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即位的初年,颇能留心政事,所以史家把永徽[1]之治,比美贞观。后来宠任皇后武氏,自己又患风眩病,政权落在武氏手里,遂使武氏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君临天下者十多年,开中国从来未有的创局。

武氏名瞾[2],是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唐太宗纳为才人[3]。[武氏的出身]高宗为太子时,入宫侍太宗病,见武氏貌美,就很爱她。太宗崩,武后出宫在感业寺为尼。有一天,高宗到感业寺行香,武氏对着他哭,他非常感动,不久就把武氏纳入后宫,立为昭仪[4],大被宠幸。武氏入宫的第二年[5],高宗就下诏废皇后王氏,立武氏为皇后。[高宗废王皇后立武后]武氏为人机警,又颇有点政事常识,做了皇后,便渐渐干预朝政。高宗晚年患风眩病,把一切政事都委托她代理,于是朝廷大权全归中宫[6]。她先后残杀皇后,废立太子,手段的凶辣,处事的果决,就是高宗也有几分怕她。

先是高宗宠淑妃[7]萧氏,王皇后很妒忌。后来知道高宗在感业寺遇见武氏的情形,便教武氏养起头发,纳入后宫,意思是要用武氏来间夺萧淑妃的宠。却不料武氏一旦得宠,王皇后和萧淑妃同被幽废。有一天,高宗无意中走到王皇后、萧淑妃被幽禁的地方,王皇后对着他哭,他很觉得王皇后可怜,便说:“我自有办法。”武后知道了这回事,便派人将王皇后、萧淑妃的手足斩去,投入酒瓮中浸死。

王皇后无子,高宗立后宫陈氏所生子为太子。武后既立,以太子出身微贱,把他废掉(不久就说他要造反,把他杀掉了),立自己所生的儿子李弘为太子。李弘为太子二十年,中毒死(据说是武后有意毒死他的),立雍王李贤[8]为太子。李贤为太子的第五年,高宗命他监理一部分的政事。那时有方士明崇怀,为武后所宠信,官至正谏大夫,常常在武后面前说太子坏话,后明崇怀被人暗杀,武后颇疑心是出于太子的指使。又见太子办事明审,颇有点忌他,便借了旁的事情,把太子废为庶人,改立英王李哲为太子。高宗崩后,武后就逼李贤自尽。

高宗于弘道元年[9]崩,太子李哲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明年,武后废中宗,立中宗弟李旦为皇帝,是为睿宗。

唐代永泰公主墓壁画

太后临朝称制,睿宗住在别殿,一切政事都不许他过问。[武后临朝称制]是年李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氏,失败而死。

武氏专政以来,唐朝的宗室人人自危。英公李敬业本为眉州刺史,因事被贬为柳州司马,失职怨望,遂乘人心浮动之际,和骆宾王等密谋起兵。武后光宅元年[10],敬业矫诏杀扬州长史[11],开府库,赦囚徒,得兵十多万。敬业自称匡复上将,移檄州郡,声讨武氏。当时敬业的声势很盛,有人劝他向洛阳进攻,他不听,渡江取润州。武后派将军李孝逸[12]带大兵三十万讨敬业,敬业战败,被他的部下所杀。

过了五年,高宗的侄儿琅琊王李冲在博州起兵讨武氏,他的父亲越王李贞在豫州响应,但都失败,武后因此就大杀唐宗室。[武后实行革命]

武后垂拱四年[13],下令召唐朝的宗室,会集洛阳。宗室诸王得到这个命令,怕武后将趁此机会,把他们杀尽,便私下商量起兵反抗。琅琊王李冲募得兵五千,就先发难,攻武水不胜,还走博州,被守门者所杀。李冲的父亲越王李贞,闻冲起兵,亦在豫州起兵响应,没有几天,兵溃自杀。于是武后先后把唐朝的宗室诛杀殆尽,其幼弱者,亦多被流放岭南。

又过了两年,武后实行革命,自称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为皇嗣,赐姓武氏。封她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为王。时武后年纪已老,武承嗣想做太子,但武后不许。后来听了狄仁杰的劝告,把中宗从房州召回东都[14],立为皇太子。长安四年[15],武后有病,她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16]在内专制一切。明年,宰相张柬之等用羽林军[17]杀张易之、张昌宗,奉中宗复位。[中宗复位与武后病殁]迁武后于上阳宫,复国号为唐。是年冬,武后崩,年八十二。计武后临朝称制者凡七年,称皇帝者凡十五年。

中宗既复位,皇后韦氏干预朝政。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因此武三思得出入宫禁。[韦后专政]还有替武后掌文墨的上官婉儿,中宗立为婕妤,她与韦后都和武三思交通,武氏权势复盛,张柬之等反遭贬斥。[太子重俊的被杀]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所生,韦后和武三思、上官婉儿等密谋把他废掉,另立太子。太子知道了这个消息,便矫诏发羽林军攻杀武三思和武崇训。引兵入宫,指索上官婉儿,被禁卫军所拒,太子兵败被杀。[韦后弑中宗与李隆基的定乱]从此以后,韦后愈加专横。景云元年[18],韦后竟用毒药弑中宗,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睿宗的儿子李隆基在京师,用羽林军讨韦后,韦后及其党羽都被杀,奉睿宗复位,废李重茂为温王。睿宗复位的第二年,传位于太子隆基。隆基即位,是为玄宗。

