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平街一带,常常看见乞儿抢夺残饭的举动。因为看惯了,便也无心去追究这件事的原因,只当它是一种普通乞讨的行为。

最近看了上海内山书店主人著的《一个日本人的中国观》,他对于此事,下了这样的观察:

“由包饭店运了来的饭食的全部,依契约言,已属卖死了的货品,自移交入顾客的手的时候起,所有权便也转在顾客一方面了。

“顾客以有所有权的关系,而食用之;但对于吃剩了的东西,则又放弃其所有权,而委之于运搬的苦力。运搬的苦力原只任运搬之责,不能谓有什么所有权。如此看来,包饭的剩饭便变成没有了所有权的落空的东西了。于是在生活中落了空的叫化子先生遂得起而主张其当然收得权。统观此事,亦极有道理也。”(引见尤炳圻君的译文)

诚如鲁迅先生在此书的序文里所说的:“就是读起那漫文来,往往颇有令人觉得‘原来如此’的处所。”

看了内山君的解释,我也有“原来如此”的感觉。

“漫文”的写作,原是日本人的一种特长。所谓“小中见大”者,便是指这种文体。内山君的著作,较之自称“支那通”写的有趣多了,颇有一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