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函
适之足下:
去国时竟未得一握手,实为憾事。两读手缄,益念故人。薪胆会之设可谓复仇雪耻之先声。诚望足下等人人能为勾践,则祖国尚可为也。康乃耳农科最称擅长,足下将欲为老农乎? 救国之策莫先于救贫,救贫尤当从振兴农业入手。自此,举国平民有所托命矣。足下其东方之托尔斯泰乎? 近日想著述益富,能赐读一二,当使我胜读十年书也。迪已离复旦,寄居环球学生会中,不久又当归去矣。近况至为无聊,不堪为故人述。都中某馆尚无消息,明春能否入都尚不可靠。足下若欲购中籍,可由迪代办邮上。彼邦大学情形及入学程度,望略为迪言之。鄙文无足道,足下乃屡次提及,益汗我颜耳。敬问
道安。
弟迪上
中十一月半
暂时通信地址:
中国安徽南陵县清弋口王有祥号转交
Mr K. T. Main
Ching-ye-chiang Village,
The District of Nan Ling,
Of Anhui,China.
第二函
适之足下:
读来书得悉故人近况,无量忻慰。所示为学之旨闳怀远识,甚佩。好文好诗固不足重,欧阳公以勤一生于文字为可悲;退之亦曰学古道,故欲兼通其辞:则其立志在学古道,因学古道始欲通其辞,退之固不肯以文士自居也。
文以人重。文信国、岳忠武诸公,文章皆非至者,而人特重其文。明之严嵩,在当时文名亦甚好,然至今无人道及。钤山堂文章如钱受之,亦一代仅见,然终以大节有亏,遂并其文亦轻之。
足下抱定为学之旨,读尽有用之书而通其意,将来学问经济必有可观。能仿佛于古人如文信公、岳忠武者,则足下之文亦传耳。足下事事胜迪远甚,迪方请益于足下之不暇,何卓见之可云? 惟期足下坚持为学之旨,以文、岳二公为师,不必求以文传而文自传耳。
迪自正月来京,二月底始入校。近日考试分班,至昨始毕。迪有多门不能及格,今岁西渡无望矣。校中规模极其恢廓。校址在清华园,端王故居也,令人对之生沧桑之感。园中小丘蜿蜒,松柏苍翠,夹以荷池,每一登临,心怡神适,真修学佳地也。美教员近二十人,中人任教席者亦极一时之选。以现在情形观之,尚可差强人意。然以此和款项,由奇辱大恨而得者,再不能办一切实之校,则真无人心者也。
足下游记不能使我一读,私心总未能释然。足下学与日进,望时以所得者示知,以开茅塞,使谫陋如迪者,亦得稍有所进益,不见弃于君子之林,则此心慰矣。此颂
道安。
弟迪上
中三月朔日
第三函
适兄足下:
得来书,读之如冷水浇背,诚初料所不及也。细观尊意,其回护程朱与诋毁习斋处,皆强词夺理,不能道其所以然。如习斋言行皆甚鄙陋,不知足下何所指? 且即习斋一生言行观之,其不合于圣人之徒者亦鲜矣。其万里寻亲骨,则为孝子;其不事科举,则为高士(习斋虽曾应科举,后仍弃而不为);其慨念种族不忘故国,则无愧于亡明遗老;至其讲经济政治亦不让同甫、介甫。
足下谓习斋居敬工夫与宋儒无异,此则正所以为习斋。盖居敬之学非程朱倡之,为圣学者,无不如是也。且程朱居敬,与习斋亦大有径庭。程朱居敬,乃半日静坐,半日读书;瞑目打坐,活现一个老衲样子。足下以为瞑目静坐,亦孔子之所谓居敬,《大学》之所谓正心诚意乎!
足下又谓六艺非孔子所创,乃古者人人所必需之学,是固然矣。又谓自秦火后,六艺久亡,程朱不言及此,非程朱之罪;习斋之为此,适见其陋。迪则谓孔子集群圣之大成,诸经多其手订,又为教育大家,故凡古人学术,吾辈皆推本于孔子,亦何不可;且六艺之教具在经书,非失传也。后人之不肯为者,以沿袭既久,此等事已不视为儒者分内所当为(如后世兵农分途,射御之事为兵士专门),又慑于专制之威,读书以无用为的,而后得任君主之操纵。程朱狃于世俗,以此亦不肯为之耳。不然程朱去圣人较习斋更近,程朱不肯为六艺,何以习斋为之即能见诸实行乎!
足下又谓习斋所传授如拳法、兵法、天文、地理、水学、火学,似程朱所不及;然此种学问非一人所能传授,其所传授仍不外乎纸上空谈,云云。自程朱以诵读章句为儒,此种学问已视为非儒者分内事。习斋痛诵读章句之为腐儒,不足为世用,故慨然肩此重任。凡古者儒者所当为之事,习斋皆为之。虽其所得不可谓精深,然当时师友甚少,罕可与共学者;又一人精力有限,若所谓纸上空谈者,不知何所指? 足下以为凡一种学问必须见诸世用,始不得谓之空谈乎? 则孔子仆仆一身,终无所遇,吾人今日所知于孔子者,亦不过几篇鲁论及手订之经书,亦纸上空谈耳。
足下谓朱注为千古第一伟著,足下徒排斥汉儒说经而推尊晦庵。迪以为晦庵说经之谬误与汉儒兄弟耳。足下何独薄于汉儒而厚于朱子乎? 吾今敢大声疾呼,晦庵实为千古叛圣第一罪魁,其《纲目》尤剌谬不可思议,其知人论世尤荒谬绝伦。吾谓自有晦庵而儒学范围愈狭,如晦庵之于管仲、晏子、张子房、孔明等,皆以杂霸之说或申韩之学抹杀之,不得与于儒者之列。吾人论古当问其人之有功德于吾民与否,不当问其学术之纯驳;其有功德于吾民者,皆圣人之徒也。故孔子亦极推尊管晏。晦庵与介甫不合,非但痛诋介甫,并丑诋其妻其子,造谣污蔑,使介甫蒙奇冤。晦庵与张南轩善,遂掩其父浚丧师之罪而铺张其功。晦庵之言行如此,非鄙陋而何? 介甫蒙奇冤三百年,后人以晦庵故不敢为之白,习斋独毅然推崇介甫,至今而介甫之学益明,非习斋之功乎!
足下推尊同甫、介甫而独毁习斋,夫此三人者固相似,皆有经世实用之人,皆与晦庵为大敌。知三人之学之有用,则知晦庵之学之无用,二者不可并立者也。
足下又谓习斋读书甚少,特以习斋有减诵读之语,遂以为其束书不观乎? 然习斋固博极群书,著作等身者也。其与所往还者,如孙夏峰、王五公、李刚主、王昆绳皆名儒奇士。特以当时信其学者少,故传授不广。门第中能光大其学者,惟刚主,而刚主学力尤伟,著述尤富,当时如方望溪、毛西河皆极推重之。迪观二先生真能直接孔孟,高出程朱万倍。吾辈日日言复古,以为二千年来学者不得古学之用,宋有理学,宋乃亡于异族;有明有理学,有明亦如之。果使瞑目静坐之学有用者,其结果当不致如今日。幸有颜、李二先生者,推翻伪学以复古为学。今欲以古学救国,舍二先生之学其谁学耶?
足下又谓程朱心性之学为世界哲学之一大派,又谓为人类最高尚之智识。迪窃谓程朱心性之学远不如内典之精,安足言哲学!至其发挥个人道德,正其毒人之原,盖其只顾个人,人我之界太严,而后天下无肯为公共社会办事者矣。
足下又笑《习斋年谱》之文俗不可耐。无论习斋非文学家,且以程朱之语录较之,习斋之文岂不高出彼上乎! 足下又谓迪为世俗所渐染,遂屏程朱之书勿书,此亦迪所不能心服者。不肖自七八岁时,家君既以程朱之书课读;今其虽悟其非,然仍当读其书,盖正以读其书,始能知其非,此犹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即将来有所撰述,凡关于排斥程朱者,亦必因证其言行事实,而后能折服程朱之鬼于地下,非徒造言污毁只顾痛骂者所能了事也。
迪所谓程朱瞑目静坐非圣学者,非谓吾人不学程朱即可放荡恣纵,不以居敬为事,不以正心诚意为事也。特以吾人居敬与正心诚意工夫当学孔孟,不必半日读书半日静坐,养成槁木死灰之人也。迪“呶呶不休”,冒渎左右固知罪矣;然揣足下之意,不肯纳吾言者,毋以足下素为程朱,不肯一旦舍此而就彼乎? 《李先生年谱》及《瘳忘编》即行奉上,乞足下平心静气观之,求两先生与程朱异同之故,再以孔子之说正之,或不至将二先生学说一概抹杀也。
所示学诗之法,谢谢。足下视迪不以寻常之交,极所感激;惟以区区之所贡于足下者,方谓获我同情,为吾人讨论中一段佳话,将来为祖国学术史上添一新公案,而足下以一笔抹杀之,是则私心之所不甘者也。耑此,敬叩
近安。即希
赐复。
弟迪拜手
十月八号
第四函
适之足下:
来书所勉,敢不拜嘉。迪一生大病,幸得良友道破,感极欲涕。以为今人交游中安得有此如许君所云性情中人者,吾盖于足下遇之矣。迪获交足下未久,聚首时又绝少,而足下能洞悉其病源,为之痛下针砭若是,设获久侍左右,日与之习,足下之益我更当何如!此迪之所为东望太息,绕梦魂于堪嘉湖畔者也。
绍庭、棣棠,不以迪事介怀,甚所感激。绍庭与迪自去秋以来亦曾通书数次,惟终觉不过聊为应酬,交谊未尝复旧也。许君则年余未通一字,故不得不有求于足下也。吾人一生成败全在师友。得师固难,得友亦难。迪窃尝思之,吾人择友,志同道合,性情之际又能契合无间者固好;其有一于此不能强同者,正可藉以收他山之助,以长补短,彼此借镜耳。
所示数事,令我神往,皆在此间万想不到者也。英语演说,固亦应有之事。然归去后为祖国办事,所与游者皆袓国之人也。若用英语演说,势必先使祖国四万万人尽通英语始可,岂非一大笑话乎! 吾国人游学此邦者,皆以习国文、讲国语为耻,甚至彼此信札往来,非蟹行之书不足重,真大惑也。
藏书一事,迪极赞成。我辈莫大责任在传播祖国学术于海外,能使白人直接读我之书,知我有如此伟大灿烂之学术,其轻我之心当一变而为重我之心,而我数千年来之圣哲亦当与彼皙种名人并著于世,祖国之大光荣莫过于是。迪意欲俟三五年后大学卒业,得有博士、硕士等学位,西学足以取重于彼,又能以西文著书,当要求此邦著名之校添设中文一科,而我辈为其讲师,务使彼人能直接读我之书。此事迪若一出诸口,吾国人又当笑为病狂,可叹! 然吾与足下自当共勉之以成此志,以为祖国光。足下想不以我言为无当也。Cornell无中文一科,彼人自无能直接读我之书者。足下等欲即在彼藏书楼中添一中文部,是犹与瞽者辨五色,聋者审五音耳。吾恐徒资蠧鱼之腹,不辜负此书乎? 迪以为,设中文藏书现在尚非其时。望足下裁之。迪仍欲得一Cornell详章,以详章上有教员姓名及全校大概情形也。此问
加餐。
弟迪叩首
西感谢节后二日
第五函
适兄足下:
来书所言极是,足下既以为吾两人所争非重要,自此可不必争矣。然迪仍有数语欲贡诸左右,非敢言争也,寸衷之所执,欲就有道君子以商可否耳。
正心诚意之学,迪无间然,即证之西人学说,亦若合符节。然正心诚意在致知格物,非瞑目静坐之谓也。心不必强使之正,意不必强使之诚,只须致知格物,而自收正诚之功矣。致知格物泛言之,如为君者,日思所以治国利民之道,己饥己溺,不使一夫不获其所,则为君者之心自然正,意自然诚矣。他如为子者,日思所以事亲之道,为父者日思所以教子之道,亦莫不然。即如足下治农学,日在试验场中较量种植之品,考査肥料之功用,是足下之致知格物也,即足下之正心诚意也。盖心中不能无事,时时有正当之事牵住,一切邪念妄念自不得而生。
西人正心诚意之学多主此说。正心诚意以西文Control of mind译之甚切,迪尝见某书论治心之法曰: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mind is to plan one's work as to insure the complete occupation of the mind with affairs that are wholly independent of evil considerations.又曰:Go to work,develop your muscles and brain;resolve to become at least useful if not famous.The activity necessary in carrying out these ambitions will divert the mind from imaginary evils,if they are imaginary,and will be one of the best means to cure the real ones.此两说皆与致知格物之说相合。
恕谷专以孟子“必有事焉”一语为正心诚意工夫,与西人之说正合。颜李与程朱之不同处即在此,程朱之正心诚意与《大学》不合者亦在此。必循程朱之法静坐观心,是以心中无事为主,何以解致知格物? 虽起曾子而问之,恐亦不认程朱为其知己也。迪以为平天下不徒在政治,如工人制器利民,商贾通有无,农人植五谷,皆平天下之道也。如程朱空谈性命,瞑目静坐,是真天下废物耳。颜李学说独得先圣精髓而与西人合,其所常称道者,如视思明、听思聪等语,今日西人之所以强盛者,岂有外乎此哉? 程子静坐,杨、游二人侍门外,雪深三尺而程不知,非木偶人而何! 自有此等事,后世崇拜程朱者传为美谈,遂率天下人而使之视不思明,听不思聪,中国遂无可用之人才,此颜李之所为大声疾呼者也。至于梨洲之民权,亭林之礼教,皆孔孟嫡传,三代后绝无仅有之人物。然两先生于圣学工夫终不如颜李之鞭辟近里,语语痛快,而颜李之于民族、民权、礼教亦三致意焉。迪窃谓颜李之能坐言起行与否不得而知,至以其书与其修己功夫论之,三代后似未有第三人也。迪非欲与足下辩,特以所见如此,望足下一为定其是非得失耳。
