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和理论

我们对于卡尔的三卷《资本论》加以仔细的研究,便知道这三卷书有着理论的一致,和有机的相互关系。第一卷揭穿生产范围的秘密机构。第二卷暴露流通范围的主要动机(译者按:流通系指运输售卖等)。第三卷是在最后把前两卷所得的结果,应用于资本主义工商业之典型的情况,显明生产和流通间的相互关系。

我们在得到具体的材料以前,不随便作臆测的理论。我们首先要得到材料,要从直接的接触所得到的实际的事实里面,造成我们的理论。我们要使理论适合于实际的事实,不是要强把实际的事实,牵强附会到预存成见的理论里面去。我们用着所谓归纳的研究法。我们是从具体的事实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我们综合各事的时候,是从辩证法的观点去做的。这意思就是说,我们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看法,是把世界和社会看作正在构造过程中的东西,不是固定的和呆板的。我们要推究实际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和它们在空间及时间方面的连续性,要注意它们的一般的类似和典型的差异,由这些相互关系引伸出一般的结论或理论来。然后我们再把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事物上面去,由这样继续不断地测验这些理论的真确性,好像我们寻常在算学中用除法来测验乘法所得结果的真确性。

辩证法的思想之典型的特征,是把正在构造中的事物反映成为因求生存而斗争的过程;在这个斗争过程里面,更能适应的胜过不能适应的,经过克服和吸收的作用,向前发展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形式。我们就是从这个观点去看资本和资本主义的生产。

资本的特性

资本不仅是一件东西,它在基本上是一个剥削阶级和一个被剥削阶级间的经济的关系。如果没有阶级,成为一个经济范畴的资本是不能存在的。固然,土地可以成为资本;工具可以成为资本;消费品和原料也可以成为资本。但是这些都不能称为资本,除非它们印上了资本之典型的符号。这符号就是:这些东西被人用作工具来剥夺工人由自己劳力所造成的产品。劳动和劳动力,在工人的手里,永远不会成为资本的。当资本和劳工的关系存在的时候,劳工总是被剥削的一边。

总而言之,被用作资本的东西,在它本身并非原来就是资本。它必须在某种很明确的社会情况之下,才可以成为资本;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同的经济阶级为着争取劳工的产品统制权而斗争。

我们所以和官派的经济学家分裂,就在这个地方。这些官派的经济学家不顾资本所由发生的主要的根源,——对于劳工阶级的劳动的剥削,——由此隐蔽了资本的秘密。

此外还有一个条件是贸易。劳工的产品必须在能够获得利润的情形之下出售;这样,剥削的工具才能具有资本的特质。

这里要谈到商人的资本。商品和金钱,是商人藉以致富的材料。我们一方面有工业的资本,一方面有商人的资本。商人的资本是流通范围的统治者;在它的直接统辖的范围以外,剥削生产者的剩余生产。工业的资本是生产范围的统治者;它在公开的市场上购买雇工的劳动力,和购买其他任何商品一样,直接在生产范围内剥削它的雇工,控制流通的范围,为着聚积工业资本的目的,进行着生产。这两种资本是两个重要的资本形式,每一个形式都表示一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所盛行的不同的社会制度。

李嘉图的价值论

在英国,为生产划一新的历史阶段的人物是李嘉图。他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在十九世纪的最初二十五年间。他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机械生产之典型的经济学家,因此他是近代形式的布尔乔亚政治经济学之典型的代言人。

李嘉图认为:先由已往的劳动在原料和机器里面集聚了价值,再由后来工人的劳动在这集聚的价值里面加入新的价值,这新的价值是被分为资本家的利润和工人的工资;他并认为地租是从工业资本家的利润里面扣下来的。依李嘉图看来,由这样得来的当然的结论是:工资和利润的升降,彼此成为反比例,同时不直接影响价格的一般水准。当价格围着商品的真正价值波动的时候,李嘉图主张这种波动是受着供给和需要所调整的。

