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辽始终屈辱,但总算在和议条件底下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局面。倒是叛服不常的西夏,却使宋朝受了大累。

自姚秦建国以来,关中群羌,多同化于中国。[西夏的先世]余羌散居青海、新疆一带者,尚不下数十种;最著名的是葱茈羌、婼羌、宕昌羌、邓至羌、党项羌;党项最晚起而最强。唐太宗时,党项的酋长拓跋赤辞归向中国,唐朝任命他为西戎州都督,这便是西夏的始祖。

史称党项每姓别自为部落,一姓之中,复分为小部落,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不相统一。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律氏、房当氏、米禽氏、拓跋氏,而拓跋氏最为强族。拓跋本鲜卑姓,所以有人疑心西夏是鲜卑后裔。大概拓跋赤辞是鲜卑人而做党项的酋长的。

唐僖宗时,拓跋赤辞的后裔拓跋思恭为宥州刺史,以讨黄巢功,为定难军节度使,镇夏州,赐姓李氏;子孙世袭其职,据有夏、银、绥、宥、静五州。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1],其后裔李继捧内附。[李继捧、李继迁的叛服不常]把所有的地方献给宋朝,宋朝任命他为彰德军节度使。他的族弟李继迁不服,据地斤泽以叛。雍熙二年[2],李继迁袭据银州。明年,李继迁请降于辽国,辽圣宗封他为夏国王。并把义成公主嫁给他。宋朝也用招抚的政策,仍命李继捧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名为赵保忠。使他招抚李继迁。淳化二年[3],李继迁请降,宋朝任命他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不久,李继迁反,李继捧和他联合。宋朝派李继隆带兵征讨。淳化五年,李继隆兵入夏州,俘李继捧,但对李继迁终没有办法。此后李继迁叛服不常。真宗初即位时,李继迁派使者来朝贡,并要求给他官职,时太宗新崩,真宗初立,对外不欲多事,就任命他为定难军节度使,辖夏、绥、银、宥、静五州,因此李继迁的势力渐大。[李继迁的坐大]咸平四年[4],继迁又反,明年,攻陷灵州,改称西平府,以为根据地。于是宋朝西北方失去了一个重镇。又明年,李继迁攻取西凉府。是年,宋朔方节度使吐蕃人潘罗支集合蕃部攻继迁,继迁中流矢死,子德明立。德明向宋朝请降,宋朝仍命他做定难军节度使,封西平王。后来辽国亦封德明为大夏国王。德明臣事两国,然在国内则俨然是一个皇帝。德明死,子元昊立。元昊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先后攻破吐蕃、回鹘及兰州诸羌,尽取绥远及甘肃河西地方,据有夏、银等二十州,都兴庆,阻河依贺兰山为固,于宋仁宗宝元元年[5]自称皇帝,国号夏,史称西夏。[李元昊的称帝]元昊很有才能,他兼通中国和吐蕃两种文字,即位之后,勒定官制,创造文字,划分郡县,配置屯兵,西夏国顿呈蓬勃气象,而宋朝的西北边,就从此多事了。

二十州,除前夏、银、绥、宥、静五州及灵州外,又并有盐州、会州、胜州、甘州、凉州、瓜州、沙州、肃州、丰州、宁州、洪州、定州、威州、龙州。

宋仁宗得到元昊自称皇帝的消息,非常震怒,立刻下诏削夺他的赐姓和官爵,并下令悬赏,谁能斩元昊以献的,就任命他做定难军节度使,而元昊也开始向宋朝侵略。[西夏侵宋与宋朝的对付方法]宋朝即命范雍、夏竦分守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既而专用夏竦做陕西招讨使,命韩琦范仲淹二人为副。韩、范二人主张不同,一主猛攻,一主坚守,议论不一,因而防备疏忽,西夏乘虚来攻,韩琦的大将任福战死于好水川。后又使韩琦守秦、凤,王守泾原,庞籍守鄜、延,范仲淹守环、庆,亦只保守边境,无甚进展。这样的相持了几年,宋仁宗颇为厌苦,很想找一条和平途径来解决;而西夏虽常常打胜仗,然死伤亦多,财政更为困难,庆历三年[6],元昊遂上书请和,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7]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后又上表称臣,并请每年赐银绮绢茶,宋朝将允许他,刚巧辽国和西夏发生争执,辽兴宗(辽圣宗长子宗真)派使来请宋朝不要与西夏讲和,事遂搁置。[西夏对宋辽的和议]那年冬天,西夏与辽国讲和,于是宋朝也就册封元昊为夏国王,岁赐银绮绢茶等二十五万五千。西夏对宋、辽的交涉,至此才告一结束。

宋朝一代,对外交涉没有不吃亏的。[宋朝所受西夏的影响]像此次对夏交涉,宋朝所争得的是面子,而骨子里却每年又负担一宗赔款。宋、夏之争,时间不过五六年,然而宋朝连年用兵的耗费以及沿边地方之被破坏,损失已自不小,再加上这一笔新赔款的负担。而对辽国的岁币,那时候也新有增加,自然弄得国家困穷,无法振作了。

当宋朝和西夏相持时,辽兴宗遣使到宋朝要求瓦桥关以南十县地,且聚集大军于河北,宣传将南下。宋朝遣富弼至辽议条件,几经磋商的结果,每岁增银十万两(连前共二十万两),绢十万匹(连前共三十万匹)。本来宋朝给辽国的岁币,名义上说是“赐”的,但当时辽国要求改称“献”,几经磋商,竟改称为“纳”,但据《辽史》说是用“贡”字的。

* * *

[1]公元九八二年。

[2]公元九八五年。

[3]公元九九一年。

[4]公元一〇〇一年。

[5]公元一〇三八年。

[6]公元一〇四三年。

[7]兀卒,犹“可汗”“单于”之类。清人改兀卒为“乌珠”,谓与与金之兀术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