现在容监督来信,谓学款将不能济,奈何! 足下定亦得此消息,有一筹之展否? 足下于祖国近状绝不提及,何故? 迪非政府侦探也,一笑。得贵校章程极喜,惟迪尚嫌不足,仍望将其详章赐寄一份。至于每周住食二项所值若干,及每年学费与一切杂用与入校之法,望举以示知。若祖国事定,学款有济,两月后即可与足下相见矣。绍庭询及鄙状,极感。迪自去秋与绍庭别,即不相见至今矣。前在复旦时与绍庭本称密友,因迪性僻隘,不能容物,又有童心,遂至龃龉,及今思之愧悔良深,望足下为仲连,俾两人释前愆、复旧好,迪亦将致函绍庭谢过也。
又,许君棣棠,迪亦愿与通旧好,谢前愆,亦欲劳仲连。凡人于事过境迁,偶一追忆,无不感慨唏嘘,若有大不得已者;然此情此境,大足耐人寻味。古人忆旧怀人之作所以独多。想足下得此又增出许多诗料矣。此问
加餐。
弟迪叩首
辛亥十月初三日
第六函
适之足下:
大著《日记》及一函一片,均已拜读。《日记》中所叙家庭骨肉之际,缠绵悱恻,知适之为孝友人也。其余写景纪事之作,亦甚有兴趣,拟再留此数日即当奉还。
来书言改科一事,迪极赞成。据此间老学生云:不需通知留学生监督,因渠将照章办理,必不允准也。足下之材本非老农,实稼轩、同甫之流也。望足下就其性之所近而为之,淹贯中西文章,将来在吾国文学上开一新局面(一国文学之进化,渐恃以他国文学之长,补己之不足),则一代作者非足下而谁? 治哲学者尤当治文学。泰西哲人之书多艰涩难读,而文学与哲学有息息相关之处,证之历史可知。吾国人尤好文,有所著述无文以达之,终不足重。此近人侯官严氏之所以独享大名也。
吾人生于今日之中国,学问之责独重:于国学则当洗尽二千年来之谬说;于欧学则当探其文化之原与所以致盛之由,能合中西于一,乃吾人之第一快事。鄙意读中国古籍,当以读西书之法读之而后有用(如《左传》可当公法及外交学读,春秋列国名卿大夫多善外交,其辞令之妙,千古独绝,未有善读《左传》而不善办外交者也)。想足下当有同意也。足下之改科乃吾国学术史上一大关键,不可不竭力赞成。区区为学之志屡于前书及之,唯质性顽弱,又无坚忍之节,恐终成废物,故责望足下之心尤切。迪拟于此四年中专习政治,旁及历史、文学;俟此数学确有心得,足以自立,再兼攻哲学,届时当有哲人为我先导,喜何可言。
任足下有志于立言,弟当以昌黎之说进:“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所评省克法当即奉命。富兰克林之自传,今年在都门曾见过,迪此次即略师其意;唯Imitation of christ未见,当求一读之。其实吾国言修己之书,汗牛充栋,远过西人,独吾人多知之而不能行,反令西人以道德教我(此间亦有Bible Class),似若吾国哲人许多道德之书,不如一神鬼荒诞腐烂鄙俚之《圣书》,殊可耻也。(此等狂言只可为足下道,若对别人迪亦满口称颂《圣经》也。)此祝
加餐。
弟迪拜启
正月十七日
第七函
适之足下:
昨书想已达览。今晨接手片,知足下对于某报与迪有同情。迪于前三日阅该报,即向此间同人声言,谓该主笔太无耻,太无胆,不足代表留美全体意见。同人等多亦唾弃之,谓该主笔恐开除官费,故不得不作是乞怜之语。此间同人自此次起事以来,颇有热诚红十字会,捐及军需,已集二百余金,以迪之贫乏亦认每月担助军需十五元(自正月起),至少者亦认三元或五元。此同人对于祖国之情形也。
某报本毫无价值,安足为吾人言论机关。主笔之人实系买办人才,于祖国学问及现状毫不之知,日以污蔑祖国名誉、逢迎外人为事。外人不知中国内情,盲以袁贼为吾国伟人,在吾人当力与之辩,今某等反从而推波助澜,真非中国人也。
此辈出身教会,洋奴之性已深。不观沪报所载,某洋行买办私为贼军购办军火,为民军暗杀,亦系沪上某著名教会校出身者乎!迪向来对于此辈意见曾与足下谈过(在第二次书中)。近年来此辈之势大昌,曰以推倒祖国学术与名誉为事(如欢迎外教,鄙弃国教,亦最可痛心者),幸而光复事成,国赖以不亡,否则,此辈得志,恐不但尽祖国学术而亡之,并且将其文字而亡之(此辈多不识汉文,故最恨汉文),而国亦因之亡矣。故迪对于国学常报杞忧,深望如足下者为吾国复兴古学之伟人,并使祖国学术传播异域,为吾先民吐气。足下其勉之。迪当执鞭以从其后焉。此问
加餐。
弟迪再拜
正月十九
第八函
适之足下:
本欲月初作函,嗣以考后须循例闲散数日,乃不得与足下谈,惟乞足下恕之耳。足下演稿接到后,适忙名学大考,然有大作在前竟无心读名学,乃舍名学而读大作,读毕豪气百倍;至名学讲堂,自觉彼讲师读书太少,以其不懂吾孔教也。又觉西洋人所著哲学史不足读,以其中无孔子学说,即有,亦皮毛也。足下所见,迪无间言,与拙作多相合之处。迪西文太浅,有意无辞,又于先哲学术所得实少,而为时又促,不能营思,然亦洋洋数千言,读之颇自喜,以为对外人立言,能少发挥先哲学术及国人性质,亦足自豪。惟不能如足下登坛说法,有Ladies and gentlemen耳。
足下论程朱极合吾意。孔子之学无所不有,程朱仅得修己一面,于政治伦理各方面似多误会。故自宋以后,民生国计日益凋敝,社会无生气,书生无用,实程朱之学陷之也。足下论阳明极透彻,论大同小康亦详尽。论孔子不论来世,谓其诚实,尤令吾叹赏。可见其他宗教家专以天堂地狱惑人,乃骗子耳。迪近日稍读哲学之书,以孔子与他人较,益信孔子之大,以为此老实古今中外第一人。吾辈论一事当求其原,如吾国迷信祭祀之俗,在今日已流弊太深,然试推古人立法之意,实有极深哲理在,拙作颇详言之,不知足下以为何如?
吾国社会情形所最为彼教士痛恶者,如迷信祭祀、家族制、结婚制,吾人亦自认须急改良。然吾辈必推古人立法之意,以哲学眼光观之,反复辩白,以塞彼教士之口,乃为豪耳。迪思吾国风俗其原始皆好,惟二千年来学校之制亡,民无教育,遂至误会太甚,流弊太深。吾辈改良之法,尚须求其原意。盖原意皆深含哲理,无所不适用于今也。孔教误会与流弊至今已极矣,复兴孔教须得善读善解之人。耶稣教有马丁路德等始有今日,不然中世时犹此耶教,何以黑暗乃无天日。一教之兴亡,全在其代表之人,有中世纪之教皇教士,耶教安得不亡;有马丁路得出,耶教安得不兴! 吾人处孔教衰颓之日,须以复兴之责加诸身,善读善解尤须善行;不然,以国势之不振归咎于孔教,从而弃之,而卑辞厚颜以迎方兴之外教,有血气之男子不为也;要使枯树生花,死灰生火,乃为豪耳。况孔教今日尚不至为枯树死灰乎! 一国之立必有其特出文明方可贵,如希腊、罗马虽久为瓦烁(砾),然世界文明史上彼终占一最高位置,为今人所凭吊倾仰。印度虽亡,然印度哲学在今日亦占一重要位置。惟国豪无学,事事取法于人,乃最可耻可痛耳! (即能效法得当,如彼日人,然究竟在世界文明史上彼终无光彩。)
吾人道德文明本不让人,乃以无物质文明,不远三万里而来卑辞厚颜以请教于彼,无聊极矣! 吾人在此所习虽亦多关于道德,然系究其文明之原因与吾国较,并非一一取法。(足下试思,吾人非日在卑辞厚颜之境遇否?)幸而尚有固有道德文明,不必事事取法于彼,清夜思之,稍足自豪。而不学妄人,犹于物质文明外,谓道德文明亦须请教。吾不解此辈何以有此大量卑辞厚颜之辱,独以为荣也。且彼物质文明固尚矣,其道德文明实有不如我之处。吾人试留心其社会情形,其黑暗且甚于吾。政以贿成(政党之黑暗不减前清官场),无告之民居全国人口廿分之一(据统计家言每二百人中有十一人无告),杀人劫夺之案无数,卖淫业数十万,离婚案满于法庭,其他奸宄秽恶之事尚不胜数。而彼教士与吾国不学妄人犹曰,欲救中国,非耶教不可,真邪说也。(传教尤含有政治意味,观各国殖民史可知。)彼教士之病在不知吾国实情。彼不学妄人之病,在放弃国学不能阅报及读先哲之书。而今日之不学妄人,即异日在社会办事之人,吾每一思之,心战手栗,以为此辈若得势,其祸不减洪水猛兽也。吾最爱之适之,责任何等重大,将来转移一世之风气,振起一世之人心,吾能执鞭以从适之之后,有荣多矣。
吾人复兴孔教,有三大要事,即new interpretation,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是也。耶教有此三者,所以能发挥光大,吾人在此邦宜于此三者留意。沪上有人发起孔教会,此亦未始非孔教复兴之见端也。
迪现在读欧洲政治、欧洲史、美国中央政治、现世政治、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及man and nature(哲学入门及人和自然)六科。迪甚厌此间,决于秋间他去,拟于中美各校中择一中人稀少之地。足下若来此,迪甚不赞成。此间哲科平常,政治科亦无起色,惟计学科甚好。又费用甚繁,不减东方。中人庸妄者太多。足下来中美不必来此,最好是芝加哥,该校学科皆远出此间,费用亦相等。迪或于秋间往芝加哥习群学,否则亦必择一距芝加哥不远之处。足下若西来,明年此时吾二人不患不能常常相见。吾对于此邦留学界已绝望,决意跳出此范围。暑假时有暇当作文鼓吹停止官费留学。以吾国派官费留学美国已五六十年,实无一个人才也。此最可痛哭之事。足下西来后,暇时或可与吾考査此邦Self-supporting Colleges(可以收工读生的学院)情形,以便吾国苦学生来学,又欲将来与足下往Tuskegee Normal and Industrial Institute([美]特斯基吉师范和工业学院)考査,以便输其学制于祖国。该校校长Booker T. Washington 真奇士,该校校制真救吾国之利器,不知足下以为何如?
吾国今日需一种坚忍耐苦恺切诚挚之人才,又须深懂祖国文明,而此种人才非所望于教会学堂出身,月领六十元官费者也。迪深悔在此校插第二年级,毕业在即,今决去此校往他校多读几年再毕业。盖自问根底太浅,不期于速成也。近日得读Tolstoy书,其学说虽不足全信,其人实极可爱。迪于近世人物所最服膺者有三,Lincoln,Tolstoy and Booker T. Washington是也,故于三人生平特详。迪意古今人物其学术足取者甚多,惟其人可为师法者实少,不知足下以为此三人何如耳? 吾周近世人物究当推湘乡曾氏为第一,稍古之人物王阳明、王介甫、诸葛武侯、子产,乃其选也。又不知足下以为然否?
足下近日读何书,所师之人物能以相示否? 久不作长函与足下,故不觉言之稍长。脑中积闷甚多,无可发泄,有机会与足下谈自不觉溃决而出之耳。拙作与此校章程两册寄上。足下演稿稿纸迪极爱之,此间无可买,兹附纸币一,望代办数百张,并望将其出版地价目告知,以便使此间书店代办。铁如已去,尚不知其住址。张黄如故。此祝
近好。
弟迪上
二月十六日
第九函
适之足下 :
来书所示课程甚善。査康乃尔校章,计学与政治同为一科,足下习之似合政治、哲学、文学于一炉。吾道不孤,仰羡何如!
此校计学与政治分科,而两科均有名人主持,故其特以此擅长。迪此期始读政治科中一门General Political Science,计三时;其余课程为美国史,三时;英文,三时;Freshman English,法文五时(第二学期),共十四时。因迪于政治史学等皆在入门,故不敢多习,又此等学科参考书极多,几于终日在藏书楼。
上期曾习德文。今已暂停不习,因法德同时并习,甚……(此处原文有缺)哲学、政治者须习德文,习文学……(原文缺)法文。我辈志在兼收并蓄……(原文缺)亦不可不多,然德法文不必求其好,只求能读其高深之书而已足(求好亦万难)。此亦非五六年之功不办也。我辈生此时,责任独重,因祖国学术皆须我辈开辟。一世之后学术大昌,只需人习一学与一外国语足矣。日本今日已臻此境,至可嫉妒者也(闻日本帝国大学只需一外国语)。
哀氏市井之徒,无学识、无道德,畀以重位,不但羞当世之士,亦使华盛顿笑于地下也。此事想当局者别有苦衷。吾人当共谅之。此间同人议定来月初举行庆祝共和成立大会,遍请学界名人与当道。届时想有一番热闹也。
此间人中下社会对于吾辈甚加侮慢,上等人外面尚好。迪以为吾辈在此犹行荆棘中,跬步皆须小心。盖吾辈一举一动,彼等皆极注意,一有不慎,贻为口实,真毫无乐处也。此问
加餐。
弟迪上
华盛顿生日前一日
第十函
适之足下:
来书规我极切,非足下爱我之深,胡以有是! 诵读之余,不知涕泗之何从也。迪一生大病,全在气盛。气盛则不能下人,而忌者中伤之术乘隙以售,一生吃亏全在于此。迪与某君一事原委颇复,曾经监督黄君及此间学生会长何君公决,两君往返函件积至盈寸,为时至两月之久,始能了结。此事曲直是有公论,然恐足下远道或得诸传闻之误,其中曲直有不能尽知者,请为足下略陈其颠末可乎?
