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即位以后,任用姚崇、宋璟为宰相,注意内政的改革,赋役宽平,刑罚简省。[开元之治]故当时府库充实,百姓殷富。史称开元[1]末年,政教所被,凡三百二十一州。唐代盛世,从太宗贞观以后,便要算玄宗开元年间了。

但玄宗才识不及太宗,他不像太宗那样懂得防微杜渐的道理,种种设施,但顾目前,不计将来。[玄宗的宠任宦官]当太宗在位时,鉴于过去宦官专权之弊,故对宦官取高压政策,只许他们管宫殿中琐事,一点权柄都没有。到了玄宗,宠任宦官高力士、杨思勖。杨思勖因带兵平蛮乱,拜辅国大将军,和高力士都累官至骠骑大将军。而高力士的权势尤盛,当时宰相如李林甫、杨国忠,都不能不很恭顺地和他交结,甚至太子也呼他为兄,诸王公主呼他为翁,驸马[2]辈直呼他为爷。幸高力士为人谨慎,对玄宗也时有诤谏。他权势虽盛,并不十分跋扈。但宦官乱政的祸根,却就此种下了。

唐初行府兵制[3],除专司训练的折冲都尉以外,不设统率的将领。边防重地,则设大都督,但他们没有干预地方行政之权。[节度经略使的设置]后来府兵制度渐渐破坏。玄宗为注重边防起见,于沿边一带,设置十个节度经略使,掌握一切军民大权,于是民政、军政、财政都操于节度使之手,便造成割据一方的军阀。

唐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的,乃有节度使之名[4]。睿宗景云二年[5],命贺拔延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是为正式任命节度使的开始。玄宗天宝元年,于边境设置十节度经略使,计:一、安西节度使,治龟兹;二、北庭节度使,治庭州;三、河西节度使,治凉州;四、陇右节度使,治鄯州;五、朔方节度使,治灵州;六、河东节度使,治太原;七、范阳节度使,治幽州;八、平卢节度使,治营州;九、剑南节度使,治益州;十、岭南五府经略使,治广州。凡镇兵四十九万人,马八万多匹。开元以前,每年供给边防兵衣粮食,不过二百万。天宝以后,边兵增多,每年用衣料一千多万匹,粮一百九十万斛,公私劳费,百姓开始受到苦痛了。

唐朝的禁卫军,本由府兵轮流担任,从高宗以来,府兵训练渐渐废弛,轮番卫京师的事宜,也不按期举行,禁卫军受不到替代,往往私下逃走。[禁卫军的腐败]开元中,玄宗依从张说的建议,召募壮丁充当宿卫,号为“长从宿卫”,又更名“彍骑”[6]。天宝[7]以后,彍骑之法,亦稍有变更,应募的大都是市井无赖,没有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社会上又看不起那些人,往往子弟应募,便为父兄所不齿。于是猛将精兵聚于边地,中央军备废弛,一旦事变发生,便不可收拾了。

唐初改良田制,实行租庸调之法[8],虽不能做到平均地权,但豪强兼并农田的弊病,暂时革除,农村经济便稳定起来。[租庸调法的弊坏]开元以后,户口名册,久不更造,丁口死亡,田亩买卖,无从调查,于是租庸调法渐次弊坏,豪强兼并,赋敛不均,农村经济逐渐崩溃,便酿成唐朝末年的大乱。

玄宗从天宝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一味纵情声色,宠幸贵妃杨氏,自己深居宫中,把政事委托宰相李林甫。[李林甫的专政]

玄宗先宠幸武惠妃,惠妃死,玄宗悼念不已,几千宫女,他都看不入眼。有人说起寿王瑁[9]的妃子杨氏的美貌,玄宗一见就非常爱她,便替寿王另娶韦氏女,而纳杨氏于宫中,号为太真。太真肌态丰艳,性情警颖,不上一年,大被宠幸,册封贵妃,宫中号为娘子。从此杨氏一门,就渐渐贵盛起来。

李林甫是一个巧佞多诈的人,他一面交结宦官宠妃,以巩自己的地位;一面讽那些谏官,不要多上疏谈政事,使深居宫中的皇帝,对于朝政,完全隔膜。

乐舞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

李林甫尝对那些谏官说:“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毋用多言!诸君不见立仗马[10]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从此群臣有上书言事的,便遭罢黜,朝廷上满布阿附权臣、保持禄位之徒,皇帝听不到好的规谏了。

又屡兴大狱,诛逐异己。

当时如江淮租庸使韦坚、户部尚书裴宽、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左相李适之、北海太守李邕、江华司马王琚、淄川太守裴敦复、户部侍郎杨慎矜等,为李林甫所陷,先后被害。

