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

【题解】

沧浪亭,在今江苏苏州市,为宋代诗人苏舜卿所建,后代人在它的遗址上修建了大云庵,明代文瑛和尚又在这里重新修建了沧浪亭。本文作者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自然流畅的笔调,记述了沧浪亭演变的始末。由于历史的发展,各种古迹都已经不复存在,然而,与盛极一时的吴越国的宫馆园囿相比,苏舜卿的沧浪亭却获得了后人的赞赏。

【原文】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园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浮图:梵语的音译,即佛。这里指和尚。

文瑛:生平不详。

庵:小寺庙,多为尼姑所居。

苏子美:名舜卿,字子美,北宋诗人,著有《苏学士集》。建造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

吴越:五代十国时的十国之一,辖地包括今浙江、江苏西南、福建东北部。

广陵王:吴越王钱镠(907年—932年在位)的儿子钱元瓘(932年—947年在位)。

吴中:指苏州地区。

子城:即内城。

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孙承佑: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人,是钱镠之孙钱俶(948年—978年在位)的岳父。

迨(dài):等到。

淮南:唐代设置的淮南道。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禅者:佛教徒。

朝(cháo)市:指朝廷和集市。

姑苏台: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的姑苏山上,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

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的所有湖泊。

太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

虞仲:古公亶父的次子,太伯的弟弟。传说太王欲立幼子季历,太伯、虞仲便奔避江南,改从当地风俗,断发文身,成为当地君长、吴国的开创者。

阖闾:春秋时吴王(前514年—前496年在位)。

夫差:春秋时吴王(前496年—前475年在位),阖闾之子。

子胥:姓伍,春秋时楚国人,曾辅佐吴王夫差伐越。

种蠡:指文种、范蠡。文种,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春秋末年楚国人,曾辅佐越王灭吴。

钱镠:吴越国的建立者(907年—932年在位),谥号武肃。

攘(ráng):窃取,夺取。

释子:僧徒的通称,取释迦弟子之意。

澌(sī)然:冰块溶解的样子。

【译文】

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旧地。文瑛多次请我写一篇《沧浪亭记》,说:“过去苏子美的《沧浪亭记》,写的只是亭子的胜景,请你记下我修建这个亭子的缘由吧。”

我说:过去吴越建国时,广陵王镇守吴中,他在内城的西南处修建园子,他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修了园子。到了把淮南之地拱手送给宋朝时,这些园子也没有荒废。这时苏子美才修筑起沧浪亭,后来有些和尚居住在这里。这样,沧浪亭就变成了大云庵。从建成大云庵到如今已有二百年了。文瑛寻访古代的遗迹,在荒芜残破的废墟上重新修复苏子美时的建筑,这样,大云庵又变成了沧浪亭。时代变迁了,朝廷和集市也发生了变化。我曾经登上姑苏台,眺望着浩渺的五湖,苍翠的群山,那太伯、虞仲所建立的国家,阖闾、夫差所争夺的势力,子胥和文种、范蠡所经营的事业,现在都已经消失了,庵与亭子又算什么呢?虽然这样,钱镠只是趁着天下大乱窃取了权位,占有了吴越,国富兵强,延续了四代,子孙亲属乘机兴起,奢侈无度,修造的宫馆园囿,盛极一时,而子美的亭子,却被一个和尚如此重视。由此可见,士人想要千载垂名,不同冰块溶解一样共同消失,是有原因存在的。

文瑛好读书并特别喜欢诗,同我们这些人交游,人们称他为沧浪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