迪前与同居者为陆、徐二人。徐之为人,足下问之钟英可得其详。徐在复旦毕业时,迪始进复旦为末班生,程度相差至七年之远,故徐向以前辈自居,而性尤傲僻。其视吾辈,犹无知小儿耳,且非但视吾辈如此,其视天下人皆无知小儿耳。迪向未与之深交,彼此不相闻问。自至清华,始稍稍与之周旋,以为其人虽不足交,然外貌酬应固无伤也。至此邦,渠本欲以复旦卒业文凭作为此邦B.A.文凭而直接进Graduate School,乃本校不许其请,置之Sophomore之班,染恨极。适迪亦置此班,渠益恨,而忌迪之心遂甚。自此逢人辄骂迪。种种丑诋,不堪笔述。渠妒性天成,人有一能,渠见之即不自安,必欲设法中伤其人。渠自来此间后,中人三十余几皆成为渠之仇人,如朱进,许先甲,渠所最切齿者也(朱、许二人为中人中之佼佼者,故渠忌之)。渠之本领除骂人、忌人以外,别无有也。迪始来此,适与渠同舍(311 mussay),旦夕相见,渠视迪为眼中钉,刻刻不自安,日思设法中伤之。同住陆某亦老朽而怪僻者。(补:陆、徐皆三十余岁人。)陆又山东产,北方之强,一言不合,拔剑而起。陆之骂人忌人本领差堪敌徐。徐于是深接之,称为知己。徐、陆二人读书本不多,然窃得明末人习气,又闻今世西人有言论自由之说,与夫所谓“有强权无公理”者,于是以骂人为真言治自由,以为个人交际亦须讲强权,而纵论当世人物,信口唾骂,亦吾国名士所乐许,陆、徐二人受病之深全在于此。故徐、陆每称“那个东西真可恶,非打他一顿不可”。陆、徐所欲打之人非迪而已,充其量吾恐此间三十余人皆将身无完肤矣。
二月初七下午,同人以季考始毕,将开会于会舍中。同人皆集会场。其时,开会时刻尚未到,杂坐笑谈,至足乐也。陆以与迪一言未合,即行用武。迪时坐一椅上,即起而避之,讵陆体笨,正在举足踢来,而遽跌倒,头与椅相撞,受有微伤,出血少许(足下乃称闻诸某君,迪以椅伤人,冤矣。此事众目共睹,不待迪为一己辩护。或告此事于某君之人,当时不在会场,否则,与陆有特别关系之人耳)。其时,徐适在场,见陆受伤,声言非延医不可。在场诸人无赞同者。而徐即往某医处(系犹太人,声名平常,并非校医),而医称微伤不须药,不肯至。徐回至会中,称医在家等候,即与陆往(无第三人)。翌晨,适黄监督汇款至(迪初七晚因许、何、朱诸君劝不必归宿,恐有不利,遂宿于何君处),陆即将迪函擅行拆开,冒签迪名,往银行将款取出(七十元)。初八晚,陆告人称医费须二十元,彼已代迪签名将款取出,以二十元酬医,余五十元还迪(迪不肯收此五十元)。同人等闻此事,皆为不平,谓擅拆人函,冒名领款,乃法律上所不许。有劝迪往银行追査,使银行控陆,因以置陆于狱者。迪以中人全体名誉攸关,不愿有此。嗣经同人再三商酌,始决定令迪缮一函于黄监督,详告此事之颠末,请其判决。此函凡同人在会场目睹陆受伤之事者皆签名。得二十余人(徐不在此例)。黄复书委会长何君査办答复。何君复称陆咎由自取,陆之私拆人函及冒名领款皆不赦之罪,又称陆平素品行之恶,校中成绩之劣(陆功课有数门不及格与未与考者),此等人在此实枉费国帑,劝黄遣陆回国。又称陆为人所愚(暗指徐)。黄以忠厚待人,不欲深究,与何君函商数次,终断定令迪偿医费十元了事。陆自此事出后,颇知受人愚弄,数日后即往Ohio去矣。黄令陆将其冒领之七十元寄回黄去,再由伊将此款寄迪,其令迪所偿医费十元则在迪以后每月七十元中扣去两元,以五月扣足,法至善也。黄收到陆寄回之七十元后,即作一函告迪此事之办法,将七十元之汇票封于函中寄迪(此在三月初八)。讵黄仍寄至迪旧寓(迪二月致黄之函,告以将迁居,然新居尚未定,以后来函请暂由许君先甲转交。讵黄遗忘,仍寄至旧寓)。当时陆已去,迪已迁,所留者惟徐一人。徐恶心顿起,又私将函拆开,冒名将款取出,迪毫不之知。后黄来函称陆所冒领之七十元已寄迪多日,何无收据寄回? 迪骇极,即复书问寄至何处,并请其追査此事。黄复书称寄至旧寓,并已将汇票在银行査出(凡汇票已签名领款后,皆送还原处,故追査极易。而徐不知银行章程,可恶亦可笑矣),令迪査看签名笔迹。迪视之,确系徐之笔迹,即作一书复黄,并请会长何君亦以一书致黄,请伊査办此事。昨黄已复何书,令守秘密,并云伊先以私函致徐,询徐曾否见此函(即三月初八之函,汇票在内),若徐不认,即须重办。此事之难,在核实笔迹,盖黄与何虽亦明知是徐笔迹,然总须当面核对方能定案。窥黄之意,若徐不承认,伊将来此一行,以决此案(此事始终不能令银行知,以中人全体名誉攸关也。若令银行査办,则极易着手,徐不免受缧绁之辱矣)。想黄君必能秉公办理,不使恶人逍遥法外。足下静候好消息也。
此事黄君令守秘密,同人中多有不知者。乞足下勿为人道,俟结局后再以告人。现所望于足下者惟迪以椅伤人一事,足下幸为迪辩白之耳。此事关迪名誉不浅。足下当不忍坐视其坏于悠悠之口,以讹传讹也。迪非谓此事迪毫无过失。使气不让,多言,是迪招尤获祸之大原。然与某某粗鄙之徒,心险行诡,日思有以中伤人者同类而并列之,则迪所万不能心服者也。自获交足下以来,责善之赐,幸能常得,晚近之交绝无而仅见者也。自此而迪所望于足下之益我更奢矣。想足下必能有以厌我之望也。
足下以西文撰述,为祖国辩护,为先民吐气,匪但私心之所窃喜,抑亦举国人士之所乐闻者也。先秦诸子之学极有研究价值。吾辈归去后,当设会研究,刊行书报,此吾国学术上之大题目而无人提及。希腊、罗马人之书,闻者惊佩,谈者乐道,而自己家中更有高于此者,乃将使之湮没不彰,冤矣。迪恨读西文之日浅,欲有撰述,有志未逮。今有足下,迪可以终身搁笔矣。来此半载,毫无长进,西语尚未纯熟,何况其他! 至于国学,则又无暇讲及,每思足下之蓬蓬勃勃、有进无已,为之叹赏不止。足下兼收并蓄如长鲸之吸百川,真非大才不办。此间外国学生颇有悦华英四书者,有数人托迪向沪函购,情极恳切,以为东方哲学之高尚,非西方宗教以神道设教者所可及。迪思此为输入吾国学术之绝好机缘,拟釆办多部,以应人需。足下闻之,想当为之一喜也。西人所著论吾国之书,十九谩骂,吾人不欲多读。此等书,在吾辈视之,不值一笑。而其势力影响于其本国者至巨,甚可痛也。因彼辈绝少通吾国文字者,况问其能读吾古籍(李佳白、孙乐文辈不过读《纲鉴易知录》及《四书合讲》)? 彼辈书中不过有几张吾国下等社会人相片,以为足代表吾人,岂不可耻! 此校有Ross者,曾游吾国,六月归著一书,肆行丑诋(书名曰The Changing Chinese),读之令人喷饭,故此间人视吾人至轻,皆此书之厉也。不知Tenks有书论吾国否。迪观足下处,两方感情甚好。迪欲东来亦以此故也。此问
近安。
弟迪上
四月三十日
第十一函
适之足下:
昨函谅已收到。今晚偶检足下去年长函,颇有所触,不敢不告。足下每喜于注重之语加以圈点,又喜于引用成典成语之下注以出处。朋友书牍往来,非著作可比;即以著作论,而用典注出处,昔人已有非之者。此二者皆似涉于鲁莽,在足下作函时实出无意,而读之者颇觉怪异,望足下改之也。
迪今年所习课程,如美史、政治及英、法文,皆甚容易,故温书时毫不费力,仍得与足下函谈。唯足下公私交迫,今更以无谓之辞扰之,吾知罪矣。闻《学生月报》称足下与某君设一mission class,不知内情如何及用意所在,尚乞示知。久不与钟英君通讯,罪甚。乞代为致意。君处同人中有奇异之士若干? 望悉数以吿。君处亦有chop suey否? 迪甚愿时尝此等祖国风味也。闻康校风景宜夏不宜冬,且校舍在山麓,隆冬时冰雪满地,跋涉维艰。信乎现正在风景宜人之际! 来东后与足下泛舟湖上,垂竿而钓,或跨马驰骋郊原,其乐不在谢太傅、王右军下也。
祖国大难以来,足下之老母长兄皆无恙否? 甚念。迪家在僻壤,幸无鸡犬之惊,差堪自慰者也。此间有皖人韩安君不日返国。暑假时同人往他校者颇不少。核计与足下相见之期即在目前,喜何如之。此问
近安。
弟迪上
六月五日
第十二函
适之足下:
得两片感极。迪以事牵延至廿一日始赴青年会大会,廿四乃归。此去所得颇足自慰,其中人物虽未与之细谈,其会中组织虽未细究,然耶教之精神已能窥见一斑,胜读十年书矣。迪对于此会感触至深,自此一行顿觉有一千钧重任置于我肩上,然此重任愿与足下共荷之也。盖今后始知耶教之真可贵,始知耶教与孔教真是一家,于是迪向来崇拜孔教之心,今后更有以自信,于是今后提倡孔教之心更觉不容已,此所谓千钧重任者也。
迪自来此邦,益信孔教之有用,前与足下已屡言之;欲得真孔教,非推倒秦汉以来诸儒之腐说不可,此意又足下所素表同情者。然国人知此意者绝少,海外同人更无人提及,此乃最可痛哭者耳!迪谓吾国政治问题已解决,其次急欲待解决者即宗教问题。然以吾国宗教现状观之,前途殆至为危险,长此不变,或终演为宗教战争。其故请为足下详言之:
吾国宗教原于古代鬼神卜筮之说,又崇拜偶像,起于传所谓“以勋死事则祀之”一语。在古人之意,不过备其学说之一端及崇德报功之意,并无所谓迷信,无所谓因果祸福。后世教育不讲,民智日卑,而鬼神祸福之说乘势以张。又自暴秦坑儒,专制体成,诵经之士始以尊君为学;西汉诸儒咬文啮字,牵强附会,务以求合时主心理,盖不如是不足以进身取容也。
宋儒出,倡为心性之学(心性为孔教之一部分而已),重于诵读讲章而轻于实用,又偏重三纲之说,于是人道益苦,而读书之人均为无用之人矣。如后人之所谓忠臣不事二君,则何解于伊尹之五就汤、五就桀,孔子、孟子之奔走列国之齐、之鲁、之楚乎? 如后人之所谓烈女不事二夫,则何解于子思之母之再嫁乎? 如后人之所谓饿死事小,失节是大,则何解于微子、箕子之适周乎? 如后人之所谓君要臣亡不得不亡,父要子死不得不死,则何解于子胥之入吴,及小杖则受之,大杖则逃之之语乎? 孔子之言孝,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及战阵无勇非孝也。孔子之言忠,乃曾子之所谓为人谋而不忠乎之意也。孔子对于赵盾之弒君,曰越竟乃免。孔子之所谓大同,曰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至其政治伦理学说,绝无流弊。乃后人并未用其说,且从而误会穿凿反戈而攻,与孔教何尤? 孔教之不行于吾国,乃后世腐儒之咎,非孔子之咎。耶教之得行于欧美,乃欧美人善解耶教之功,非耶教之果有胜于孔教也。同一大教主亦有幸有不幸耳。故曰徒法不能以实行;又曰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现今腐儒有两种:其一种并不读孔子之书,徒见耶教之盛行于欧美,以为耶教果有胜于孔教,于是主张废弃孔教,奉耶教为国教。夫吾于耶教固无间言,然使孔子被冤千古,家有至宝而不为爱惜之,宁不可痛哭! 其一种不出国门,略识伊唔咕哔之学,以为孔教在是,又妄自尊大,以为孔教以外皆邪教也。二者皆不识真孔教,皆为孔教之大蠹。尤可畏者,欧美人士目睹吾国社会现状,以为皆孔教所致,于是极力排挤之,其如大学藏书楼中论孔教之书,皆此类也。而吾国不肖之徒(即第一种腐儒),又从而助桀为虐,亦作几句西文附和其说,于是耶教与孔教之冲突以起。而吾国一般社会(即二种腐儒)见其与孔教为难也,益仇视耶教(第二种腐儒虽不识孔教为何物,然尚知孔教之可贵)。此吾国宗教界至可畏之现状也。
故吾辈今日之责,在昌明真孔教,在昌明孔、耶相同之说,一面使本国人消除仇视耶教之见,一面使外国人消除仇视孔教之见,两教合一,而后吾国之宗教问题解决矣。今日偶与韩安君谈及此事,韩君极赞吾说,并嘱迪发起一“孔教研究会”,与同志者讨论,将来发行书报,中英文并刊。迪思此事为莫大之业,且刻不容缓,晚与许肇南、朱达善两君谈及,两君亦极赞成。故即函商吾子,不知以为何如? 若吾子表同情,东来后当与吾子细谈此事及商订章程办法。吾子通人,又热心复兴古学之士,谅必有以教我。迪颇信孔、耶一家,孔教兴则耶教自兴;且孔、耶亦各有缺点,必互相比较,截长补短而后能美满无憾。将来孔、耶两教合一,通行世界,非徒吾国之福,亦各国之福也。
足下在“北田”所得想极多。迪决于七月初二三左右起程东来,于起程三日前必函知足下。今夏决不入夏校,欲专研究宗教及历史,兼及孔教与周秦诸子。若“孔教研究会”得成,迪将竭毕生之力以从事于此。颜李之学,此间同人近颇有信者,与足下握手时当细谈此学,足下许我否? 此问无恙,立候赐复。
弟迪上言
六月廿五日
近者,陈焕章出一书名曰The Economic Principles of Confucius and His School,乃奇书,迪虽未之见,然观某报评语,其内容可知。足下曾见此书否? 陈君真豪杰之士,不愧为孔教功臣;将来“孔教研究会”成立,陈君必能为会中尽力也。
又启
所嘱二稿尚未动笔,现在心绪繁乱不能凝思,须俟东来后始能从事于此耳。
第十三函
适之足下
得片喜甚。现在天气颇热,行旅甚苦,故东行迟迟至今不能首途。近又闻同人云非毕业不能转校,黄监督非容揆比,事事认真,转校事不能通融办理矣。迪近日极焦灼,诚恐贸然东来,将来黄监督不许,仍须返此,岂不好笑! 故欲商之足下,期为我决之。东来之念已久蓄,若为一纸章程所束缚,不能如志。殊可痛恨。足下或有善法以成我志,望速教我。足下对于迪前函谅表赞成,尚望将所作数百言而中心之书寄下,以观足下高论之一斑也。现在东来期又中变,即能东来,又恐迟数日矣。欲见足下如渴,而事不凑手如是,亦可慨已。许朱二君均有鸿篇,想不日可寄上。足下投稿截止实在何日,望告知。迪现心意不定,未能成篇,望谅之,此请
暑安。
弟迪上
七月三日
第十四函
适之足下:
得来片,又得北田日记,读之,喜何可言。吾子匡我甚是,然吾二人所见大致已无异矣。迪东来之心本已早决,惟恐不先通知黄君,将来或不能如愿,岂非憾事。现拟即函商黄君告以迁校之故,若渠能许我,则东来之期当不远。迪实无时不念吾子,以吾子见道之真,进德之猛,实吾之良师益友也。近拟为Wilson草一传,乃天热不能执笔。所拟二题当不日草成寄上。外则Wilson之传若能成亦拟寄上。近来笔荒,又加以根底浅薄,恐不足观耳。足下前称有二书(关于学制者)当参考,望即将书名告知,或此间书楼亦有此书也。北田日记拟留此数日再寄还。迪亦不以示他人,因此间人不好看袓国文字,亦不喜研究此等宗教上之问题也。现无夏校,惟欲自行读书十余种,现尚不能入手耳。前在Geneva临去时遇尊处李君,未及细谈而别,颇悔。在Geneva时太少,所得不如足下之多也。近得见陈焕章之书(藏书楼中有之),推阐孔教真理极多,可谓推倒一世。望足下一读之也。惟陈君亦以孔教为宗教,若以吾子之说绳之,亦有缺憾,尚望吾子有以告我。此间朱、许、李诸君不知皆已将稿寄来否。迪当以展期之说告之也。此复。即问
暑安。
弟迪上
七月八日
第十五函
适之足下:
前者赔款学生会中所举中文主笔以朱君迪票最多,足下次之,陆君守住又次之。朱君先已被举为中文书记,不能兼任,故次及足下。足下不认可之函当时并未宣布,散会后,旧会长始阅足下之函,于是陆君当选矣。迪等就当时会场选举情形告足下。以后事所不知也。
来书询作何工夫,实在令人汗颜。暑假虽有三月,然读书极少,用钱实多。省克法未能实践,日记久已辍笔,所差足自慰者,阅世稍深,人情物理比从前多懂几分耳。
慰慈以足下来书相示,为之怅然。足下自此仅有四十元之月金,焉能支持? 然足下艰苦卓绝之士也,吾又何虑?
