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和中双方相持不下的是政体问题。民军代表伍廷芳等坚持清帝逊位,实行共和,不稍退让。清廷方面主张君主立宪的严复、许鼎霖、刘若曾、蔡金台等相继回京。
袁世凯接唐绍仪电,说伍廷芳等均恳请清廷退位,使共和政体早日成立,中国可跻富强,非特国民之福,亦清室之幸。将来国民对于皇室的待遇,必极优隆等语。袁得电后,【甚为踌躇。】连日与庆邸及诸亲贵会商。【尚无结果,】内阁连发数电嘱唐绍仪,谓此事关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应召开临时国会讨论,大约须每县各举一人。至五个月后,方能开临时国会。袁世凯即委托李总裁家驹、吴参议廷燮、施参议愚等,将选举法妥速拟订。
【如承认共和,须先将优待皇室条件提出议妥。
退兵问题——袁世凯已允民军之请,于初十日电饬鄂督段祺瑞,将驻扎汉口、汉阳等处官兵,统限于日内一律撤退。
召集国会问题——临时国会办法,袁世凯意以为此事关系重大,决不可草率从事。大约须每县各举一人。至五个月后,方能开临时国会。袁世凯即委托李总裁家驹、吴参议廷燮、施参议愚等,将选举法妥速拟订。】
与此同时,袁世凯又通电各省,宣布议和的政见。略谓此次派唐绍仪赴上海议和,实为商议改革政治问题。本大臣向来坚持君主立宪政体,即英、德、法、俄、日亦均赞成君主而反对共和。故此次上海会议之结果,可预料无改为民主之理。乞台端竭力抚绥,幸勿摇动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