闭眼睛假睡。当皇宫的大门打开,皇上的目光却被奸人蒙蔽而困惑。宰相向天子诉说了他的建议,君主被他蒙惑,政权因此毁坏,皇上的天下也因此而遭到危险。如果这样,那么这宰相被下狱处死,流放远方,不是不幸,也是十分应该的啊!
因此,可以明白一国之政,万人之命,都系在宰相身上,难道宰相能不小心谨慎吗?此外,还有那种既无人咒骂,也无人称赞,随大流进退,占据高位而只是贪图利禄,在朝廷充数而只知道保全自己的人,也是毫不足取的。
大理寺的小官吏王禹偁作这篇文章,希望写在待漏院的墙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