大著,日记三册均奉上。北田日记有极精到处,其间虽亦有与鄙见不同者,然吾又何忍以细微之点与足下开笔战致伤彼此之情。郑君铁如语迪以足下性情与待友之谊,益令我增爱足下、敬足下之心。郑君亦观人入微者也。现在学费未争回,费用骤窘,迪尚有债百余金,又拟送妻读书,三年之内,恐不能东来矣。郑君称足下明年夏间来赴中美夏会,果使足下不能来,迪亦当设法与足下握手也。
秋间课程拟定为美国政治、欧洲政治、世界现势论、心理学、名学等科,不知足下欲治何科。迪英文太浅,极思致力于此,足下有以教我乎? 此问
无恙。
弟迪上
九月十五
第十六函
适兄足下:
大札酣畅淋漓,字字如吾心中所欲出者。足下既以吾为然,益使吾得畅所欲言矣。秦火之余,匪但礼教丧亡,凡神州学术皆随之尽。汉儒传经之徒多秦遗老,衰朽残年,其初幸免于坑杀之祸,而后数十年犹岿然如硕果之尚存者。盖始皇恶儒,其当时号为名宿大师者,始皇必尤恶之,坑杀之祸必不能免;其幸而免者,必无名小儒,不足取重于一时,始皇视之无足轻重,遂留得几条性命。然此辈固已虎口余生,饱尝专制之威矣。及惠帝除挟书之禁,如伏生辈年已九十余,幼时所读之书大半已遗忘,其力所能仿佛记忆者,又安知无讹乱谬误耶! 况鉴于暴秦之祸,卑鄙小儒焉敢奉圣人遗经发明其中真理,昌言无忌,以再蹈前辙。故其师弟授受,只以侥幸免祸为要,其注解遗经以远于事情不切时用为上。一若圣人之言,只等诸周鼎、商彝,与人生日用毫无关者,而自不足以取世主之忌。
迪观汉儒说经与人情物理多不合。如袁子才所谓如郑康成注礼,则天子之冕当重数十斤(想即《礼记·玉藻篇》),有是理乎? 至宋儒则更变本加厉矣。程、朱腐儒窃得孔子性近、孟子性善及《大学》正心诚意之说,遂日喧于口号于众,以为圣学真传在此,不知孔子罕言性,孟子性善亦不过因时人问答偶一及之,本非重要学说;至《大学》正心诚意,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致知格物者,即礼、乐、兵、农、政治、经济也(习斋先生解致知格物最痛快、最切实)。程、朱则以静坐观心为正心诚意之学,其解格物为即物穷理,不知所穷者何理,虚无缥缈,举圣人之礼、乐、兵、农、政治、经济皆不之讲,于是圣人之学亡矣。儒者以空虚为学,皆变为无用之人矣;且其伪造三纲之说,以助专制之虐。而孔孟伦理政治学说,反对君主专制者,皆不敢道一字。种种程、朱之邪说,莫非以叛圣为归。故吾辈将来救国,以推倒汉宋学说为入手;不推倒汉宋学说,则孔孟真学说不出,而国必亡。
迪与足下回国后当开一经学研究会,取汉以来至本朝说经之书荟萃一堂,择其可采者录之,其谬妄者尽付之一炬。而诸经尤以己意参之,使群经皆可用;次第以及诸子百家,务使学而即用,不仅以注解讲说了事。如《曲礼》,当使学校中用为德育教科,实行演习,推而及于社会,有不遵者即为人所不齿。其余冠、婚、丧、祭,乡饮酒、养老,及学校制,皆可实行。射礼,可易以兵操、剑术、拳法,名异而实同。此事若办到,吾恐欧美文明又差我一等耳。
近日言国粹者,曾不脱汉宋儒者之范围,登几篇宋明遗民著作及几句说经说史之语,即谓之为《国粹学报》,以保存国粹自命矣。须知我辈保存国粹,口说固不可少,然尤在实行;而口说亦当洗净汉宋学说。今之言国粹者,毋怪其无效,可笑亦可怜也。足下谓礼即法,此言极确。古人礼法两字并提,礼法合一,违礼即违法。周末儒者除孔孟外,唯荀子最深于礼。礼字包括最广,试观《礼记》一书何所不有,自足以独立成一种科学。今人但知外国有法学,不知本国有礼学,其广大精深远过之,真可痛也。足下谓吾国经籍譬犹理化之有试验场,今日外人试之而益验,足以坚吾辈信古之心,证吾辈复古之效为可喜。迪则以为,外人试之而验,外人以为是其创获,不认吾国经籍有试之而验之价值。而吾国人亦数典忘袓,竟以外人为创获,此则更可痛者也。今吾国有一种人不识群经为何物,偏识几个西字,鼓其如簧之舌在外国人面前演说;或间亦舞文弄墨,作几句论说登诸西字报上,盛称孔子之害中国,中国致有今日皆孔子之咎,中国当弃孔教而奉耶教,弃群经而读圣书。此等人本无知识,而外国人见之则以为此等人足以代表中国,其议论至足重,遂益启其凌我之心。
迪生平最恨者有两种人:一为腐学究,一即此等通西文之人;二者皆足以亡中国。腐学究食汉宋儒者之毒,此等人又食腐学究之毒。盖此等人不通中文,从未研究中籍,见国人皆系腐学究,不足与外国人比,遂以为中学不如西学也。然今日此两种人实全国皆是,其奈之何! 迪学无根底,又无良师益友,近一二年始稍知为学之方,每有思想议论,自谓差能拔于流俗,然以此不容于同侪,多有目迪为迂腐病狂者;交游中可与谈学者极少,在都中有邑人汪君与迪议论最合,迪之观颜、李二先生书,亦汪君启之也。迪始交足下不过仅以文士目之,今有如许议论怀抱,始愧向者所见之浅,今令我五体投地矣。甚望足下永永为我良友,互相规勉,为他日救国之材,非我二人之幸,实中国之幸也。
颜、李二先生书,迪所有者仅《年谱》及《瘳忘编》,《颜先生学记》沪国粹报馆已售完,竟未之得。然两人年谱,亦裒然巨帙,学术皆可考见。保定有颜、李学会,刻有《颜李遗书》,曾非全豹,两先生著述散佚,其尚存人间者只如此,至可伤也。今奉上《习斋先生年谱》,《李先生年谱》及《瘳忘编》再续奉上。因迪来此识许君先甲,即以颜李之学言之,许君遂将其书借去,故不便即将书全行索还也。
迪此次经学携有《十三经注疏》《经籍纂诂》《经义述闻》、段氏《说文》,史学有四史、《九朝纪事本末》《国语》《国策》《文献通考》、详节《十七史商榷》,诗文集有昌黎、临川、少陵、香山、太白、温飞卿、李长吉、吴梅村及归、方、姚、施愚山、梅伯言诸家,又有子书廿八种。此外,又有陆宣公及象山、阳明、黎洲诸家。总集有《文选》《乐府诗集》《十八家诗钞》《古文辞类纂》,词类有《历代名人词选》《花间集》,理学书有《理学宗传》《明儒学案》,余尚有杂书十余种。《牧斋集》未之携。迪竟不知牧斋好处,足下能告我否? 迪一切学问皆无根底,现拟于此数年内专攻经书、子书、《史记》《汉书》《文选》《说文》,以立定脚跟。亦昌黎所谓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之意也。脚跟既定,将来博极群书,自有顺流而下之势耳。足下当有以教我也。
迪治古文虽稍窥其大意,然尤未能专精一家以为根底,诗学尤无门径。迪以为学诗当通音学,故甚畏其难;然欲学之心极切,望足下有以启之。迪治中学,欲合经、史、子、词章为一炉,治西学合文学、哲学、政治为一炉。来书所云,固已先得我心也。天下事须认真题目,今日国人无论为学为国皆错认题目,虽有班马之才,亦作不中题之文耳。不能与足下聚首,大为憾事。迪孑然一身,彷徨无所依,私心症结欲诉诸左右者,非笔墨所能尽,明年暑假定当来足下处一游,想足下不我拒也。盘、沈二君皆已识,中人在此者不下三十余,求其狂妄如足下万一者竟不可得。盖如足下之狂妄,正所谓梦梦我思之者也,一笑。迪稍有几本中籍,国人见之诧为异事,无不暗中笑骂者。书痴、老学究之名词盖已数闻不一闻矣,亦可慨也! 耑此,敬叩
近安。
弟迪再拜西
九月卅日
第十七函
适 之足下:
近因东行之事犹豫未定,故长函之约迟迟未践。阅康乃耳校章,年假入校似较暑假为难。迪来此半年,遽行转校,似无以为辞,恐不能得此校中之介绍书。迪拟本学年之中暂不转校,俟暑假与足下握手时再行商决,不知尊意以为然否。迪不作日记,自今年西正月朔日起,重张旗鼓,并仿先辈之法加意省身克己之功,勉力行之,务期于寡过而进道。兹将其日课寄上,以求有道君子之提诲,则区区将来之或能有成,以无负其初志,是皆有道君子之所赐也。省克法十八条如下:
(一)起居有时。
(二)饮食有节。
(三)处事有序。
(四)立志。必为天下第一等人,文章、经史、政治、哲学,必须成家。
(五)勤学。
(六)敦品。应对进退、仪容动作、交际然诺,皆不可忽。
(七)主敬。出门如见大宾,入门如承大祭。不愧于屋漏。
(八)乐天。和平闲逸,有潇洒出尘之致,不以世俗毁誉得失分其心。
(九)寡欲。洗心涤虑,思无邪。
(十)坚苦。勇往凌厉,百折不回。
(十一)习劳。多运动操作。
(十二)谨细。事事留心,视思明,听思聪,察言观色。
(十三)谦让。
(十四)慎言。戒妄言恶言,不臧否人物。
(十五)择交。
(十六)爱人。
(十七)惜阴。
(十八)节用。
以上十八条,于每夜作日记前考査一日之事,如有违犯某条者,即以×号书于日记中,以期改悔。不知足下以为何如。迪拟今后彼此日记互相观看,迪甚愿良友多多益我。
第十八函
适兄足下:
昨函狂言殊多,尚望笑而宥之。迪本不欲与足下强辩,以此事非同小可,足下又今世不可数觏之人,迪安忍默默? 兹奉上李先生年谱及《瘳忘编》,务望足下平心静气,细读一过,以得古人之真,再下以正当之批评,勿徒争意气也。迪人微言轻,一得之愚,固难以取信于足下,然非丧心病狂,何故以瘳忘之古人与其无价值之学说上渎高明? 必其中有大不得已耳。足下于同甫、荆公及亭林、梨洲、船山三老当无间然。习斋与诸先生实一家之人耳,而足下非之,令人不解。李先生在当时,毛西河、万季野、方望溪、王昆绳等皆极推重之,余杭章氏亦称习斋为荀卿流之大儒,则颜李学之价值可知,非迪之所好也。此请
道安。
弟迪拜
第十九函
适之足下:
久未修候,幸恕之。闻足下将于秋间来中美,喜不自胜。现在大考无暇,二周后再作长函与足下论此事。足下来中美,于吾极有关系,不可不先与足下详细讨论也。足下演说孔教之稿何不寄下。迪近作一文曰The Oriental Philosophy of Life以当名学科所需之Topic,拟将稿寄呈足下,不知足下有暇赐览否? 闻铁如将去wis往他处习工程也。此问
近好。
弟迪上
(正)月廿四
第二十函
适之足下:
得被选为某会会员,喜何可言! 吾喜足下在此邦真能代表吾族少年,尚望足下努力,他日在世界学人中占一位置,为祖国吐气。来书言事繁人苦,足下肯做事,肯负责任,迪方奖励之不暇。吾人在此,正好“练习办事手段”(此先君语)以为将来为世用地步,然足下若因事太多,患其劳,可直将其稍轻而无大关系者却之而已。留学生在此邦有所谓各种activities者,迪谓其多数皆毫无价值者耳。迪谨以先君诏迪之语奉赠足下,“宜练习办事手段,而尤以卫生为第一要义”。惟迪自闻先君语,而至今办事毫无手段,卫生又未讲求,实无以对先君耳。此问
无恙。
弟迪上
(原信无日期,邮戳上乃APR)
适之足下:
读孔教演稿,倾倒之至。今日始考毕,尚须休息一日,方能作长函与足下详论大著及他项要事。足下所见与吾不约而同之点甚多。拙稿须誊清方可寄上,大约此周内函达足下处。今后当多读哲学之书,以探此邦文明真相。惟此校哲科无名手,讲堂中益处甚少耳。此祝
安好。
弟迪上
五号
第二十二函
适之足下:
得书久未报。病躯颓唐,殊懒握笔,足下当不我责也。现病已复原,惟前者因鼻血,医生令以冰袋置额,以禁血上涌,头部受冷过甚,遂发耳疾,脓溃殊甚,近经医生诊治,已将平复矣。迪体素弱,经此挫折,颇有痛定思痛、发愤自强之意。此期课程只好敷衍了事,不似适之之一日千里也。书言“愿与足下责善规过,交相勉之”,迪读之泪下。晚近友朋将灭绝,足下以古道相诏,乌能不使我悲喜交集,以至泣下哉!
(邮戳上APR30)
第二十三函
适之足下:
得片甚喜。谆我之语,敢不拜赐。惟此邦(欧洲亦然)道德退化已为其本国有心人所公认,彼辈方在大声疾呼,冀醒迷梦,非迪之过激也。足下忠厚待人,其意良佳,然我辈决不能满意于所谓modernization civilization,必求远胜于此者,以增世界人类之福,故我辈急欲复兴孔教,使东西两文明融化,而后世界和平可期,人道始有进化之望。足下以为何如? 纸久已收到,谢谢。拙作乞掷还,足下针砭极欲急得拜读之也。此问
近好。
弟迪上
二日
第二十四函
适之足下:
昨片想已收到。昨得家音,称家严已于三月一号逝世,病中得此,情何以堪! 先君确系尽瘁邑事而死。吾宣无人如先君者,乃于一邑之教育及其他重要事务一手罗之,去岁负病在邑,不能脱身,直至今年二月间万不得已始归家调养,未一月而逝,年仅四十有四。先君道德行谊实晚近所罕睹,虽名不出于一郡,然其为人实今世名在天下之士所不及也。他日足下文章成后,先君志幽之文定属足下矣。近复思于夏间东来,以足下与迪均无父之人,别有同情,暇时彼此谈谈先人遗事,至伤心处,则相向流涕,亦吾辈交游中不可多得之情况也。迪决于后日出病院。此问
无恙。
迪痛舍中尚有大父母,年皆近八十,暮年哭儿,老泪为枯矣。可痛!
第二十五函
适之足下:
接来片久未复,以彼时方过考,考后整装他行,至今始有暇耳。迪已于前日至Evanston,将在此度夏。此间有Lake Michigan,风景极绮丽,为度夏佳地,去Chicago十余英里,电车半时可到。此间虽有Northwesten University,然夏课不佳,迪亦未入夏校,惟来此栖息两月耳。迪体本弱,又病月余,故于此炎夏之时,拟一意休息,以读书为消遣,不为工课。甚望适之不必过劳,夏间总以设法消遣休息为良策也。此间有中人三,皆诚笃向学之士,不似威斯康新一般人物也。下年何往尚不知,惟决不返原校耳。弟欲为Sociologist,兼习文学、哲学,尚未觅得佳校。Chicago虽以Sociology著名,然其课程多为卒业生而设,不宜于未卒业生。因其教员太好也。威斯康新之Rass 虽好,然教书之时少,下年又往南美矣。Brown之Word 已死,Columbia中人太多,迪不愿去。Harward Tale则于群学不十分著名矣。足下有佳校告我否? 迪所欲往之处,要中人稀少,而东美、中美无择焉(除西美)。迪颇有往mrimeata之志,该校群学尚过得去,中人绝迹,不知足下赞成我否?
