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宦官之祸,史不绝书,但从没有像唐朝德宗以后,宦官权柄反在皇帝之上,立君、弑君,如同儿戏。[唐代宦官掌握军权]推原祸始,由于宦官掌握兵权,管理朝政之故。
唐朝的宠任宦官,始于玄宗用高力士。其后肃宗宠任宦官李辅国,代宗宠任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都握着军事、政治的大权,擅作威福。[德宗以后的宦官势力]但那时候的宦官,还是偶然握到兵权,没有根深蒂固的势力,所以一旦罪恶彰著,不难收拾。
肃宗收兵灵武,宦官李辅国以东宫旧属,参预军谋,后渐专制朝政。玄宗自蜀还京师,李辅国把他迁居太极宫[1],又把他的亲近侍臣高力士、陈玄礼等流窜远方,玄宗郁闷成疾而死。时肃宗有病,得到他父亲的死耗,病更加剧,也就死了。李辅国又弑肃宗的皇后张氏。代宗即位后,仅派刺客刺杀李辅国,不敢把他明正典刑。又用宦官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判元帅府行军司马[2],以代李辅国。元振握着兵权,便专横起来,宰相、节度使和他不合的,往往遭他陷害。后吐蕃入寇,事前元振隐瞒着不使皇帝知道,遂使代宗狼狈地出奔陕州。[3]郭子仪击退吐蕃兵,朝臣请杀程元振以谢天下,代宗不得已,削去元振的官爵,放归田里。但又用宦官鱼朝恩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握禁兵。鱼朝恩声势煊赫,立过大功的郭子仪也因遭他的妒忌而摈废家居。又激反仆固怀恩[4],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兵入寇,京师几乎被攻破。后代宗用宰相元载计,把鱼朝恩杀掉。当时宦官虽握兵权,但都是暂时管摄性质,所以一旦罪恶昭彰,皇帝还可以把他们诛杀。
德宗从奉天回京后,鉴于泾原兵变时,禁卫军仓卒不能召集,非常危险,因此不愿使武臣带领禁卫军,便就神策军、天威军[5]中置护军中尉、中护军等官,使宦官窦文场、霍仙鸣等充任,于是禁军全归宦官所领。其后又于政府置枢密使,凡承受诏制,出纳王命,都委之宦官,于是宦官便得参预朝廷的机密大事。从此以后,宦官的势力渐大,不但挟主势以制臣下,皇帝的废立,亦在他们掌握中了。
德宗崩后,顺宗想夺宦官的兵权,宦官就逼他传位于宪宗。[宦官的弑君立君]宪宗晚年因服方士金丹,喜怒无常,被宦官陈弘志所杀,拥立穆宗。穆宗亦因服金丹中毒,在位仅四年,太子李湛立,是为敬宗。敬宗在位仅二年,被宦官刘克明等所弑。宦官王守澄等迎立文宗。文宗和宰相宋申锡[6]合谋诛宦官,结果宋申锡反被宦官所逐。后又重用李训[7]、郑注,使他们设法诛宦官,事机不密,李训等反被宦官仇士良[8]等所杀,而文宗亦从此被宦官所劫持,抑郁而死。
李训、郑注既受文宗意旨,密谋诛杀宦官,便先治陈弘志弑帝之罪,并毒杀王守澄。王守澄定期将葬,郑注拟于送葬时伏兵把宦官一网打尽。李训忌郑注立功,先期设伏兵于左金吾殿,托言殿后有甘露降,使宦官往观,想趁此把他们杀掉。不料事情败露,宦官劫文宗入宫,使神策军出战,杀吏卒二千余人,连宰相王涯、贾餗都被害,郑注、李训,逃奔凤翔,中途被杀。这桩乱事,历史上称为“甘露之变”。从此以后,文宗便受制于宦官,再也不能有所作为。他尝对臣下说:“周赧王、汉献帝受制于强诸侯,我却受制于家奴,比赧、献还不如。”又尝自题宫中诗云:“辇路生秋草,上林花满枝。凭高无限意,无复侍臣知!”他的抑郁无聊,可以想见了。
文宗以后到昭宗凡五代,援立之权,全在宦官,连宰相都不得预闻。
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等矫诏立李湹为皇太弟,废太子李成美为陈王,文宗崩,皇太弟即位,是为武宗。武宗病重时,太子未立,宦官马元贽等立宪宗子李忱为皇太叔。武宗崩,皇太叔即位,是为宣宗。宣宗病危时,宦官王宗实等矫诏立其子李璀为太子,即位,是为懿宗。懿宗病重,宦官刘行深等立其子李俨为太子,即位,是为僖宗。僖宗崩,朝臣以僖宗长子李保很贤明,都主张立他为皇帝,而宦官杨复恭等率兵迎立懿宗子李晔,是为昭宗。
朝中宦官既这样跋扈,[宦官与方镇的勾结]同时方镇的势力亦日渐强盛,于是宦官虽手握禁军,不得不外结强藩以自固。昭宗在位,决心要驱除宦官,宦官就仗着方镇势力,屡次造反,宦官刘季述甚至把昭宗囚禁起来,宰相崔胤密结神策指挥使孙德昭,杀刘季述,奉昭宗复位。
