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题解】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元末进士。做过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因受排挤,辞官归隐。后又出任浙江元帅府都事,因与他人意见不和被革职。元末农民大起义中,被朱元璋邀请出山,成为朱元璋的重要谋士。在统一战争和制定明初典章制度时起了重要作用,为明朝开国功臣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刘基在诗文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文笔生动,富有形象性。尤其是作于元末的《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能触及当时社会的重大问题,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本文即节选自《郁离子·天道篇》。

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借东陵侯被废黜后想重新得到起用一事,发表议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事物必然变化和物极必反的观点,同时对天道、鬼神及占卜也提出了怀疑和否定意见。

本文采用《楚辞·卜居》的表现手法,并善作比喻,利用骈句和排比,铺陈畅叙,读起来琅琅上口。整篇文章对比色彩很突出,较好地达到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效果。

【原文】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受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侯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露蚕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燐荧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东陵侯: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灭被废,在长安城东种瓜。

过: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司马季主:西汉初年的一个善于卜卦的人。卜:占卜。古代用火灼龟甲来推测吉凶的一种迷信活动方式。

君侯:这里是对东陵侯的敬称。

蛰:冬眠的动物。

启:开,引申为出土。

懑(mèn):心中烦闷。以上四句是借东陵侯比喻自己久废思用。

闷:据涵芬楼所藏明刊本,应为“閟(bì)”。閟,关闭。

窃:谦词。用以表示个人意见。等于说“暗自”。

为:表示反问的句尾语气词。

卒:终。这里有“彻底”的意思。

天道:古代的哲学术语。有唯物的天道观,也有唯心的天道观。这里对天道作了唯心的解释。

蓍(shī):蓍草。古人用来占卦。

琼蕤(ruí):美好的草木之花。蕤,草木花下垂的样子。

蚕:据涵芬楼所藏明刊本,应为“蛬”(gǒng)。蛬,蟋蟀。

缸:据涵芬楼所藏明刊本,应为“釭”(gāng)。金盌,铜灯。

荼(tú):苦菜。

荠(jì):菜名,味甜。

象白驼峰:都是美味食品。象白,象脂。驼峰,骆驼背部的肉峰。

枫:枫树。

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

蜀锦齐纨(wán):都是珍贵的丝织品。这里指奢侈品。蜀锦,蜀地(今四川)出产的彩锦。齐纨,齐地(今山东东南部)出产的薄绸。

华:古“花”字。

浚(jùn):水深的样子。

【译文】

东陵侯邵平被废黜以后,到司马季主那里去占卜。

司马季主问:“您要占卜什么事呢?”东陵侯说:“长期卧床的人,想要起来;长期冬眠的动物,想要出洞;长久憋气的人,想打喷嚏。我听说,蓄积太满了就要泄漏,闷得太久了就要通气,热得太厉害了就会刮风,壅塞得过分了就会流畅。历冬经春,没有屈而不伸的;一起一伏,没有去而不复的。我对此还有疑惑,愿听听您的指教。”司马季主说:“要是这样的话,那么您已经明白了,还要占卜什么呢?”东陵侯答道:“我还没有推究出它那深奥的道理,请先生透彻地给我开导一下。”

司马季主于是说:“唉!‘天道’亲近什么人呢?只亲近有德行的人。鬼神有什么灵验呢?它是根据不同的人来显灵的。那蓍草,不过是枯草;那龟壳,不过是朽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人比这些东西灵验得多,为什么不相信自己,而听信这些东西呢?况且您为什么不想一想过去呢?有过去也就一定有今天。所以那些碎瓦断墙,曾是昔日的歌楼舞馆;那些荒草败枝,曾是过去的鲜花玉树;那些蟋蟀知了在风露中鸣叫,曾是昔日的凤笙龙笛之声;那些幽暗的燐光荧火,曾是往日辉煌的灯烛;那些秋荼春荠,曾是昔日的山珍美味;那些丹枫白荻,曾是昔日的美锦轻绸。过去没有的,如今有了,不叫过分;过去有的,如今没有了,也不算不足。所以,过了一昼一夜,盛开的花朵会凋谢;历经一春一秋,陈旧的东西会变新。湍急的水流之下,一定有深潭;高峻的山峰之下,必然有深谷。您已经领悟这些道理了,为什么还要占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