迪欲择一稍僻处之地,埋头数年不见祖国人士,转与此邦士女混。若想起祖国时,则买几张京沪名优唱片,一人独听之。又拟多买国内杂志报章,以资消遣,且不使于祖国情形茫然。迪之所以欲谢绝中人者,以中人聚处,西语难好。又每日相见,费时甚多,获益甚少。又此辈留学生见之为祖国前途痛,不如一概谢绝、独善吾身之为得也。然此系对于普通一般之留学生而言,若能得中人如足下者与吾处,总有千百中人,吾犹恨其少耳。
足下卒业后何往,能否与弟聚首? 亲爱知心之人往往不能常聚,甚且中道永诀。盖我生骨肉朋友两年,最不忍言也。所嘱作文一节,迪当尽力为之。至于能成若干,不能预定。
(附住址:2126 Orrington Ave Evanston,Lee)
两年来,总想练两枝好笔(一中一西),而才力不及,如何? 生平之大愿,在以文学改造社会,决不想作官发财(此亦系先君望迪之意,临殁时犹以为言)。幸适之有以启我耳。此请
暑安。
弟迪上六月廿六 日
第二十六函
适之足下:
致旧寓之书今日始转来,又得廿九夜之书,足下实今世之最爱我者。因吾父已死,故迪敢为此语耳。读足下劝驾之书,令我欲飞往康校;铁如、梦赉二君殷勤之意,尤所感谢。康校同人非Wis.比,羡仰无已。惟吾志已决,此三年内决计潜居,专与碧眼紫须者混,以修吾语学,兼以觇彼人情风俗。迪之西文根底,足下所知,到Wis.两年,好高心甚,欲早毕业,语学一道,长进极少;又在国内时素未与外人交接,于彼之礼俗人情一切茫然,到此后因之畏难苟安,至今深悔之。若以此两年之功专修语学与文字,其获益当较胜者。迪以为吾辈修形而上之学,以语学与文字为根,语学好可与此邦通人游,文字好则读书神速。迪初来时亦欲多习文学,而老学生群笑之,以为文学不切实用,非吾国所急,今始知老学生之不可靠矣。有名之学者虽非皆文学家,然其文必好。吾国学生以为校中Text Book文皆浅,遂以为文不必重,误矣。更奇者,今之学生以束书不观,略习应酬末务为学。此美国学生大缺点,而吾人摹拟之惟恐不速,真可痛耳!
迪决不愿早得毕业文凭,若能择一校许吾以Soft班,俾吾得于三年中致力于语学文字兼及群哲诸家,则吾之大愿也。来书勉迪甚是。然迪决非以文士自居,因有好学说、好思想非有好文字以达之,则其流不广,其传不远。吾愿为能言能行,文以载道之文学家,不愿为吟风弄月、修辞缀句之文学家。仿之古今文人,吾愿为王介甫、曾涤生,不愿为归熙甫、方望溪;吾愿为Tolstoy、George Bernard Shaw,不愿为Dickens、Stevenson。归、方及Dickens、Stevenson于社会上无甚功业,若王、曾与Tolstoy、G. B. Shaw 则真能以文字改造社会者也。观足下年来似有轻视文人之意,殊所不解。吾谓吾国革命,章太炎、汪精卫之功,实在孙、黄之上也。无Rousseau、Voltaire诸文士,又安有法兰西之革命! 若彼吟风弄月、修辞缀句之文士,实社会之蠹而已,迪岂屑为哉! 此种问题本不待辨,迪因兴来不觉言之过长,费故人眼力矣。
足下某礼拜寺之演说,字字如从吾心坎中出来,且语语沉痛,彼教士稍以人类待吾者,当恍然悟矣。足下此种文,实改造社会之文。近年来有极切实沉痛之议论,欲贡献于此邦社会,而口与笔不吾许,故欲研究语学与文字之心有如饥渴。幸有适之时时登台发彼聋聩,彼亦当不谓秦无人矣。天下最伤心之事,莫如蒙冤莫白,任人信口雌黄而无有为之辩护者。吾国之旧文明、旧道德自谓无让人处,而彼辈乃谓为Heathen,是可忍孰不可忍! 足下真爱国男儿! 足下一篇演说,胜吾国教会中人出版之各种报纸万万矣。迪久有此意,谓传教者不真解吾国文字、学术、风俗,徒有害无益。如治病者,不知其病源而误投以药,其有不杀人者乎! 迪意宗教之于一国,当使宗教因地制宜,以迎合于人民之习惯风俗,不当使人民变易其习惯风俗,以迎合于宗教。如吾国之敬祖、家族制皆有数千年之历史与哲学为之根,岂可以儿戏视之,随意改置乎! 历观世界宗教史,皆有一定不移之阶级,往往无文化之民族则迎新教易。如欧西民族之于耶教,因当时毫无文化无特立之宗教耳。若本有文化,有特立宗教之民族,其于新教也多为吸收,使于固有宗教立于宾位,决不能喧客夺主。吾国向来之于佛教,近来日本人之于耶教,皆然。故吾人吸收耶教之精神可,欲使吾人全弃其旧者而专奉耶教,使之喧客夺主,岂非作梦乎! 且吾最反对礼拜寺与教士。礼拜寺与教士非代表耶教者也。一部西洋史,实礼拜寺与教士杀平民之血所造成者耳。礼拜寺与教士无别能,惟反对民权,拥产自封而已。今之罗马教皇犹未承认意大利之独立,此岂耶苏(稣)之本意乎! 国与教战,至近时始息。即今日之教士,游民无用者实多,真能以道德牖民者,实少也。中国有僧尼受养于人,吾民已不堪其苦,今犹欲添一班教士乎! 以道德牖民,乃学校教师之责,吾国数千年来已然。故教师对于学生之道德负完全之责任。今如取法西洋,教师之外有教士,学校之外有礼拜寺,则道德之事,教师诿诸教士,教士诿诸教师,无人负完全责任,吾恐道德将日益隳落耳。西洋之道德教育,吾绝对所不赞成。彼之tradition(传统)如是,吾人无此种tradition,可盲从之乎? 故有人倡说兴礼拜寺之制于中国者,吾当竭力反对也。古者,养老、乡射及各种社会事业,皆于学校中行之,以学校为social centre(社会中心)法至善也。西洋自路德之说兴everyone is a christian,he can interpret the Bible himself and there is no need of mediator(人人都是基督徒,自己能解释《圣经》,不需有人讲解),礼拜寺与教士已成赘疣,若云今之西洋多数人深信礼拜寺与教士为不可少之物,吾未之信也。此系迪对于耶教之意见,不知足下以为然否?
来书云将刊行关于论学、论留学界现状之书札,迪亦甚愿;惟若欲刊行拙札,望先行寄下改订,因从前书札或有不能代表吾现时思想议论之处,故以改订为妙。至载真姓名亦不妨,吾有言论,吾自敢负责任。
近颇欲译近世伟人传记数种,如黑人华盛顿之自述Up From Slavery(《起自奴隶制》),迪极爱之,今已有人译出刊行于《教育杂志》,译笔甚好,只得别觅他人矣。近年来浏览太杂,至于心得实不敢言,即有一二撰著,恐不能为《年报》生色耳。近颇有人欲破坏《年报》(系中文不能执笔之徒,迪在Wis.时闻之),谓徒靡费而无价值,尚望司编辑者更加勉力耳。年年欲来东,以助足下编纂之劳,而卒偷闲远避,实在对不起故人也。
近居此间甚乐,二三中人皆艰苦卓绝之士,吾至此而益信停止官费之不可缓也。迪来此间虽未数日,而已获享朋友之乐,畅叙每至夜深,在Wis.时殊难得此也。近得极佳之《Tolstoy传》,读之忘倦,拟于今夏中多读生存之伟人传记,如G. B. Shaw,Kropotkin(克鲁泡特金)等,拟一一读之。每晨四时即起,在房中习运动后,再至湖畔散步呼吸好空气。日间在湖畔之时颇多,晚九时即就寝。
至于吾生种种不适意之事,已皆暂时忘却,专抱乐观主义。此间风景实在妩媚动人,闻人言较康校尚胜,自谓此行颇不虚也。惟无国内日报看,不知袁世凯若何举动,不知清大老近又录用几人,颇是恨事。名优唱片亦一时不能办到,只能时往芝加哥看戏、吃中国饭耳。铁如至康校骂过陈英士几次,杨梦赉《阿房宫赋》极熟,已背过几次。诸君多称老梅必不去威斯康新,今果何如? 梦赉本与吾约同离威斯康新,而渠先遁去不使人知,吾所不解也。此问
暑安。
铁、梦两兄统此致意。
弟迪上
七月一号
第二十七函
适之足下:
前晚上一长函仍有未尽之意,今再披肝号胆为故人陈之。迪之牢骚抑郁,痛恶留学界虽出于实情,然亦间由感情用事,有过激失当之处。威斯康新学风虽坏,然校之密雪根吾敢断其远胜也。迪在Wis.两年之历史,及今迫思之,不觉哑然失笑,请为足下陈之可乎?
迪来美时,西文程度极浅,此足下所深悉。清华校所遗派之一班,程度多不高,迪遂侥幸与其列,此不足讳。然迪颇扬扬自得,睥睨一世。来此挟吾国古籍颇多,以傲留学界之放弃国文者。彼辈多窃笑吾为老学究。迪之西文程度又低,他人之来者多已有十余年之程度,而迪学西文之时间不及他人三分之一,因之彼辈轻吾西文,笑吾学究。而我方昂首自豪,以彼辈无古籍,吾学西文之时间不及彼辈三分之一,而收效与彼辈等(因皆出洋)。吾之轻视彼辈更可知。又他人之新来美者,多喜步老学生后尘,效其风尚。迪不屑为此,宁故步自封。所谓各种activity,吾更不屑与列。每留学生会中开会,吾从未立起发一言,因吾不喜make a show。他人之新来者未几日即衣裳楚楚,应酬周到,吾更无暇于此致意,又无同学故人为之揄扬鼓吹(不但不揄扬鼓吹,且造谣污蔑如某同学)。吾语学尤不佳,不能与外人交游,积此种种原因,而吾名誉扫地矣。吾两年来所受之种种揶揄、笑骂,不堪罄述,而吾又不肯变易面目,以阿世好,由是一意孤行,由轻视留学生而为痛恶(迪在Wis.两年,虽未与人为仇,然无一知己之可言),专从其缺点处观察。虽留学界亦间有美处,然迪以感情用事,不暇计及之矣。此系人情之偏。迪又受旧社会文士结习太深,一时甚难洗除。然使迪在留学界到处受人欢迎,无此恶感,安知迪不易痛恶为赞美,将其瑕处掩过哉? 使schopenhauer有慈母爱妻,又得大学教职,著书风行一时,受社会之欢迎,使至今无悲观哲学一派可也。世间一切事皆有美恶两方面,在观察之者何如。爱之者只见其美,憎之者只见其恶。如今之世界,在普通人视之如天国,在社会党、无政府党人视之如地狱。两方面皆有真理,然皆不可全信也。然迪实赞成悲观一派。近来有一新思想,质之足下,不知以为何如?
