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提出接受民军共和之说,亲贵中附和者有之,反对者尤多。十一月二十九日起,清内阁多次召开御前会议议论此事,其中波折迭起,一日数变。现择要将十二月初一、初四、初六、初七等日会议情况,简述如下:
十二月初一日上午,清内阁开御前会议。亲贵【如奕劻、载沣、载洵、载涛诸人】及蒙古王公均到。退位诏书,本已拟就,拟由近【地】支王公议决署名,而溥伟、载涛、载泽、铁良及蒙王某等,反对极烈。【乃由】亲贵领袖奕劻乃发言说:“我非要主张共和,惟大局如此,当筹划保全皇室之法,似可采用共和,以和平了结,免至皇室别有危险。”溥伟【又】出而反对说:“我国不能共和。万不得已,则当南北分立。”载涛意见也同。奕劻谓:“我年七十余,无论君主与共和,我皆不及享受,有何成见?但今日君主之说既不能行,南北分立亦徒托空言,故不如径行共和以救危局。”铁良、载泽倡议分南北为二国的提议极形激烈,以致这次的御前会议毫无结果而散。
是日【十二月初一日】午后三时,清内阁又开御前会议。国务大臣中唯袁世凯、康景崇未至。梁士诒先发言谓:“袁内阁有病不能出席,今以本大臣及赵、胡二大臣代表袁内阁商议组织临时内阁之事。”赵秉钧接着说:“此办法,系将南京内阁先行解散,而在北方另行组织临时统一政府,暂理全国事务。一面由国民临时大会决定君主、民主的问题。因北方兵力不敷分布,且兵饷只敷二月,后即难继。现时尚能保存者除东三省外,只有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这四省人民亦主张共和,密谋起事,所在皆是,徒以兵队镇慑,但只能镇伏一时。万一民军北来,两宫的安全与宗庙社稷皆有危险。今日之事非空言所能解决,除组织临时统一政府外,尚未有别种方法,请为谨慎斟酌。”语毕,国务大臣退去,王公等自行会议。
清太后召见亲贵时【,对他们】说:“时至今日,大势已去。民军死事【争】共和,非达目的不止。我苦心焦思,终不得一良策以挽回大局。我朝二百余年的基业,竟丧于我手,真令人死不瞑目!”旋又谕令及早各自图谋生活,现无他法,唯有逊位而已。她语时啼泣不止。
十二月初四日,清廷又开御前会议。满蒙王公均到。宗室王公到者不限近支,唯奕劻、载洵、载伦未至。七点钟后入内召对。清皇太后之意以从速决定为要。盖不欲久延不决以废时日。善耆、载泽、载涛、载沣坚持君主立宪主张。而溥伟持之尤力。他痛陈利害,说话激烈,云今日时局糜烂,为国家存亡危急之秋,唯有一条生路,就是君主立宪。臣等宁决然殉国,岂愿一日偷安。他并言着袁世凯辞职,我辈当另组织政府。即开临时国会,而在北京开会,主持君主立宪,此外不能承认。否则,即与民军决战。各王公皆表赞成。又群起参劾奕劻,并数其历年误国之罪,皆谓此次奕劻主张共和,实系个人私图,希望保存个人身家性命。旋有某亲贵奏言奕劻诸人已与民军协议承认皇室经费年四百万,皇帝迁居颐和园等条约。隆裕太后闻之大怒,询问溥伟是否有此事?又说:“此等事关系甚大。即使承认共和,亦应将条件商议明白,乃能成议。怎么奕劻个人胆敢这样自专!”云云。诸王公唯唯而已。【但以奕劻既在假期,又系亲贵领袖,必须就商以决定办法。遂公议俟办。】
【反对共和者,诸王之外,又以载泽为最力。他】载泽又对清后说:“袁世凯言库款支绌,军饷不足,不能开战,实则筹饷种种名目,【如爱国公债,如短期公债,】发行公债及向亲贵大臣勒捐等项,现已筹有一千余万。钱已到手,因何不战?”云云。载沣闻之,乃谆嘱世续、徐世昌,谓有宣布共和谕旨,不得大家同意时,万不能钤盖御宝。
溥伦却提不同意见,言词极为痛切。略谓:“我族再主中夏,固已无望,即国民会议于我亦决无利益。袁世凯虽力欲保持君主,而势孤力弱,譬之片石,要去抗拒怒流澎湃,何能有济?目下和议虽未决裂,而南京已组织政府,北伐之声,日见加厉。京畿各处已有民军踪迹。袁世凯虽防御甚坚,没有疏虞,噬脐已晚。与其待兵临城下,服从武力,何如先自谦让,尚可稍留地位。优待皇室之说系由民军提出,决不中变,即民军欺我满人,亦决不能欺袁世凯。我满人恃有袁世凯,可以不必深虑。”又说:“民国【新中国】总统,现虽举定孙文,但孙文未必能支此危局。主张推袁世凯者已不乏人,即孙文、黄兴闻也有电与袁,愿推荐他为总统,而外人也属意于袁。余观袁世凯理学气太重,日来辞职之意甚坚,吾人当劝他不可拘泥小节,只求能保全中国,则不独吾满人之幸。”对溥伦之言,亲贵中除上所说那些人反对之外,大多数都无异议,但以奕劻未至,他系亲贵领袖,必须就商以决定办法,遂公议俟协商后议决。【而奕劻个人始终赞成共和。】
亲贵既退,国务大臣入对。首由胡惟德叩询各王公意见,隆裕【清】太后说彼亦无成见,但望善为办理。各大臣合词说:“【此次组织临时政府,实为不得已之举,但临时政府的组成,仍须召集临时国会,乃能决定政体的问题。】今日之事究应如何解决,实非臣下所敢妄议。唯若战端再起,兵不敷用,饷亦无着,甚难措手。”隆裕【清】太后沉思极久,才说:“现在仍以速召国民会议为正当办法,仍望汝等善为办理。”即散会。
溥伟、荫昌同访袁世凯质问近日计划。荫昌谓南军全恃虚骄之气,其实力究不如北军,与之决战,可期必胜。君何以专以礼让为事?以致老师糜饷,徒延岁月。今北军【队】已跃跃欲试,望君主持。溥伟谓君前此不欲主战,借词饷项无着。今已颁发内币【帑】及王公捐款、【爱国】公债,数额已近千万,可以支持数月。并说:和议决无可望,逊位之举,万不可行。民军处处违约进兵,若不速筹战备,必为和议所误。世凯谓诸位卓见甚为钦佩,但余才力薄弱,不能负此重任,请自为之等语。
十二月初六日,清廷又开御前会议,王公大臣中之反对共和者,以载泽、溥伟【伦】为最。铁良又暗中运动,拟俟袁世凯内阁解散,将以赵尔巽为总理,铁良主持军务,荫昌督兵赴战,要全以兵力解决。更有主张借用外兵以平民军者!
十二月初七日,清廷又开御前会议,满蒙王公咸集。奕劻以南京所开五条件,已得北京的参议院同意,决不更动,故亦【销假】赴会。唯争议未有结果。
这段时间,袁世凯以蒙古王公极力反对共和,曾商请奕劻转劝,谓近与民军接触【接续】议和,政体尚未决定,今彼等倡言反对,窃恐有碍和局,请为婉言谕解,免启争端而维大局,奕劻答应办理。