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绍仪来沪议和,为袁世凯的全权代表。开正式会议之前也经彼此互验文凭。既而唐代表在沪所订条约虽经签字,但袁世凯拒绝接受南北双方商定的国民会议召集办法,特授意唐辞职。【往往电不承认。唐绍仪等左右为难,】于是,遂有【唐绍仪】联合随员电请辞职之事。
唐绍仪等致袁世凯辞职电:
各电谨悉。此次奉派来沪讨论大局,原为希冀和平解决,免致地方糜烂起见。到沪后,民军坚持共和,竟致无从讨论。初经提出国会议决一策,当亦全体反对,多方设法,方能有此结果。今北方议论既成反对,而连日会议所定条款,宫保又不承认。仪等才识庸懦,奉职无状。自明日始,不敢再莅会场。除知照伍廷芳外,请速【另】派代表来沪,不胜迫切待命之至。——唐绍仪、杨士琦、章宗祥、渠本翘【梁本尧、】傅增湘、孙多森、张国淦、冯耿光、张锴、蹇念益、侯延爽、关冕钧、章福荣等同叩文。十一月十二日。
袁世凯允唐绍仪辞职电:
迭接来电,请辞代表之任。现经请旨,准其辞任。除电伍廷芳外,谨此电达。内阁监。十一月十四日。
【按自唐代表与伍代表会议以来,雍容衽席间,大事垂定。唐代表等的顾全民生,维护皇室,两面俱到。假使袁内阁早从唐代表之议,则国内早一日安全,万民早一日乐利。今袁有意挑衅,致唐代表不能终任,过失当然全在袁世凯与清廷。溯自袁世凯入京以后,深知全国民心倾向共和,而于清廷一方面,又不愿教以武力相角逐,使无数生灵涂炭。故于外则奏派代表赴南议和,于内则施以其沉毅狡猾的手段,务使清廷听其摆布,而使国家可免瓦解之患,无如清室一般顽固之流,不明袁世凯的用意,既不知赞同其宗旨,又不知协助其进行,以致诽谤横兴,而使唐绍仪不得不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