李嘉图的这种种主张,都是从他的价值论所引伸出来的。李嘉图未曾明白了解:生产范围内“资本的有机构成”,和流通资本价值的各部分之种种构成,彼此是有区别的,所以他没有得到价值和剩余价值问题之科学的解决。他也没有把当作一般范畴的剩余价值和它的特殊的形式如资本家的利润、地主的租金、银行家的利息,明白地分清楚。总之,关于工人在他自己的产品所参加的部分,李嘉图并没有从他的价值论里引伸出逻辑的推断。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机器的耗损和原料的使用,在这个限度内,不变的资本价值重现于制好的产品。这个价值在工人经手制造以前,就已存在的;重现于产品的时候不过改变了形式,但是资本家并不仅仅于注意不变资本的价值之再生产。他还要购买劳动力,因为他要获得新的价值,增加他的资本。这新的价值是在劳动过程中由工人创造出来的。当工人工作的时候,他就在不变资本的价值里面,加入他的工资的价值;这工资就代表资本家的可变资本。依这个样子,资本家的全部资本(不变的和可变的)都由工人的劳动而再生产。但是这样还不能使资本家获得利润。倘若只不过资本家的资本被继续地再生产,那末资本主义社会的交换价值便不能增加一些儿。所以当工人工作的时候,必须生产更多的价值;这更多的价值,既不存在于不变资本的价值里面,也不存在于可变资本的价值里面,这更多的价值便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意义,是在资产阶级全体的全部产品的成本价值之外,所增加的新的价值。

根据卡尔的价值法则,只有劳动力能够再生产一个某社会现有的价值,能够生产含有新增的价值的商品。

当然,我们无意于否认有些资本家也做工;是的,其中有一些资本家工作的时间,也许比有酬的再生产的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在他们这样工作的限度内,他们是他们自己的剩余价值的生产者。可是如果他们同时还雇用工银劳动者的劳动,他们便是资本家,把他们雇工的无酬的剩余劳动的价值,放在自己的腰包里去。

于平均的时间之外,延展工作的时间,由这样产生的剩余价值,卡尔把它叫做绝对的剩余价值。在平均的工作时间内,增加剩余劳动,也就是相对地减少必要的劳动,由这样产生的剩余价值,卡尔把它叫做相对的剩余价值。

有的资本是投在机器里面,一些儿一些儿渐渐流通着的;这种资本,卡尔把它叫做固定的不变资本。有的资本是投在原料等等里面,是在一次流通的(按即一次就用完的);这种资本,卡尔把它叫做流通的不变资本。

在流通部门里的工银劳动者(译者按:例如运输工人和做买卖的雇工等)之被剥削,好像在生产部门里的工银劳动者一样。但是前者却没有替资本家产生任何剩余价值。他们的工作时间比有酬的时间更长的时候,依着更长的时间的比例,替资本家省下已经产生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他们在这更长的时间里面,替资本家售出更多的商品,由此替他实现更多的原来已存在于商品中的剩余价值。

借款的人付给该款所有者以利息,这利息的来源也像商人的利润一样,也是出自生产劳动者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减去了利息所余下的利润,卡尔把它叫做企业利润。

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工业资本

到了工业资本已经成为生产的主宰者之后,在任何情况之下,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或说得概括些,可统称为商人的资本),不再在流通的范围内占优势了。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生产方式里面,商人的资本是流通范围内的主宰者,甚至进攻并侵入生产范围里面去。但是当工业资本一旦占据了生产的范围,它的“周转”(按即一次的资本流通)便要控制投资于流通范围的一切资本的“周转”。于是工业的生产使商人的资本受工业资本的需要所支配;所以终究说起来,商人的利润和银行家的利息,都受工业资本家所收获的利润率所决定。我们必须先把工业资本家的利润解释清楚,然后才能解释商人的利润和银行家的利息之来源和升降,才能了解它们在工业资本的“周转”里面所有的作用。

地  租

卡尔对于地租所做的先锋的工作,如同他在工业的剩余价值的范围内所贡献的一样。卡尔的“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理论①,是政治经济学上唯一的真正彻底和满足的理论。工业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问题,以及这种价值在流通中实现的问题,都已解决之后,才能进而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地主从何处受到他的租金,什么决定地租率?