昭宗大顺二年[9],出宦官杨复恭为凤翔监军,复恭就在兴元举兵抗命,后被李茂贞所讨平。又乾宁三年,昭宗置殿后四军,命诸王统带。李茂贞本和宦官一气的,就带兵入京师。昭宗奔往华州依韩建。韩建也和宦官勾结,明年,竟和宦官刘季述矫兵围诸王宅,尽杀之。
光化三年[10],刘季述等把昭宗幽禁在少阳院。季述以杖划地,面数昭帝罪过,说:“某日某事,你不听我话,其罪一也。”如此者至数十不止。当时宦官的骄横可见一斑。
但兵权仍在宦官之手,于是崔胤密召当时势力最强的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叫他带兵来京,诛灭宦官。[崔胤召朱温诛宦官]宦官见事机急迫,便挟着昭宗走凤翔,依节度使李茂贞。天复元年[11],朱全忠进兵围凤翔。明年,李茂贞杀宦官韩全诲等,奉昭宗归朱全忠营,于是大杀宦官。昭宗回京师后,又杀宦官八百多人,甚至有因没有胡须而被误杀的。当时宦官有奉命在外监军的[12],也都于所在赐死。这样一来,宦官是杀尽了,但唐朝的命运,终于不能再延长了。
朱全忠本名温,他本是黄巢的部将。[黄巢之乱]先是关东连年水旱,百姓相聚为盗。僖宗乾符元年[13],濮州人王仙芝在长垣聚众作乱。明年,冤句人黄巢起兵响应。
黄巢本是个盐商,富有赀财。为人也颇能干,平日喜结交朋友,招聚亡命之徒。曾应进士科考试,没有及第。正逢王仙芝乱,他便募集数千人,起兵响应。做了一道檄文,说官僚怎样腐败,百姓如何穷苦,他的起兵,完全是救贫苦的百姓,打倒腐败的官僚。所以当时很受百姓一时的信仰。
后王仙芝被招讨使曾元裕所破,黄巢收并他的余众,从宣州入浙东,掠福建,陷广州。不久,因兵士在广州多染疫死,还攻潭州,从潭州北陷鄂州、掠饶、信等十五州,仍趋宣州,由采石渡江,北陷洛阳,进攻潼关。广明元年[14],黄巢攻破潼关。宦官田令孜挟僖宗出奔成都。黄巢入长安,自称大齐皇帝。时各藩镇大都拥兵观望,于是朝廷赦叛将李克用,使他从代北带沙陀[15]兵南下。
李克用本西域突厥种,居沙陀碛,因以为国。他的父亲朱邪赤心于德宗时归附唐朝,讨叛贼有功,因赐姓名为李昌国,任命为大同节度使。后李克用也被任命为沙陀兵马使,戍守蔚州。僖宗乾符五年[16],蔚州军乱,推李克用为主,克用入据云州。时李昌国已调为振武节度使,朝廷重新叫他做大同节度使,以为李克用决不会抗拒他父亲的。谁知李昌国想父子分据两镇,竟和克用连兵造反。后克用被幽州兵打败,父子都逃往鞑靼。至是,朝廷赦李克用罪,命他带沙陀兵攻黄巢。
中和三年[17],李克用破黄巢,收复长安。[黄巢平后的两大藩镇]明年,黄巢在瑕邱地方被他的部将所杀。于是李克用就做了河东节度使。而黄巢的部将朱温,在李克用未攻破长安以前,见黄巢兵势渐衰,便投降唐朝,唐朝任命他为宣武军节度使,赐名全忠。朱全忠既为节度使,先后东破蔡州,并兖、郓两州,南并徐州,北服河北三镇,西并河中,取义武,夺据邢、洺、磁三州,于是黄巢灭后,又产生两个强大的藩镇,就是李克用和朱全忠。
朱全忠自奉昭宗还京师,大杀宦官以后,明年,就逼昭宗迁都洛阳,不久,又把昭宗弑杀,立昭宗的幼子李祝,是为哀帝,亦称昭宣帝。[朱温的篡夺唐室]哀帝立四年,禅位于朱全忠。全忠受禅,在大梁即皇帝位,改名晃,废唐哀帝为济阴王(明年被杀),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计唐自高祖李渊建国,凡二百九十年而亡。
* * *
[1]太极宫亦称西内。唐朝的皇帝都住在大明宫。玄宗自蜀返京后,住兴庆宫,常常到大明宫里去,李辅国怕他和皇帝接近,所以硬把他迁入太极宫。
[2]代宗由广平王为元帅,即位后,犹有帅府之名,命李辅国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至是以程元振代之,以大官兼小职叫做“判”。
[3]事在代宗广德元年,公元七六三年。
[4]仆固怀恩本铁勒部人。世袭都督,以讨安史有功,封太宁郡王。广德二年,因鱼朝恩之逼,遂反。
[5]天威军,唐禁军名。
[6]宋申锡字庆臣,不知是什么地方人。他为谋诛宦官,为宦官诬告,被贬为开州司马。
[7]李训字子垂,李吉甫的儿子。
[8]仇士良字匡美,兴宁人。他手里凡杀二王、一妃、四宰相,唐代宦官中最为骄横不法。
[9]公元八九一年。
[10]公元九〇〇年。
[11]公元九一〇年。
[12]唐朝晚年,使太监出使监军。当时在外握兵权的大将,往往受宦官的牵制。
[13]公元八七四年。
[14]公元八八〇年。
[15]沙陀,西突厥之别种。今新疆塔尔博哈台西南的哲克得里克,境内有沙碛,长五百里,广三百里,称古尔班通古特沙地,就是唐朝的沙陀。
[16]公元八七八年。
[17]公元八八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