迪谓古今大人物为人类造福者皆悲观哲学家,皆积极悲观哲学家。何则? 彼皆不满意于其所处之世界,寻出种种缺点,诋之不遗余力,而立新说以改造之。孔、老、墨、佛、耶、路得、卢骚、托尔斯泰及今之社会党、无政府党人皆此一流。尚有一种消极悲观哲学家,以人世为痛苦场,为逆旅,而以嬉笑怒骂或逍遥快乐了之。如杨朱、Epicurus及吾国之文人皆属此流。此种人于世无用,吾辈所深恶。至有所谓optimism 哲学,吾谓毫无价值,其实即positive pessimizm之变名耳。有悲观而后有进化。西洋人见人生有种种痛苦,思所以排除之,故与专制战,与教会战;见人生之疾病死之,遂专力于医学;见火山之爆裂,遂究地质;见天灾之流行,遂研天学及理化,此皆积极悲观,因有今日之进化。吾国数千年来见人生之种种痛苦,归之于天,徒知叹息愁困而不思所以克之,此纯属消极悲观,所以无进化也。同一悲观,一为积极,一为消极,收效相反至于如是。明于此即可知中西文明与人生哲学之区别矣。今人多谓西洋人生哲学为乐观,东洋人生哲学为悲观,而不知皆为悲观,特有积极消极之不同,此迪所独得之见,不知足下以为何如? 故吾辈之痛恶留学界,亦系积极悲观,非可以痛恶了事也。
近因天凉,故好作书,又不觉千余言。然此篇可当迪之confession看,将来可作吾autobiography之材料,一笑。此两日致足下之长书,自谓颇有可采之处,或可置之留学界治学门中,然尚须节删改订耳。此请
暑安。
弟迪上
七月三号
迪已将多数古籍寄家,存者仅数部,为必不可少者。以搬运甚费事,且无暇读也。又及。
第二十八函
适之足下:
别来未修一详函,以诸事皆未定也。昨晨已上课,以理势而观,恐至少有两月最忙之功课。今年所读大抵文学,每周又须作文两篇(advanced composition),恐甚苦矣。
今年居校中寄宿舍,一切甚适,惟费用较大耳。此校寄宿舍据称为全国之冠,再加以妙丽之女学生(女学生另有寄宿舍),无怪乎来学者多富家儿及翩翩美少年也。会哈佛为富人学校,此校亦西美之哈佛矣。
今年此间又有中女一人,年长而貌寝,来此以代表神州女子,殊可恨也。昨见彼妇与迪同一班,窃将其与此邦女子较,乃令我面红耳热,愤气满腔。下班后,迪即将此班另移一Section,以免再见此嫫母矣。哈哈。
郑铁如至今杳无踪迹(渠称来过),亦无一字相告以不来之故,可见其仍是荒唐如昔也。
现在府库空虚,债台累累,大有袁政府之现状如何! 足下可以救我乎? 饶树人君以足疾尚留此,大约将返其加哥大学矣。此问
无恙。
弟迪上
九月廿五日
第二十九函
适之足下:
得书久不报,幸恕之。来书所言与弟意正合。今日外人真知吾国情形者,弟敢谓实无一人。彼辈即居吾国数十年,豪称authority,其所著之书,亦生吞活剥,附会穿凿,不值吾人一笑。而吾人又不能执笔与之辩,彼辈遂以为吾人默许,自认为如此。讵非最可怜之事耶? 间有执笔之徒,又实不谙其本国情形,强作其本国代表人,其影响所及,较之彼辈所称为authority者更危,以其言出于本国人之口也。足下试观吾人自家执笔之徒,有几人能熟悉本国情形,能代表吾人者乎? 足下独有慨于此,发愤执笔,又能言之有文,此其功高出执干戈以卫社稷者多矣。
足下勉之哉。足下富于辞,古今学术又皆能贯彻,执笔以报祖国之日正长,何必以一挫而却顾? 若迪者,有志未逮,今惟尽吾之力,他日能执笔以随吾子之后,则愿足矣。昨日在市上得Stevenson全集,共十厚册,装潢甚可观,只费去六元,诚天假之缘。从此可日与此鬼才晤,其兴趣亦不减读李长吉集也。足下有暇,乞时时启我以迪,他日能否执笔以随足下之后,全以足下现在赐教之多寡为断也。
日本人nitohe为教育大家,不知其文名为何,足下能告我否? 吾国在此吃紧之时,尤当遣派重要人物为外人所信仰者,至各国演说,以疏通彼此之情,外交方有进步,承认始有可望,乃政府不知方,日日坐在家中骂外国人不讲公道,不早日承认,岂不冤哉! 日本人为我作文者,要以adv-kiwnosuke为最爱我,此君自去年起义时至今已为我作文四五次,登诸North American Review,Literary Biggest,Review of Reviews等杂志,语语如吾人口中所欲出。此君真知爱我者,真知爱世界和平者,较之所谓大隈重信、有贺长雄、户水宽人之徒,若异国人。然而足下乃不道及此君,何耶? 此外,吾自家人所作之文多远不如此日人,真吾人之奇辱也。足下无钱殊觉可念,下月拟寄一款来为足下印照片费,何如? 慰慈、希南皆刻苦,可喜。铁如每与迪等挑灯夜话,则痛骂陈英士一番,往往面色皆赤,声惊四邻(此邻指同屋之人),听者皆张口向铁如,不知夜之深。其景象至耐人寻味也。此祝
无恙。
弟迪上
十月廿
第三十函
适之足下:
得长函谆我,公词当铭诸座右。久不闻逆耳之言,今得此书,是我生交游中第一快事。吾辈书札往来,当以逆耳之言之多寡定交情之深浅,望足下不以世俗之交待我,多以药石之言相赠,迪断不怪足下为过激也。大书接到后,读之四五遍,现在每日至少读一遍。迪自此以后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矣。在Wis.两年,为吾生最黑暗最惨苦时代。内则心神恍惚,如风涛中绝桅之船,体气尤亏,日夜惧死期之将至。外则落寞潦倒,为竖子欺凌。所谓自重自信诸德,盖消磨殆尽。此吾之所由决计舍去,另觅新地也。
经此一挫折,阅历增长不少,然颇有不平之气,而愈有求胜人之愿,以为受彼辈两年恶气,将来必求事事胜于彼辈,以雪吾恨也。吾之忤俗固然,而留学界之黑暗之罪恶,终不出吾平日所揭破者。足下万不可以吾有自悔之言,遂将留学界抬高也。吾自忤俗,留学界自黑暗耳。来书示修语学之法,即当实行。谢谢。
迪三年内当以全副精神修语学与文字。至于群学、哲学各种,能于三年内得其大概,吾愿已足。盖文字好,则他种学问皆迎刃而解,至易易也。此间英文科甚好,中人甚少,上等人待吾人亦好,下年或即留此间亦未可知。吾国学生在此者皆刻苦自励之士。有不恃他人一文而作工自给者,又自浣衣炊饭,服饰尤朴素,而对于留学界情形尤当与迪同其感愤。江西邹氏之子,家资数百万,近又得官费,而浣衣炊饭自若。迪由是益信停止官费留学之不可缓也。足下若于年报中发明其说,以醒吾国人政府迷信遣派留学之沉梦,则造福于祖国将不浅。迪现学浣衣炊饭非为省钱计,实为练习吾身使能耐劳苦计。吾国今日救时之士须如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能耐劳操作与至下等人同其甘苦,始可以有为耳。而官费生月领六十元,衣裳楚楚,饮食丰腴,归国后非洋房不住,非车马不出门,又轻视旧社会中人,以为不屑与伍,而钻营奔走之术乃远胜于旧时科举中人,故此辈官高矣,禄厚矣。然试问五十年来如此辈者不下千数百人,有几人曾为吾民办一事稍可称述者乎? 革命之前,颂扬虏廷,及至共和告成,又附和同盟会,博得大官或议员,真无耻之尤者。至于讲学术,输入西洋文明,则不但无一本著作,且无一本翻译,而在中学校且用西文科本,用西文演讲,强学生以至难,而彼乃扬扬自得,以为饭碗稳,莫能予毒,故此辈实行不能,著述又不能,要之何用! 迪近来于私费生中颇遇有心人,留学界稍有希望者,实在此班人而已。迪意在此邦亦可仿留法俭学会办法调査工作之途,以为刻苦有志之士倡。尤须提倡一极良学风,一面联合留学界中西学术精通之士,发刊一大杂志(月报)(用中文),以饷留学界与国人,庶几留学界学风可改良,国人亦可获益,留学界之名誉亦可恢复。不然,吾将来归去实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耳。迪又狂兴大作,洒洒数百言,足下若笑而纳之,则吾一番牢骚亦不为虚发耳。此问
暑安。
弟迪上
十三号
先君死后,郡中各校各团体多开会追悼,迪应致函申谢,惟丧事中彼此称呼,迪殊不知用何者为好,望足下示知。
迪又上
第三十一函
适之足下:
得片及诗大喜。叔承赠足下之诗亦已于昨晚收到,读之绝倒。
足下谓诗国革命始于“作诗如作文”。迪颇不以为然。诗文截然两途,诗之文字(Poetic diction)与文之文字(Prose diction),自有诗文以来(无论中西)已分道而驰。泰西诗界革命家最剧烈者莫如Wordsworth(华兹华斯),其生平主张诗文文字(diction)一体最力(不但此也,渠且谓诗之文字与寻常语言ordinary speech无异)。然观其诗则诗并非文也。足下为诗界革命家,改良诗之文字(Poetic diction)则可。若仅移文之文字(Prose diction)于诗,即谓之改良,谓之革命,则不可也。究竟诗不免于“琢镂粉饰”。西人称诗为artificial,即此意也。近世文人如Carlyle、Tolstoy、Bernard Shaw(卡莱尔、托尔斯泰、萧伯纳)皆谓文高于诗,一生不屑为诗(其实非不屑为,盖不能为也),即恶其“琢镂粉饰”也。大家之诗所以胜者,在不见其“琢镂粉饰”之迹耳,非无“琢镂粉饰”也。一言以蔽之,吾国求诗界革命,当于诗中求之,与文无涉也。若移文之文字于诗,即谓之革命,则诗界革命不成问题矣。以其太易易也。吾国近时诗界所以须革命者,在诗家为古人奴婢,无古人学术怀抱,而只知效其形式,故其结果只见有“琢镂粉饰”,不见有真诗,且此古人之形式为后人抄袭,陈陈相因,至今已腐烂不堪,其病不在古人之“琢镂粉饰”也[以上所言,皆暂时之见,究竟诗界革命如何下手,当先研究英法诗界革命家,比较Wordsworth or Hugo(华兹华斯或雨果)之诗与十八世纪之诗,而后可得诗界革命之真相,为吾人借镜也]。此请
起居。
弟迪上
廿五
(竺可桢已被举为此间科学分社编辑矣。)
第三十二函
适 之足下:
数片均拜悉。足下前次长书犹无暇答,鄙意“诗之文字”问题,久经古人论定,铁案如山[Alden’s Introduction to Poetry(《阿顿的诗歌导读》),pp.128—154],至今实无讨论之余地。然足下欲翻成案,驾诗界革命第一大家Wordsworth而上之(因此老欲翻案而未成功),迪方惊骇而不知所措,又何从赞一词。且迪不能为诗人,欲与足下争,又何以服足下? 近来致书叔永已申明己之力薄才疏,自今与文学专业断绝关系,不过素有好文之癖,将于文学中稍得人生哲学(Philosophy of life),以为救世之具耳。至于文学革命,窃以为吾辈及身决不能见。欲得新文学或须俟诸百年或二百年以后耳。然以足下之奇才兼哲人、文人之长,苟努力为之,或能合康德(因渠为哲学界革命家,故云)、Wordsworth于一人,则迪当从旁乐观其成耳。
足下近来为民党发表意见乃至可佩之事。夫巳氏掩盖手段颇神通,一月以来,The Associated Press之电报皆由北京而来,为其粉饰(昨日N. H. Tribume载中国使馆接北京之电称云南起事实因种莺粟者反对禁烟而起,噫嘻,可怜易欺之美国人);而上海、南京之电无闻焉。新公使以翩翩年少与哥仑比尔高才生资格,美国一般政客、学者、老妪已奉之如掌珠。夫巳氏之威信日益加盛,恐不久将借得大款以殄灭民党矣。适之:吾辈徒有一腔热血,能以小学生资格张空拳以扑杀群魔乎? 张先生讨君党之文,闻系出足下之手,读之痛快。迪近为文一篇,投之《独立》《新共和》等报,皆不见收。因此丧气,而知世界上之糊涂虫与恶魔势力方长,吾辈将来助人道真理以与之宣战之日正未艾也。
足下今夏得博士否? 近状何似? 迪自西来,祖母与父皆已逝去,家国之事,日不堪问。足下近遭两丧,甚望以哲人之胸境处人间伤心事。
草草,此问起居。张先生统此问好。
弟迪上
三月十四日
第三十三函
适之足下:
长书拜悉 。迪初有大梦以创造新文学自期,近则有自知之明,已不作痴想,将来能稍输入西洋文学知识,而以新眼光评判固有文学,示后来者以津梁,于愿足矣。至于振起为一代作者,如“华茨华斯”、“嚣我”,为革命成功英雄,则非所敢望也。足下亦自愿为马前卒为先锋,然足下文才高于迪何啻千万,甚望不仅以先锋马前卒自足也。
来书论宋元文字,甚启聋聩。文学革命自当从“民间文学”(folklore,popular poetry,spoken language,etc.)入手,此无待言;惟非经一番大战争不可,骤言俚俗文学,必为旧派文家所讪笑攻击。但我辈正欢迎其讪笑攻击耳。
至于“诗之文字”问题,迪已不欲多辩。盖此种问题人持一说,在西洋虽已有定议,在吾辈则其说方在萌芽,欲宗于一是,必待文学革命成功之后,今若与足下争,恐至徒闹意见,真理终无从出耳。
得悉民军消息喜极,已以大书转示叔永,以慰其眷念袓国、日夜默祝共和再造之愿。迪已将孙供伊书译就寄黄克强,又另为文一篇。并盛推足下,请其怂恿足下为民党多为文字,以转移此邦清议。有“如胡君适之者,文兼中西,为留学界中绝无仅有之人”等语,不知足下许我否?
前书言“与文学专业断绝关系”,意盖不欲为文学专家,因自知天才平庸,不配作文学家。自今以后,大约以文学当一种学问,不敢当一种美术;当自家是一个文学界学生,不是一个文学界作者。向来所好只是人生哲学兼及文章,盖欲藉文章以发布人生哲学为改造社会之用耳。故近益趋重宗教、伦理、历史等方面,而不以纯粹文学家自期矣。幸有以教之。耑此,即问起居。张先生统此问好。
弟迪上
三月十九日
第三十四函
适之足下:
读致叔永片,见所言皆不合我意,本不欲与足下辩,因足下与鄙之议论,恰如南北极之不相容,故辩之无益;然片末乃以dogmatic(教条)相加,是足下有引起弟争端之意。天凉人闲,故陈数言,或亦足下所欢迎者也。
足下所自矜为“文学革命”真谛者,不外乎用“活字”以入文,于叔永诗中稍古之字皆所不取,以为非“廿世纪之活字”。此种论调,固足下所恃为哓哓以提倡“新文学”者,迪亦闻之素矣。
夫文学革新,须洗去旧日腔套,务去陈言固矣;然此非尽屏古人所用之字,而另以俗语白话代之之谓也。以俗语白话,亦数千年相传而来者,其陈腐即足下之所谓“死字”,亦等于“文学之文字”(Literary language)耳。大抵新奇之物多生美(Beauty)之暂时效用,足下以俗语白话为向来文学上不用之字。(此处有胡适眉批:吾并不作如此说法。)骤以入文似觉新奇而美,实则无永久之价值,因其向未经美术家之锻炼,徒诿诸愚夫愚妇无美术观念之口,历世相传,愈趋愈下,鄙俚乃不可言。(此处有胡适眉批:何谓鄙俚!)足下得之乃矜矜自喜眩为创获异矣。如足下之言,则人间才智,教育选择,诸事皆无足算。(此处有胡适眉批:此尤无理。教育选择是仅为保存陈腐古董之用而已耶。)而村农伧父皆足为诗人、美术家矣;甚至非洲之黑蛮,南洋之土人,其言文无分者,最有诗人、美术家之资格矣。何足下之醉心于俗语白话如是耶! 至于无所谓“活文学”亦与足下前此言之。(此处有胡适眉批:此乃不通之言。)若取西洋之“活文学”言之,其惟报纸乎! 然报纸之文,犹经主笔者呕尽心血而来,非真直抄诸酒店杂货肆者也。文字者,世界上最守旧之物也。足下以为英之Colloquial及Slang诸字可以入英文乎?一字意义之变迁,必经数十或数百年而后成,又须经文学大家承认之。(此处有胡适眉批:今我正欲得文学大家之承认耳。)而恒人始沿用之焉。足下乃视改革文字如是之易易乎!
足下所谓“廿世纪之活字”者,乃殊可骇。盖所谓“廿世纪之活字”者。(此处有胡适眉批:思想与文字同无古今,而有死活。)并非廿世纪人所创造,仍系数千年来祖宗所创造者。(此处有胡适眉批:既同系数千年祖宗所创造,何厚此而薄彼乎!)且字者代表思想之物耳,而廿世纪人之思想大抵皆受诸古人者,足下习文哲诸科,何无历史观念如是! 如足下习哲学,仅读廿世纪哲人若John Dewey,B. Russell而置柏拉图、康德于高阁,可乎不可乎?
总之,吾辈言文学革命须谨慎以出之,尤须先精究吾国文字始敢言改革。(此处有胡适眉批:此言是也。)欲加用新字,须先用美术以锻炼之 ,非仅以俗语白话代之即可了事者也。(俗语白话固亦有可用者,惟须必经美术家之锻炼耳。)(此处有胡适眉批:此亦有理,我正欲叩头作揖求文学家、美术家,采取俗语俗字而加以“锻炼”耳。)如足下言,乃以暴易暴耳,岂得谓之改良乎! 大抵改革一事,只须改革其流弊,而与其事之本体无关。(此处有胡适眉批:此言不通,无有意思。)如足下言革命,直欲将吾国之文学尽行推翻,本体与流弊无别,可乎?
足下言文学革命本所赞成,惟言之过激,将吾国文学之本体与其流弊混杂言之,故不敢赞同。唯足下恕其谠直,不以dogmatic相加,则幸甚矣。匆匆,此问
起居。
弟迪上
七月十七日
第三十五函
适之足下:
读来书,甚喜足下之辩才,惟足下亦恐犯“无的放矢”之病耳。弟虽至顽固,岂如足下所推测者。弟之所以不轻附和“新潮流”者,正以too sceptical、too independent不喜奉人为“宗匠”耳。至于古人及旧思想,亦不过取其最高为吾良心与抉择力所许可者,非奴从也。以深知我如足下乃误会如是,殊可浩叹!
