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秋风,将园里的树叶纷纷吹落在草地上,有些却被吹到那冬青树上积着,使人想起它们这一年的工作,就在这个时期要暂告休息。到了明春,它们的树心的轮纹,便要加多一圈了。因为循环的枯菀(1),所以在冬日陪伴北风与霜雪的枯枝,和夏日把绿荫掩盖在地上的肥叶,都同样的有许多诗趣。假如拿人生把树木比较起来,那童年时代和浪漫的青春期,便是葱茏的夏木的仿佛了。然而我们要经过一次葱茏的时期,这就是时之神所不许可的。但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想,每当月明之夜,偶然听着邻家小孩的几句歌声,便把我们现在的心推返到童心的境地,像逆浪送小舟一样。于是儿时倚在母怀里强要玩具的情态,和听了人家说过残害的故事以后,便把雨后捉得的蜻蛉(2)斩首的行为,都一一涌现目前,因而痴立着几分钟的事,常是不免的。

如果年光可以倒流,我们还可以将童年勾了回来再过几年,可惜这是梦话。可是我们可以借文艺之力,使我们的童心再现。这只有我们读他人(包括儿童)所作的儿歌的时候;或是我们替儿童做几首诗歌的时候,可以享受这样的权利。我想在艺术的领域里面,恐怕没有比儿童诗歌更纯粹的了。爱尔斯登(M.Alston)说:“使儿童的梦实现,用诗来充满儿童们的生活吧。”在壮年时期,我们只得用儿童的诗歌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些。

现在我想说及几个儿童诗歌的作者。

在英国流行的儿童诗歌集《涛之庭园》(Children's Garden of Verses)(3)的作者司梯芬生,他的诗歌里布满着快活的精神。他的儿歌之动人,具有荷马那样的热情,他把儿童的幻想和青年武士的冒险心,结合在一起。他除了儿歌集以外,还有许多诗集,如像《矮林》《巴拉兹》《旅之歌与其他》等。他的诗歌是民众的,与美国的惠特曼相似。

其次的一个儿童诗歌的作家便是德拉麦尔(De la Mare)(4),他现在还健在(1924年)。他作的儿歌是幻想的,女性的,阴影的。他把现实的世界看作梦一般的境地,所歌的多为明月之光;银色的芦苇繁生着的水池,游鱼的潜藏等。他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把持着儿童的灵魂。使读者能在他的梦一般的园里游玩,而又得到幸福。我们读他的儿歌时,我们已经脱离了这烦嚣的世界,到了一处大气柔和,月光遍照的园地。有许多儿童在里面幸福地游玩着,鸟和兽都不畏人,全没有一点恐怖;没有高声的喧笑,清静之极。这般的境地,是他二十年来为儿童作歌的优越的成绩。

此外英国还有一种儿童诗歌集名叫《母鹅集》(Mother Goose)(5),载有许多极普通的歌谣。读者阅此集时,觉得有许多的英国儿童在旁边嬉戏着。这部歌集的作者已不详,或说是鹅夫人作的,但原书的形式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其中歌咏山羊、鼠、蜗牛、鹅、蛙、云雀、驹鸟等类的居多。又曾用ABCD二十六个字母作成游戏的歌谣,是一部六七岁的儿童可以理解的歌集。虽然是通俗的,而歌的调子却很好。

浪漫派诗人布莱克(Wm.Blake)(6)也作有儿歌,他的《天真之歌》一篇便是的。阿尔斯登批评他的儿童说是多申诉于成人,其中缺少动作。他的集中如《守儿歌》等,都带着神秘的色彩。

日本的儿童诗歌的作家也不少,最有名的是北原白秋,他也是一个诗人,也作短歌。他在明治四十四年(1911)出版诗集《回忆》,歌咏他的幼年时代。在美丽的音调中,畅快地追述幼年的梦,他的诗最富于真实性而又有童谣的素质。他从大正六年(1917)起,始作纯粹的儿歌。第一部儿童歌集是《蜻蛉的眼珠》。他在序文里说:“我的童谣不仅说是美与上等,乃是使十三四岁以下的儿童读的,不必是为十三四岁以上的多少附有外物之心的少年少女而作……我注意于直接打击儿童的心这一点。……老实说一句,儿歌是比较什么更容易懂得的儿童的语言歌咏,是儿童的心,同时对于成人也有深的意味。”他的儿歌有两个特色:一是用新的感觉咏儿童的生活;二,歌调轻快,内容不单调,富于变化。他的儿歌的著作很多,有的收入《白秋童谣集》里面。

