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先生继蒋介石先生撑持着一个艰难的局面,使台湾由稳定而趋向繁荣,由被人遗弃而被人崇敬。他个人遭遇身前的危险,而持之以恒静。他不矜夸,不走极端,近年在他领导下之台湾逐渐由战时体制而趋向平时体制,开放舆论,准许同胞回大陆探亲。今日一朝捐躯,深值得海内外同胞悼念。我们希望他的接班人继续他的坚毅精神,保持并发扬两位蒋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无疑的,今日台湾海峡两岸的人士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则是宝岛与大陆的关系。

我们的看法则是两方将来终归统一,但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的准备。目前以保持现有的平衡,避免无端的颠簸为宜。

我多年读历史的一段经验则是传统中国历史的发展,与西洋史、美国史和日本史完全不同。中国地广人多,政治组织初期早熟。其结构只注重上端的理想,不注重下端的实际情形,所以规模庞大,表面冠冕堂皇,实际内中结构松脆,效率极低。换言之,这是一个农业社会的特殊产物,无法在现代世界生存,也不具备进入共产主义的条件。

中共在四人帮倒台之后,一切显然,阶级斗争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替中国开出路,还是要推行商业化的社会组织,即称之为资本主义也好、社会主义也好,首先则应确定私人财产权利,然后下层机构里的各种因素才能加减乘除,然后全国才能逐渐进入到以数目字管理的阶段。目前大陆各部门已开始朝这方面前进。例如证券市场之开设,破产法之被提出检讨,保险事业之抬头,而尤以最近提议承包土地耕作人得将承包权利价让于人最为重要。不过,开创伊始,各处互相矛盾,其缺乏联系则为一般状态。

如此,今后大陆中国只能更将其经济多元化,增强工商业成本,积极的投入国际市场。因其规模之大,我们不相信其国营事业可缺乏民间企业的第二线、第三线支持。而此时,如仍缺乏私人财产之稳定性,其上层机构的事业就加不起来。不仅十九世纪的自强运动是在这种条件之下没有后果,即我们翻阅历史,十一世纪王安石变法,希望将财政片面商业化,还是因为没有民法和商法的支持而宣告失败。

所以从各种迹象看来,大陆的体制只能更和台湾的体制接近,不应当相差更远,但是我们说“用数目字管理”究竟采用何种数目字,还要看实际情形,在摸索中展开。这也就是说,大陆的财政税收政策还只能按实际情形逐步定夺。同时经济之现代化,则不能保证不受国内外不景气的影响。如果在这时间引起政治上波折,也并非不可能。

可是我们总希望台湾的朋友们,增加自己的乐观和自信,因为你们已经站在历史的前端,大陆经济改革有成果也是台湾方面的好事。因为你们纵使“反攻”大陆成功,也要采取类似的步骤。我不主张接受统战诱导,但是在能掌握自主权的条件之下,可以稳健的增加两方的接触。我想这也是蒋先生的遗志。

我年轻时亲身亲眼看到内战的展开,也有亲友在两方之中牺牲,我不敢说他们家人的悲痛可以一笔勾消,只好希望他们体会到历史长期的合理性,知道死者没有白死,从此中得到一种安慰。蒋纬国将军也是我们在驻印军的资深僚友(senior officer),我也以同样的心情悼唁,并向其他台湾的长官和同事问好。

原载《中国时报》198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