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隐居在云龙山的张天骥在草堂被淹之后,又修建了放鹤亭。本文记载了建筑放鹤亭和放鹤娱情的事迹,着重描写了作者与张天骥在亭中共饮的欢乐之情,并引出历史上卫懿公因好鹤亡国和刘伶、阮籍以醉酒保全真性来作对比,强调说明“南面之君”难以享受隐居者的乐趣。
文章写景与叙事结合紧密,以对话方式发表议论,说古道今,饶有兴味。
【原文】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其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久留。”
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熙宁,宋神宗赵顼(xū)的年号。
彭城:县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
云龙:山名,在江苏徐州市云龙区。据说因常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山人:隐士的称号。
张君:指张天骥,因隐居云龙山,称云龙山人。
扉(fēi):门扇。
驯:驯顺。
陂(bēi):水边。
傃(sù):向。
郡守:官名。郡的最高长官。宋时已改郡为州或府,但人们仍常常习惯地以“郡守”称知州或知府。
宾佐僚吏:泛指苏轼的宾客僚属。
挹(yì):酌酒。
南面: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故称居帝位为南面。
《易》:《易经》。引文见于《易经·中孚》。
《诗》:《诗经》。引文见于《诗经·小雅·鹤鸣》。
九皋:深泽。
狎(xiá):亲近。
卫懿公好鹤:据《左传·鲁闵公二年》记载,卫懿公平日很喜欢鹤,封给鹤以各种爵位,让鹤乘车而行。后来遇到狄人攻打卫国,卫国兵士因国君好鹤,都不愿出战,卫懿公因此亡国。
《酒诰》:《尚书》篇名。相传周武王以商旧都封康叔,当地百姓皆嗜酒,故周公以成王之命,作《酒诰》以戒康叔。
卫武公作《抑》戒:《抑》戒,即《诗经·大雅·抑》篇,相传为卫武公所作,用以自我警戒。第三章中说:“颠覆厥德,荒湛于酒。”
刘伶:字伯伦。曾为建威参军。
阮籍:字嗣宗。曾为步兵校尉。他们都是西晋“竹林七贤”中人。由于对当时的政治不满,又担心遭受迫害,故常以纵酒沉醉,掩盖自己的政治观点,以保全性命。
涧(jiàn):两山之间的水流。
黄冠:道士所戴之冠。
葛衣:即用葛布做的衣服。葛,藤本植物,可织成葛布。
【译文】
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了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屋,被水淹到大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水退了,他便搬到故居东面的东山脚下。登高远眺,发现一块奇异的地方,于是就在那里修筑了一个亭子。彭城的山岭围绕着四周,隐约像一个大玉环,唯独缺少西面的一角,而山人的亭子恰好正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之交,草木繁茂,与天际相接。秋冬时节,月光雪景,千里一色。当刮风下雨,天色或暗或明的时候,俯视仰观,山间的景象瞬息万变。山人养了两只鹤,非常驯顺,又善于飞翔。清晨朝着西山的缺口放出去,任凭它们自由飞去,有时停在水边田里,有时飞翔在白云之上,傍晚便向东山飞回。因此,把这座亭子称为“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常由宾客僚属随从去见云龙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感到十分快乐。于是向山人敬酒,并对他说:“您知道隐居的乐趣吗?即使是南面而坐的君主,也是不能更换的!《易经》说:‘鹤在隐蔽幽深的地方鸣叫,它的小鹤便会随声应和。’《诗经》也说:‘鹤在沼泽深处鸣叫,它的声音一直传到天上。’这是因为鹤的气质清高闲逸,超然于尘世之外,所以《易经》、《诗经》都用它来比喻贤人、君子。归隐而有道德的士人,亲近它,赏玩它,似乎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卫懿公喜欢鹤,却使国家灭亡了。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为戒,认为使人放荡迷惑,使政治腐败,国家动乱的,没有比酒更厉害的了。但是刘伶、阮籍这些人,却以饮酒保全了自己的真性,并且名传后世。唉!南面而坐的君主,即使是像鹤这样清高闲逸的飞禽也不能爱好,爱好它就会亡国。而隐居山林,逃避尘世的人,即使是酒这样能使人放荡迷惑,使政治腐败、国家动乱的东西,也不能为害,更何况是鹤呢?由此看来,隐居的乐趣,是没有其他事情能和它相提并论的。”
山人听了这番话后高兴地笑着说:“是这样的道理啊!”于是我就作了放鹤、招鹤的歌。唱道:“鹤飞去啊!飞向西山的山口。高高地飞翔而向下俯瞰啊,选择一个安适的地方。骤然收敛羽翼,好像准备降落下来,忽然又像是看到了什么,矫健地重新振翅高翔。独自终日飞翔在山涧峡谷之间啊,嘴啄青苔而步行在白石之上。鹤归来啊!飞到东山的北面。山下有一个人啊,头戴黄帽,脚着草鞋,身穿葛衣在弹琴。亲自耕种,自食其力,用剩下的食物喂饱你们。归来吧,归来吧,西山不可以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