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明太祖朱元璋在金陵狮子山上修建了一座阅江楼,命宋濂为这座楼写一篇记文,以“寓其致治之思”。
由于作者是奉诏而作,故在文章中为朱元璋写了大量歌功颂德的溢美之辞,加入许多希望他励精图治的箴规之言。它是应制文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的结构比较巧妙,言语简洁,写景、叙事和议论穿插得比较自然,具有宽阔舒展的气势。
【原文】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夫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灸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金陵:即今南京市。
六朝:时代名。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都在南京建都,历史上称为六朝。
南唐:五代十国之一,也建都金陵。
偏据一方:指六朝和南唐的统治区域都只有江南一部分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我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公元1368年—1398年在位,明朝的建立者。
定鼎:传说禹铸九鼎象征天下九洲之土,夏、商、周三代都把它作为传国之宝,随都迁徙,故后代往往称建都为“定鼎”。
兹:此。指南京。
声教:指天子的声威、教化。
暨:及,到。
罔间:没有间隔。
朔:北。
穆:淳和。
清:清明。
狮子山:在今江苏江宁县北。
卢龙:卢龙山。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北。
蟠绕:即盘绕。
锡:通“赐”。
轩:显,明朗。
俟(sì):等待。
法驾:天子的车驾。
椒:山巅。
朝宗:诸侯朝见天子。这里借指百川入海。
述职:诸侯朝见天子,述说自己职守的情况。
阨:通“隘”,险要的地方。
朕:我。秦始皇以后专用于皇帝的自称。
栉(zhì)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这里形容创业的艰难。栉,梳头发。沐,洗头。
中夏:即中华。
番:外国。
庭:通“廷”,朝廷。
蛮: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
琛(chēn):珍宝。
覃(tán):延长。
陲(chuí):边疆。
皲(jūn):皮肤因寒冷而冻裂。
捋(luō):用手握住东西,顺着移动。
馌(yè):给在田里耕作的人送饭。
衽:床席。
万方:各地,各民族。
临春、结绮:皆南朝时陈后主建筑的楼阁名。陈后主和张贵妃在此居住,怠于政事,终被隋军所杀。
齐云:楼名。在江苏吴县,唐时兴建,明太祖攻占长江时,吴王张世诚的群妾在此楼焚死。
落星:楼名。三国时吴国兴建,在江苏江宁县东北的落星山上。
燕赵:皆战国时国名。这里指燕赵地区。
旋踵:转眼之间。旋,转动。踵,脚后跟。
岷山:在四川北部。古人认为长江发源于此。
委蛇:同“逶迤”。
逢掖:古代读书人穿的一种袖子宽大的衣服。这里代指读书人。
禹: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领袖。曾领导人民治平了洪水。
宵旰(gàn):即宵衣旰食。天未明就穿衣服,日已暮才吃饭。称颂天子勤于政事。
勒:刻。
贞珉:刻碑的美石。
【译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从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与山川出现的王气相称。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这里,才足以与王气相当。从此,声威教化施及南北,无所阻隔,涵养精神,和穆清平,与天同为一体,即使是一次娱乐,一次游玩也值得天下后世效法。
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狮子山,从卢龙山蜿蜒伸来。长江犹如虹霓一样盘绕在它的脚下。皇上因这里地势雄伟壮丽,诏令在山顶上建造一座楼,与百姓同享游览的乐趣。于是,赐给它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阅江”。登上阅江楼眺望的时候,可以见到各种景物纷然罗列,似乎千载奥秘一下子全部显露出来。这难道不是天造地设,等待那一统天下的君王,而展现出千秋万代的奇伟壮观的景色吗?当风清日丽,皇上光临,登上高山之巅,凭栏远眺,遐想一定会悠然而生。看到那长江、汉水,滔滔东去,各地的官员纷纷前来述职,城高池深,关隘险固,这时一定会说:“这是我栉风沐雨,征战攻取才得到的啊!中华土地这样广阔,更感到要想办法来保住它。”看到那波涛浩浩荡荡,张满风帆的船只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海外的船舶接踵来朝,南方的珍宝争相入贡,一定会说:“这是我用恩德安抚、凭威力降服,恩泽传布到内外才达到的。四方的边境这样遥远,更感到要想办法去怀柔远人。”看到那长江两岸、四郊的田野上,耕地的人有烈日烤晒皮肤,寒风冻裂双脚的痛苦,农家女子有采桑送饭的辛勤,一定会说:“这是被我从水火中拯救出来,安置在床席上的人。天下有这样多的臣民,就更觉得要想办法让他们安居乐业。”接触到类似的事物,便引起联想,不止一桩。我知道这个楼的兴建,是皇上用来振奋精神的。由不同的事物而产生各种的感慨,无不寄寓着使天下大治的想法,哪里仅仅是为了赏阅长江呢!
那临春楼、结绮楼,不是不华美;齐云楼、落星楼不是不高大。但它只不过是用来演奏放荡的乐曲,收藏燕赵的美女。转瞬之间便使人为之感叹,我不知道这到底该怎样去解释。虽然如此,长江发源于岷山,逶迤七千余里而流入东海,白浪奔腾,碧波翻卷。六朝的时候,常常凭借它作为防御敌人的天然屏障。现在则已南北一家,把长江看作一条和平的江水,无须用来进行战争了。那么,这究竟是谁的力量呢?读书人有登上这座楼而观赏这长江风景的,应当想到皇上的圣德如青天一样,浩荡宏伟,难以称说,与神禹开山引水的功业同样是无边无际的。忠于君王,报答皇上的心情,难道能不油然而生吗?我很愚钝,奉皇上的旨意撰写这篇记文。希望借此列述皇帝夙兴夜寐操劳治国的功绩,铭刻在精美的碑石上。其他如留连风光景色的言辞,都略去不写,唯恐有所亵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