所言数端,弟固多所赞同,不必多辩。弟来新大陆已五年,甚不愿足下以对八股先生之手段对我也。弟之所恶于今人者,非恶其“自由主义”,恶其自由主义行之太过之流弊也。学术思想亦有因自由主义而真伪无别、是非倒置者。晚周诸子之时,学术思想自由极矣,然平心论之,其大多数皆无存立之价值者也。凡世界上事,惟中庸则无弊。学术思想一尊之流弊,在狭隘而无发扬余地;学术思想自由极端之流弊,在如狂澜决堤而不可收拾,其祸与学术一尊一也。吾国之晚周与今日之欧美,受祸于自由极端。吾国秦汉以来至今与欧洲之中世纪受祸于一尊,然能取中庸之道而行之者,人类史上实未之见,其难盖如此。盖中庸终不过为一理想的,欲达此一理想,其惟天下之人皆圣贤乎。
足下崇拜今世纪太甚是一大病根,以为人类一切文明皆是进化的,此弟所不谓然者也。科学与社会上实用智识(如Politics、Economics)可以进化。至于美术、文艺、道德则否,若以为Imagist Poetry及各种美术上“新潮流”,以其新出必能胜过古人或与之敌,则稍治美术文学者闻之必哑然失笑也。足下于文学美术乃深有研究者,甚望出言稍慎,无贻知者以口实则得矣。此问
起居。
弟迪上
十九日
寄叔永“白话诗”嘲弟,读之甚喜。谢谢。
第三十六函
适之足下:
读大作如儿时听“莲花落”,真所谓革尽古今中外诗人之命者,足下诚豪健哉! 盖今之西洋诗界,若足下之张革命旗者亦数见不鲜,最著者有所谓Futurism、Imagism、Free Verse及各种Decadent movements in literature and in arts;美术界如Symbolism Cubism Impressionism,etc.,大约皆足下“俗话诗”之流亚,皆喜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豪,皆喜诡立名字,号召徒众,以眩骇世人之耳目,而己则从中得名士头衔以去焉,其流弊则鱼目混珠,真伪无辨,taste及standard尽亡,而人自为说,众口嚣嚣,好利之徒以美术为市,乘机以攫“昏百姓”之钱囊以去。今之美国之“通行”小说、杂志、戏曲,乃其最著者。而足下乃欲推波助澜,将以此种文学输入祖国,诚愚陋如弟所百思而不得其解者也。
夫此种现状固不仅在美术界,欧美近百年来食卢梭与Romantic movement之报,个人主义已趋极端,其流弊乃众流争长,毫无真伪美恶之别,而一般凡民尤任情使性,无省克与内修之功以为之防范,其势如失舵之舟,无登彼岸之望,故宗教界有所谓Billy Sunday Bahaism,Shakerism,Christian Science, Free Thought,Church of Social Revolution etc.人生哲学界有Philosophy of Force、Intuitionism, Humanistarianism, New Morality, Woman Suffrage及各种之社会主义、各种之“乌托邦”,而经济、政治、法律各界之分派也不胜数焉,其结果也真伪无分,美恶相淆,入主出奴,互相毁诋,而于是怨气之积,恶感之结,一旦横决乃成战争,而人道更苦矣。其所谓“新潮流”者,乃人间之最不祥物耳,有何革新之可言。(今之欧战,其大因固在各国思想界之冲突,加以经济之学兴,人权之说倡,以人生幸福只在外张而不在内修,而弱肉强食之说乘之而might makes right,乃为人生秘诀矣。)盖世界一切事未有行之过度而无流弊者。吾国数千年来及欧洲之中世纪,乃泥古太过,其流弊至于社会枯槁,文化消颓。法国革命及Romantic Movement以来,欧洲人可谓恢复其自由矣。讵料脱出樊笼不受训练陶养之赐,而野性复萌率兽相食焉。由此可见,凡事须归“中庸”之道。如古人奴婢者固非,为自由之奴婢者亦非也。惟于两者之中取得其平,则文化始有进步之望耳。
忝于知交之列,故不辞烦厌再披愚忠,此为最后忠告。匆匆,此问
起居。
弟迪上
廿四
文章体裁不同,小说、词曲固可用白话,诗文则不可,此早与足下言之,故不赘。
今之欧美狂澜横流,所谓“新潮流”者,耳已闻之熟矣,有心人须立定脚跟,不为所摇。诚望足下勿剽窃此种不值钱之新潮流以哄国人也。
第三十七函
适之足下:
读致叔永书,知足下疑我欲与足下绝,甚以为异。足下前数次来片,立言已如斩钉截铁,自居为“宗师”,不容他人有置喙之余地矣。夫人之好胜,谁不如足下。足下以强硬来,弟自当以强硬往。处今日“天演”之世,理固宜然。此弟所以于前书特恃强项态度,而于足下后片之来竟不之答者也。
虽然若足下不厌其烦,当更进数言。足下来书称弟守旧,似若深惧一切“新潮流”者,妄矣。窃谓弟主持破坏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观念,亦不让足下。弟所以对于多数之“新潮流”持怀疑态度者,正以自负过高(请恕之)不轻附和他人之故耳。为自由之奴婢与为古人之奴婢,其下流盖相等,以其均系自无所主,徒知人云亦云耳。
前片所咨数款不必细答,略一言之已足。弟于近世文学界一切新潮流自不敢谓详知(试问非文学史专家,何人能详知者),然亦颇闻其说矣。大约自十九世纪中叶感情派(又曰理想派,其实皆不确,因所包太广也)之文学趋于末流以来,欧洲文学嗣响中绝者垂三四十年,其中小派杂出,各欲出奇制胜。弟前书所称之各派别,皆于是时纷出,所谓Decadents 者也。英之Oscar Wilde,法之Verlanie Baudelaire其尤著者。近日其风乃盛于美。今之Vets libre有“康布利基”女诗人Amy Lowell为之雄,其源肇于法,亦Decadents之一种,一般浅识之报章多录其诗,为之揄扬,然其诗实非诗也。盖“新潮流”之真有价值者,断不久为识者所弃如是。足下须知“自由诗”之发生,已数年于兹,而并未稍得士大夫赏颜,此好自由之欧美所不习见者也。其诗之无价值,可知矣。
然“白话诗”亦只可为诗之一种,如Burns,Whitman,Riley(柏恩斯,苏格兰诗人;惠特曼,美国诗人;莱黎,美国诗人)。皆为之而有成,能卓然自立者。然此非诗之正规,此等诗人断不能为上乘,不过自好其好,与诗学潮流无关,尤非诗界革命之徒也。足下所言吾国诗界大家之白话诗,此不过其偶一为之,且非诗中之佳者,足下奉以为圭臬,窃以为厚诬古人矣。足下初以为作诗如作文,继以作文可用白话,作诗亦可用白话,足下之syllogism(三段论法)即“亚里士多德”亦不能难,然其病在足下之major premise(大前提)耳。文章体裁最须分辨,前书已言之。诗者,为人类最高最美之思想感情之所发宣,故其文字亦须最高最美,择而又择,选而又选,加以种种格律音调以限制之,而后始见奇才焉,故非白话所能为力者。
以白话之为物,如西文之provincialism(方言),slang其源多出于市井伧父之口,不合文字学之根源与法律,且其用途与意义取普及、含糊、无精微之区辨,故有教育者摈之于寻常谈话之外惟恐不及,岂敢用之于文章哉! 文章之愈高者,其用字愈主有精细之区别,愈主广博。莎士比亚用字至一万五千余,密尔登为英诗家之最淹博者,其用字不及莎翁之半,他人无论矣。足下前书言沙翁用白话作戏曲,又称不为其时人所讦,乃大误也。(此处有胡适眉批:此不然也,莎翁之文字以视其时士夫所通用之拉丁文,则为白话耳。)(莎氏为贵族诗人,指其诗为取悦贵族而作之意,生平尤轻视平民。至其为并世人所推许,观Bengonson之言可知。)Bengonson乃莎氏同行之人。而足下乃欲用白话以缩小吾国文章之Vocabulary不亦左乎! (此处有胡适眉批:缩小乎哉,吾正欲扩充之耳。)
窃谓吾国人自秦汉以来久已失学,即能文之士,其智识亦日出于卑陋,故其为文“言之无物”,而其“字数”(Vocabulary)亦因之日损。盖字者思想之符号,无思想故无字。观唐宋之人之文与晚周人之文,其字数之多寡可立判也。故章太炎谓文章自魏晋后无可观者,[此处有胡适眉批:此指散文(古文)言则可]非妄言也。今之吾辈言文学革命第一要事,即在增加字数,字数增而思想亦随之,而后言之有物。偶一检阅字典,知古人称二岁马曰驹,三岁或四岁马曰 ,八岁马曰 ,白额马曰 ,马饱食曰 ,二马并驾曰骈。(此处有胡适眉批:此等字皆为天然所淘汰,后世字数多于古人何逮百倍。假借合词之字,尤远非古人所可及也,即如“八岁马”三字,析之则成三字,合之则“八岁”是一词,“八马”又成一词,“八岁马”又成一词,其视“ ”字,为适于人择之道故亡,不足恤也。)又知古人称无草木之山曰岵,有草木之山曰峐,小山与大山相并而小山高过于大山者曰峘。其余字有精微之区别者不可枚举,古人皆知之,而后人以失学与懒惰故乃皆不知之,而以少许之字随便乱用,后人头脑之粗简可知。故吾人须增加字数,将一切好古字皆为之起死回生。昔法之嚣俄等倡文学革命也,即Revive(恢复)多数古字,吾人所当取法者也。弟窃谓文学革命之法有四,试举之如下:
一曰摈去通用陈言腐语,如今之南社人作诗,开口燕子、流莺、曲槛、东风等已毫无意义,徒成一种文字上之俗套(Literary Convention)而已,故不可不摈去之(以上为破坏的)。
二曰复用古字以增加字数,如上所言。
三曰添入新名词,如科学、法政诸新名字,为旧文学中所无者。
四曰选择白话中之有来源、有意义、有美术之价值者之一部分,以加入文学,然须慎之又慎耳。(以上二、三、四三者为建设的,而以第二为最要最有效用,以第四为最轻,最少效用。)弟窃谓此数端乃吾人文学革命所必由之途,不知足下以为何如,请有以语我。
天下事最忌简易与速成,吾人如欲文学革命必须取极迂远之途,极困难之法,为极大之精神与脑力上之牺牲,始可有成耳。故吾人第一件须精通吾国文字,多读古书,兼及汉以来之百家杂史、说荟笔记等,为从来Orthodox文学(正统文学)所不介意者;再一面输入西洋文学与学术思想,而后可言新文学耳,然此非十年或十五年之力无能为也(诸人尤深于历史与古诗)。昔Scott, Gray,Hugo,George Sand,Walpole,Goethe等之倡新文学也,皆重钻故纸食古人之白骨,又采用通俗文学(然此效力甚微)与科学智识,费尽心血而后成功,望足下共与吾辈勉之耳。此问
起居。
弟迪上
八号
第三十八函
适之足下:
来片敬悉。足下将弟前片掷还本无足怪,因弟之讽刺惯习固不宜施之好友如足下者也。正拟作书自解,复来手片作道歉之语,足下之待友可谓真切大度矣,诚喜诚喜!
来片言:“但有是非,何问新旧!”正得我心。今世之人若能奉行此语,弟又有何说。惟西方自有卢梭之徒与尚情派文学之潮流(Romantic Movement)起,争新尚异,人自为说,其所欲得者不在真而在新,不在众人之所同而在个人之所独;黠者乘而奋兴,巧立名目,号召徒众,以“新”之一名字标于天下,而天下乃靡然从风,不问其有真理与否也。盖今世之人如在大旋涡中,头昏目眩,手足无倚,不过供“学术家”与“思想家”之傀垒(儡)与牺牲而已。此种情形至少产出两大害:一曰使人无抉择力。盖众说杂出,各眩其长,真者与伪者混,又无有大权者(Authority)一为之辨别。足下为学说界上之审判官,故假真混乱,标准丧亡,天下皆如盲人瞎马,卒之抉择之力失,智识上之发达退步千里,今之欧美学术界之现状其明征也。二曰使人无道德上之训练。盖今人假以推翻旧社会制为名,创一种所谓“新道德”者,其新道德为何,则个人自由不受约束是也。个人有放辟邪侈行为,则曰旧社会制之过也,非个人之过也,于是个人对于社会无责任,可以为所欲为;有责之者则曰吾固为一“试验"而已,新者之是非必待试验而后知也。不知人寿几何?一新学说之试验未终,而其创之者已一抔黄土,试验之结果渠不之顾也。而世间之受其害者已无冤可诉,不能起此大贼于九原,而使之担负试验恶果之责任。故今人之惯习若不能受社会之节制,必创一新社会制,而以试验号于众,其试验结果之良否,彼固不负责任也。其流弊也,举世之人乃丧失其道德筋moralfibre。如自由诗(Free verse)之徒,乃因其不能受旧诗之纪律,怕吃艰困,乃择其最易者而行之(此亦道德上之问题也)。又如Economic efficiency与机器之便利,皆人类不愿吃苦,而以偷闲苟安为计所致。(因世间好事好物,决非不吃苦所能得者。)吾辈眼见美国人行事异常灵便,初皆惊之羡之,其实美国人乃最偷闲苟安者也。惟其偷闲苟安,故只顾目前生涯,而于人生大问题皆不能顾,其思想之鄙野与志节之颓败,乃出人意料之外。最可痛心者莫若其政党,今之居白宫者号为一世大儒,而其志行薄弱如是,吾复何言!
弟之所恃人生观在保守的进取,而尤欲吸取先哲旧思想中之最好者为一标准,用之辨别今人之“新思想”,庶至胸有成筭,脚跟立得定,不为一时之狂风骤雨所摇。否则当此众说杂出之时,应接不暇,辨择无力,乃至顺风而倒,朝秦暮楚,而道德上受纪律艰困之能力渐失矣。弟现在抱定为人为学之宗旨如是,幸足下有以教之。草此,即问
起居。
弟迪
十月五日
第三十九函
适之足下:
来书敬悉。迪前函不过自道所经历,并非藉之以暗攻足下之“人生观”,而足下来书云云,冤矣。久未畅淡,得此书已于足下现时思想观其大略,尤幸其多与鄙所恃者合,当欢迎之不暇,何云攻击哉?
来书所主张之实际主义与弟所恃之Humanism(姑译之为“人学主义”可乎)似多合处。足下之第一条,迪极赞同,第二条亦无所置议。惟第三条就字面论之似有不能全然了解处,请再一言之可乎? 迪谓今世风行社会学说(Social Philosophy),似多分“社会”与“个人”为二物,尤有流弊者,乃在偏重社会方面,每有个人作奸犯科,自命为社会改良者,乃归其过于社会,以为社会上某某制度、某某法律若革去,则其社会中分子自可皆归于善。此种改良,以迪观之,乃倒行而逆施耳。故今之西方社会上,其改良家愈多,其社会腐败乃愈甚。(此非悲观之言,乃实境耳。)何则? 由其个人(社会分子)腐败也。故言“人学主义”者,主张改良社会,在从个人做起,使社会上多有善良个人,其社会自善良矣。孔子之言曰,君子修其身,而后能齐其家,齐其家而后能治其国……欲改良社会,非由个人修其身,其道安由? 足下所称之“natural aristocrats”(自然贵族),即弟之所谓humanist(人学主义家)也。此种人无论何时,只居社会中少数,不过一社会之良否,当视此种人之多寡。若欲社会中尽系此种人,此必无之事也(If the individual members of a society were all humanists,that society would be perfect,a thing of utter impossibility)。然弟亦非欲置各种恶社会制度与法律于不问,不过曰事有本末,物有先后,个人改良,社会自然改良。今之西方社会改良家乃欲从社会做起,乃颠倒事之本末与物之先后,故迪不敢赞同耳。
吾国之文化乃“人学主义的”(humanistic),故重养成个人。吾国文化之目的,在养成君子(即西方之Gentleman and scholar or humanist也)(绅士、学者或人文主义者)。养成君子之法,在克去人性中固有之私欲,而以教育学力发达其德慧智术。君子者,难为者也。故无论何时,社会中只有少数君子,其多数乃流俗(The profane vulgar)而已。弟窃谓吾国今后文化之目的尚须在养成君子。君子愈多则社会愈良。故吾国之文化尚须为孔教之文化可断言也。足下以为然否?