他做十九年宰相,把朝政搅得腐败不堪。他又妒功忌能,怕边将功劳大的或入朝做官,与他的地位有碍,便主张用胡人为边将。[安禄山、史思明的先后叛变]于是胡人安禄山,便以佞巧善媚,竟做了平卢节度使,兼范阳、河东两镇,渐渐扩充兵力,积聚粮秣,等机会造反。

安禄山本营州杂胡,初姓康,名阿荦山,其母嫁安姓,遂冒姓安。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爱其骁勇,养以为子。曾犯罪当杀,押解来京师,玄宗饶赦他的罪。禄山用方法勾结皇帝近侍的人,使他们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好处。开元二十九年[11],玄宗竟任命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天宝元年,授节度使;三载,兼范阳节度使;九载,赐爵东平郡王[12],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十载,兼河东节度使。

李林甫死后,杨贵妃的从兄杨国忠继任,因为和安禄山不对,屡次对玄宗说安禄山必反,玄宗不信,他便处处故意和安禄山作难,想激得他反了,以显自己有先见之明。天宝十四载[13],禄山果然造反。那时候,内地的兵备废弛,安禄山的军队很精,一月之内,河北、河南完全失守,禄山入洛阳。明年,禄山自称大燕皇帝,攻入潼关。玄宗出奔蜀。行至马嵬驿,兵士突然哗变,要求玄宗杀杨国忠和杨贵妃,玄宗无法,只得依允。又留下太子李亨应付军事。太子行至灵武,即皇帝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至德二载[14],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李光弼借回纥兵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唐借外兵平内乱]

薛延陀被太宗讨灭,回纥就迁居其地。突厥再兴[15]时,回纥避入中国甘州、凉州一带。天宝三载王忠嗣破突厥[16],回纥亦出兵相助,事后,回纥仍迁回旧地。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安禄山之乱,肃宗派使到回纥借兵平乱。怀仁可汗使其子叶护带精兵四千相助,居然收复东西两京。唐朝先和回纥约定,克复的土地归唐朝,地方上的子女玉帛尽回纥收取,所以回纥兵入长安之后,就想依约取长安的子女玉帛,幸广平王李淑[17]设法制止,允许他们收复东京后再依约办理,后来回纥兵收复东京,便纵兵大掠,当时百姓所受的损失和苦痛,便就可想而知了。

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因和安庆绪不睦,投降唐朝,唐朝仍命他做范阳节度使。乾元二年[18],史思明反,攻入邺城,杀安庆绪,陷洛阳,亦自称燕帝。上元二年[19],史思明亦被他的儿子史朝义所杀。明年,肃宗及玄宗崩,代宗(肃宗子李豫)立,借回纥兵讨朝义,朝义被他的部将所杀,乱事才算平定。

那时候回纥怀仁可汗已死,子牟羽可汗立。史朝义乘唐肃宗新丧,代宗初立,派人说牟羽可汗出兵南下,分取唐朝府库中的金帛,牟羽可汗即领兵南下,但中途又变更计划,助唐朝攻取东京。这一次回纥兵在东京的抄掠,更甚于前,百姓死的有一万多人。

从安禄山造反到史朝义败死,前后凡九年,史称“安史之乱。”从此以后,唐朝便入于衰乱时期。不但贞观盛世,不可再见,就是开元之治,也只能供一般人的追怀了。

* * *

[1]开元,唐玄宗第一年号,起公元七一三年,终公元七四一年。

[2]魏晋以后,尚公主者都拜驸马都尉,世人遂称皇帝的女婿为驸马。

[3]详下第三十三讲。

[4]当时边境不很安谧,朝廷为加重边将威权,赐以旌节,故有节度使的名称。或谓节度之名,始于三国孙吴时,孙权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所以“节度”二字的意义,乃说撙节用度,并非旌节之节(见《晓读书斋杂录》,《辞源》引之)。其实孙吴的节度官和唐朝的节度使,性质完全不同,不得据彼例此。

[5]公元七一一年。

[6]彍是开弓引满的意思。彍骑就是善骑射的兵。

[7]天宝,唐玄宗第二年号,起公元七四二年,终七五五年。

[8]详下第三十三讲。

[9]寿王瑁乃武惠妃所生。

[10]唐旧仪,每日以廐马八匹,立于正殿侧宫门外,候仗下即退,所以叫作“立仗马”。

[11]公元七四一年。

[12]唐将帅封王自此始。

[13]天宝三年,改年为载。天宝十四载,当公元七五五年。

[14]公元七五七年。

[15]突厥颉利的疏族默啜,乘中国无暇对付外族的时候,复取漠北,恢复颉利时代的旧地。

[16]王忠嗣,郑人,时突厥发生内乱,忠嗣为朔方节度使,出兵直抵其庭,从此突厥不复再兴。

[17]即唐代宗,后改名豫。

[18]公元七五九年。

[19]公元七六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