与白秋齐名的是野口雨情,他的抒情小曲在日本很有名。他作的童谣《十五夜的月亮》,为日本的妇孺熟知。野口氏自述他作这首童谣时的情形说——

正当母亲逝世后,小妹又到乡间去了,老媪也请假回家去了。只有我一人歌咏这残留的寂寞。我看见这十五晚上的满弦的月亮,便记起要对他说的怀念,我对他道:“十五夜的月亮,你好呀!”此处又对着月色说了许多悲楚。那种无端的对着月亮说话的孩子气,无论谁人,都曾有过这种时代吧。然而到了稍具知识之后,今天在学校的理科时间,被教了月亮这东西,所谓月亮,是和我们所住的地球一样的土块,没有植物,没有动物,也无人烟。看去像兔一般的地方,现在用望远镜看去,不过是深深的溪谷……因为要知道这些,便将我从前所有的,对于月亮的美的诗的空想除尽了。自然我们没有排斥知识这种东西的理由,可是将要作童谣的心情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可因为知识而使真实的儿童一般的感情与如梦的空想受了蒙蔽。

从野口氏的最初的儿歌集《朝花夜花》,也可以看出他的两个特色:一,田野似的,即乡土的;二,调子单纯,抒情的分子很多。

日本除北原白秋、野口雨情外,还有白鸟省吾、西条八十,也是著名的儿歌作者。白鸟氏的歌谣,富于田园的情趣,咏自然之美(他本是一个自然诗人)。西条氏的著作,多为情感的,表现最近的日本民族的特性。

以上四人,是现存的日本的四大儿童诗歌作家。

儿童自作的歌谣,著名的很少。美国有一个女孩子名叫康克令的,她作的诗很使人惊叹。她的清新的情趣与表现的自然;与独创一格,不模仿他人,使得一般爱诗的人佩服不已。她现在大约有十二三岁(1924年),在四年前就出版了一部诗集,题名《少女的诗》(Poems by a Little Girl),1922年出版《风的鞋》(Shoes of the Wind)。她虽然与我们同住在一个世界里,可是她的世界是幼年的少女的世界,即是花、小鸟、日光、树林、海、溪流、梦的世界。加以她的细密的观察与感受,造成一个稀有的天才,现举出她的两首诗于后。

Orion

I saw orion glitter

Through the dark-

boughed elm-tree,

And though I am little,

though I could not

Know or image,

How he comes there,

I knew how beautiful he was

猎户星

我看到猎户星,

在榆树的

暗枝中闪耀。

虽然我还小,

虽然我

不知道也无法想象,

它是怎么来的,

但我知道它有多么美丽。(7)

Wood Dove

When moon is breaking

When the sun is rising

over dark blue hills,

I hear a voice say

Coo… Coo…

It is Mistress Wood Dove

Hidden and alone,

Glad of morning,

I call,

She answer,

Morning is sweeter

For her voice.

山鸠

当月亮休息了,

当太阳升起来,

在那深蓝色的山中,

我听到一个声音在唱

咕……咕……

那是山鸠夫人,

独自藏在那里,

为清晨而欣喜。

我叫,

伊答,

因为伊的声音,

清晨更甜蜜。

这两首诗,不是成年的人做得出的。第二首咏山鸠的,较之前一首更好,如说“因为伊的声音,清晨更甜蜜”,不觉使我想起了范成大《田园杂兴》中的“老翁倚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的佳句。又如原诗里的“我叫,伊答”等句,其用平常语言的自然与活泼,简直是儿童的特产物。记得美国的平民诗人惠特曼(W.Whitman)在《自己的歌》第六首(见《草叶集》)吟道:

一个小孩说,什么叫做草?他用丰满的手拿着(草)给我看。

我怎么能回答这小孩呢?

我比他更不懂得这是什么。

现在我读了美国少女诗人康克令的诗,更证明了惠特曼的这两句诗所含的至理。

讴歌儿童心灵的诗人们!我诚意地礼赞你们。因为有你们的儿歌,使我们不能到幼稚园里去的成人,也得窥儿童的乐土。

可怀念的童心呀。

* * *

(1) 菀,荣,草木茂盛的样子。枯菀,即枯萎和茂盛,泛指生死,盛衰。

(2) 蜻蛉,俗称豆娘,类似小型的蜻蜓。

(3) Children's Garden of Verses,应作A Child's Garden of Verses,现一般译作《儿童诗园》,是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即后文提到的司梯芬生)所著的儿童诗歌集。

(4) 沃尔特·德·拉·梅尔(Walter de la Mare,1873—1956),英国诗人,小说家。

(5) Mother Goose,现一般译为《鹅妈妈童谣》,是英国民间的童谣集,其中收录的童谣在英国流传时间相当久,是英、美人士从孩童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儿歌。

(6)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版画家。

(7) 这两首诗由编者译,其中《山鸠》的最末一句翻译取自后文中作者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