因弟对于人生观言“人学主义”,故对于文学则言Classicism(姑译之为“古文派"可乎)。盖二者皆注重学问,皆不相信“生知”(original genius),皆深知人性非全善,必须用学问教育以补助之。皆深知奇才异能必须得古人之助而后能成完器。然此非谓为古人奴婢也。即以文学言,在取法古人之精神而加以个人独有之长。故文学大家无有不得古人之助而终能独立者也。Goethe(歌德)最慕希腊文学,Stevenson(史蒂文森)少年时摹拟前人最力。即莎士比亚之最初著作时代,亦称之谓Period of Imitation(效仿时期)。他人更可知矣。韩昌黎为吾国文学革命第一家,而观其《答李生书》,可知摹拟之勤矣。欧阳公、王荆公皆法昌黎,而皆不似之。今世某大家之言曰:Great literature故摹仿古人无妨,摹仿而为其奴婢则失矣。欧洲18世纪文学革命以来,注重不摹仿,注重无标准,注重生知。故文学之劣,不亚未革命以前[至于革命以后之最大文豪如Goethe,Emerson,Arnold(歌德、爱默生、阿诺德),皆“古文家”(classicist)也]。20世纪以来文学界百病丛生,各派杂出,大抵皆Romantic school(浪漫派)之支流,非救之以“古文派”,恐欧洲文学将灭种矣[救之之人,须在有大力之文人如Goethe,有大力之评议家如Saint-Beuve(圣伯甫),然现实无Goethe其人,评议界虽有一二豪杰,然其势力万不及十百之Romantic□□□□也]。故吾国之文学革命乃一极难问题,若轻率为之,必蹈欧洲文学革命覆辙,贻祸后世。即幸而为革命健儿,成功一时,徒留作后人之笑柄耳[如Rousseau,Hugo,Scott,Wordsworth(卢梭、雨果、司各特、华兹华斯)等之名必不能久传,而Goethe,Emerson(歌德、爱默生)等则可与Homer,Dante,Shakespeare(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永垂不朽矣]。
足下论今世国与国之关系甚当。此纯属政治方面或系治标之策。其治本之策在改变今人之人生观(在改“人道主义”与“人权主义”为“人学主义”),易词言之,在使人为君子,而不为人道家与强权家。(今之人道家在趋感情,在世人彼此以同情相往来,故其祸在求诸人而不求诸己。求人之同情不得,则流于仇恨残杀,盖感情之为物最宜克制。卢梭一生只有仇人无友人,他人道家亦多如之。)在使人知人生幸福在内修,而不在外张(outward expansion)。否则日日言和平,言减军备,言万国裁判公堂,有何益哉? 不知足下以为何如?
嘱作序一节实不敢承,其理由有三。(一)迪现实未敢谈诗,因未研究也。(二)序文者乃“谀墓”之类,安容反对家置喙? (三)迪全无名誉声势,作序无补。有此三理由,尚祈足下恕我乎? 匆匆,此问
起居。
弟迪上
十二月廿八
第四十函
适之足下:
前日由叔永将来手书一纸,谢谢。嘱来北京教书,恨不能从命。一则今夏决不归国,二则向来绝无入京之望。至于明夏归去,亦不能即捉教授之职,须在里中徜徉数日或半年,再出外游览数月,始可言就事。然亦绝不作入京之想矣。
现在纽约科仑比尔读夏课,热扰不堪,九月初即归原校。明年课程无定,大约择其所好一二,与博士衔课程无涉也(盖弟自去年来已绝意于博士衔)。
《新青年》近数号未之见。闻足下已大倡Ibsen(易卜生)。足下所主张无弟赞一辞之余地,故年来已未敢再事哓哓。盖知无益也。西洋文学之优者多矣,而足下必取最近世,必取其代表近世文明最堪太息之一方面[如Tolstoy,Ibsen,Shaw(托尔斯泰、易卜生、萧伯纳)等借人道主义之名,以写其spirit of cynicism(愤世嫉俗的精神),世人不察,从而以人道主义派名之,可见今人头脑之不清,受病之深矣]。足下向称头脑清楚之人,何至随波逐澜,以冒称人道主义派之文家,在今世西洋最合时宜(popular or fashionable故云),毫无分别眼光如是! 西洋文学界近百年来如英之维多利亚时代数人,德之葛脱,美之爱谋孙外,皆□□以下,何足道者。吾料十年廿年以后,经有力有识之评论家痛加鉴别,另倡新文学,则托尔斯泰之徒将无人过问矣。
草此,即问
起居。
弟迪上
七月廿四
第四十一函
适之吾兄足下:
数日之谈,虽于彼此之根本主张无所更变,然误会处似较从前为少,此亦可喜之事也。
今日言学须有容纳精神(The spirit of toleration),承认反对者有存立之价值,而后可破坏学术专制。主张新潮之人,多不知此。凡倡一说,动称世界趋势如是,为人人所必宗仰者,此新式之学术专制,岂可行于今日之中国乎。今日倡新潮者,尤喜言近效,言投多数之好,趋于极端之功利主义,非但于真正学术有妨,亦与学术家之人格有妨也。凡一上所言,不过兴来偶一提及,非与足下挑战也。弟意言学术者,须不计一时之成败,尤须不期速成,不从多数故。弟之不服之,欲与足下作战者以此。若足下以为一学说之兴能风行一时,即可称其成功,不俱反对者之崛起,则误矣。
此间正商开课之事,尚无头绪。居此殊无聊。弟谓今之执政与今之学生皆为极端之黑暗(学生之黑暗,足下辈之“新圣人”不能辞其责焉)。政府无望,若学生长此不改,亦终无望耳。
弟来北大授课事究竟为足下所欢迎否? 弟朴诚人,决不愿挟朋友之情而强足下以所难。若足下真能容纳“异端”,英文科真需人,则弟自愿来,否则不必勉强也。若来京,则须授课五、六时,否则往返时间费用得不偿失。弟所愿授者为General Principles of Literature or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Great English Prose Writers of the 19th Century;Advanced Composition;The Technique of the Novel等课。若能择授两门,则须早日商决,俾弟能从事预备,且可向凡善堂购书。望足下速行示知。草此,即问
起居。慰慈处望代通候。
弟光迪
三月二日
第四十二函
适之足下:
前曾言此月将到天津,何久未见踪迹? 然来时务乞到敝寓一叙,能先期告知尤好。
兹有恳者,弟近年在美国因生活程度日高,经济奇绌,乃至负债甚多,临行时尤四处张罗始能勉强归来。幸金价甚低,故偿还不至极难,然现尚有数百金未偿之债,而金价日高,将来吃亏愈多。故弟欲趁此金价未十分涨起之时赶紧偿债。闻足下生计颇裕,能否暂借弟二百元,期于暑假后还清。若足下不能即允所请,可否能向慰慈一商? 草此即问
起居。并候速覆。
弟光迪
五月十四
第四十三函
适之、慰慈两兄足下:
借款票已收到,谢谢。因近日甚忙,至昨日始到银行取款。未取款前,弟恐有周折不便之处(弟前闻天津着银行对于据票取款之人种种为难),故须俟取款到手后始敢复书鸣谢,不料昨日在银行中毫无为难之处。愚弱书生缺乏商业经验,遇事易生恐慌,如弟者殊可笑也。
北大英文藏书多否? 弟欲多读关于十九世纪文学书籍了资参考。若尊处能助力,当于大考后来京小住。
草此即请
起居。
弟光迪启
六月四日
第四十四函
适之足下:
书谢所云多系误会,毫不合于“科学方法”、“客观”等说。弟前书称兄言政治颇可取,较言白话文与实验主义胜万万倍。是兄言政治系一事,言白话文及实验主义又一事也。来书所云战胜敌国果何所指乎? 弟虽弱者,然对于自己主张,虽刀斧加身亦不舍弃。请兄勿自喜已战胜敌国也。此问
近好。
弟光迪启
六月十八日
第四十五函
适之我的老哥哥:
你的信叫我读了很快乐,你到这里来,我自然要尽点东道的义务。你近几年来对我常常的无礼,夏天在巴黎,我请你吃饭,特别办了几样好菜,你早已答应光临,却临时假装忘记,叫我大难为情;或是孩子气,或是酸秀才气,或是江湖名士气,我也不必多说,想你早已觉得惭愧。实在我的为人,你不能推为不知道,我向来只愿作个狷者,近来饱阅世变,尤想萧然物外,趋于旷达一流,哪肯和他人争一日的短长。若你始终拿世俗眼光看我,脱不了势利观念,我只有和你断绝关系而已。(你这回来,我或请你吃饭或不请,到那时看我的兴趣如何再定。)
我的白话,若我肯降格偶尔为之,总比一般乳臭儿的白话好得多。但是我仍旧相信作小说、戏剧,可用白话;作论文和庄严的传记(如历史和碑志等)不可用白话。此祝你的
康健。
光迪启
二月九日
第四十六函
适之吾兄足下:
《努力周报》所刊政治主张及其他言论,多合弟意,兄谈政治,不趋极端,不涉妄想,大可有功社会,较之谈白话文与实验主义胜万万矣。久不通讯,故特此数语,以见“老梅”宽大公允,毫无成见,毫无偏私也。
专此。即颂撰安。
弟光迪启
五月三十一日
致张晓峰(其昀)四通
一
洽周、晓峰、以中诸公史席:
校事已有电函致校长,昨日电函稿已成,向校辞职措辞激昂,正待发而鲁珍函来,述及竺公有丧明之痛,且其夫人病危,故不欲当其百忧交集之时,再加其苦痛(实则迪之激词非对竺公而发,诸公自知之)。今所发之电函(两稿皆附寄一份)于辞职事未提,然无论如何文科同人已到最后关头,无进则退,尚望公等放胆力争,即出于总辞职一途无所当为,盖彼方此次计划若行,则我辈此后只有忍气吞声,任人播弄,所食者嗟来之食而已。彼方全在对人,全在压迫寄人篱下之文科,而使其私图。然本校在此情况之下,欲为莽操者大有人在,非肃清君侧,则前途茫茫,又不独文科同人之厄也。迪。
二
……在此间居,本可立即返校,然目下行路之难诸公所知。至于公路交通状况不甚清楚。若校中有人由公路至此,能详示路上情况者,迪可立返。湛丈被聘入川,兄见教部犹知礼贤敬老之意,民族复兴,此亦一征也。若丈由港入川则极佳,以中等能同来,岂不更佳? 此间气候甚凉,入夜尤然。此问暑安。叔良驾吾请代致意。
湛丈若仍在泰,请代面致欢贺之意,且劝其由港入川。
光迪拜启
八月九日
三
晓峰学兄赐鉴:
来函及研究院章程均拜悉,在此危难之中,教育部对于我校可谓屡加青眼,惟我当局自身不争气。奈何! 奈何! 研究所系独立性质,抑隶于文学院乎? 据叶企孙言,清华研究各部,称文科者隶于文学院,称理科者隶于理学院。我校研究所各部,若教部未明白规定独立,自当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隶于文理两学院为宜。觉明、香曾处,已另函劝驾,然我校环境如此恶劣,迪有何花言巧语,使彼等安心返校乎? 战事结束尚有待,我等仍当力主迁校,否则名教授决请不到,我等只能在炸弹下以谋苟全性命,而支持残山剩水之局而已。专复。
即颂
教安
光迪拜启
九月十日
四
晓峰先生讲席:
兹定于本星期三(即六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时开季刊编辑委员会会议,商讨紧要事务,请届时拨冗参与。是为至感。此颂
教祺
梅光迪启
六月二十一日(“季刊编辑委员会”章)
致竺可桢二通
一
宜速立文院,国系属之,不可属师院。该系人选宜慎。函详。闻遭变,望节哀。夫人病愈否? 念。迪。
二
……近者文学院独立,教部已无异议,增设国文系亦由此而成事实。然顷闻师范学院将另设国文系,照此计划而行,则文科范围更形缩小,无独立之望矣。窃意师范学院正当办法只有两种:(一)该院六系皆另设。(二)该院六系皆不另设,皆由文理两院兼之,而略事扩充。由(一)办法则现时浙大财力、人材皆不足,且亦非教部本意,由(二)办法则轻而易举,只于文院增国文系已足,且于大学组织系统亦不混乱。浙校自当取第(二)办法。今(一)(二)办法皆不取,而另有特殊办法,是必有人别具心肠,不惜破坏本校组织系统,以便其私计。吾兄明眼人,安能为所蒙蔽乎? 再者文学院独立,不但适合全国大学学制,且有绝大之意义存焉。请略陈之。(一)本校以实科起家,文科颇形落后,非特加提携,则教者与学者皆不能发奋为雄,自认得其地位之重要,与使命之远大。教者方面,不易罗致头等人材;学者方面,招考与入学后不易引致优秀青年。盖以文科本无足轻重,安有人肯同降志以从乎? (二)当此中国文化蝉蜕之际,文科学者责任尤重。各种大问题,如中国固有文化之价值重行估计,何者为优,何者为劣;西洋文化之输入,何者为轻,何者为重;中国未来之新文化究是何物;又在此民族存亡关头,如何始能恢复民族自信力及其他学术思想上无数问题,皆赖贯通中西、高怀卓识之士为之解决,而解决此种问题之困难,与解决物质建设之困难实远过之。(三)凡一大学当应有尽有,于各科系皆当平均发展,不可拘于一隅。浙大理工已薄时誉,何不使文科亦为全国翘楚乎? 即云力量有限,事有先后,然本校文科基础已足扩而大之,一反掌之力耳。经费、人材方面皆不发生困难也。(四)浙校文科人材虽无多,然颇极当世之选。此吾兄长校以来之赐,文科同人亦有口皆碑。然人之才愈高,其自负亦愈重。居领袖地位者,尤须因势利导,奖其好胜之心作其前进之气,若使之抑郁不伸、寄人篱下,则掉首而去耳。弟敢断言,现时文科同人非是“混饭吃”者,乃是欲藉浙大在中国文化上作一番惊天动地之事业者。同人之要求,非私人之权利问题,乃中国文化问题也。总之,天下事在求公平、求前进。当此师范学院新设之时,正可乘机将全校组织系统,及各院系之关联,通盘打算,而尤须集思广益,不可徇一二人之私见,以致弄坏大局也。弟闲居海隅,随时可应召返校,以备咨询。自问学识、经验在同辈中不甘后于何人,若有擅弄聪明作害群之马者,弟必鸣鼓攻之。吾兄赤诚为公,可指天日。弟之所以追随左右,矢志靡他者,亦因对于吾兄有十分信仰,否则以两年来所受之隐痛,早已忍无可忍,襆被径去矣。辱在相知垂三十年,故辄忘其愚,直略布区区,尚祈谅之……
又国文系人选,尤宜审慎,当求学兼中西之通材为之主持,否则宁缺毋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