母后专政,在中国历史上尽多先例,但像武后那样易姓革命,则为从来所未有。[武后得篡夺唐室的原因]推究原因,不外下面的几种:(一)当时军民分治而总集大权于中央政府,所以武后能凭借朝廷以篡夺唐室。(二)从高宗患风眩病以来,大权尽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武后一人之口。她久挟刑赏之权,威势既盛,地位亦固,自然比过去的许多临朝称制的母后不同。(三)史称武后“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像娄师德、狄仁杰、宋璟等都是一代的贤相,武后始终信任他们。宰辅得人,自然朝政也不会十分混乱,而武后遂得安稳做着女皇帝了。

但武后究竟是一个女子,女子做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先例。[武后的弊政及其影响]所以她怕人心不服,一方面滥施爵赏,以笼络人心;

武后派遣存抚使到各处调查民情,察举贤才。后来把存抚使所举荐的人,不分贤愚,一律擢用,有试用为给事中、舍人的[19],也有试用为员外郎、侍御史、拾遗、补阙、校书郎的[20],这便是她用禄位来笼络人心的方法。当时有人编造四句韵语道:“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21]侍御史,盌脱[22]校书郎。”武后的滥用爵赏,于此可见。

一方面奖励告密,任用酷吏,以对付反对她的敌人。

武后从李敬业反叛之后,用严厉的手段,对付她的敌人。她特制一种铜匦,收受告密的奏章。胡人索元礼因告密被武后所宠任,命他审理案件。元礼性极残忍,审问一桩案子,每用极残酷的刑罚,逼那囚徒除自己诬服之外,还要牵连他人。于是酷吏周兴、来俊臣等都效法他,往往用严酷的刑法,煅炼罗织[23],兴起大狱。计索元礼、周兴、来俊臣先后所杀各数千人,而元礼残酷尤甚。

后来韦后专政,只学得武后的坏处,同时如上官婉儿、安乐公主等都忘却了自己的身份,干预朝政,卖官受贿,无所不为,把政治搅乱得不成样子。推原祸始,武后是不能辞其咎的。

安乐公主和上官婕妤公然收受贿赂,出卖官爵。凡出钱三十万者,不问他资格如何,迳由宫中发出委任状,授给他们官职。史称:“虽屠沽臧获[24],用钱三十万,别降墨敕除官[25],斜封付中书[26],时人谓之斜封官。”这种“斜封官”,当时有几千个之多,朝政混乱,可见一斑。

* * *

[1]永徽是高宗第一个年号,起公元六五〇年终六五五年。

[2]这是武后所制的新字,音义和“照”字同。

[3]才人,女官名。

[4]昭仪,女官名。九嫔之一,位次于后妃。

[5]即永徽六年,公元六五五年。

[6]中宫,嫡夫人所居,别于东西而言,故旧称皇后为“中宫”。

[7]淑妃,九嫔之一,位次于皇后。

[8]李贤后谥章怀,称章怀太子,当集诸儒,注范晔的《后汉书》行世。

[9]公元六八三年。

[10]公元六八四年。

[11]公元六八四年。

[12]李孝逸,是唐太祖的曾孙。

[13]公元六八八年。

[14]武后先把中宗迁居房州,至是召回洛阳。

[15]公元七〇四年。

[16]张易之,义丰人,与弟昌宗,都以美貌、晓音技为武后所宠,时称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17]唐置左右羽林军,有大将军、将军等官,掌统北衙禁兵,督摄仪仗。

[18]公元七一〇年。

[19]给事中,唐属门下省,掌封驳,凡制勅有不便,则驳正其违失。舍人,如中书舍人之类。按中书舍人掌诏勅,权极重。

[20]唐承隋制,于尚书省各部置员外郎;员外者,别于正额官而言。侍御史掌纠察百寮,属御史台。唐置左右拾遗,左右补阙,掌供奉讽练,以纠人主言行之违失。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属门下省。

[21]欋形容侍御史之多而且滥,像用杷推聚禾谷一般。

[22]盌即碗字,脱,模型也。这是说,那些侍御史像一个模型里制出来的碗,个个相似。和现在俗语所说“饭桶”,意思很相近。

[23]网罗无罪,织,成反状,叫做“罗织”。当时来俊臣等曾造罗织经数千言。

[24]屠沽,执贱业者之称:屠,谓屠夫;沽,谓卖酒者。臧获,奴婢的别称。

[25]墨敕,用墨笔所写的敕书。授给官职,叫做“除官”。

[26]中书,即中书省当时委任官吏的制敕,例由中书省起稿的,但安乐公主等竟一味胡闹,用墨笔写好敕书交给中书省,教他们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