卡尔地租论的基础是他的平均利润率的理论②。依他看起来,资本主义之下的农业利润率是决定于工业利润率。经济的租金,依卡尔的这个名词的意义,是指“较多生产的农业资本”③所造成的额外利润,这额外利润是超过“最少生产的农业资本”所实现的平均利润。平均的价格(“最少生产的农业资本”的产品,就依照这平均的价格出卖的),是等于这产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率。“最少生产的农业资本”的生产价格,能够调整其他各种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译者按:各种土地是指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地),无论由这些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是多于平均的利润,或少于平均的利润。

由卡尔的地租论所引伸出来的一般的原则是:资本主义的地租(即额外利润)④在一切土地上都绝对地增加起来(译者按:这是土地私有权的关系),虽则这种增加并不和所投的资本之增加成比例。

我们不要把从能生产的资本里面得来的、以额外利润为形式的地租,和其他同时存在的别种地租相混。资本主义的地租,在基本上是由于劳动的生产力和土地的生产作用,终究说起来它必须倚靠土地的肥沃,因为倘若没有土地的肥沃,超出工业平均利润率的任何额外利润便失了根据,这是全部地租律的基础。

工业平均利润律含有这样的意思:一般地说来,工业资本所得的只是平均的利润;至于工业的额外利润,那却是例外。在别一方面,地租律却含有这样的意思:农业的剩余利润却是原则的(即非例外的);除非用在农业的资本至少能得到平均的利润,没有人要把资本投在农业的;要人增加资本到农业方面去,必须能够得到比平均的利润更多的利润,否则便没有更多的资本增加到农业方面去。这种农业的额外利润,终究地说起来,除了土地的肥沃,或自然力像水力之类外,不能归到别的原因;而这土地的肥沃或自然力像水力之类,资本家却没有付出什么酬报,如同任何资本家对于他所得到的平均的利润,也没有付出什么酬报一样。

剩余价值和利润

根据卡尔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理论,表现于金钱的商品价格所包括的,只是不变资本的价值,加上可变资本的价值,再尽量加上竞争容许资本家所能实现于利润的剩余价值。倘若商品出售时的价格,是等于生产范围所给与的全部的价值,那末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便等于他的商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倘若这些商品出售时的价格,是高于或低于它们的全部的价值,那末这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也是随着高于或低于这些商品所包含的剩余价值。

("Marxian Economics", by Ernest Untermann, 1918)

译者注

①译者注:级差地租是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依李嘉图的级差地租论,因为土地有限人口增加之后,劣等土地(即最不肥沃的土地)亦须被人用来耕种;决定农产品的价格是劣等土地的生产条件,上等土地的投资(即最肥沃土地的投资)便有着额外的利润,这额外利润便构成级差地租。李嘉图的用意是要指出这是地主不劳而获的财富。卡尔的贡献是在级差地租之外,还指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而产生的。因土地的独占,除级差地租外,土地所有者还要加上因为许人用他的土地而收取绝对的地租。

②译者注:资本家所赚的利润对其资本的比例,叫做利润率。资本家因互相竞争的结果,资本由一部门自由转入别一个有更多利润可图的部门,于是两者的利润,终要趋于平均的。故有所谓平均利润率。

③译者注:“较多生产的农业资本”,即指用于较肥沃的土地的资本;“最少生产的农业资本”,即指用于最不肥沃的土地(即劣等土地)的资本。

④译者注:土地所有人把土地租给资本家,由资本家雇用工人来经营,由工人以无酬的劳动(即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资本家将这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归为己有,便是企业利润,就是他的资本所得的利润;还有一部分,即超出这利润的余额(即额外利润),付给土地所有人,这付给土地所有人的额外利润,便是资本主义的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